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位垂体后叶的成因、影像特征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顾芳 罗义琳 张国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6-240,共5页
异位垂体后叶(EPP)是鞍区的一个重要影像学征象,可出现在多种先天性和后天性鞍区病变中。在T1WI上,EPP表现为正中隆起或沿垂体柄区域分布的高信号结节。对EPP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包括遗传因素和后天性因素的影响,探讨EPP的相关疾病、影... 异位垂体后叶(EPP)是鞍区的一个重要影像学征象,可出现在多种先天性和后天性鞍区病变中。在T1WI上,EPP表现为正中隆起或沿垂体柄区域分布的高信号结节。对EPP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包括遗传因素和后天性因素的影响,探讨EPP的相关疾病、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分析EPP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垂体后叶 磁共振成像 抗利尿激素 垂体柄 中枢性尿崩症
下载PDF
城中村的变迁
2
作者 罗义琳 《中国市场》 2009年第52期48-49,共2页
城中村停留在城市与农村的重点地带,虽然所在区域已经属于城市的一部分,但是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的模式,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国家大力的整改已经使境况变得好转,但是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关键词 武汉 城中村 变迁
下载PDF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延误治疗后破裂1例体会
3
作者 卢瑞东 张国平 +3 位作者 罗义琳 娄艳丽 唐修竹 刘明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968-969,F0003,共3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7岁,高血压10+年,血压控制不佳,实验室检查:低密度脂蛋白4.72 mmol/L、同型半胱氨酸24.1 umol/L、尿酸456 umol/L。体检MRI平扫发现左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可能,脑血管DSA诊断夹层动脉瘤,因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自请出...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7岁,高血压10+年,血压控制不佳,实验室检查:低密度脂蛋白4.72 mmol/L、同型半胱氨酸24.1 umol/L、尿酸456 umol/L。体检MRI平扫发现左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可能,脑血管DSA诊断夹层动脉瘤,因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自请出院,半年后复诊,脑血管DSA变化不明显,行MRI检查发现:头颈部TOF MRA:见左侧椎动脉V4段轻度扩张高信号真腔、真假腔间低信号并边缘毛糙的内膜片、假腔内高信号亚急性期血肿(图1A、B);CE-MRA:左侧椎动脉V4段前外侧壁毛糙,管腔轻度扩张,在假腔区域可见多发浅淡絮状低信号状影(图1C、D)。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示瘤腔内呈低信号,SWI相位图内膜片见条现状高信号,有钙化灶(图2)。MRI血管壁高分辨率成像平扫加增强扫描:平扫示左椎动脉前外侧壁夹层动脉瘤,见被掀起的椎动脉内膜片增厚毛糙,假腔大,纵径14 mm,横径10 mm,并于瘤体头侧及足侧均见无信号内膜破口影。瘤内信号呈稍短T1、长T2信号,信号欠均匀,夹层动脉瘤壁及内膜片明显强化(见图3),考虑夹层动脉瘤有破裂风险。医师强烈建议行DSA支架植入术,患者再一次拒绝手术,于6月23日出院。出院后一周,6月30日患者晨起后突然晕倒,呼之不应,急诊CT示颅内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室铸型(图4)。最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颅内夹层动脉瘤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罗义琳 顾芳 +4 位作者 范海晴 杜金辉 高勤 余晖 廖欣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CD)的多排螺旋CT(MDCT)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18例CD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2例同时行MDCT平扫和多期增强检查,2例行MDCT平扫检查,4例行MDCT多期增强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类型资料,比较影像资料中病灶部...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CD)的多排螺旋CT(MDCT)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18例CD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2例同时行MDCT平扫和多期增强检查,2例行MDCT平扫检查,4例行MDCT多期增强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类型资料,比较影像资料中病灶部位、形态、平扫特点、强化程度以及强化方式等特征。结果 18例CD患者,发生部位在胸部9例、腹部4例、颈部2例、盆腔2例以及多部位1例;17例为单中心型(UCD),1例为多中心型(MCD);18例CD病理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HVV);术前正确诊断4例、误诊5例、不定性诊断9例;14例MDCT平扫表现为6例不均质,6例合并钙化,2例边缘模糊,1例多发软组织密度肿块,其余表现为质地均匀、边缘清楚的单发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16例多期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动脉期呈中度或显著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显著强化,其中11例可见瘤周滋养血管。结论 CD在MDCT上多为密度均质、边界清楚的孤立性软组织结节或肿块,增强扫描显示显著强化及瘤周滋养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鉴别 CASTLEMAN病 多排螺旋CT 透明血管型
下载PDF
脑内脱髓鞘假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3
5
作者 田斌 罗义琳 +3 位作者 宋雯 高勤 余晖 廖欣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24-828,共5页
目的:分析脑内脱髓鞘假瘤(DPT)的MRI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16例脑内DPT的MRI表现,观察DPT部位、形态及影像学特点。结果:16例DPT的MRI表现为单发10例、多发6例,4例边界清楚、12例边界不清,4例形态不规则、2例呈椭圆形,... 目的:分析脑内脱髓鞘假瘤(DPT)的MRI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16例脑内DPT的MRI表现,观察DPT部位、形态及影像学特点。结果:16例DPT的MRI表现为单发10例、多发6例,4例边界清楚、12例边界不清,4例形态不规则、2例呈椭圆形,周围伴有不同程度水肿和占位效应;10例呈长T1信号,6例呈等T1信号,16例均呈长T2信号,DWI扩散受限,T2/FLAIR像显示病灶均为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后可见病灶强化方式多样,2例未见强化,2例呈结节状强化,3例呈斑片状强化,3例呈弥漫性强化,6例呈环状强化和"开环样强化"。结论:DPT在MRI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病灶周围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占位效应,以长T_1、长T_2信号为主,增强后可见"开环样强化",这对DP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疾病 假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纳米SiO_2包覆微晶纤维素对PLA/PB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瑶 何连诚 +3 位作者 柴菁珊 牛丽姣 罗义琳 张秀成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32,共8页
以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表面包覆的微晶纤维素(MCC)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LA/PBS)复合材料。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热力学分析仪等方法研究了nano-SiO_2对PLA/P... 以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表面包覆的微晶纤维素(MCC)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LA/PBS)复合材料。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热力学分析仪等方法研究了nano-SiO_2对PLA/PBS/M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以及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SiO_2包覆在MCC表面后与PLA/PBS熔融共混提高了nano-SiO_2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分散性,改善了MCC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添加5%(质量分数,下同)MCC的PLA/PBS/MCC复合材料,与同样添加量的PLA/PBS/nano-SiO_2-MCC复合材料相比,其储能模量、冲击强度以及结晶度分别提高了13.04%、11.70%、7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微晶纤维素 纳米二氧化硅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新型自组装席夫碱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瑞 牛丽姣 +5 位作者 李加民 李琳 张萌 罗义琳 柴菁珊 王瑶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5-700,共6页
以4-庚酰基吡唑啉酮和苯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化合物4-庚酰基吡唑啉酮缩苯胺席夫碱(HL)。用红外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它属于斜方晶系,空间群Pbca,晶胞参数:a=0.997 0(4)nm、b=1.436 9(5... 以4-庚酰基吡唑啉酮和苯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化合物4-庚酰基吡唑啉酮缩苯胺席夫碱(HL)。用红外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它属于斜方晶系,空间群Pbca,晶胞参数:a=0.997 0(4)nm、b=1.436 9(5)nm、c=2.848 5(10)nm和Z=8,S=1.029。结构分析表明,此化合物以二级酮亚胺形式存在。该化合物通过分子内氢键(N(3)-H(3A)…O(1))和分子间氢键C(15)-H(15)…O(1)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由于这些氢键的存在,使其可以完成自组装,并且氢键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化合物的稳定性。该席夫碱能在体外对人类一些病原菌菌株进行筛选并表现出高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苯胺 晶体结构 酰基吡唑啉酮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结肠癌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忠胜 罗义琳 +6 位作者 李梁和 田斌 郑璐 田甜 余蕾 廖欣 詹玮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观察结肠癌细胞与结肠癌组织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相关位点的变化。方法:用Westernblot检测正常结肠细胞株NCM460及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组蛋白ac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的情况,以及结肠癌患者手术后切除的肠段肿瘤部... 目的:观察结肠癌细胞与结肠癌组织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相关位点的变化。方法:用Westernblot检测正常结肠细胞株NCM460及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组蛋白ac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的情况,以及结肠癌患者手术后切除的肠段肿瘤部位(结肠癌组织)和非肿瘤部位(正常结肠上皮组织)组蛋白ac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结果:与NCM460比较,SW480细胞的ac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水平均明显下调(均P<0.05);与正常结肠上皮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中ac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水平均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结肠癌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下调,且可能与结肠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组蛋白类 乙酰化作用
原文传递
右侧肾上腺区占位——请分析病变性质
9
作者 杨丽铭 罗义琳 余晖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41-2141,2350-2351,共3页
患者女,34岁,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区占位,无高血压病史,20年前因外伤行脾切除术。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平扫可见右侧肾上腺区2枚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中间似相连,与右侧肾上腺分界不清(图1)。大小分别约2.1 cm×... 患者女,34岁,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区占位,无高血压病史,20年前因外伤行脾切除术。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平扫可见右侧肾上腺区2枚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中间似相连,与右侧肾上腺分界不清(图1)。大小分别约2.1 cm×2.7 cm×2.7 cm、1.8cm×2.5 cm×2.4 cm,其内密度较均匀,平均CT值约47 HU。增强显示病变动脉期呈斑片样不均匀强化,平均CT值约81 HU(图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术 右侧肾上腺 软组织密度影 不均匀强化 CT值 斑片样 动脉期 实验室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