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类良种良养良销体系的建立
1
作者 王石 许庆林 +10 位作者 覃钦博 陶敏 张纯 周毅 罗凯坤 胡方舟 王余德 刘庆峰 赵如榕 吴昌 刘少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31,共25页
目前我国水产业以养殖为主,捕捞为辅。在2022年的水产品产量中,淡水养殖占47.91%,海水养殖占33.15%,捕捞占18.94%。在水产养殖中,鱼类养殖产量占52.16%,呈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良种良养良销”是水产业中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良种”... 目前我国水产业以养殖为主,捕捞为辅。在2022年的水产品产量中,淡水养殖占47.91%,海水养殖占33.15%,捕捞占18.94%。在水产养殖中,鱼类养殖产量占52.16%,呈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良种良养良销”是水产业中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良种”是水产业的龙头,“良养”是水产业的保障,加工、销售等“良销”环节是拉动水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水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解决了“吃鱼难”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水产业中有种无业、有业无种等现象还比较严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吃好鱼”及“吃放心鱼”的问题,为了加快我国水产业的发展,作者认为很有必要建立和实施“良种良养良销”体系,以推动我国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良种 良养 良销 水产业
下载PDF
浅析快速提高大鲵生长速度的要点 被引量:3
2
作者 罗凯坤 《内陆水产》 2008年第4期33-33,共1页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于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又称中国大鲵。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和濒危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我国华南和西南的山涧溪流中,其中尤以...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于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又称中国大鲵。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和濒危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我国华南和西南的山涧溪流中,其中尤以湖南,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等省区较多见,由于大鲵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药用价值高,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吸引越来越多的养殖者开展大鲵人工养殖。笔者自1999年以来一直从事大鲵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方面的研究,在人工养殖模式下,通过多年的摸索,突破了自然界中野生大鲵生长速度缓慢的缺陷,使得大鲵的生长速度获得了显著的提高,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生长速度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人工养殖 两栖动物 脊椎动物门 药用价值 社会效益
下载PDF
本地鲶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凯坤 《内陆水产》 2008年第3期22-23,共2页
鲶鱼(Anarhichas lupus)属鲶形目,鲶科,广泛分布于湖南的江河、湖泊、池塘中,是极为重要的经济鱼类。鲶鱼全身裸露,无鳞,皮肤富含粘液,体表光滑,头部前端平扁,后部侧扁,头宽大于头高,吻宽,口裂大呈弧形,背鳍短小,胸鳍较... 鲶鱼(Anarhichas lupus)属鲶形目,鲶科,广泛分布于湖南的江河、湖泊、池塘中,是极为重要的经济鱼类。鲶鱼全身裸露,无鳞,皮肤富含粘液,体表光滑,头部前端平扁,后部侧扁,头宽大于头高,吻宽,口裂大呈弧形,背鳍短小,胸鳍较小呈扇形。鲶鱼喜群居,浅水生活,多数藏匿在大石头处或石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殖技术 鲶鱼 肉食性鱼类 经济鱼类 小型鱼类 养殖规模 供不应求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合方鲫的养殖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凯坤 《当代水产》 2021年第10期65-66,共2页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增长,鲫鱼在池塘养殖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众多杂交品系的鲫鱼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因缺乏选育而造成品种种质资源严重退化现象突出,后代生产性能日益变差。为解决这一难题,以湖南师范大学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增长,鲫鱼在池塘养殖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众多杂交品系的鲫鱼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因缺乏选育而造成品种种质资源严重退化现象突出,后代生产性能日益变差。为解决这一难题,以湖南师范大学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刘少军院士为主的科研团队经过将近十年的潜心研究,应用群体选育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生物技术,培育出了一种新型的优质鲫鱼,即“合方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养殖 池塘养殖 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研团队 品种种质 退化现象 杂交品系 群体选育
下载PDF
新型淡水养殖品种——杂交翘嘴鲂
5
作者 罗凯坤 刘少军 肖军 《农村百事通》 2022年第5期30-30,共1页
杂交翘嘴鲂是湖南师范大学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团头鲂和翘嘴红鉑属间远缘杂交选育的新型淡水养殖鱼类品种,已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得了水产新品种证书。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淡水养殖鱼类 发育生物学 良种审定 湖南师范大学 淡水鱼类 团头鲂 水产
下载PDF
优质淡水养殖新品种--杂交翘嘴鲂
6
作者 罗凯坤 刘少军 肖军 《当代水产》 2021年第10期67-67,共1页
杂交翘嘴鲂是湖南师范大学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少军院士团队研制的一种新型淡水养殖鱼类,该品种是通过团头鲂和翘嘴红鲂属间远缘杂交,在获得鲂鲂杂交品系的基础上,利用鲂鲂杂交F1中的雌性二倍体鱼与雄性团头鲂回交制备... 杂交翘嘴鲂是湖南师范大学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少军院士团队研制的一种新型淡水养殖鱼类,该品种是通过团头鲂和翘嘴红鲂属间远缘杂交,在获得鲂鲂杂交品系的基础上,利用鲂鲂杂交F1中的雌性二倍体鱼与雄性团头鲂回交制备的杂交新品种,已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得了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GS-02-003-2014)。相关研究技术“团头鲂和翘嘴红鲂远缘杂交的方法”(ZL200910227153.9)和“团头鲂与翘嘴红鲂间杂交品系的建立方法及翘嘴鲂的培育方法”(ZL201210534546.6)均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养殖鱼类 杂交新品种 培育方法 国家重点实验室 杂交品系 良种审定 发明专利授权 团头鲂
下载PDF
异源四倍体鲫鲤F_9~F_(11)染色体和性腺观察 被引量:48
7
作者 孙远东 刘少军 +6 位作者 张纯 李建中 黄卫人 张剑 罗凯坤 周工健 刘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418,共5页
采用肾细胞染色体制片技术 ,检测了异源四倍体鲫鲤F9~F1 1 代的染色体数目及组型 ,结果表明 :其染色体数目为 4n =2 0 0 ,核型公式为 44m +6 8sm +44st+44t,证明F9~F1 1 继续保持四倍体性。观察异源四倍体鲫鲤F9~F1 1 成熟性腺 ,在... 采用肾细胞染色体制片技术 ,检测了异源四倍体鲫鲤F9~F1 1 代的染色体数目及组型 ,结果表明 :其染色体数目为 4n =2 0 0 ,核型公式为 44m +6 8sm +44st+44t,证明F9~F1 1 继续保持四倍体性。观察异源四倍体鲫鲤F9~F1 1 成熟性腺 ,在这 3代四倍体鱼中仍然保持正常卵巢和精巢 ,分别形成正常二倍体卵子和二倍体精子。在自然环境下 ,观察了异源四倍体鲫鲤自行产卵受精并产生存活后代过程 ,证明该四倍体鱼群体在自然环境下能够自行繁殖传代。异源四倍体鲫鲤稳定的染色体数目和正常的性腺结构以及自然条件下的生殖传代行为 ,说明该异源四倍体鲫鲤已成为一个染色体数目为 4n =2 0 0、遗传性状稳定的新型四倍体鱼群体 ,具备形成新种所需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四倍体鱼 染色体 性腺 自然产卵 种群
下载PDF
三倍体鲫鱼——异源四倍体鲫鲤 (♂ )×金鱼 (♀ )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少军 孙远东 +2 位作者 张纯 罗凯坤 刘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8,共8页
利用雄性四倍体鲫鲤与雌性二倍体红色双尾金鱼交配 ,制备了 1种新型三倍体鲫鱼 ,并对Ⅰ龄三倍体鲫鱼染色体数目和组型、性腺指数和性腺结构、外形、生长速度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三倍体鲫鱼染色体数目为 3n =15 ... 利用雄性四倍体鲫鲤与雌性二倍体红色双尾金鱼交配 ,制备了 1种新型三倍体鲫鱼 ,并对Ⅰ龄三倍体鲫鱼染色体数目和组型、性腺指数和性腺结构、外形、生长速度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三倍体鲫鱼染色体数目为 3n =15 0 ,核型公式为 33m +5 1sm +33st+33t;在繁殖季节 ,三倍体鲫鱼卵巢和精巢指数明显低于作为对照的红鲫卵巢和精巢指数 ;组织学切片表明三倍体鲫鱼的卵巢和精巢不能产生成熟的卵子和精子 ,证明它们是不育的。三倍体鲫鱼体色为青灰色 ,单尾 ,具有一些介于其父母本———异源四倍体鲫鲤和红色双尾金鱼之间的外形特征 ,如具有 1对肉眼不易观察到的短须 ,侧线鳞式为 31 6 7,背鳍为 18,体高 体长之比为 0 5 ,比湘云鲫的体高 体长之比 (0 4 1)有明显的增加。经过约 8个月的饲养 ,该三倍体鲫鱼平均重量为 35 0g,最大个体达 5 5 0g。在Ⅰ龄鱼中 ,雌性三倍体鲫鱼的个体生长速度快于雄性个体。与三倍体湘云鲫相比 ,该三倍体鲫鱼保留了生长速度快、不育等优点 ,同时新添了体高 体长比值更高、肉质更甜美的特点 ,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四倍体鲫鲤 三倍体鱼 金鱼 性腺 染色体
下载PDF
不同倍性鱼的血细胞和精子DNA含量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少军 赵如榕 +4 位作者 刘锦辉 孙远东 张纯 罗凯坤 刘筠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0-364,共5页
The flow cytometer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DNA content in the blood cells and sperm in the new type of tetraploid (G 1×4n) and in red crucian carp used as the control. The new type of tetraploid (G 1×4n) was... The flow cytometer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DNA content in the blood cells and sperm in the new type of tetraploid (G 1×4n) and in red crucian carp used as the control. The new type of tetraploid (G 1×4n) was produced by mating the diploid female gynogenetic progeny (first generation,G 1) of the tetraploid hybrid of red crucain carp × common carp, with the male of the tetraploid hybrid. Chromosome spreads from the kidney tissue in the new type of tetraploid were also examined. The results from the flow cytometer indicated that the mean DNA content of the diploid sperm produced by the new type of tetraploid was twice that of the haploid sperm generated by the diploid red crucian carp, and the mean DNA content of the blood cells in the tetraploid was twice that in red crucian carp. Examination of chromosome spreads from the kidney tissue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examined samples of the G 1×4n were tetraploids with 200 chromosomes, which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DNA content measurements from the sperm and the blood cells. The present study proved that the new type of tetraploids was able to produce normal diploid sperm, which fertilized diploid eggs from the new type of tetraploid to produce viable offspring. The flow cytometer was proved to be one of the accurate, secure and simple methods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t ploidy fish in blood cells and sperm by measuring their DNA conten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性 鱼类 血细胞 精子 DNA含量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大鲵输卵管的基本组织结构及其发育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楚彬 罗凯坤 +3 位作者 周海燕 周工健 刘筠 罗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68,共5页
研究了大鲵在性未成熟期、性成熟后的产卵期以及退化期的输卵管的基本组织结构和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结构和形态变化 .结果表明 :1)不同时期的输卵管壁均由黏膜、肌层和浆膜 3层构成 ;其主要区别在于黏膜的固有层是否形成分泌腺 ;2 )产卵... 研究了大鲵在性未成熟期、性成熟后的产卵期以及退化期的输卵管的基本组织结构和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结构和形态变化 .结果表明 :1)不同时期的输卵管壁均由黏膜、肌层和浆膜 3层构成 ;其主要区别在于黏膜的固有层是否形成分泌腺 ;2 )产卵期输卵管明显分成伞部、中段和直段 ,其末端以尖端突入泄殖腔 ;3)在尖端突的横切面上首次发现有单管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输卵管 组织结构 发育变化 尖端突 产卵期 退化期 两栖类
下载PDF
不同倍性鲫鲤鱼血液及血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巧 王跃群 +4 位作者 刘少军 郭新红 罗凯坤 张纯 刘筠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11-1117,i003,i004,共9页
对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和二倍体红鲫血液指标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脆性、比容 )、细胞大小 (红细胞及细胞核、白细胞、血栓细胞的长、短径值 )及它们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观察了四倍体鲫鲤血细胞亚显微结构 ... 对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和二倍体红鲫血液指标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脆性、比容 )、细胞大小 (红细胞及细胞核、白细胞、血栓细胞的长、短径值 )及它们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观察了四倍体鲫鲤血细胞亚显微结构 .结果表明 :在不同倍性鱼中 ,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红细胞在数目、脆性、比容方面随倍性的降低而依次升高 ;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 ;在细胞大小上 ,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的红细胞及细胞核、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表现出4∶3∶2的比例关系 ;在红细胞的形态方面 ,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二倍体红鲫存在明显差异 .同时发现随着倍性的升高红细胞的短径 /长径比值减小 .在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二倍体红鲫外周血中 ,均可观察到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 ,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但三倍体湘云鲫、二倍体红鲫的嗜中性粒细胞仅有Ⅱ ,Ⅲ两种类型 ,未见含深紫红色颗粒的Ⅰ型嗜中性粒细胞 .对不同倍性鱼在血液细胞中出现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进行了讨论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性 三倍体 二倍体 红鲫 湘云鲫 异源四倍体 血栓细胞 红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 血细胞
下载PDF
新型三倍体鲫鱼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向兵 刘少军 +7 位作者 张纯 孙远东 段巍 申佳珉 罗凯坤 陶敏 曾琛 刘筠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5-88,共4页
运用生物化学方法对新型三倍体鲫鱼及其父本异源四倍体鲫鲤和母本金鱼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型三倍体鲫鱼肌肉中[干样(mg/g)]氨基酸总含量为102.35,人体必需氨基酸(EAA)(Thr,Val,Met,Ile,Leu,Phe,Lys,... 运用生物化学方法对新型三倍体鲫鱼及其父本异源四倍体鲫鲤和母本金鱼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型三倍体鲫鱼肌肉中[干样(mg/g)]氨基酸总含量为102.35,人体必需氨基酸(EAA)(Thr,Val,Met,Ile,Leu,Phe,Lys,Trp)含量为45.20,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4.16%;两种人体半必需氨基酸(HEAA)(His,Arg)含量为11.68,占氨基酸总含量的11.41%;4种呈鲜、甜味氨基酸(Asp,Glu,Gly,Ala)的含量为31.56,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0.84%.通过对比新型三倍体鲫鱼与其父本四倍体鲫鲤、母本金鱼及其他种类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发现4种呈味氨基酸含量远远高于其父母本中相应4种氨基酸含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也远远高于湘云鲫(鲤)等其他同类品种鱼类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三倍体鲫鱼 四倍体鲫鲤 金鱼 氨基酸
下载PDF
中国大鲵不同组织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彭亮跃 肖亚梅 +3 位作者 骆剑 罗凯坤 黄小西 刘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5-919,共5页
关键词 大鲵 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组织特异性
下载PDF
湘云鲫2号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梁向阳 刘少军 +8 位作者 王静 肖军 胡婕 段巍 陈松 陶敏 张纯 罗凯坤 刘筠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4,共4页
利用鱼类远缘杂交和雌核发育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改良四倍体鲫鲤(G×AT)并培育出改良二倍体红鲫(IRCC),两者交配制备出一种改良三倍体鲫鱼—湘云鲫2号(ITCC).运用生化分析方法对湘云鲫2号及其父母本的含肉率以及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 利用鱼类远缘杂交和雌核发育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改良四倍体鲫鲤(G×AT)并培育出改良二倍体红鲫(IRCC),两者交配制备出一种改良三倍体鲫鱼—湘云鲫2号(ITCC).运用生化分析方法对湘云鲫2号及其父母本的含肉率以及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质量分数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湘云鲫2号含肉率高达50.37%,肌肉中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9.65%,水分质量分数为77.09%,脂肪质量分数为2.14%,灰分质量分数为1.23%;肌肉干样中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77.79%,人体必需氨基酸质量占氨基酸总质量的25.26%,4种呈味氨基酸质量占氨基酸总质量的32.49%.通过对比湘云鲫2号与其父母本肌肉中氨基酸成分,发现4种呈味氨基酸含量远远高于其父母本中相应的4种氨基酸含量,同时也远远高于其他许多淡水鱼类.综合分析表明湘云鲫2号是一种高蛋白、低水分、氨基酸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的优质淡水鱼类.相关营养指数为湘云鲫2号良种种质标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云鲫2号 营养成分 氨基酸含量
下载PDF
稚鳖腹面颜色的差异与鳖种鉴别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工健 李建中 +3 位作者 尹绍武 罗凯坤 冯浩 邓云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7-80,共4页
通过对我国现有不同鳖种的稚鳖的研究发现 :不同种的稚鳖腹部表皮颜色 (色斑 )均有明显差异 ,同种稚鳖的颜色基本一致 .并在一定时期内不因环境变化而改变颜色 .同时发现人工养殖中华鳖种源混杂而导致人工繁殖的稚鳖腹面颜色 (色斑 )分... 通过对我国现有不同鳖种的稚鳖的研究发现 :不同种的稚鳖腹部表皮颜色 (色斑 )均有明显差异 ,同种稚鳖的颜色基本一致 .并在一定时期内不因环境变化而改变颜色 .同时发现人工养殖中华鳖种源混杂而导致人工繁殖的稚鳖腹面颜色 (色斑 )分化 ,对称状黑斑出现的比例与混杂程度有关 .腹面有无对称状黑色斑点的两种类型稚鳖经生化测定和对比养殖均存在差异 .说明稚鳖腹面颜色特征可作鳖种鉴别的外观依据 ,还可作为鳖种资源提纯复壮的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稚鳖 腹面颜色 鳖种鉴别 颜色差异 色斑 中华鳖 对称状黑色斑点 人工养殖
下载PDF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16
作者 罗凯坤 《当代水产》 2021年第11期80-81,共2页
杂交翘嘴鲂为湖南师范大学刘少军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利用团头鲂和翘嘴红鲌属间远缘杂交,在获得鲂鲌杂交品系的基础上,利用鲂鲌杂交F1中的雌性二倍体鱼与雄性团头鲂回交制备的杂交新品种,2016年已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水... 杂交翘嘴鲂为湖南师范大学刘少军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利用团头鲂和翘嘴红鲌属间远缘杂交,在获得鲂鲌杂交品系的基础上,利用鲂鲌杂交F1中的雌性二倍体鱼与雄性团头鲂回交制备的杂交新品种,2016年已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水产新品种,并经农业部审核确认,公布为适宜大力推广的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新品种 苗种培育 良种审定 翘嘴红鲌 团头鲂 成鱼 审核确认 科研团队
下载PDF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11
17
作者 骆剑 肖亚梅 +3 位作者 罗凯坤 黄小西 彭亮跃 刘筠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92-1499,共8页
对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胚胎发育过程的外部形态及器官发育特点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为中国大鲵胚胎发育制定出完整的分期标准.中国大鲵胚胎发育过程依据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 对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胚胎发育过程的外部形态及器官发育特点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为中国大鲵胚胎发育制定出完整的分期标准.中国大鲵胚胎发育过程依据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孵化阶段,共20个时期.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大鲵的胚胎发育特征与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黑斑蛙(R.nigromaculata)大体相似,主要的差异表现在早期卵裂方式以及消化系统的发育方面.形态学及组织学观察表明,中国大鲵卵裂并非盘状卵裂类型.同时,中国大鲵胚胎发育过程中前三次卵裂均为经裂,胚胎消化系统的发生发育迟缓,无平衡器或口吸盘等,这些均为中国大鲵胚胎发育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胚胎发育 卵裂 器官发生
下载PDF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i lishaeformis)精子诱导的雌核发育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细胞及其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陶敏 宋祯彦 +8 位作者 肖军 刘少军 罗凯坤 邹拓谜 王军 刘维 胡婕 赵如榕 刘筠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9-486,共8页
该研究运用紫外灭活的翘嘴红鲔(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精子刺激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卵子进行雌核发育,并于0-4℃冷水刺激条件下获得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在此基础上,于细胞遗传学(DNA含量测定、染色体数目... 该研究运用紫外灭活的翘嘴红鲔(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精子刺激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卵子进行雌核发育,并于0-4℃冷水刺激条件下获得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在此基础上,于细胞遗传学(DNA含量测定、染色体数目检测及性腺发育观察)及分子遗传学水平(微卫星分析)研究了雌核发育团头鲂的细胞生物学以及遗传学性状。结果表明,雌核发育团头鲂DNA含量与普通团头鲂一致(2n=48),其外形特征与对照组极为相似,且均为雌性,为团头鲂性别决定方式(XY型)提供了细胞遗传学依据。同时,微卫星结果表明,在普通团头鲂、雌核发育团头鲂及翘嘴红鲴3个群体中共扩增出63个等位基因,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均显著低于亲本,即经过一代雌核发育,雌核发育团头鲂基因纯合度显著高于普通团头鲂和翘嘴红鲐,已达到快速建立纯系的目的,且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与普通团头鲂群体遗传距离接近,即雌核发育为母系遗传。该研究为团头鲂遗传选育及品系改良提供了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休克 雌核发育 团头鲂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大鲵精子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海燕 肖亚梅 +2 位作者 罗凯坤 杨楚彬 刘筠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69-273,共5页
本文运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大鲵(Andriasdavidianus)精子的超微结构,大鲵精子由头部(head),中片(midpiece)和尾部(tail)三部分组成。头部有棒状细胞核,核内染色质高度浓缩,细胞核前方呈细丝状,但非顶体结构。头部后端凹陷,称为... 本文运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大鲵(Andriasdavidianus)精子的超微结构,大鲵精子由头部(head),中片(midpiece)和尾部(tail)三部分组成。头部有棒状细胞核,核内染色质高度浓缩,细胞核前方呈细丝状,但非顶体结构。头部后端凹陷,称为植入窝(implantationfossa),植入窝内有线粒体和中心粒等细胞器结构,此区域为精子的中片。精子尾部细长,主要由轴丝和附属纤维(accessoryfiber)组成,轴丝的外面具有波动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精子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雌核发育橙黄色锦鲤的遗传、性腺发育及外形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启智 肖军 +2 位作者 罗凯坤 张勇 王跃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0-396,共7页
用经紫外线灭活的团头鲂精子激活橙黄色锦鲤的卵子,在4℃的水温下冷休克处理卵子30 min使其染色体加倍,获得了孵化率为30.6%、存活率为24.2%的雌核发育锦鲤,表明该雌核发育锦鲤研制方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利用外周血细胞培养方法制备了雌... 用经紫外线灭活的团头鲂精子激活橙黄色锦鲤的卵子,在4℃的水温下冷休克处理卵子30 min使其染色体加倍,获得了孵化率为30.6%、存活率为24.2%的雌核发育锦鲤,表明该雌核发育锦鲤研制方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利用外周血细胞培养方法制备了雌核发育锦鲤染色体并利用核型分析方法对其核型进行了分析,发现雌核发育锦鲤染色体数目为100,核型公式为22 m+34 sm+22 st+22 t;表明雌核发育锦鲤为二倍体,其核型与锦鲤母本一致。利用石蜡切片方法,随机选取10尾1龄雌核发育锦鲤性腺进行检测,发现其性腺全部为卵巢;并且在繁殖季节随机检测100尾2龄雌核发育锦鲤,没有1尾能挤出精液,表明雌核发育锦鲤全部为雌性,为证明雌性锦鲤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X提供了重要证据。此外,还对雌核发育锦鲤与母本的的SOX基因遗传关系、外形、体色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雌核发育锦鲤与母本有相同的SOX基因扩增片段,为证明其为雌核发育锦鲤而非杂交后代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雌核发育锦鲤保留了母本体态优美的特点,且具有色泽更鲜艳等优点,表明该雌核发育方法产生了遗传改良效果。雌核发育锦鲤的获得为该观赏鱼的提纯复壮、遗传改良以及性别决定和性别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雌核发育 遗传育种 染色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