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在外周动脉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胡睿 缪苏宇 章希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5期619-623,627,共6页
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治疗中需要抗血小板和抗凝措施,以防止血栓形成和维持血管通畅,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策略对保障疗效和临床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归纳整理国内外PAD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方案和临床研究结果,并进行总结和分析。在... 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治疗中需要抗血小板和抗凝措施,以防止血栓形成和维持血管通畅,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策略对保障疗效和临床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归纳整理国内外PAD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方案和临床研究结果,并进行总结和分析。在PAD患者中使用抗血小板药联合抗凝血药的新方案,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新兴的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阿司匹林+利伐沙班)是目前最为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患者临床受益最大,标志着PAD治疗模式进入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抗血小板药 抗凝血药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邹君杰 焦元勇 +4 位作者 缪苏宇 章希炜 杨宏宇 马昊 陈海滨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术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例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术后髂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闭...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术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例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术后髂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闭塞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髂支闭塞原因包括髂支远端与髂外动脉成角狭窄导致闭塞5例,髂支受压狭窄5例,髂支打折3例,髂支放大率过大导致狭窄闭塞1例。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1例,股动脉切开取栓和/或支架植入9例,股动脉-股动脉转流4例,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改善或消失。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4~81个月),下肢缺血症状均无复发或加重。结论导致EVAR术后髂支闭塞的主要原因包括髂支远侧释放至髂外动脉、髂动脉扭曲、狭窄等。髂支闭塞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切开取栓+支架植入、股动脉-股动脉旁路等,均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髂支闭塞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不同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焦元勇 邹君杰 +2 位作者 缪苏宇 杨宏宇 章希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778-782,78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EVAR治疗13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行TEVAR手术前或同期采用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进行分组,分为杂交组(n=... 目的探讨不同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EVAR治疗13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行TEVAR手术前或同期采用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进行分组,分为杂交组(n=32)、单分支组(n=13)、烟囱组(n=62)和开窗组(n=31)。统计并比较四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围手术期结果。TEVAR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1年,随访内漏情况、分支狭窄情况、分支闭塞情况;统计随访期间死亡情况和术后再干预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累及无名动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8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最长为杂交组患者,造影剂用量最多为开窗组患者(P<0.05);四组患者随访时间、内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方法均安全有效,但各技术间都存在各自的不足,新技术仍需大量病例积累和长期随访数据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疾病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杂交技术 烟囱技术 单分支支架 开窗技术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的比较
4
作者 于迎弟 周珊珊 +3 位作者 姜海英 缪苏宇 桂亮 章希炜 《现代医学》 2023年第4期541-544,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情况,为提高临床精准化护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1∶1病例对照研究,以2021年1月至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经双侧股动脉穿刺为入路的血管病变患者51例为研究...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情况,为提高临床精准化护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1∶1病例对照研究,以2021年1月至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经双侧股动脉穿刺为入路的血管病变患者51例为研究组,经单侧股动脉穿刺的51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制动4 h、卧床24 h。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穿刺部位及腰背部疼痛、术后24 h内睡眠时间及留置尿管情况等舒适度指标。结果:按穿刺股动脉数量计算,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8%(6/5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1/1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较研究组轻,术后24 h内对照组睡眠质量较研究组好,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管为7.84%(4/51),研究组留置导尿管17.65%(9/5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侧股动脉穿刺的患者,可采用与单侧穿刺相同的制动时间和卧床时间,但需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穿刺 单侧 双侧 并发症 舒适度
原文传递
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Sipal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缪苏宇 凌立君 +1 位作者 崇梅红 王水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01-1604,共4页
目的探讨Sipal基因rs931127和rs746429多态性与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对124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以及120例健康人进行Sipal基因rs931127和rs746429多态性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 目的探讨Sipal基因rs931127和rs746429多态性与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对124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以及120例健康人进行Sipal基因rs931127和rs746429多态性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其中92例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比较Sipal基因rs931127和rs746429多态性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之间的关系。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及非条件Logisitie回归法计算各组P值及相对危险度比(DR)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Sipal基因rs931127和rs746429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无明显相关(P〉0.05)。Sipal基因rs931127和rs746429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蛋白的表达以及乳腺癌分子分型均无明显相关(P〉0.05)。但Sipalrs931127野生型GG淋巴转移率22.6%,低于杂合型GA48.3%和突变型AA71.0%(P〈0.01),Sipalrs746429野生型cc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1.4%,也低于杂合型cT64.2%及突变型_rr44.4%(P〈0.01)。结论Sipal基因rs931127多态性和rs746429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无明显相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rs931127GA或AA以及rs746429CT或‘Trr基因型可能与乳腺癌淋巴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转移 单核甘酸多态性 Sipa1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对乳腺癌细胞CD44表达调控及其影响细胞迁徙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俊 缪苏宇 +3 位作者 陈薇 束永前 王水 殷咏梅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566-570,共5页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CD44s、CD44V3和CD44V6表达的调控及其对细胞迁徙力的影响,并探讨TNF-α调节CD44可能存在的信号途径。方法: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NF-α(0、2、20和200ng/mL)作用乳腺癌...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CD44s、CD44V3和CD44V6表达的调控及其对细胞迁徙力的影响,并探讨TNF-α调节CD44可能存在的信号途径。方法: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NF-α(0、2、20和200ng/mL)作用乳腺癌细胞后其CD44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Transwell方法检测TNF-α作用后细胞迁徙能力的改变;以浓度为20ng/mL的TNF-α处理MCF-7和MDA-MB-231后,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APK(JNK、p38和ERK)信号通路中蛋白磷酸化水平变化,对磷酸化水平增加的蛋白用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后检测CD44的表达及细胞迁徙能力的改变。结果:TNF-α作用后MDA-MB-231细胞CD44s、CD44V3、CD44V6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迁徙力增加了22%~90%;TNF-α作用MDA-MB-231细胞后p38磷酸化水平升高;用p38的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后可以逆转CD44表达和细胞迁徙力的改变。结论:TNF-α通过p38途径对MDA-MB-231细胞CD44表达进行调控,CD44的表达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迁徙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肿瘤坏死因子Α 抗原 CD44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原文传递
乳腺癌细胞株两种原代培养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马晶晶 王水 +3 位作者 郑明洁 缪苏宇 徐露 王珏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865-1867,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株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取"人乳腺-人乳腺"小鼠模型的乳腺癌原位灶,用组织块培养法和细胞培养法分别对其进行原代培养,并对两种培养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得到乳腺癌原代细胞,组织块培养法...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株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取"人乳腺-人乳腺"小鼠模型的乳腺癌原位灶,用组织块培养法和细胞培养法分别对其进行原代培养,并对两种培养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得到乳腺癌原代细胞,组织块培养法的成功率为90.0%,细胞培养法的成功率为20.0%。结论组织块培养法是较好的原代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原代培养 组织块培养法 细胞培养法
原文传递
髂动脉分支支架植入重建髂内动脉临床结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邹君杰 焦元勇 +4 位作者 杨宏宇 马昊 缪苏宇 陈海滨 章希炜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髂总动脉瘤腔内治疗过程中利用髂动脉分支支架(IBD)保留髂内动脉的临床结果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使用IBD技术重建髂内动脉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14例患者中腹... 目的探讨髂总动脉瘤腔内治疗过程中利用髂动脉分支支架(IBD)保留髂内动脉的临床结果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使用IBD技术重建髂内动脉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14例患者中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4例,腹主动脉瘤合并髂总动脉瘤和髂内动脉瘤2例,孤立性髂动脉瘤7例,腹主动脉夹层合并髂动脉瘤1例。髂总动脉瘤直径为(32.10±9.05)mm。结果植入自制IBD和临床试验支架各7例。技术成功率为92.9%(13/14)。术后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范围1~42个月)。随访期内1例因髂总动脉瘤破裂而死亡,其余病例植入的IBD支架均通畅,瘤体无扩张。结论IBD是髂动脉瘤腔内治疗中保留髂内动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瘤 髂动脉分支支架 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踝泵运动对下肢静脉血流和纤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珊珊 马倩 +2 位作者 缪苏宇 姜海英 柏小丹 《现代医学》 2020年第12期1622-1625,共4页
目的:评估不同运动频率的主动踝泵运动(APE)对下肢静脉血流和纤溶的影响,为规范APE提供数据支持,为临床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依据。方法:招募11例健康志愿者,分6 d进行频率分别为5、10、15次·min^(-1)的主动APE,每天持续运动5 m... 目的:评估不同运动频率的主动踝泵运动(APE)对下肢静脉血流和纤溶的影响,为规范APE提供数据支持,为临床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依据。方法:招募11例健康志愿者,分6 d进行频率分别为5、10、15次·min^(-1)的主动APE,每天持续运动5 min,同一频率连续进行2 d。使用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静息状态下和同一频率运动后0、5、10、15、30 min的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峰流速,得出最佳运动频率;第7天,在静息状态和进行最佳频率主动APE后5、10、30 min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水平。结果:3个频率的主动APE后,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峰流速较静息状态均加快;和运动5次·min^(-1)比较,运动10次·min^(-1)和运动15次·min^(-1)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峰流速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运动10次·min^(-1)和15次·min^(-1)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峰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运动频率10次·min^(-1)的主动APE,股静脉和腘静脉的血流峰流速在运动后30 min内均高于静息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频率10次·min^(-1)的主动APE后血浆中t-PA升高和PAI-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运动后30 min t-PA和PAI-1的变化与静息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APE能增加股静脉和腘静脉的血流峰流速,频率10次·min^(-1)能增高t-PA和降低PAI-1的水平促进纤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泵运动 静脉血流峰流速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