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方式对股骨颈垂直型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谭能贤 吴文正 +4 位作者 郑楚荣 罗列良 古鹏 欧阳崇志 郑晓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3-878,共6页
背景:股骨颈骨折线越垂直的股骨颈骨折可能承受更多的剪切力,因此可能容易发生内固定失效、骨不连或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目前关于哪种空心钉固定模式是理想的还存在争议。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不同构型及数目的空心螺钉构型对股... 背景:股骨颈骨折线越垂直的股骨颈骨折可能承受更多的剪切力,因此可能容易发生内固定失效、骨不连或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目前关于哪种空心钉固定模式是理想的还存在争议。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不同构型及数目的空心螺钉构型对股骨颈垂直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收集1名24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股骨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构建股骨三维几何模型;在Geomagic软件进行模型细化及拟合曲面处理;导入SolidWorks软件,建立股骨颈垂直骨折模型。通过建立3枚正三角构型、3枚倒三角构型、3枚双平面双支撑构型(F方案)、3枚横行构型、4枚菱形构型、4枚Alpha构型6种空心螺钉模型,比较各构型内固定和股骨骨折模型在不同载荷(350,700,1400,2100 N)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及位移峰值。结果与结论:(1)在4种载荷下,螺钉应力情况:双平面双支撑构型(F方案)>横行构型>倒三角构型>正三角构型>Alpha构型>菱形构型,各组螺钉的Von mises应力峰值均集中在靠近断裂线的螺钉处。(2)在4种载荷下,螺钉位移情况:Alpha构型>倒三角构型>正三角构型>双平面双支撑构型(F方案)>菱形构型>横行构型,位移峰值主要集中于空心螺钉头部。(3)在4种载荷下,股骨近端骨块应力情况:双平面双支撑构型(F方案)>横行构型>倒三角构型>Alpha构型>正三角构型>菱形构型,应力峰值主要集中在股骨颈下部。(4)在350 N载荷下,股骨近端骨块位移情况:横行构型>双平面双支撑构型(F方案)>正三角构型>Alpha构型>倒三角构型>菱形构型;在其他3种载荷中,倒三角构型位移峰值均小于菱形构型,位移峰值主要集中于头部;(5)股骨近端骨块断面应力分布中棱形构型最为分散,股骨位移峰值中棱形构型最小;各内固定模型的应力、位移、断裂端位移峰值随载荷的增加而逐渐增大;(6)4枚菱形构型模型对股骨颈垂直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其他各组模型,其固定牢靠,骨折端位移值小,应力分散,有助于抵抗剪切力和防止内翻坍塌发生,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机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垂直骨折 部分螺纹空心螺钉 螺钉配置 有限元 应力 位移
下载PDF
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与后外侧Frosch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谭能贤 吴文正 +4 位作者 欧阳崇志 郑楚荣 罗列良 古鹏 郑晓辉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01-505,共5页
目的比较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与后外侧Frosch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前外侧解剖钢板组25例与后外侧支撑钢板组14例。前外... 目的比较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与后外侧Frosch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前外侧解剖钢板组25例与后外侧支撑钢板组14例。前外侧解剖钢板组采用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后外侧支撑钢板组采用后外侧Frosch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所需时间、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与Rasmussen膝关节解剖评分,以及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的胫骨平台后倾角(PTS)、胫骨平台内翻角(TP-TSA)。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所需时间、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HSS膝关节评分和Rasmussen膝关节解剖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外侧支撑钢板组术后1 d的TP-TSA大于前外侧解剖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的PTS、术后6个月TP-TSA比较,以及各组内术后1 d与术后6个月的TP-TSA、PT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或后外侧Frosch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两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术者习惯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前外侧入路 解剖钢板内固定 后外侧Frosch入路 支撑钢板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防治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郑楚荣 古鹏 +4 位作者 吴文正 谭能贤 罗列良 欧阳崇志 郑晓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647-1652,共6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下肢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目前临床上防治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措施主要包括围手术期护理、医疗辅助器械干预、西药干预、中医干预、患者自...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下肢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目前临床上防治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措施主要包括围手术期护理、医疗辅助器械干预、西药干预、中医干预、患者自身配合等。患者自身配合是一切防治方法顺利实施的基础,患者的积极合作是实现防治作用的前提。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了解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及DVT发生后可能引起的危险性,指导患者饮食的选择,协助患者术后活动,进而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减少术后DVT的发生。医疗器械可协助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改善血液动力学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及减少术后DVT的发生。西药如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依诺肝素等抗凝药物可降低凝血因子的聚集及血液黏稠度,减少术后DVT的发生。中医干预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及外治法如针灸、推拿等。中药内服可改善血流状态;针灸、推拿可调动脏腑功能,激发机体的正气而改善机体气血情况。各项防治措施都有其优缺点,临证运用时需结合具体条件及患者个体状况而选择合理的防治方式。中医干预DVT可在下肢骨折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执行,且具有费用低、效果确切等特点,值得不断挖掘及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防治措施 围手术期护理 医疗辅助器械干预 药物疗法 中医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