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X1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及对抑郁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罗儒献 黎顺成 陈程 《精神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探讨SOX1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及对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和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SOX11基因rs16864067、rs12478711、rs2564045和rs2252087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阳... 目的探讨SOX1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及对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和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SOX11基因rs16864067、rs12478711、rs2564045和rs2252087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卡尔加里抑郁症状评定量表(CDSS)对观察组精神分裂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抑郁症状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在rs16864067、rs12478711和rs256404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NSS和CDSS评分在rs16864067和rs12478711位点的GG、GA和AA基因型间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在rs2564045位点AA、AG和GG基因型间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结论SOX11基因rs16864067、rs12478711和rs2564045位点变异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存在关联,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抑郁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罗儒献 蒋陆平 +1 位作者 刘星星 曾德斌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487-1488,共2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伴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共84例脑卒中后伴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组)和帕罗西汀组(对照组),治疗组每日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片剂,剂...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伴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共84例脑卒中后伴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组)和帕罗西汀组(对照组),治疗组每日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片剂,剂量5~15 mg/d;对照组每日口服帕罗西汀片剂20 mg/d,两组均6周为一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治疗出现症状量表(TESS)的评分,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艾司西酞普兰的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伴抑郁安全有效,且起效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帕罗西汀 脑卒中后抑郁
下载PDF
126例海洛因依赖者复吸原因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庆雄 罗儒献 卢家妹 《海南医学》 CAS 2001年第6期54-55,共2页
目的 :了解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复吸原因 ,以降低复吸率。方法 :采用 16项复吸原因问卷 调查 12 6例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复吸的原因。结果 :复吸原因 :稽延性戒断症状、失眠是产生复吸的主要身体因素 (分别占85 .7%、67.4% ) ;戒毒后回... 目的 :了解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复吸原因 ,以降低复吸率。方法 :采用 16项复吸原因问卷 调查 12 6例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复吸的原因。结果 :复吸原因 :稽延性戒断症状、失眠是产生复吸的主要身体因素 (分别占85 .7%、67.4% ) ;戒毒后回到以往居住地方 ,条件反射 (占 71.4% )、毒友的影响 (占 80 .9% )而开始复吸 ,是产生复吸的主要社会因素 ;为打发无聊时间 (占 80 .1% )、消除心情烦恼 (占 76.1% )、以及想再最后享受一次 (占 77.7% ) ,是产生复吸的心理因素。结论 :延长戒毒时间及选用合适戒毒药品和在身体脱毒后进行心理康复、行为矫正是降低复吸率的重要手段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复吸 稽延性戒断症状 失眠 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
下载PDF
四物汤加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临床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罗儒献 许勤伟 姚乾坤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865-866,共2页
目的探讨四物汤加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育龄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辨证采用四物汤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一个疗程)后按拟定的疗效评价方法由医生及患者共同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四物汤加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育龄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辨证采用四物汤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一个疗程)后按拟定的疗效评价方法由医生及患者共同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随访监测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总的疗效为痊愈33例(55%)、好转21例(35%)和无效6例(10%),显效率达90%。所有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其不良反应轻微,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不良反应TES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汤加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抗精神病药物 闭经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73例 被引量:5
5
作者 罗儒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068-4069,共2页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徐松泉等对抑郁症患者的研究发现,情绪障碍不但可导致严重后果,伴随出现的认知功能损伤也可导致患者发生严重后果的风险。Kasper等研究发现,艾司西酞普兰作为一种新型...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徐松泉等对抑郁症患者的研究发现,情绪障碍不但可导致严重后果,伴随出现的认知功能损伤也可导致患者发生严重后果的风险。Kasper等研究发现,艾司西酞普兰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剂,不但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病情,也可使患者认知损害得到部分改善。本文拟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帕罗西汀 抑郁症
下载PDF
慢性低强度应激抑郁症模型大鼠组织中5-羟色胺和色氨酸羟化酶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栘 徐海霞 +5 位作者 朱明月 刘坤 林波 罗儒献 陈川柏 李孟森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061-3064,共4页
目的:为抑郁症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将适应性喂养7d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和治疗组(氢溴酸西酞普兰1 mg/kg),每组8只,抑郁组和治疗组大鼠每天随机给予1次低强度刺激[夹尾刺激(1min)、频闪照明刺激(120次/min,12h... 目的:为抑郁症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将适应性喂养7d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和治疗组(氢溴酸西酞普兰1 mg/kg),每组8只,抑郁组和治疗组大鼠每天随机给予1次低强度刺激[夹尾刺激(1min)、频闪照明刺激(120次/min,12h)、噪声刺激(4h)、冰水游泳刺激(1h)、热水刺激(45℃,1h)、电击足底(10 Hz,1mA,每次间隔100 ms,100次)、禁食禁水(24h)],连续21 d建立应激抑郁症模型。分别于适应性喂养第0、7天和应激第7、14、21天称量各组大鼠体质量,检测旷场实验中大鼠的水平移动频率和垂直活动频率。应激结束后,各组大鼠ig相应药物,连续30d后检测脑、肝、肾组织中5-羟色胺(5-HT)和色氨酸羟化酶(TPH)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抑郁组和治疗组大鼠从应激第14天起体质量增加趋势减慢(P<0.05)。抑郁组和治疗组大鼠应激第14、21天的水平移动频率较前一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或P<0.01),应激第21天的垂直活动频率较前一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给药30 d后,治疗组大鼠水平移动频率和垂直活动频率较前一时间点明显升高(P<0.01)。与抑郁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脑、肾组织中的5-HT水平明显增加(P<0.05),脑组织中TPH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应激大鼠模型抑郁症的发生与大鼠脑组织中TPH表达的降低从而导致5-HT水平降低有关,提示TPH可作为抑郁症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模型 5-羟色胺 色氨酸羟化酶 大鼠
下载PDF
2000年海南特大洪水后灾民心理状况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挺刚 罗儒献 杨庆雄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9期103-104,共2页
目的 调查 16-65岁灾民在灾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灾民组和对照组人群进行《神经症调查表》和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评定 ,并进行结果对照。结果 灾民组受损失 ,家人患风湿病等生活事件多于对照组 ,两组Scl-90各因子均分间比较无明... 目的 调查 16-65岁灾民在灾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灾民组和对照组人群进行《神经症调查表》和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评定 ,并进行结果对照。结果 灾民组受损失 ,家人患风湿病等生活事件多于对照组 ,两组Scl-90各因子均分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神经症现患病率相近。结论 灾民心理健康状况无恶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年 海南 特大洪水 灾民 心理健康 9CL-90 应激障碍
下载PDF
溴芬酸钠对白内障患者术后眼部炎症及视力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坚 罗儒献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溴芬酸钠对白内障术后患者眼部炎症及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琼海市中医院眼科收治的92例(110眼)白内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54眼)和对照组(46例,56眼)。对照组术后予以妥布霉素... 目的探讨溴芬酸钠对白内障术后患者眼部炎症及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琼海市中医院眼科收治的92例(110眼)白内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54眼)和对照组(46例,56眼)。对照组术后予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观察组术后予以溴芬酸钠滴眼。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 d、1周、4周的视力、眼压、眼部炎症症状及体征评分,观察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情况,比较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以及角膜染色、安全性评分。结果两组各时间点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4周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4周眼部炎症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术后1 d(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4周黄斑中心凹厚度高于术前,且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黄斑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1周、2周、4周的角膜染色评分和安全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后使用溴芬酸钠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对视力恢复无不良影响,可预防眼压过高、黄斑水肿发生,且安全性较高,无明显不耐受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芬酸钠 白内障手术 炎症反应 黄斑中心凹厚度 黄斑水肿
下载PDF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暴力犯罪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罗儒献 陈川柏 +1 位作者 周红蕊 黎顺成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3年第5期969-972,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暴力犯罪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1年的冲动暴力犯罪情况分为犯罪组(n=32),无犯罪组(n=88)。比较两组基线资料... 目的分析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暴力犯罪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1年的冲动暴力犯罪情况分为犯罪组(n=32),无犯罪组(n=88)。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信息、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采用ROC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暴力犯罪的危险因素。结果犯罪组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无业、既往冲动暴力行为史的人数占比及MOAS、BPRS评分均高于无犯罪组(P<0.05);经ROC分析证实,MOAS、BPRS评分能用于预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暴力犯罪,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0.81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无业、既往冲动暴力行为史、MOAS≥5.26分、BPRS≥69.43分均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暴力犯罪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无业、既往冲动暴力行为史、MOAS≥5.26分、BPRS≥69.43分均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暴力犯罪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对符合以上因素的患者进行重点筛查,积极防治,减少危险犯罪行为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精神分裂症 冲动暴力犯罪 外显攻击行为量表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原文传递
探讨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认知功能、糖脂代谢及相关激素指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4
10
作者 林春燕 周红蕊 +1 位作者 黎顺成 罗儒献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54-958,共5页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认知功能、糖脂代谢及相关激素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某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5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认知功能、糖脂代谢及相关激素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某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5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奥氮平,从小剂量(奥氮平片5 mg·d^(-1),利培酮口腔崩解片1 mg·d^(-1))开始,后逐渐加量,在1个月内达到治疗量(奥氮平片15~20 mg·d^(-1),利培酮口腔崩解片4~6 mg·d^(-1))。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认知功能成套测验系统(MCCB)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认知功能,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酯甘油(TG)]、相关激素指标[泌乳素(PRL)、雌二醇(E_2)、睾酮(TESTO)],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PANSS评分及PANSS减分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CCB测试中,观察组在连线测试、工作记忆、操作速度方面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MI、FPG、TC、LDL、TG均增加,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RL、E_2、TESTO水平均升高(P<0.05),组间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单用利培酮,利培酮+奥氮平应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认知功能,但对糖脂代谢的不利影响可能更大,应加以监测,而2种治疗方案对相关激素水平改善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首发精神分裂症 肥胖 认知功能 糖脂代谢 激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