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手术对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蔚 唐鹏宇 +6 位作者 罗勇骏 周快 凡进 周炜 殷国勇 张宁 蔡卫华 《脊柱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对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9月在本院行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及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治疗的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9例,男79例,女80例;年龄(51.85...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对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9月在本院行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及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治疗的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9例,男79例,女80例;年龄(51.85±9.60)岁。在MRI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_(2~7) Cobb角、T_1倾斜角(T_1SA)、颈倾角(NTA)和胸廓入口角(TIA),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差异。根据T_1SA大小分为低T_1SA组(T_1SA≤20°,53例)、中T_1SA组(20°<T_1SA≤30°,81例)和高T_1SA组(T_1SA>30°,25例),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T_1SA组间各个节段退变率的差异。结果术后C_(2~7) Cobb角、T_1SA和NTA的测量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例病例中病变共累及311个节段,其中C_5/C_6最多,为102个;C_4/C_5次之,为91个。C_3/C_4、C_4/C_5、C_5/C_6和C_6/C_7退变率在不同T_1S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_1SA增加,C_3/C_4和C_4/C_5退变率逐渐增加,C_5/C_6和C_6/C_7退变率逐渐降低。结论前路手术可能通过增加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_(2~7) Cobb角进而增加T_1SA,从而更有力地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随着T_1SA的增加,退变节段有由下往上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对颈椎矢状面平衡改变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庆宏 刘蔚 +4 位作者 叶林辉 罗勇骏 凡进 殷国勇 蔡卫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97-1600,共4页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影响及临床疗效;不同节段个数ACDF手术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CDF手术...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影响及临床疗效;不同节段个数ACDF手术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CDF手术的5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MRI上测量手术前后的颈椎矢状面参数,包括C0C2角、C2C7角、T1倾斜角、颈倾角和胸廓入口角。临床疗效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进行评估,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C2C7角、T1倾斜角较术前增大,颈倾角较术前减小(P<0.05),术后VAS与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单节段、双节段和多节段手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上存在差异(P=0.001),在颈椎矢状位参数手术前后的差值以及治疗改善率上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手术通过改变颈椎曲度、增大T1倾斜角来恢复颈椎矢状位的平衡,不同节段个数的颈椎手术,在颈椎矢状位参数的改变和治疗改善率上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矢状位参数 颈椎病 节段数 T1倾斜角
下载PDF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戎玉罗 罗勇骏 +4 位作者 刘蔚 唐鹏宇 周快 殷国勇 蔡卫华 《脊柱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比较在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中应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与融合器并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吞咽困难及远期邻近节段骨化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行ACDF治疗的108例颈椎病患者... 目的比较在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中应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与融合器并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吞咽困难及远期邻近节段骨化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行ACDF治疗的108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9例应用ROI-C固定(A组),49例应用融合器并钛板固定(B组)。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颈椎Cobb角、颈椎弓深、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颈椎功能。分别采用Odom法及Vaccraro标准进行手术疗效评定,记录2组术后吞咽困难及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骨化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NDI明显降低,颈椎Cobb角和弓深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术后JOA评分、NDI、手术疗效优良率和同时间点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B组相比,A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低、持续时间更短,邻近节段骨化发生率也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ACDF中应用ROI-C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与融合器并钛板固定相比,ROI-C能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颈前路带插片的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唐鹏宇 杨海源 +3 位作者 罗勇骏 张宁 殷国勇 蔡卫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7-1110,1128,共5页
目的 :探讨颈前路带插片的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1月于本院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带插片融合器(ROI-C型和MC+型)固定融合手术的47例颈椎病患者的早期疗效。ROI-C型融合器治疗23例,MC+融... 目的 :探讨颈前路带插片的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1月于本院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带插片融合器(ROI-C型和MC+型)固定融合手术的47例颈椎病患者的早期疗效。ROI-C型融合器治疗23例,MC+融合器治疗24例。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平均椎间高度、吞咽困难情况、3个月植骨融合率、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平均随访时间(11.3±4.5)个月,一般情况良好,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融合器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明显恢复,术后各时间点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种融合器之间并未观察到统计学差异。术后各时间点平均椎间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内植物下沉主要发生在早期,晚期也存在内植物下沉,但下沉距离小于早期下沉。术后有4例出现吞咽困难,术后7 d吞咽困难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时未再出现吞咽困难症状。术后3 d椎前软组织影厚度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个月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带插片的颈椎融合器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是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减压术 融合器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钛板-融合器系统和插片式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固定融合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铮 罗勇骏 +3 位作者 戎玉罗 刘蔚 凡进 蔡卫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16-1620,共5页
目的:比较钛板-融合器固定系统与插片式融合器对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共招募195例成年颈椎病患者,其中98例采用钛板-融合器系统(P组),97例采用插片式... 目的:比较钛板-融合器固定系统与插片式融合器对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共招募195例成年颈椎病患者,其中98例采用钛板-融合器系统(P组),97例采用插片式融合器(S组)。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评估。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并通过X线片进行比较,包括C2-C7 Cobb角、颈椎弓深与邻近椎间隙高度(头端与尾端),评估邻近节段骨化(adjacent level ossification development,ALOD)与吞咽困难等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C2-C7 Cobb角与颈椎弓深值均大于术前(P <0.05)。P组患者的尾端椎间隙高度小于术前(P <0.05)。S组中有吞咽困难或ALOD的患者比例比P组低(P <0.01)。两组患者的JOA评分与NDI均有所改善,但恢复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组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均令人满意,两种内固定对颈椎矢状序列均有改善,但两组间变化程度并无差异。钛板-融合器系统更易使手术节段头端邻近节段出现骨化,插片式融合器的优势在于可以降低吞咽困难和ALO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术 吞咽障碍 异位骨化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再发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回顾性多中心研究
6
作者 潘明铭 姜为民 +4 位作者 王喜安 唐锦程 徐涛 顾强荣 罗勇骏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二次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危险因素。方法共收纳了来自4家医院的43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记录并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吸烟和饮酒习惯、T评分、25(OH)D、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二次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危险因素。方法共收纳了来自4家医院的43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记录并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吸烟和饮酒习惯、T评分、25(OH)D、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和β-CTX血清浓度。对初发的多椎体骨折和连续使用唑来膦酸治疗情况也进行了评估。结果低骨密度和高浓度的血清β-CTX是再发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初发时即为多椎体骨折的患者,其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性也更高。患者性别、年龄、BMI、PINP水平等因素的变化对再发骨折率无显著影响。连续2年以上的唑来膦酸的治疗,是预防新发OVCF的保护因素。基于上述发现,构建了再发椎体骨折的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发生该疾病的风险,预防其发生。结论骨密度低、β-CTX水平高、未连续使用二膦酸盐和初发的多个椎体骨折的患者更容易再次发生OV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青年人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前路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罗勇骏 杨海源 +5 位作者 唐鹏宇 周快 凡进 殷国勇 张宁 蔡卫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3-589,共7页
[目的]探讨青年人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颈前路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2015年7月在本院进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ACDF)及颈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ACCF)手术治疗的48例年龄≤35岁的颈椎病患者,男28例,女20例,平... [目的]探讨青年人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颈前路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2015年7月在本院进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ACDF)及颈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ACCF)手术治疗的48例年龄≤35岁的颈椎病患者,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龄(32.23±4.13)岁。结合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比较术前、术后X线片Cobb’s角及颈椎弓深变化,以及颈椎JOA评分、VAS评分来评估前路手术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中,30岁以上37例,长期伏案工作者(每d>5 h)25例,工人农民等重体力劳动者12例,7例曾有过颈部外伤。平均病程(5.53±7.39)个月,平均随访(3.44±2.96)年,无失访患者。脊髓型28例,神经根型17例,混合型3例,共累及87个病变节段,其中C5、6节段最多,为34个。ACDF组及ACCF组分别为13例和35例。脊髓型患者神经功能由术前的平均(10.35±1.96)分提高至(15.41±1.41)分,平均改善率为(77.8±17.3)%;神经根型患者平均VAS评分由术前的(7.61±1.12)分降低为(0.64±0.61)分,Cobb's角由-15.3~23.1°恢复到-2.6~26.1°,改善了(9.25±4.52)°,颈椎弓深由(-10.1~9.1)mm恢复到(-3.5~10.7)mm,改善了(6.64±3.40)mm。两种前路手术方式对神经功能恢复、弧度恢复及弓深恢复无影响,ACCF组术中失血量大,颈椎弓深改变与Cobb's角改变有显著关系。[结论]青年颈椎病多发于长时间伏案工作或重体力劳动人群,30岁以后明显高发,主要病理改变为颈椎生理弧度的消失,颈前路手术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纠正颈椎生理曲度,除失血量外,两种前路手术方式对结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颈椎病 前路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手术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杨海源 唐鹏宇 +5 位作者 罗勇骏 殷建 凡进 殷国勇 张宁 蔡卫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7期673-676,共4页
目的分析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4-06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2例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估年龄、病变节段数、是否存在椎前高信号、脊髓内高信号... 目的分析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4-06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2例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估年龄、病变节段数、是否存在椎前高信号、脊髓内高信号的范围、椎管最狭窄处百分比(MCC)、脊髓最大受压缩程度(MSCC)、入院ASIA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手术入路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 52例均获得随访(25.6±13.4)个月,未出现脊髓损伤、内固定失败等影响预后的并发症。末次随访时52例神经功能均得到一定恢复,ASIA运动功能评分为(89.4±11.7)分,其中上肢(42.4±7.6)分,下肢(47.0±4.7)分。年龄(P=0.019)及入院时ASIA评分(P<0.001)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受伤至手术时间(P=0.162)、手术入路(P=0.773)、髓内有无高信号(P=0.647)、椎前有无高信号(P=0.106)、MCC(P=0.254)、MSCC(P=0.397)、病变节段数(P=0.806)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采用手术治疗安全有效,高龄及入院时ASIA评分较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差。MRI T2像脊髓内高信号的范围越广提示受伤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中央管综合征 预后
原文传递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与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邻近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9
作者 唐鹏宇 杨海源 +4 位作者 罗勇骏 程琳 张宁 蔡卫华 殷国勇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16期1920-1922,共3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CF)与经双间隙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DF)治疗邻近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邻近双节段颈椎病患者分为ACCF治疗组(A组,27例)和ACDF治疗组(B组,19例)。...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CF)与经双间隙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DF)治疗邻近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邻近双节段颈椎病患者分为ACCF治疗组(A组,27例)和ACDF治疗组(B组,19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资料。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内植物晚期沉降距离较B组增加(P<0.01或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提高(P<0.05),而颈椎生理曲度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后3d相比,A组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平均椎间高度降低(P<0.05)。两组间植骨融合率、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平均椎间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DF和ACC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ACDF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随访时内植物沉降距离方面优于AC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体次全切除术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