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结温度对LiNi0.7Co0.1Mn0.2O2三元正极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赵霞妍 罗加悦 +3 位作者 杨志伟 王烉然 王振宇 朱凌云 《电工材料》 CAS 2019年第3期13-16,24,共5页
将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的Ni0.7Co0.1Mn0.2(OH)2三元前驱体与锂源LiOH·H2O混合均匀,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LiNi0.7Co0.1Mn0.2O2三元正极材料。采用XRD、SEM、恒电流充放电电池测试系统和电化学工作站对高温烧结合成的三元正极材料... 将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的Ni0.7Co0.1Mn0.2(OH)2三元前驱体与锂源LiOH·H2O混合均匀,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LiNi0.7Co0.1Mn0.2O2三元正极材料。采用XRD、SEM、恒电流充放电电池测试系统和电化学工作站对高温烧结合成的三元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颗粒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850℃下高温煅烧合成的LiNi0.7Co0.1Mn0.2O2材料具有最优的组织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0.2 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91.5 mAh/g,1.0 C倍率下循环50圈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78.3 mAh/g,容量保持率达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高温固相反应 分段烧结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聚酰亚胺粘结剂对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何旻雁 杨志伟 +5 位作者 王振宇 任小龙 刘鑫雨 王烉然 罗加悦 朱凌云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24,28,共5页
如何通过粘结剂有效抑制硅碳复合材料的体积膨胀一直是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传统聚偏氟乙烯(PVDF)树脂无法有效抑制硅基复合材料体积膨胀的问题,利用高强度的改性聚酰亚胺树脂作为硅碳复合材料的粘结剂,通过不同基团的有... 如何通过粘结剂有效抑制硅碳复合材料的体积膨胀一直是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传统聚偏氟乙烯(PVDF)树脂无法有效抑制硅基复合材料体积膨胀的问题,利用高强度的改性聚酰亚胺树脂作为硅碳复合材料的粘结剂,通过不同基团的有效引入对电池性能进行提升。结果表明:使用聚酰亚胺类树脂作为硅碳复合材料的粘结剂时,可明显提高硅碳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而采用具有羟基基团的PI-3聚酰亚胺树脂作为粘结剂时,硅碳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碳复合材料 聚酰亚胺 改性 循环性能
下载PDF
高容量富锂正极材料Li_(1.13)Ni_(0.17)Co_(0.11)Mn_(0.59)O_(2)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谢永佳 赵霞妍 +4 位作者 罗加悦 刘鑫雨 王奐然 蒙春燕 杨志伟 《电工材料》 CAS 2022年第6期3-6,共4页
以共沉淀法合成的Ni_(0.17)Co_(0.11)Mn_(0.59)(OH)_(2)为前驱体,LiOH·H_(2)O为锂源,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富锂正极材料Li_(1.13)Ni_(0.17)Co_(0.11)Mn_(0.59)O_(2)。采用XRD、SEM和充放电测试装置研究不同烧结温度(750℃、800℃... 以共沉淀法合成的Ni_(0.17)Co_(0.11)Mn_(0.59)(OH)_(2)为前驱体,LiOH·H_(2)O为锂源,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富锂正极材料Li_(1.13)Ni_(0.17)Co_(0.11)Mn_(0.59)O_(2)。采用XRD、SEM和充放电测试装置研究不同烧结温度(750℃、800℃、850℃、900℃)制备的富锂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性能。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800℃、保温12 h的条件下合成的富锂正极材料Li_(1.13)Ni_(0.17)Co_(0.11)Mn_(0.59)O_(2)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0.1 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67.4 mAh/g,首次库伦效率为83.87%;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6.7 mAh/g,充放电循环50圈的容量保持率为9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正极材料 共沉淀 电化学性能 高温固相反应
下载PDF
化学共沉积法Ag基触头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奐然 王振宇 罗加悦 《电工材料》 CAS 2017年第3期7-10,14,共5页
采用化学共沉积法制备了AgSnO_2(12)、AgSnO_2(11.5)Bi_2O_3(0.5)及AgSnO_2(0.5)Bi_2Sn_2O_7(11.5)3种触头材料,并对其力学物理性能和模拟电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AgSnO_2(0.5)Bi_2Sn_2O_7(11.5)较AgSnO_2(12)和AgSnO_2(11.5)Bi... 采用化学共沉积法制备了AgSnO_2(12)、AgSnO_2(11.5)Bi_2O_3(0.5)及AgSnO_2(0.5)Bi_2Sn_2O_7(11.5)3种触头材料,并对其力学物理性能和模拟电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AgSnO_2(0.5)Bi_2Sn_2O_7(11.5)较AgSnO_2(12)和AgSnO_2(11.5)Bi_2O_3(0.5)熔焊力值小,电弧能量值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氧化锡 触头材料 力学物理性能 模拟电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