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新生代玄武岩年代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罗修泉 陈启桐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1期37-46,68,共11页
对内蒙地区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钾氩法年代学研究。其中赤峰岩区采样14个,集宁岩区15个,阿巴嘎岩区21个。 年龄测定用MM1200B质谱计进行。4OAr和38Ar的测定误差为0.1—0.05%,36Ar为1—5%。年龄测定误差一般为5—10%(10) 结果表明,... 对内蒙地区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钾氩法年代学研究。其中赤峰岩区采样14个,集宁岩区15个,阿巴嘎岩区21个。 年龄测定用MM1200B质谱计进行。4OAr和38Ar的测定误差为0.1—0.05%,36Ar为1—5%。年龄测定误差一般为5—10%(10) 结果表明,该区新生代玄武岩活动在渐新世33—28Ma首先从赤峰和集宁两岩区开始,并逐渐向西北方向依次扩展到阿巴嘎南部台地和北部台地。中新世中期11—10Ma是喷发和堆积的鼎盛时期。然后中新世晚期9—7Ma赤峰和集宁两岩区率先处于休眠状态,接着上新世4Ma左右阿巴嘎北部台地喷发结束。至于阿巴嘎南部台地则一直延续至更新世0.33Ma左右喷发才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新生代 年代学 钾氩法 钾同位素 氩同位素
下载PDF
广西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岩基地质年代表 被引量:14
2
作者 罗修泉 廖庆康 梁廷苞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1期31-42,共12页
对广西大容山一十万大山花岗岩岩基按单元和超单元的概念划分出石南、葵山、六万山和旺冲四个超单元,前三个超单元又可归并为大容山一十万大山岩群。主要采用^(40)Ar/^(39)Ar阶段升温法和K-Ar稀释法对单元和超单元进行系统的年代学研究... 对广西大容山一十万大山花岗岩岩基按单元和超单元的概念划分出石南、葵山、六万山和旺冲四个超单元,前三个超单元又可归并为大容山一十万大山岩群。主要采用^(40)Ar/^(39)Ar阶段升温法和K-Ar稀释法对单元和超单元进行系统的年代学研究,并编制出该区花岗岩同位素地质年代表。年代表说明,大容山一十万大山岩群侵位时间从晚二叠世258Ma,持续时间约27Ma;该岩群各超单元存在并列演化的特点。旺冲超单元形成于早二叠世259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质 年代表 年龄 测定
下载PDF
东天山红山高硫型浅成低温铜-金矿床:中生代成矿与新生代氧化的K-Ar、Ar-Ar年代学证据及其古构造和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36
3
作者 许英霞 秦克章 +6 位作者 丁奎首 李金祥 缪宇 方同辉 徐兴旺 李大明 罗修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71-2383,共13页
红山铜-金矿床位于新疆吐哈盆地南缘大南湖-突苏泉晚古生代岛弧带北段的中生代上叠火山盆地中,产于卡拉塔格铜-金矿带上,是新疆近年新发现的具大型远景的高硫化物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铜-金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的火山活动及次火山岩... 红山铜-金矿床位于新疆吐哈盆地南缘大南湖-突苏泉晚古生代岛弧带北段的中生代上叠火山盆地中,产于卡拉塔格铜-金矿带上,是新疆近年新发现的具大型远景的高硫化物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铜-金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的火山活动及次火山岩侵入相关。该矿床处于东天山极端干旱荒漠地带,是东天山最炎热的地区之一,最高温度达到60℃,降水量平均只有34.1mm/y。干旱少雨和极大的蒸发作用造成氧化带极其发育,厚达50m~60m,由一系列复杂罕见的硫酸盐矿物组成。通过对红山铜-金矿床中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中角闪石、黑云母的K-Ar年龄测定,其年龄分别为296.5±6.7Ma、232.0±3.5Ma和217.10±6.4Ma,其中黑云母花岗岩的黑云母Ar-Ar年龄为238.0±2.4Ma,相当于晚石炭世末-三叠纪。并且由于含矿火山岩含有花岗岩的角砾,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晚于上述花岗岩,应为中生代的产物。区域上,三亚、白石泉花岗岩、红柳构花岗岩年龄以及白山钼矿的辉钼矿Re-Os年龄均为三叠纪,表明东天山地区存在中生代成岩成矿事件。对红山矿区氧化带三种含钾硫酸盐矿物进行了K-Ar年龄测试,结果显示现今地表以下1m的绿钾铁矾K-Ar年龄为56.0±4.0Ma,地表以下1.5m的高铁叶绿矾的K-Ar年龄为8.6±1.1Ma,地表以下10m的绿钾铁矾K-Ar年龄为14.7±1.7Ma,地表以下14m的斜钾铁矾K-Ar年龄为4.1±0.4Ma。因此推测红山矿床氧化带不同硫酸盐矿物的表生年龄分布在60~3.7Ma之间。不同类型矿床的氧化带年龄亦表明氧化带氧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新生代。所获得的氧化带年龄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及随后青藏高原的多期幕式隆升时限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能是青藏高原碰撞隆升远程效应的表现和记录。同时,本研究初步提出使用不同种类硫酸盐矿物作为气候变化指标的可能,对于新生代以来PETM等事件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高硫型浅成低温铜-金矿床 中生代 氧化作用 含钾硫酸盐 K—Ar法 Ar—Ar法 东天山极端干旱区
下载PDF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的分离提纯及其K-Ar同位素测年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有瑜 董爱正 罗修泉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15-320,共6页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 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对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 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对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年龄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技术并提出了“校正年龄”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 K-AR测年 分离 提纯 真空抽滤 “校正年龄” 油气储层 钾同位素 氩同位素
下载PDF
油气储层中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有瑜 罗修泉 宋健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03-407,共5页
对油气储层中自生伊利石K Ar体系产生影响的有关问题如砂岩岩性、伊利石 /蒙皂石间层矿物的间层比和绿泥石进行了初步试验和讨论。结果表明 :中、细砂岩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 ,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则难度较大 ;I/S有序间层的应用效果相对较... 对油气储层中自生伊利石K Ar体系产生影响的有关问题如砂岩岩性、伊利石 /蒙皂石间层矿物的间层比和绿泥石进行了初步试验和讨论。结果表明 :中、细砂岩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 ,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则难度较大 ;I/S有序间层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 ,I/S无序间层则难度较大 ;绿泥石对自生伊利石K Ar体系测年结果的影响不明显。油气注入可能是引起伊利石成岩作用终止的原因之一。最后对各种典型年龄剖面可能的成因解释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层 K-Ar同位素年代学 自生伊利石 砂岩岩性 I/S间层比 绿泥石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自生伊利石年龄分布与成藏时代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有瑜 陶士振 +1 位作者 刘可禹 罗修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67-1379,共13页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测定与研究,并对其演化规律进行深入探讨。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自生伊利石普遍发育,主要为片丝状、短丝状、丝状,具有明显的自生成因特征并且纵、横向分布...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测定与研究,并对其演化规律进行深入探讨。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自生伊利石普遍发育,主要为片丝状、短丝状、丝状,具有明显的自生成因特征并且纵、横向分布稳定。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自生伊利石年龄数据明显分为2组,具有2期成藏特征。早期成藏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97~145 Ma),广泛分布于川西、川中广大地区,是主要成藏期;晚期成藏为晚白垩世(78~83 Ma),仅见于川西南端平落坝、白马庙气田须家河组二段。主要成藏期也即早期成藏,主力储层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四段、须家河组六段基本一致,并明显具有连续成藏特征:纵向上,自下而上依次变晚,须家河组二段略早(平均133 Ma)、须家河组四段略晚(平均127 Ma),须家河组六段主要分布在广安气田,与须家河组四段相比也基本具有下早上晚的成藏特征(须家河组四段平均139 Ma,须家河组六段平均134 Ma);平面上,川西须家河组二段由北向南依次变晚,中坝、新场、大邑气田的自生伊利石平均年龄分别为136 Ma、134 Ma和133 Ma(川西南端的平落坝、白马庙气田属于晚期成藏),川中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四段由东向西依次变晚,东部的广安、合川、荷包场气田略早,中西部的磨溪、充西—莲池、金华、八角场气田略晚。自生伊利石年龄分布特征表明,烃源岩埋深,即生、排烃时间,是须家河组砂岩气藏成藏早晚的最主要控制因素,埋深大、生、排烃早,则年龄大、成藏早,反之则年龄小、成藏晚。岩性对成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分布局限。构造抬升作用主要表现在成藏后期的调整阶段,年龄由东向西变小,即成藏由东向西变晚,与现今埋深即东高西低的构造特征不一致现象,是由成藏后期的构造差异抬升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砂岩储层 自生伊利石 K-AR测年 未真空封装Ar-Ar测年 成藏年代
下载PDF
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比与应用前景展望——以苏里格气田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有瑜 Horst Zwingmann +1 位作者 刘可禹 罗修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7-416,共10页
以苏里格气田为例,对自生伊利石K-Ar法、Ar-Ar法年龄测定的技术特点、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系统对比和深入研究。苏里格气田自生伊利石(I/S有序间层)发育较好,主要呈丝状,具有典型的自生成因特征,其K-Ar年龄、未真空封装Ar-Ar总气... 以苏里格气田为例,对自生伊利石K-Ar法、Ar-Ar法年龄测定的技术特点、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系统对比和深入研究。苏里格气田自生伊利石(I/S有序间层)发育较好,主要呈丝状,具有典型的自生成因特征,其K-Ar年龄、未真空封装Ar-Ar总气体年龄和真空封装Ar-Ar总气体年龄分别为141~145 Ma、171~237Ma和130~152 Ma。K-Ar年龄表明主要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成藏,其分布规律很好地反映了成藏特征和成藏过程;未真空封装Ar-Ar总气体年龄明显偏老,不能代表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年龄,更不能反映成藏时代,"^(39)Ar核反冲丢失"现象是导致其偏老的主要原因;真空封装Ar-Ar总气体年龄与K-Ar年龄基本接近,可能反映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年龄并代表成藏时代。本次对比研究表明,对于利用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技术探讨砂岩油气藏成藏时代,K-Ar法测年技术简便快捷、经济成熟、稳定可靠,是第一选择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未真空封装Ar-Ar法测年技术很难获得理想的年龄数据和较好的应用效果,如果没有其他特殊目的,可以不予考虑;真空封装Ar-Ar法测年技术,如果运用得当,有可能获得相对较好的年龄数据和相对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技术复杂、环节多、周期长和费用高等将会严重制约其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下石盒子组八段砂岩储层 自生伊利石 K-AR测年 未真空封装Ar-Ar测年 真空封装Ar-Ar测年 39Ar核反冲丢失 成藏年代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典型砂岩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研究与成藏年代探讨 被引量:58
8
作者 张有瑜 Horst ZWINGMANN +2 位作者 Andrew TODD 刘可禹 罗修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37-648,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共发现 8套砂岩油气储层 ,对其中的 5套典型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了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分析与研究。利用该项技术对其成藏史进行初步探讨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中央隆起下志留统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383.4 5~ 2 35... 塔里木盆地共发现 8套砂岩油气储层 ,对其中的 5套典型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了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分析与研究。利用该项技术对其成藏史进行初步探讨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中央隆起下志留统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383.4 5~ 2 35 .17Ma ,表明志留系古油藏形成于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 ;上泥盆统东河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6 3.82~ 2 31.34Ma ,表明东河砂岩油气藏主要形成于海西晚期 ;库车坳陷依南 2气田 (依南 2井 )下侏罗统阳霞组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8.0 8~ 2 3.85Ma ,表明油气充注发生在中新世以来 ;喀什凹陷阿克莫木气田 (阿克 1井 )下白垩统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2 .6 0~ 18.79Ma ,表明中新世可能有古油气运移或古油藏形成 ;库车坳陷迪那 2气藏 (迪那 2 0 1井 )古近系砂岩中的伊利石主要为碎屑成因 ,不能用于进行油气成藏史研究 ,但该气藏白垩系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5 .4 9~ 15 .4 7Ma ,表明可能为中新世成藏。本次研究表明 ,该项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初步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效果 ,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测年 自生伊利石 油气充注 砂岩油气储层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激光显微探针 ̄(40)Ar/ ̄(39)Ar定年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文 罗修泉 +1 位作者 郑宝英 张思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Z1期197-205,共9页
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光探针 ̄(40)Ar/ ̄(39)Ar年龄和常规 ̄(40)Ar/ ̄(39)Ar年龄之间有较好的吻合性,多次测定BSP-1角闪石国际标样年龄值大部分在2020-2090Ma之间,多次测定周口店花岗岩中Z... 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光探针 ̄(40)Ar/ ̄(39)Ar年龄和常规 ̄(40)Ar/ ̄(39)Ar年龄之间有较好的吻合性,多次测定BSP-1角闪石国际标样年龄值大部分在2020-2090Ma之间,多次测定周口店花岗岩中ZBH-25国内标样年龄值大部分在130-135.9Ma。分析区域可小到30μm以下(激光束本身可被聚焦到10μm以下)。研究表明,激光显微探针技术在下述工作中将是一个极有前途的工具:①测定不易大量获取的样品年龄,②研究遭受多期地质历史事件作用因而有复杂Ar状态的岩石年代;③研究在岩石样品中填充在不同结构位置上的矿物年龄,进行每一个晶体颗粒内部和不同颗粒之间的数据比较;④测定年轻富钾样品 ̄(40)Ar/ ̄(39)Ar年龄。可以看出,激光法测年在构造年代学、变质岩年代学、矿床年代学研究方面能发挥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显微探针  ̄(40)Ar/ ̄(39)Ar定年方法
下载PDF
塔中隆起志留系沥青砂岩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研究与成藏年代探讨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有瑜 Hors Ztwingmann +1 位作者 刘可禹 罗修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6-174,共9页
据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技术对塔中隆起志留系沥青砂岩油藏成藏年代的测定,并与孔雀河地区进行对比。塔中隆起及孔雀河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383.45—203.96Ma,表明主要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和晚海西期成藏,位... 据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技术对塔中隆起志留系沥青砂岩油藏成藏年代的测定,并与孔雀河地区进行对比。塔中隆起及孔雀河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383.45—203.96Ma,表明主要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和晚海西期成藏,位于盆地边部的乔1井、孔雀1井及龙口1井、英南2井相对较早(383.45—271.20Ma),主要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成藏,位于盆地中心的塔中37井、塔中67井、塔中12井及塔中32井相对较晚(203.96—235.17Ma),主要为晚海西期成藏,部分井如塔中23井、塔中30井相对较早(293.54和296.31Ma),为早海西期成藏。自生伊利石年龄与沥青砂岩厚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古构造格局可能是主要的成藏控制因素之一,位于沉降中心及其周围的古油藏如乔1井、孔雀1井成藏较早。测年结果不仅与油气系统等常规油气成藏史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而且还进一步反映了油藏形成时间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测年 自生伊利石 成藏年代 志留系沥青砂岩 孔雀河地区 塔中隆起
下载PDF
英买力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K-Ar测年与成藏年代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有瑜 罗修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3-210,共8页
利用沉降、离心和微孔滤膜真空抽滤相结合的综合分离提纯技术,分别提取不同粒级的自生伊利石进行K-Ar年龄测定,据此对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在盆地内进行对比。除局部地区外,英买力志留... 利用沉降、离心和微孔滤膜真空抽滤相结合的综合分离提纯技术,分别提取不同粒级的自生伊利石进行K-Ar年龄测定,据此对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在盆地内进行对比。除局部地区外,英买力志留系沥青砂岩中的黏土矿物均主要为伊利石/蒙皂石(I/S)有序间层,具明显的自生成因特征,属自生伊利石。英买力志留系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年龄为255~293Ma,主要集中在277~293Ma,相当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表明志留系古油藏成藏时间主要为早海西晚期—晚海西期。英买力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符合盆地内的整体分布规律。古构造格局和生烃中心可能是导致不同地区成藏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英买力地区成藏时间相对较晚,可能与其距生烃中心相对较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买力地区 志留系沥青砂岩 自生伊利石 K-AR测年 成藏年代
下载PDF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Ar同位素测年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有瑜 董爱正 罗修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61-464,共4页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 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利石K...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 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年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文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技术并提出了“校正年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 K-AR测年 分离提纯 真空抽滤 "校正年龄"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与成藏年代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有瑜 罗修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8-757,共10页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测定与研究。哈6井石炭系角砾岩段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86Ma,相当于晚白垩世,表明为燕山晚期成藏;志留系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125Ma...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测定与研究。哈6井石炭系角砾岩段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86Ma,相当于晚白垩世,表明为燕山晚期成藏;志留系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125Ma,相当于早白垩世晚期,表明为燕山中晚期成藏。石炭系、志留系砂岩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储层,广泛分布于塔中隆起、北部坳陷和塔北隆起,已知的自生伊利石年龄范围分别是:石炭系东河砂岩为231~285Ma,志留系沥青砂岩为204~383Ma。与塔里木盆地其他地区相比,本次研究的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明显偏小,表明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油气藏的成藏期明显偏晚,对其勘探意义应该开展深入研究。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自生伊利石的Ar-Ar年龄分别为148~159Ma和189~195Ma,与其K-Ar年龄相比明显偏老,可能不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更不能反映油气注入事件和代表成藏期,快中子照射过程中的39 Ar反冲丢失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哈6井 石炭系、志留系砂岩 自生伊利石 K-Ar、Ar-Ar测年 成藏年代
下载PDF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微孔滤膜真空抽滤装置与技术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有瑜 罗修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1-676,共6页
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是砂岩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分析的关键技术之一。关于自生伊利石粘土组分的分离,国内外大多是采用高速、超高速离心分离技术。与高速、超高速离心分离技术相比,该文所介绍的微孔滤膜真空抽滤装置与技术... 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是砂岩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分析的关键技术之一。关于自生伊利石粘土组分的分离,国内外大多是采用高速、超高速离心分离技术。与高速、超高速离心分离技术相比,该文所介绍的微孔滤膜真空抽滤装置与技术具有较为明显的优越性,如操作简便、速度快、效率高、质量好等。文中介绍了装置构成、连接及使用说明、装置特点暨5个方面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流程,论述了其分离提纯效率和质量以及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5项技术创新克服了以往真空抽滤装置与技术的操作繁琐、效率较低、实用性不强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使其可以转化为成型固定设备投入日常生产与科研实验,为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开创了一种新途径,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提纯 微孔滤膜 真空抽滤 自生伊利石 油气储层
下载PDF
油气储层砂岩样品制冷—加热循环解离技术实验研究
15
作者 张有瑜 Horst Zwingmann +2 位作者 刘可禹 陶士振 罗修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2-761,共10页
制冷—加热循环解离技术(简称冷冻技术)是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过程中制备黏土悬浮液的一项新技术。利用批量典型样品对该项技术的解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与常规湿磨技术进行了系统对比。与湿磨技术相比,冷冻技术既有优越... 制冷—加热循环解离技术(简称冷冻技术)是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过程中制备黏土悬浮液的一项新技术。利用批量典型样品对该项技术的解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与常规湿磨技术进行了系统对比。与湿磨技术相比,冷冻技术既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剔除碎屑钾长石效果略微偏好和实测年龄数值相对偏小方面;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解离效果变化较大,部分砂岩样品相对较好,部分砂岩样品则相对较差,样品埋深是影响解离效果的最主要因素,炭屑(薄煤层)、泥质含量以及是否含油等对解离效果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冷冻技术对于坚硬程度中等的中浅层或中深层砂岩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而对于坚硬程度较高的深层或超深层砂岩则效果较差,甚至不宜采用。研究还表明,湿磨仍不失为制备黏土悬浮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简便快捷并且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技术 湿磨技术 黏土悬浮液制备 自生伊利石分离 自生伊利石K-Ar测年 油气成藏史
下载PDF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8
16
作者 张有瑜 罗修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1-236,共6页
作为油气成藏史研究中的一项新内容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充分发育的伊利石成岩作用及伊利石成岩作用与油气注入事件具有成因联系是应用该项技术的前提条件。对于具有埋藏... 作为油气成藏史研究中的一项新内容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充分发育的伊利石成岩作用及伊利石成岩作用与油气注入事件具有成因联系是应用该项技术的前提条件。对于具有埋藏较浅或尚未固结成岩 ,虽埋藏较深但含有蒙皂石和 /或伊利石 /蒙皂石无序间层矿物 ,高岭石、绿泥石含量较高以及虽然自生伊利石发育但与油气注入事件没有成因联系等特征的砂岩储层 ,可能并不适用。其次对年龄数据必须结合样品特征和各种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合理运用并允许所测得的年龄数据具有一定的偏差。开展模拟自然风化过程的冷冻 -加热样品解离试验和X射线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 K-AR测年 样品选择 分离提纯 分析与应用
下载PDF
东坪金矿成矿时代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卢德林 罗修泉 +2 位作者 汪建军 张思红 郑宝英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2-188,共7页
东坪金矿是我国在碱性岩中发现的第一个大型金矿,本文在详细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用K-Ar法、^(40)Ar/^(39)Ar法测定了成矿期花岗细晶岩脉、主成矿期矿石的同位素年龄,确定东坪金矿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关键词 同位素年龄 金矿床 碱性岩 成矿
下载PDF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代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罗修泉 李佩贤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2-247,共6页
本文采用界线层型标定地层界线的方法,以河北滦平县井上-大店子和大北沟两界线层型剖面的生物地层研究结果,确定我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在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对滦平县热河群下部及其下伏岩层中的火山岩层进行40Ar/3... 本文采用界线层型标定地层界线的方法,以河北滦平县井上-大店子和大北沟两界线层型剖面的生物地层研究结果,确定我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在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对滦平县热河群下部及其下伏岩层中的火山岩层进行40Ar/39Ar法年代学研究,并推定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为140±1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白垩系 地层界线 氩同位素测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