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中西部三叠系重点含气层系天然气富集条件研究 被引量:78
1
作者 罗启后 王世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40-54,107,共16页
对研究区内的上三叠统(T3)须家河煤系与香溪群以及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这两个重点含气层系的天然气富集条件分别进行了研究。T3生烃量大,砂岩储层厚、分布广、裂缝较发育,圈闭多、保存条件好,而且这些条件相互匹配也好... 对研究区内的上三叠统(T3)须家河煤系与香溪群以及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这两个重点含气层系的天然气富集条件分别进行了研究。T3生烃量大,砂岩储层厚、分布广、裂缝较发育,圈闭多、保存条件好,而且这些条件相互匹配也好,因此,在本区可形成一系列大中型气田。T3所生成的油气除按常规成藏模式形成各类气藏外,在川西-川北地区还存在着深盆气藏。T2l亦具备较好的储集、圈闭与保存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条件。据对T3与T2l含油气性综合评价的结果,在区内找出了11个含油气最有利区带(层)。优选其中的公山庙-八角场与灌口-平落坝-固驿镇等5个区带作为近期寻找大中型气田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部 西 三叠纪 天然气 富气 条件 研究 深盆气
下载PDF
安县运动对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地层划分对比与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35
2
作者 罗启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7,122-123,共7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包括原来川西北地区所称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煤系(组)和盆地其余地区所称香溪群。一直以来,对这2套地层各段间的对比关系存在着激烈争论,有多种对比意见,但都缺乏有力证据。安县运动的发现并被证实广泛存在于四川盆地中西...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包括原来川西北地区所称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煤系(组)和盆地其余地区所称香溪群。一直以来,对这2套地层各段间的对比关系存在着激烈争论,有多种对比意见,但都缺乏有力证据。安县运动的发现并被证实广泛存在于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为解决上述问题找到了一条路径。分析认为:盆地中西部地区上三叠统原来划分的香一段中海相化石层的广泛分布以及孢粉的组合特征,表明这些地区存在卡尼克—诺利克期的沉积;香一段顶部侵蚀面的被发现、香二段砂岩超覆在香一段的不同层位上,以及区域地震大剖面解释成果,均表明安县运动也强烈影响到这些地区。以安县运动所形成的侵蚀面为界,可将该区上三叠统划分为上、下两部分沉积。由此可知,川西北地区的须二段砂岩应在川中和川西地区南部香二段砂岩之下,改变了原来"砂对砂"、"泥对泥"的格局,出现了须二段大套砂岩往川中方向尖灭,往川西地区南部变为原香一段中上部的粉、细砂岩夹泥岩的现象;须四、须五段横向上的岩性也有明显变化,并往川西北方向尖灭。这一对比结果,为在该区寻找地层尖灭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指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县运动 四川盆地 中西部 晚三叠世 侵蚀面 划分对比 地层尖灭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相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启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15,132,共4页
前人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的沉积相进行过很多研究,但迄今为止认识分歧仍然很大。为此,根据数十年的野外露头剖面及岩心观察,结合对岩石薄片鉴定、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反复思索,认为:①须一段为海湾中形成的海陆交互相沉积;②香二段、... 前人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的沉积相进行过很多研究,但迄今为止认识分歧仍然很大。为此,根据数十年的野外露头剖面及岩心观察,结合对岩石薄片鉴定、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反复思索,认为:①须一段为海湾中形成的海陆交互相沉积;②香二段、香四段、香六段砂岩在盆地中西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进河床与河口砂坝至滨湖滩、坝沉积,夹香三段、香五段湖相砂泥;③四川盆地东部的整个上三叠统均为泛滥平原—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砂和河间湖沼沉积。特别指出,盆地中西部香二段、四段、六段中许多与湖泊有密切联系的正粒度韵律砂体应属水进型三角洲的水进河床充填砂微相,所谓"水下分流河道"一词实际上是与客观情况不太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沉积相 水进河床砂 海陆交互相 安县运动 水下分流河道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侏罗系天然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57
4
作者 王世谦 罗启后 +1 位作者 邓鸿斌 张光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共8页
四川盆地西部侏罗系为一套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的砂泥岩系 ,厚 2 0 0 0~ 30 0 0m ,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发现 6个气田 (藏 )、15个含气构造 ,天然气地质储量近 15 0 0× 10 8m3 ,已成为川西地区目前最重要的勘探层系。通过对侏罗... 四川盆地西部侏罗系为一套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的砂泥岩系 ,厚 2 0 0 0~ 30 0 0m ,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发现 6个气田 (藏 )、15个含气构造 ,天然气地质储量近 15 0 0× 10 8m3 ,已成为川西地区目前最重要的勘探层系。通过对侏罗系典型气藏的剖析以及对侏罗系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分析 ,认为侏罗系气藏的形成应具备以下几方面地质条件的有利配置 ,即充足的气源条件、储集条件良好的砂体分布、发育的气源断裂和裂缝系统以及一定规模的圈闭条件和良好的保存条件。进而指出 ,侏罗系诸成藏条件配置有利的什邡—蒲江中央凹陷带、孝泉—丰谷镇隆起构造带及鸭子河—平落坝隐伏断褶带 ,具有寻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纪 天然气 生储盖组合 气藏形成 勘探区 成藏特征
下载PDF
川西坳陷T_3成藏主控因素与有利勘探区带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吴世祥 汪泽成 +2 位作者 张林 沈珏红 罗启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9,共5页
分析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通过对烃源岩分布与演化、古构造、古隆起的分析以及对裂缝和保存条件等因素的系统研究 ,划分出了有利勘探区带 .结果表明 ,上述因素对上三叠统成藏具有控制作用 ;灌口—平落坝、大兴... 分析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通过对烃源岩分布与演化、古构造、古隆起的分析以及对裂缝和保存条件等因素的系统研究 ,划分出了有利勘探区带 .结果表明 ,上述因素对上三叠统成藏具有控制作用 ;灌口—平落坝、大兴鼻状隆起、孝泉—丰谷、中坝—鸭子河、老关庙—九龙山构造带为构造圈闭领域有利勘探区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前陆盆地 上三叠统 有利勘探区带 成藏条件 油气资源 烃源岩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勘探思路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吴世祥 汪泽成 +2 位作者 张林 沈珏红 罗启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0-216,共7页
受龙门山推覆构造的影响 ,川西前陆盆地的构造形变、沉积充填、圈闭类型在平面分布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从总体上看 ,靠近龙门山前构造形变较强烈 ,地层倾角较陡 ,远离龙门山构造较为平缓 ;盆地中充填的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主要以... 受龙门山推覆构造的影响 ,川西前陆盆地的构造形变、沉积充填、圈闭类型在平面分布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从总体上看 ,靠近龙门山前构造形变较强烈 ,地层倾角较陡 ,远离龙门山构造较为平缓 ;盆地中充填的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主要以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沉积体系为主 ,龙门山的多期推覆活动以及推覆作用的向盆内推进 ,造成盆内地层以向上变粗的反粒序为主和沉积中心的有序迁移 ;靠近龙门山前主要以发育构造圈闭为主 ,进入盆内则以构造 -岩性圈闭为主 ;地层水矿化度也表现为自龙门山向盆内增高。由此看来 ,川西前陆盆地不同构造部位必然具有不同的成藏条件 ,当然也应采取不同的勘探战略 :龙门山前应中浅层兼顾 ,以构造圈闭为主要对象进行立体勘探 ;前陆深坳区 ,地层异常压力高 ,具有形成深盆气的条件 ,是深盆气的有利勘探场所 ;前陆隆起区应特别注意须家河组二段的尖灭区 ,以构造 -岩性型圈闭为主要勘探目标 ;燕山期古隆起是浅层侏罗系天然气的运移指向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前陆盆地 勘探思路 油气勘探 成藏条件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工业性油气层的发现、成藏特征及远景 被引量:16
7
作者 罗志立 韩建辉 +2 位作者 罗超 罗启后 韩克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4-514,495,共11页
四川盆地进行正规油气勘探工作已半个多世纪,为一个勘探成熟或高成熟的盆地,从震旦系至侏罗系红层共发现8个工业性气层和1个油层,人称"满盆气、半盆油",成为中国含油气盆地中独具特色的盆地。这些油气产层的发现和勘探经验值... 四川盆地进行正规油气勘探工作已半个多世纪,为一个勘探成熟或高成熟的盆地,从震旦系至侏罗系红层共发现8个工业性气层和1个油层,人称"满盆气、半盆油",成为中国含油气盆地中独具特色的盆地。这些油气产层的发现和勘探经验值得回顾和总结,成藏特征和远景值得探索和展望,藉以增强继续发现更多油气资源的信心。在多年从事研究和勘探四川盆地油气田的经历中,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分析各工业性油气层成藏的主要特征和现状,总的认为四川盆地油气远景还有较大的潜力,勘探工作也还大有可为,并提出几点结论和建议,供同仁指正和决策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工业性油气层 成藏特征 储量分布 远景预测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世谦 罗启后 伍大茂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3-70,共8页
采用反射光与透射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区145个烃源岩样品的213块原岩和干酪根光片的显微观察及测定,建立了煤系烃源岩的显微组分分类方案。根据凝胶化指数(GI)和组织保存指数(TPI),对上三叠统陆源有机质的原始形... 采用反射光与透射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区145个烃源岩样品的213块原岩和干酪根光片的显微观察及测定,建立了煤系烃源岩的显微组分分类方案。根据凝胶化指数(GI)和组织保存指数(TPI),对上三叠统陆源有机质的原始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上三叠统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区域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上三叠统陆源有机质的凝胶化指数高,而组织保存指数低,主要沉积在湖沼型滞水泥炭沼泽和草沼-低位泥炭沼泽环境中,形成了较多的富氢有机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煤系 烃源岩 有机岩石学 地层
下载PDF
21世纪初叶四川盆地天然气发展前景 被引量:11
9
作者 谢姚祥 丁玉兰 罗启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6,共6页
随着 2 1世纪的到来 ,国家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 ,四川盆地将面临勘探领域和接替层系的选择。笔者通过分析勘探成果与待发现资源潜力、成藏地质条件与储备圈闭 ,结合“八五”、“九五”科技攻关成果 ,提出了具备大中型气田条件的七个主要... 随着 2 1世纪的到来 ,国家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 ,四川盆地将面临勘探领域和接替层系的选择。笔者通过分析勘探成果与待发现资源潜力、成藏地质条件与储备圈闭 ,结合“八五”、“九五”科技攻关成果 ,提出了具备大中型气田条件的七个主要地区和层系 ,川东石炭系、下三叠统飞仙关组 ;川西北侏罗系、中上三叠统 ;川中中、上三叠统 ;川西南震旦系 ;川南、川西南下二叠统。指出了 2 1世纪初叶具有发展远景的五大勘探领域 :①盆地东部石炭系 ;②盆地东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鲕粒滩岩 ;③盆地东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陆棚边缘礁相带 ;④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和侏罗系浅气层 ;⑤盆地震旦系及下古生界。认为 2 1世纪初叶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勘探领域广阔、勘探前景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天然气勘探 远景评价 天然气资源
下载PDF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进展及勘探后备区层探讨——研究院二室“八·五”主要研究成果综述
10
作者 罗启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1995年第2期1-11,共11页
二室在“八·五”期间,围绕寻找四川油气勘探的后备区层,设置了23个课题进行研究。迄今,大部分课题已提交了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在认识上、方法上取得五大主要方面的重要或突破性进展,而且紧密结合生产需要,提出了16个主要勘探... 二室在“八·五”期间,围绕寻找四川油气勘探的后备区层,设置了23个课题进行研究。迄今,大部分课题已提交了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在认识上、方法上取得五大主要方面的重要或突破性进展,而且紧密结合生产需要,提出了16个主要勘探目标和46口井位部署建议。本文试图一方面通过综述这些进展以向领导和同行们介绍与推荐这些成果,另方面,欲在他们所提勘探建议的基础上,对勘探目标作进一步比较、分析和排队探讨,以期对四川油气勘探的后备区层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油气勘探 后备储量 研究
下载PDF
烃类早期形成与聚集的一些地质—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世谦 罗启后 张子枢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1994年第3期1-10,共10页
目前,烃类晚成说的观点作为二种普遍接受的“事实”指导着油气勘探。然而世界范围内有关烃类早期生成和聚集的证据正日渐增多。特别是H·H·Wilson博士十余年来一直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和富有真知灼见的研究。本文即是在... 目前,烃类晚成说的观点作为二种普遍接受的“事实”指导着油气勘探。然而世界范围内有关烃类早期生成和聚集的证据正日渐增多。特别是H·H·Wilson博士十余年来一直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和富有真知灼见的研究。本文即是在综合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对未成熟油和低成熟油气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有关烃类早期形成与聚集的一些地质—地球化学证据作了综述,旨在广泛引起人们对烃类早成说的重新认识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因 油气聚集 有机地球化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吐孜气田吉迪克组砂泥岩段储层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杰 包强 +3 位作者 罗启后 王洪峰 郑淑芬 于晏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5年第6期14-18,3,共5页
根据薄片、岩心、扫描电镜、压汞和物性等资料分析,吐孜气田吉迪克组(N1j)储层岩性主要为褐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碎屑成分以岩屑为主,碎屑颗粒以粉砂级为主,分选中-好,成熟度较高;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溶蚀孔为主,裂缝不发育,喉道类型以... 根据薄片、岩心、扫描电镜、压汞和物性等资料分析,吐孜气田吉迪克组(N1j)储层岩性主要为褐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碎屑成分以岩屑为主,碎屑颗粒以粉砂级为主,分选中-好,成熟度较高;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溶蚀孔为主,裂缝不发育,喉道类型以缩小型和缩颈型喉道为主。综合分析,沉积作用对储层控制作用最强,使得储层发育连续,但不同相带储层发育仍有不同;其次是成岩作用,使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综合考虑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对区内储层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沉积相 成岩作用 构造作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再论水进型三角洲——兼论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巨厚砂层成因 被引量:13
13
作者 罗启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5-854,共10页
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根据现代长江三角洲考察中发现的"海进河床充填砂体",结合其他考察资料和古代砂体特征,建立了"水进型三角洲"模式。30余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这个模式是正确的。目前普遍使用的"水下分... 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根据现代长江三角洲考察中发现的"海进河床充填砂体",结合其他考察资料和古代砂体特征,建立了"水进型三角洲"模式。30余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这个模式是正确的。目前普遍使用的"水下分流河道",经长江三角洲、云南洱海、内蒙岱海等现代沉积考察和大量卫星照片分析表明并不存在。而据旋回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分析,水进型沉积是广泛发育的,水槽模拟实验也证实有水进期三角洲发育,因此笔者认为应以水进河床砂微相取代现今普遍误用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微相。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的须二、四段巨厚且大面积分布的砂岩是由三角洲平原各分支河道(分支河道砂)、前缘河口进积型(河口坝砂)和退积型沉积(水进河床砂)反复叠加,加上河道侧向迁移摆动与各个三角洲体相互拼接连片而成的。水进型三角洲多形成于湖、海水面上升期,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特殊地质事件、地形地貌以及沉积速率等都可能引起水面升降,当水面上升时常常形成水进型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进河床充填砂体 水下分流河道砂 水进型三角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