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家的智慧: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给安东尼奥尼的一封信 被引量:4
1
作者 罗兰.巴特 黎静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68,共4页
关键词 法国 思想家 罗兰·巴特 安东尼奥尼 艺术家
下载PDF
从作品到文本 被引量:112
2
作者 罗兰.巴特 杨扬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5期86-89,共4页
罗兰·巴特是法国当代最有影响的批评家。其理论早期属于结构主义,后期偏向后结构主义。早期注重文学语言结构研究,后期则认为文学作品不应被当作一个稳定的客体或界线分明的结构来对待,批评家的语言也已放弃了对客观性的要求。他... 罗兰·巴特是法国当代最有影响的批评家。其理论早期属于结构主义,后期偏向后结构主义。早期注重文学语言结构研究,后期则认为文学作品不应被当作一个稳定的客体或界线分明的结构来对待,批评家的语言也已放弃了对客观性的要求。他在代表作《S/Z》中认为,使批评最感兴趣的是那些可以重新改写的作品,而不是可读的作品。这样,批评家可以任意分割原来的作品,制造与原作品意义相异的语义游戏,由此读者和批评家由消费者变成了生产者。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从研究对象到具体研究方法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按巴特自己的话讲就是从研究“作品”转向研究“文本”,即“从视文学作品为具有确定意义的封闭实体……转向视它们为不可还原的复合物和一个永远不能被最终固定到单一的中心、本质或意义上去的无限的能指游戏。”“作品”与“文本”作为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各自研究的对象,其含义及相互关系如何?巴特在其重要论文《从作品到文本》中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后结构主义 语言学 现代性 重要论文 精神分析 代表作 罗兰·巴特 文本理论 法国
下载PDF
大师谈布莱松的影片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兰.巴特 顾凌远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6-89,共4页
下面是一组评论布莱松影片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中有电影导演,也有评论家,但他们都是名家,都无愧于大师的称号;这些文章的写作和发表年代不同(我们将在文后标明它们的最初出处),但都被编入了名为《罗贝尔·布莱松的电影艺... 下面是一组评论布莱松影片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中有电影导演,也有评论家,但他们都是名家,都无愧于大师的称号;这些文章的写作和发表年代不同(我们将在文后标明它们的最初出处),但都被编入了名为《罗贝尔·布莱松的电影艺术》的书中,这是1999年第1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为举办“罗贝尔·布莱松影片回顾展”而编辑的特刊(这次回顾展放映了布莱松的全部作品)。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选译了其中的6篇,而且有些文章只是片断(完整地翻译介绍只能另找时机),但这并妨碍我们管窥各路大师对布莱松的真诚褒贬。大师谈论大师的作品,自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贝尔·布莱松 导演 电影艺术 罗兰·巴特 《罪恶天使》 《布劳涅森林的妇人》
下载PDF
关于理论的访谈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兰.巴特 黄晞耘 《世界哲学》 2004年第1期29-29,43-47,共6页
能否将结构分析建构为理论?或者那只是一个体系或机械结构的集合。由我们按照文本的意向加以应用?我要说的关于理论的一切都在您的问题中了。应该从一个更具体的出发点开始。
关键词 罗兰·巴特 文学 哲学 意识形态 意义机制 历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