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本《文子》的思想内容及对老学史的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罗仲祥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3期57-64,共8页
“道是立天下,治天下的根本”;德、仁、义、礼于王道的意义在于它既是维护和巩固王者统治地位的基础,同时又是促使王者日日新,又日新,努力修善自己的推动力;文子的教化思想来源于老子,但其对教化作用的认识又对老子的教化思想有了新的... “道是立天下,治天下的根本”;德、仁、义、礼于王道的意义在于它既是维护和巩固王者统治地位的基础,同时又是促使王者日日新,又日新,努力修善自己的推动力;文子的教化思想来源于老子,但其对教化作用的认识又对老子的教化思想有了新的突破。文子的辩贤论,即师宗老子的“无为”理论,又辩证地运用“无为”理论,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子 简本文子 老子 老学史
下载PDF
论神化老子的内在轨迹 被引量:1
2
作者 罗仲祥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2期75-80,共6页
在中国文化名人中,老子是被成功神化的典型。成功神化老子,道的神秘色彩是其原始理论依据;《庄子》的体道理论为神化老子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司马迁《老子传》提升了神化老子的社会心理效应;汉代独特的文化生态促成道教完成了神化老子... 在中国文化名人中,老子是被成功神化的典型。成功神化老子,道的神秘色彩是其原始理论依据;《庄子》的体道理论为神化老子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司马迁《老子传》提升了神化老子的社会心理效应;汉代独特的文化生态促成道教完成了神化老子的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神化 庄子 司马迁 文化生态 道教
下载PDF
简本《文子》散论 被引量:1
3
作者 罗仲祥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6期55-59,共5页
从历史的层面和现实的层面看,平王应该是楚平王,而非周平王;竹简《文子》早于各种传世本《老子》及《庄子》;兵家思想归依于道,问政实践填补了道家的空白;简本《文子》为今本《文子》洗了罪名,证实了简本《老子》中的"仁"&qu... 从历史的层面和现实的层面看,平王应该是楚平王,而非周平王;竹简《文子》早于各种传世本《老子》及《庄子》;兵家思想归依于道,问政实践填补了道家的空白;简本《文子》为今本《文子》洗了罪名,证实了简本《老子》中的"仁""义""礼"属于老子思想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本文子 平王 兵家思想 问政实践 文献学
下载PDF
论韩非《解老》《喻老》道论之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罗仲祥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6期53-56,共4页
韩非的"道"在老子的"道"的基础上,降低了两个层面,使老子的"道"的"博大"、"玄远"、"形上"、"神秘"等色彩统统退去了。韩非就是这样改造降格,将老子的"道&q... 韩非的"道"在老子的"道"的基础上,降低了两个层面,使老子的"道"的"博大"、"玄远"、"形上"、"神秘"等色彩统统退去了。韩非就是这样改造降格,将老子的"道"纳入了自己的政治哲学,并为其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老子 道论
下载PDF
论庄子“内七”篇哲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5
作者 罗仲祥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62,共5页
庄子"内七"篇的哲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解读庄子思想的钥匙。《齐物论》中,在三处最关键的问题上,庄子罕见地高频率使用了"以明"一词。"以明"一词,本源于老子的"知和曰明"一语。庄子在"明&... 庄子"内七"篇的哲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解读庄子思想的钥匙。《齐物论》中,在三处最关键的问题上,庄子罕见地高频率使用了"以明"一词。"以明"一词,本源于老子的"知和曰明"一语。庄子在"明"前冠以"以"字,使"明"被提升为一种原则,同时具备了方法论意义。由于"明"的内容是"知和",庄子把"和"引入了对矛盾是非的解决,因此,庄子用"以明"解决诸如"矛盾""是非"等问题的时候,其典型格式就是"和之以是非"、"和之以矛盾"。"和"是庄子内七篇的哲学基础,庄子把老子的只具雏型的"和"理论,精辟地演绎成了一个完善细统的理论。这个理论,不仅对道家哲学的意义是重大的,而且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意义也是重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以明 老子
下载PDF
论孔子思想与老子的关系
6
作者 罗仲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0-76,共7页
孔子思想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老子思想的涵养;老子对孔子的影响,突出体现在"礼"、"仁"、"道"几个核心概念上;老子对孔子的影响,既丰富和发展了孔子思想,同时也使老子思想的传播成了事实。这是我们... 孔子思想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老子思想的涵养;老子对孔子的影响,突出体现在"礼"、"仁"、"道"几个核心概念上;老子对孔子的影响,既丰富和发展了孔子思想,同时也使老子思想的传播成了事实。这是我们重新认识孔子思想,检讨中国先秦哲学思想时应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老子
下载PDF
中国哲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功能意义
7
作者 罗仲祥 卢玲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3期57-60,共4页
中国哲学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化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对于保存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文明的特色具有建设性意义。从人类社会意识、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儒家大同世界的思... 中国哲学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化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对于保存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文明的特色具有建设性意义。从人类社会意识、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儒家大同世界的思想虽然已过去两千多年了,但其先进的思想光辉至今仍然明亮闪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而不同 人与自然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终极走向
下载PDF
《庄子》哲学对老学发展的贡献
8
作者 罗仲祥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4-18,共5页
《庄子》对老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解决了如何"得道"的问题,本文称之为体道理论。庄子的辩证法源于老子的辩证法,老子的辩证法还只是个雏型,老子注意到了事物相互对立的关系,但老子未说明相互对立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庄子》对老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解决了如何"得道"的问题,本文称之为体道理论。庄子的辩证法源于老子的辩证法,老子的辩证法还只是个雏型,老子注意到了事物相互对立的关系,但老子未说明相互对立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什么,相互对立的原因又是什么,而这一切,在庄子的辩证法中都得到了很明确的解释。把生命现象放到无限悠远的背景上去考察的方法,是《庄子》生命哲学一派以老子的道为平台,构建新理论的典范,因而是典型的对老学发展史的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老学 体道理论 辨证法 生命哲学
下载PDF
《解老》、《喻老》的法家思想
9
作者 罗仲祥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68-169,共2页
韩非不仅以道作为君主立法施政的理论依据,而且还以道的原则引导君主具体操作施行;韩非以法释"德"的倾向是很明确的。可以这样说:经韩非诠释之"德",可能已非老子本义,但这不影响老子思想继续向前发展,甚而至于因为... 韩非不仅以道作为君主立法施政的理论依据,而且还以道的原则引导君主具体操作施行;韩非以法释"德"的倾向是很明确的。可以这样说:经韩非诠释之"德",可能已非老子本义,但这不影响老子思想继续向前发展,甚而至于因为有了不是老子本义的观点,激起了不愿苟同的研究者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因而促成了老学的发展。这是韩非以法释德的第一个意义。第二个意义便是,韩非以法释德客观上确实起到了防范民人触犯刑法的理论劝导功能,这一点,不但需要作深入研究,而且需要作正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老 喻老
下载PDF
韩非子二题
10
作者 罗仲祥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3期46-50,共5页
韩非的死因是韩非研究中的一个悬案,但却没引起关注。韩非《说难》应该是其身受囹圄之后的心迹记录。因此,韩非的死因,乃其语言触犯了秦王或秦王身边的宠臣。这是其性格悲剧的结果。就思想发展的必然性来说,韩非既然喜刑名法术之学,既... 韩非的死因是韩非研究中的一个悬案,但却没引起关注。韩非《说难》应该是其身受囹圄之后的心迹记录。因此,韩非的死因,乃其语言触犯了秦王或秦王身边的宠臣。这是其性格悲剧的结果。就思想发展的必然性来说,韩非既然喜刑名法术之学,既然是法家理论系统的集大成者,道自然是韩非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必然归宿,因此作《解老》、《喻老》当然就是一种归宿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死因 解老 喻老 归宿
下载PDF
老子的仁论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仲祥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3年第3期68-71,共4页
老子是第一个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和大道联系起来思考的思想家。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 ,这从本质上提升了“仁”的品格 ,从内涵上扩大了仁的人性表达 ,是真正意义上的仁论本体论思考 ;老子“仁”的本质特征乃自然无为 ,这是老子仁... 老子是第一个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和大道联系起来思考的思想家。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 ,这从本质上提升了“仁”的品格 ,从内涵上扩大了仁的人性表达 ,是真正意义上的仁论本体论思考 ;老子“仁”的本质特征乃自然无为 ,这是老子仁论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必然归宿 ;老子仁论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其思想奠定了中国仁学发展的基础 ,儒家仁学发展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这与老子的仁论思想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仁论 理论意义 人性 自然无为
下载PDF
论宗教与人的定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仲祥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2年第2期19-21,共3页
宗教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宗教文化渗透进了人类文化的种种领域;宗教获得这种力量的原因在于宗教解决了人对终极问题的关注。人的定义是个众说纷云的话题,本文以宗教与人的终极关注问题为视角点,给出了一种关于人的新的定义。
关键词 定义 宗教 关系 宗教文化 人类文化 终极问题
下载PDF
论《庄子》哲学中孔子思想的定位及其文化学意义
13
作者 罗仲祥 《毕节师专学报》 1995年第4期7-13,共7页
《庄子》三十三篇,涉及孔子言行的有十九篇;这十九篇中对孔子思想或吸取、或批判,构成了《庄子》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文化现象,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学意义。本文拟就这一文化现象作一粗略的剖析,旨在给《庄子》哲学中的孔子思想找... 《庄子》三十三篇,涉及孔子言行的有十九篇;这十九篇中对孔子思想或吸取、或批判,构成了《庄子》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文化现象,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学意义。本文拟就这一文化现象作一粗略的剖析,旨在给《庄子》哲学中的孔子思想找到它的合理位置以及反思我们的先人们走过的历史及其我们曾经走过的历史,希望从中能引发出为我们正在创建着的历史有用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孔子思想 生命哲学 《论语》 文化学意义 文化认同 养生学 个体生命 董仲舒 老聃
下载PDF
论哲学窗口下的司马迁
14
作者 罗仲祥 《毕节师专学报》 1994年第2期12-17,共6页
司马迁作为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在前人的著述中已有许多深刻而精辟的论述,但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的独特性、深刻性,还未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从司马迁的著述入手,对司马迁的思想作追踪描述,力图对司马迁哲学思想的... 司马迁作为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在前人的著述中已有许多深刻而精辟的论述,但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的独特性、深刻性,还未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从司马迁的著述入手,对司马迁的思想作追踪描述,力图对司马迁哲学思想的深层内涵有所揭示。 一、司马迁哲学思想的本质 司马迁哲学思想的本质是什么?这是研究司马迁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司马迁哲学的本质是生命意志,司马迁是个生命意志主义者。这里使用的“生命意志”一词,和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不是同一语义上的概念。叔本华的“生命意志”的本质即在于求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志 叔本华 意志主义 深层内涵 思维空间 太史公 生命化 陈涉 天人关系 经纬天下
下载PDF
论丁宝桢“忠”的内涵特征
15
作者 罗仲祥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1年第1期30-34,共5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丁宝桢“忠”的内涵特征。一、用质朴的爱心关心民生疾苦,为民办实事来体现“忠”;二、舍弃“孝”的需要来成就“忠”;三、尽忠不愚忠,强烈而正直的主体意识,体现丁宝桢深层次的“忠”。
关键词 愚忠 主体意识 丁宝桢 晚清 为官生涯 为民办实事 民生疾苦
下载PDF
论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的关系
16
作者 罗仲祥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3年第2期80-88,共9页
从语言、思想、思维等方面证明今本《老子》比简本《老子》多出的部分不是老子散失的作品 ,而是传释《老子》的注本 ,并进而证明它的作者就是秦献公时期的太史儋。在此基础上 ,从“道”、“德”两个核心概念入手 ,进一步阐述今本《老子... 从语言、思想、思维等方面证明今本《老子》比简本《老子》多出的部分不是老子散失的作品 ,而是传释《老子》的注本 ,并进而证明它的作者就是秦献公时期的太史儋。在此基础上 ,从“道”、“德”两个核心概念入手 ,进一步阐述今本《老子》作为疏传体例的注本的特点 ,求证了今本《老子》是如何传释《老子》的 ;最后评价太史儋的功过是非 ,肯定太史儋在发扬光大老子思想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背离了老子思想 ,首开排斥异己之风 ,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本《老子》 今本《老子》 关系 注本 老子思想 太史儋
下载PDF
论《易经》的表达形式及“灵验”效应
17
作者 罗仲祥 《毕节师专学报》 1997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探讨了《易经》的表达形式,“灵验”效应的历史文化现象,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易经》的思想内容给出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形式 表达 “灵验”效应
下载PDF
论高师历史教学应对中学历史教学跨越式发展之举措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朝祥 罗仲祥 +1 位作者 熊艳 卢玲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3年第4期77-84,共8页
通过历史基本常识 ,基本技能、历史学发展动态 ,历史能力展示及高考试题检测等几个方面的问卷调查 ,指出高师历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存在着多方面引人深思的缺陷 ,并进一步在与中学历史教材及高考走势的分析比较中 ,提出存在这些缺陷的原... 通过历史基本常识 ,基本技能、历史学发展动态 ,历史能力展示及高考试题检测等几个方面的问卷调查 ,指出高师历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存在着多方面引人深思的缺陷 ,并进一步在与中学历史教材及高考走势的分析比较中 ,提出存在这些缺陷的原因在于高师历史教材教学内容单调 ,表达形式呆板、缺乏科学性 ,课程设置不合理。因而提出要使高师历史教学走出困境 ,能尽快和中学历史教学接轨 ,适应跨越式教育的要求 ,必须进行内容彻底的改革 ,走大历史教学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中学 高等师范教育 知识结构 教学改革 贵州
下载PDF
论德治
19
作者 罗仲祥 游梦云 《社科新视野》 2001年第5期13-14,共2页
谈德治。首先必须给德确定明确的定义。是建德的关键。德的定义范畴,是个不确定的变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德的定义范畴。就我们的传统文化而言。最早给德下定义的,最早的也许是管子。管子《心术上》云:“... 谈德治。首先必须给德确定明确的定义。是建德的关键。德的定义范畴,是个不确定的变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德的定义范畴。就我们的传统文化而言。最早给德下定义的,最早的也许是管子。管子《心术上》云:“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知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这个定义。强调了德和道是内在同一的,得德。就是得道,万物得德,万物就得到了生命;心里得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 首先 下定义 国家 范畴 管子 时代 传统文化 变量 文化背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