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圣与世俗:巴蜀汉族丧葬仪式音声的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1
1
作者 罗亮星 李国太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3-200,共8页
巴蜀汉族丧葬仪式音声可分为神圣之音和世俗之音。神圣之音主要遵循儒家“礼”的规范,世俗之音则是中国“俗”文化的最佳呈现。仪式音声贯穿丧葬仪式始终,形塑了巴蜀汉族丧葬仪式音声“静”与“闹”的二元结构。“静”营造“神圣”气氛... 巴蜀汉族丧葬仪式音声可分为神圣之音和世俗之音。神圣之音主要遵循儒家“礼”的规范,世俗之音则是中国“俗”文化的最佳呈现。仪式音声贯穿丧葬仪式始终,形塑了巴蜀汉族丧葬仪式音声“静”与“闹”的二元结构。“静”营造“神圣”气氛,表达对神灵的虔诚,对亡者的尊敬,实现祀神、娱神功能;“闹”具有驱除污秽,实现空间“洁净”,使生活空间恢复到正常“次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地区 丧葬仪式 仪式音声 二元结构
下载PDF
四川汉族民歌类别管见
2
作者 王平 魏瑜玲 罗亮星 《科教文汇》 2009年第5期269-269,共1页
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口头创作的一种能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人民群众生活、意志、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根据笔者几次田野考察获得的一些资料,结合民歌分类的理论方法,对四川汉族民歌类别作尝试性... 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口头创作的一种能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人民群众生活、意志、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根据笔者几次田野考察获得的一些资料,结合民歌分类的理论方法,对四川汉族民歌类别作尝试性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汉族 民歌 类别
下载PDF
《四川民歌采风录》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罗亮星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5-158,共4页
2017年11月,由成都文理学院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率领的团队历时13年采录编撰而成的《四川民歌采风录》(以下简称《采风录》),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资助于巴蜀书社正式出版。该著遍采四川省境内21个市州、181个县市的共计3080首民歌... 2017年11月,由成都文理学院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率领的团队历时13年采录编撰而成的《四川民歌采风录》(以下简称《采风录》),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资助于巴蜀书社正式出版。该著遍采四川省境内21个市州、181个县市的共计3080首民歌。2017年11月12日至14日、24日,由四川师范大学和成都文理学院主办的“《四川民歌采风录》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 四川民歌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采风 四川师范大学 文理学院 巴蜀书社
原文传递
巴蜀汉族丧葬道场仪式中的“水”与“桥”
4
作者 罗亮星 李国太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112,共6页
做道场是巴蜀汉族丧俗中十分常见的仪式行为。道场仪式的功能在于帮助亡灵顺利到达彼岸世界,同时使生者从因死亡而引起的失衡中重新回归日常生活的平衡状态。为实现这一目的,法师在仪式中不仅要使用语言吟诵、身体展演,而且还需借助各... 做道场是巴蜀汉族丧俗中十分常见的仪式行为。道场仪式的功能在于帮助亡灵顺利到达彼岸世界,同时使生者从因死亡而引起的失衡中重新回归日常生活的平衡状态。为实现这一目的,法师在仪式中不仅要使用语言吟诵、身体展演,而且还需借助各种象征物,其中"水"和"桥"是最为普遍的象征符号,它们几乎贯穿道场仪式的始终。"水"寓意清洁、洁净,"桥"则表达了连接、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葬道场 洁净仪式 沟通
原文传递
音乐人类学视野下巴蜀丧葬锣鼓乐班现状考察
5
作者 罗亮星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巴蜀丧葬锣鼓乐班是巴蜀民间音乐艺术的独特载体,是记录该地区民风民俗,彰显区域民众审美情趣的活态"典籍"。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冲击,现代流行音乐的侵蚀,民间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传统丧葬锣鼓乐班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日渐... 巴蜀丧葬锣鼓乐班是巴蜀民间音乐艺术的独特载体,是记录该地区民风民俗,彰显区域民众审美情趣的活态"典籍"。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冲击,现代流行音乐的侵蚀,民间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传统丧葬锣鼓乐班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日渐被蚕食,锣鼓乐班将面临人亡艺绝困境。全面收集整理、研究锣鼓音乐本体的同时,深入挖掘乐班艺人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内涵,引导传统乐班自身变革,吸收现代艺术新鲜血液,顺应历史文化艺术发展潮流,积极探索在发展变化中保存"历史证据"的新途径,是延续锣鼓乐班艺术生命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 锣鼓乐班 丧葬仪式 汉族 巴蜀
原文传递
川东北汉族丧葬仪式中的人声研究——以四川省平昌县驷马镇革新村丧葬仪式为例
6
作者 罗亮星 《大音》 2009年第2期210-241,共32页
川东北汉族丧葬仪式音乐包括人声和器乐两类。本文在实地考察川东北平昌县驷马镇革新村等地汉族丧葬仪式的基础之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从丧葬仪式人声的本体和社会功能两方面进行探究。该地区丧葬仪式中的人声以哭、吟为主,集歌、乐、... 川东北汉族丧葬仪式音乐包括人声和器乐两类。本文在实地考察川东北平昌县驷马镇革新村等地汉族丧葬仪式的基础之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从丧葬仪式人声的本体和社会功能两方面进行探究。该地区丧葬仪式中的人声以哭、吟为主,集歌、乐、舞于一体,不仅是丧葬仪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丧葬仪式内容和情感传达的载体。丧葬仪式中的人声是该地区丧葬音乐文化中最具地方特色的特征因子,充分展示出了这一地区汉族的民风民俗、民族性格、历史、审美观及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汉族 丧葬仪式 人声
原文传递
“歌以志哀,辞以载和”——巴蜀丧葬歌谣的文化内涵及社会根源
7
作者 罗亮星 《大西南文学论坛》 2018年第1期113-126,共14页
引言'和'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深受儒、佛道思想浸润,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真善美价值观统一的核心。它追求自我身心一如、'天地人和',倡导兼容并包、有容乃大,宣扬遵循社会法度与道德准则,尊重自然规律,是构... 引言'和'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深受儒、佛道思想浸润,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真善美价值观统一的核心。它追求自我身心一如、'天地人和',倡导兼容并包、有容乃大,宣扬遵循社会法度与道德准则,尊重自然规律,是构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思想是儒家'礼''仁'思想价值的升华,也是儒家思想追求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地区 丧葬仪式 “和”思想 社会根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