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范宁 罗一军 +3 位作者 李德春 陈强 刘一江 罗书钜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154-159,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ATBA)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 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ATBA)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ATBA)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能让患者早期下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
下载PDF
桥接系统与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范宁 李德春 +6 位作者 罗一军 陈强 刘一江 邓八豹 黄中杰 罗书钜 林贞桦 《微创医学》 2021年第3期363-367,共5页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以下简称桥接系统)与锁定钢板在不稳定型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不稳定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42例,随机分为桥接组和钢板组,各21例。桥接组采用桥接系统行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钢板组采...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以下简称桥接系统)与锁定钢板在不稳定型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不稳定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42例,随机分为桥接组和钢板组,各21例。桥接组采用桥接系统行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钢板组采用骨盆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按Majeed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并观察记录临床表现和相关并发症。结果桥接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治愈时间均少/短于钢板组(均P<0.05)。根据Majeed评分标准,桥接组与钢板组术后肢体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48%、85.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有1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桥接组无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不稳定型骨盆前环骨折通过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且利于骨折愈合,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前环 不稳定型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锁定钢板 微创内固定
下载PDF
核糖体蛋白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陆禹严 贺茂林 罗书钜 《癌症进展》 2020年第5期448-451,492,共5页
骨肉瘤严重危害青少年的生命健康,但由于发病率低、异质性高和基因背景复杂等原因,骨肉瘤的基础研究和诊疗进步都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近年来,以靶向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蛋白激酶B和雷帕霉素靶蛋白为代表的精准治疗逐渐成为骨肉... 骨肉瘤严重危害青少年的生命健康,但由于发病率低、异质性高和基因背景复杂等原因,骨肉瘤的基础研究和诊疗进步都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近年来,以靶向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蛋白激酶B和雷帕霉素靶蛋白为代表的精准治疗逐渐成为骨肉瘤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核糖体蛋白在包括骨肉瘤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影响了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并与骨肉瘤患者的预后相关,但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因此,从分子生物学上阐明核糖体蛋白影响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可能为骨肉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核糖体蛋白 核糖体异质性 翻译起始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