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枯草芽孢杆菌BJ3-2赖氨酸脱羧酶基因yaaO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唐雪 蔡传斌 +2 位作者 罗信旭 周景瑞 吴拥军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2期116-120,共5页
根据Gen Bank中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68菌株假定的赖氨酸脱羧酶基因(LDC)序列设计同源引物,提取枯草芽孢杆菌BJ3-2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克隆至p GEM-T载体后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acillus subtilis BJ3-2 yaa O基... 根据Gen Bank中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68菌株假定的赖氨酸脱羧酶基因(LDC)序列设计同源引物,提取枯草芽孢杆菌BJ3-2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克隆至p GEM-T载体后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acillus subtilis BJ3-2 yaa O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为1 443 bp,获得基因登录号为KJ561349,BLAST比对与已报道枯草芽孢杆菌的yaa O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高达90%以上,对赖氨酸脱羧酶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Bacillus subtilis BJ3-2的LDC与B.subtilis JS亲缘关系最近,SWISS-MODEL预测该蛋白的3D结构与鸟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脱羧酶蛋白相似性为39.22%,属于典型的III型磷酸吡哆醛(PLP)依赖型鸟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脱羧酶家族成员。yaa O基因序列分析及氨基酸保守结构域的分析,为有效控制水豆豉产品中尸胺含量过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赖氨酸脱羧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细菌型豆豉蜡样芽孢杆菌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罗信旭 袁时洁 +1 位作者 陆敏 吴拥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34,共4页
采用传统分离鉴定法对细菌型豆豉不同发酵时期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情况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表明,自然发酵过程中,蜡样芽孢杆菌最高达到2.3×104 CFU/g;纯种强化发酵过程中蜡样芽孢杆菌最高达1.1×103 CFU/g,自然发酵豆豉的蜡样... 采用传统分离鉴定法对细菌型豆豉不同发酵时期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情况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表明,自然发酵过程中,蜡样芽孢杆菌最高达到2.3×104 CFU/g;纯种强化发酵过程中蜡样芽孢杆菌最高达1.1×103 CFU/g,自然发酵豆豉的蜡样芽孢杆菌含量高于纯种强化发酵。豆豉成品中总蜡样芽孢杆菌数量均<105 CFU/g,短期内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经分析,豆豉成品中蜡样芽孢杆菌主要来源于前发酵豆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型豆豉 蜡样芽孢杆菌 自然发酵 纯种强化发酵
下载PDF
除草剂2,4-D对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韩丽珍 赵德刚 罗信旭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88,共4页
为了评价除草剂2,4-D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构建人工微生态的方法,在42d内动态评估供试土壤中微生物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当2,4-D使用浓度为5mg/kg时,对土壤细菌及放线菌均没有显著影响,对真菌的影响也可以较快地恢复;浓度为25mg/k... 为了评价除草剂2,4-D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构建人工微生态的方法,在42d内动态评估供试土壤中微生物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当2,4-D使用浓度为5mg/kg时,对土壤细菌及放线菌均没有显著影响,对真菌的影响也可以较快地恢复;浓度为25mg/kg和50mg/kg的处理,细菌和真菌总数均表现下降,但细菌的适应性更强;放线菌总数则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2,4-D处理浓度越高,对真菌的抑制作用也越强。因此,建议将土壤中真菌总数作为评估除草剂2,4-D污染土壤生态环境效应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土壤 微生物数量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BJ3-2 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基因speD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4
作者 王亚娟 韩忠安 +1 位作者 罗信旭 吴拥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7,共5页
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是多胺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根据Gen Bank中枯草芽孢杆菌168菌株的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基因(spe D)序列设计同源引物,PCR扩增Bacillus subtilis BJ3-2g DNA,并克隆至p GEM-T载体后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 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是多胺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根据Gen Bank中枯草芽孢杆菌168菌株的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基因(spe D)序列设计同源引物,PCR扩增Bacillus subtilis BJ3-2g DNA,并克隆至p GEM-T载体后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subtilis BJ3-2 spe D基因ORF为381 bp,可编码12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3.87 ku,基因登录号为KJ561347,Blast比对,SAMDC基因和蛋白序列的同源性都达到90%以上。B.subtilis BJ3-2的SAMDC具有丙酮酸依赖型脱羧酶的酶原剪切结构域[GVSGVVIISESHLTIH]和保守结构域[TCG],属于典型的I类B型SAMDC家族。SAMDC在多胺生物合成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多胺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研究为控制发酵豆豉中生物胺含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豆豉中生物胺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韩忠安 罗信旭 +1 位作者 杨春艳 吴拥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4,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豆豉中生物胺含量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表明,纯种强化发酵和自然发酵豆豉样品中均检测出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纯种强化发酵条件下生物胺总含量在前、后发酵时期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豆豉中生物胺含量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表明,纯种强化发酵和自然发酵豆豉样品中均检测出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纯种强化发酵条件下生物胺总含量在前、后发酵时期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自然发酵条件下均呈缓慢上升趋势,且前发酵总生物胺含量高于后发酵时期。两种发酵条件下,酪胺和亚精胺为主要生物胺,苯乙胺存在纯种发酵中。纯种强化发酵豆豉总生物胺含量高于自然发酵,酪胺和苯乙胺的含量分别高出2倍和4倍,与生产环境中粪肠球菌的污染关联性较大。豆豉发酵过程和成品中总生物胺含量均<250 mg/kg,短期内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生物胺 细菌型豆豉
下载PDF
食品中呕吐毒素Cereulide特性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6
作者 罗信旭 谢珊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27期142-143,共2页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常见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中,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总量仅次于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有呕吐型和腹泻型两种类型。我国主要以呕...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常见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中,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总量仅次于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有呕吐型和腹泻型两种类型。我国主要以呕吐型中毒为主,由耐热型肠毒素呕吐毒素(Cereulide)引起,中毒潜伏期较短。感染该毒素的患者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有腹泻的症状,严重者可致肝损伤。因此全面掌握食品中Cereulide的影响因素,建立快速检测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就Cereulide特性、影响因素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ulide特性 影响因素 检测方法
下载PDF
2022年贵州省食品及病人来源单增李斯特菌的抗生素敏感性及分子特征分析
7
作者 周倩 郑联 +5 位作者 向婧姝 黄靖宇 朱姝 张德著 罗信旭 周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13-619,共7页
目的了解2022年贵州省29株食品及病人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的血清型、基因型、耐药及毒力基因等遗传特征。方法对贵州省2022年食品微生物及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的29株单增李斯特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 目的了解2022年贵州省29株食品及病人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的血清型、基因型、耐药及毒力基因等遗传特征。方法对贵州省2022年食品微生物及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的29株单增李斯特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8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并哌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谱系、血清群、序列分析(ST型)、克隆群(CC型)、耐药基因、毒力基因等。结果29株单增李斯特菌对8种抗生素均不耐药;对耐药基因分析发现在29株菌中检出6种耐药基因,全部菌株均携带fosX、mprE、lin、norB;29株菌分属于2个谱系(Ⅰ、Ⅱ),17株菌属于谱系Ⅱ,12株菌属于谱系Ⅰ;分为13种ST型,其中ST8为优势型别,占31.03%(9/29株),其次为ST619、ST121型别各3株;分为4个血清群,血清群1/2a、3a有15株,血清群1/2b、3b、7有11株,血清群1/2c、3c有2株,血清群4b、4d、4e有1株;分为12个CC型,以及1个未分CC型的ST2348,其中CC8为优势CC型,有9株菌占27.59%(8/29株),分属于23种cgMLST型,每型包括1~3株菌。共发现25种毒力基因,29株菌均携带毒力岛LIPI-1,其中3株菌未携带actA基因,缺失率10.34%;有7株菌均携带毒力岛LIPI-3的8个基因,其余22株菌未携带;所有菌株携带多种内化素毒力基因。结论贵州省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耐药水平低,携带较多的毒力基因,血清群与分子型别表现出遗传多样性,应加强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持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全基因组测序 贵州省 毒力基因
下载PDF
三种多重PCR技术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向婧姝 周倩 +4 位作者 周藜 郑联 张德著 黄靖宇 罗信旭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多重PCR、多重荧光PCR以及微流体芯片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中的效果,旨在提升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检测能力。方法:分别采用普通多重PCR、多重荧光PCR和微流体芯片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对比分析三种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与灵敏度... 目的:探讨普通多重PCR、多重荧光PCR以及微流体芯片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中的效果,旨在提升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检测能力。方法:分别采用普通多重PCR、多重荧光PCR和微流体芯片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对比分析三种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与灵敏度。结果:三种多重PCR方法准确度高,均在90%以上,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多重PCR灵敏度较低,为10^(5)copies/mL,且靶标少、检测时间较长,存在漏检的可能。多重荧光PCR灵敏度较高,为10^(3)copies/mL,但靶标也少。微流体芯片体的灵敏度略低于多重荧光PCR,高于普通多重PCR,其通量高,但价格昂贵,需要特定的检测仪器。结论:微流体芯片通量高、准确度高、灵敏度高,有潜力成为多种食源性致病因子的快速筛选方法,为食源性疾病处置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普通多重PCR 多重荧光PCR 微流体芯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