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0
1
作者 罗和春 钱瑞琴 +5 位作者 赵学英 毕娟 信红岭 蒋学柱 许珂 阎少校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63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麦普替林(西药组31例)和丹栀逍遥散(中药组32例)治疗,于用药前及用药2、4、6周时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63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麦普替林(西药组31例)和丹栀逍遥散(中药组32例)治疗,于用药前及用药2、4、6周时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中医症状辨证量表等评定药物疗效,用Asberg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后HAMD、SDS和SAS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医症状辨证量表评定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sberg副反应量表分值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疗效与麦普替林相当,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麦普替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栀逍遥散 麦普替林 抑郁症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下载PDF
舒血宁合并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罗和春 刘平 +29 位作者 孟凡强 沈渔村 赵学英 韩宝杰 陈黔妹 赵安全 于江 方润领 汪斌 陈钊 朱少敏 张国忠 刘广志 石金钟 张淑琴 李敬先 解克平 李建华 王洪灏 孟素荣 张本 易善志 汤甫琴 汪连 郭华 孙国荣 钟红文 李淑荣 叶颂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合并应用银杏叶提取物能否提高经典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的抗抑郁疗效,能否减少阿米替林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一组病人给予阿米替林合并银杏叶提取物(研究组),一组给予阿米替林与安慰剂(对... 目的:观察合并应用银杏叶提取物能否提高经典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的抗抑郁疗效,能否减少阿米替林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一组病人给予阿米替林合并银杏叶提取物(研究组),一组给予阿米替林与安慰剂(对照组),治疗8周。共纳入240例符合CCMD-2-R抑郁症标准的病人。结果:(1)研究组疗后Hamilton抑郁量表平均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研究组治疗结束时CGI严重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研究组As-berg副作用量表治疗后增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研究组的疗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与阿米替林合并应用可以显著增强后者的抗抑郁疗效,并且能显著减少后者的不良反应,因而提高了后者的疗效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药物疗法 舒血宁 阿米替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新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罗和春 钱瑞琴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7-198,共2页
关键词 抑郁症 临床疗效 忧郁症 情感性精神病 抗抑郁剂 抗精神病药 麦普替林 路滴美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 抑郁症患者 阿米替林
下载PDF
新电针疗法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的启示 被引量:12
4
作者 罗和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06-807,共2页
关键词 抑郁症 电针疗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和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643-644,共2页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电针与麦普替林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8
6
作者 韩毳 李学武 +2 位作者 李晓泓 罗和春 赵学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12-514,521,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与麦普替林(以下简称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方法:分别接受电针治疗的30例和服用药物治疗的31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第14、28、42天分别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 目的:观察电针与麦普替林(以下简称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方法:分别接受电针治疗的30例和服用药物治疗的31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第14、28、42天分别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Asberg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以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进行疗效与副反应评分。结果:电针与药物治疗后SDS、HAMD分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药物组伴躯体性综合征的患者HAMD减分率显著高于电针组(P<0.01)。治疗后电针组焦虑/躯体化症状群、SAS、Asberg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的分数均低于药物组(P<0.05),电针组疗效指数显著高于药物组(P<0.01)。结论:电针和药物均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对躯体主诉多、焦虑症状明显、年老体弱或体质敏感不耐药物副反应的患者可首选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麦普替林 抑郁症 临床研究 身体性综合征 治疗
下载PDF
丹栀逍遥散对抑郁症患者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5
7
作者 李玉娟 罗和春 +3 位作者 钱瑞琴 赵学英 信红岭 毕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对抑郁症患者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63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丹栀逍遥散(中药组32例)和麦普替林(西药组31例)治疗,并于治疗前及用药2、4、6周后评定HAMD量表,治疗前及用药6周后...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对抑郁症患者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63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丹栀逍遥散(中药组32例)和麦普替林(西药组31例)治疗,并于治疗前及用药2、4、6周后评定HAMD量表,治疗前及用药6周后测定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皮质醇(CORT)、IL-6、IL-1β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HAMD总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西药组显著低于中药组(P<0.01),同时西药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绝望感三因子评分均低于中药组(P<0.05或P<0.01),治疗4、6周后两组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6周后两组血清5-HT、BDNF水平均升高(P<0.01),IL-6水平均降低(P<0.05,P<0.01),中药组CORT水平降低(P<0.01),西药组NE水平升高(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可通过调整抑郁症患者5-HT、BDNF、CORT、IL-6等水平干预抑郁症,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栀逍遥散 麦普替林 抑郁症 神经-免疫-内分泌
下载PDF
中药解郁丸与麦普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对照观察 被引量:29
8
作者 沈振明 朱美兰 +8 位作者 赵安全 于振剑 王丽萍 姜涛 韩毳 权长庚 于江 洪永波 罗和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5-417,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药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中药组(解郁丸)28列,对照组(麦普替林)29例,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4、28、42天分别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 目的 观察中药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中药组(解郁丸)28列,对照组(麦普替林)29例,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4、28、42天分别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药物疗效,用Asberg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解郁丸对抑郁症治疗有效,愈显率为78.6%,与麦普替林(82.8%)相当(P>0.05);解郁丸与麦普替林治疗后HAMD、SDS和SAS分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解郁丸的Asberg副反应量表分数明显低于麦普替林(P<0.01),中药解郁丸疗效指数显著高于麦普替林(P<0.01)。结论 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疗效与麦普替林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麦普替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解郁丸 麦普替林 抑郁症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病人亲属心理健康状况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永彤 陈昌惠 +3 位作者 罗和春 李淑然 李格 刘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5,共5页
本研究以亲属应激量表(RSS)总分,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为指标,对131位老年痴呆亲属及288位对照进行调查,显示亲属组较对照组心理应激水平高,心理健康状况差。影响痴呆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有心理应激水平、性别、受教育程度、年... 本研究以亲属应激量表(RSS)总分,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为指标,对131位老年痴呆亲属及288位对照进行调查,显示亲属组较对照组心理应激水平高,心理健康状况差。影响痴呆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有心理应激水平、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家庭经济及人口数等。有40%的痴呆亲属愿由医院或机构照顾老人或老年性痴呆病人,提示老年性痴呆的照顾以及照顾者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痴呆 亲属 老年人
下载PDF
电针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韩毳 李晓泓 +2 位作者 罗和春 赵学英 李学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方法治疗,取穴百会、印堂,并配合辨证施穴,对照组用麦普替林。结果:两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方法治疗,取穴百会、印堂,并配合辨证施穴,对照组用麦普替林。结果:两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0.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Asberg抗抑郁药物副作用量表的分值下降情况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浆皮质醇(CORT)、内皮素(ET-1)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基本恢复正常,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疗法治疗抑郁症有与四环类抗抑郁药麦普替林相同的临床疗效,而且副作用小,对中医症状的改善优于麦普替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针灸疗法 电针 疗效
下载PDF
电针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血小板蛋白激酶C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海燕 周东丰 +3 位作者 宋煜青 范建华 罗和春 赵学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88-691,共4页
目的 :通过对不同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血小板蛋白激酶C (PKC)含量的测定 ,研究细胞信号传导系统在抑郁症的变化和不同治疗对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 :临床采用双盲对照设计 ,选取符合DSM -IV抑郁症 (MDD)和ICD -10抑郁症 (MDD)诊断标准的... 目的 :通过对不同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血小板蛋白激酶C (PKC)含量的测定 ,研究细胞信号传导系统在抑郁症的变化和不同治疗对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 :临床采用双盲对照设计 ,选取符合DSM -IV抑郁症 (MDD)和ICD -10抑郁症 (MDD)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 ,随机分入三个治疗组 :电针组 2 0例 ,氟西汀组 2 1例 ,针刺对照组 2 1例。疗程 6周。 3 0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在治疗前后各提取血小板 ,并分离血小板膜和血小板质 ,用免疫沉淀、放射自显影等方法测定血小板膜和血小板质中不同PKC亚型的蛋白含量。结果 :抑郁症患者血小板膜和血小板质PKC的含量均有降低。氟西汀治疗后经典PKC含量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非经典PKC和新PKC的含量则出现升高的趋势。电针和针刺治疗后经典PKC的含量呈升高的趋势 ,新PKC和非经典PKC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结果提示抑郁症患者存在有磷脂酰肌醇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电针和氟西汀对血小板膜和血小板质不同亚型的PKC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同 ,提示电针治疗抑郁症的受体后机制不同于氟西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C 氟西汀 治疗 血小板膜 抑郁症患者 电针 含量 经典 趋势 结论
下载PDF
中药解郁丸治疗失眠3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洪永波 罗和春 +5 位作者 姚卫海 王志强 梅桂森 曾丽萍 蒋学柱 赵志付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43-845,共3页
目的:验证解郁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将53例患者分为中药组31例.对照组22例,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1天、28天分别采用睡眠状态问卷量表(S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药物疗效... 目的:验证解郁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将53例患者分为中药组31例.对照组22例,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1天、28天分别采用睡眠状态问卷量表(S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药物疗效,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中对疗效和副反应的评分法评定不良反应和疗效指数。结果:中药组显效率(54.9%)与对照组(59.1%)相当(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治疗后SQ、SDS和SAS分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中药组的副反应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疗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郁丸治疗失眠疗效与曲唑酮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曲唑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郁丸 治疗 失眠 中医药疗法 不良反应 安全性
下载PDF
电针百会印堂穴在精神科的应用 被引量:30
13
作者 张中发 王军峰 +2 位作者 杜贵平 赵学英 罗和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33-636,共4页
目的 :将我国近年来电针百会穴对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及研究进行综述。方法 :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神经症、其他精神障碍及电针治疗机理的实验室研究等 5个方面综述。结果 :电针治疗抑郁症已被众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所证实。治疗神经症... 目的 :将我国近年来电针百会穴对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及研究进行综述。方法 :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神经症、其他精神障碍及电针治疗机理的实验室研究等 5个方面综述。结果 :电针治疗抑郁症已被众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所证实。治疗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结论 :电针治疗是一种疗效好、无副作用、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受病人及家属欢迎的治疗精神疾病的新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针灸疗法 百会穴 电针疗法 印堂穴
下载PDF
注射用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40例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韩永华 闫俊 +5 位作者 程嘉 翁亚琴 宋燕华 罗和春 崔玉华 方耀奇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429-1431,1447,共4页
目的:探讨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40例精神分裂症8~20周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入组。40例患者使用长效利培酮微球首次剂量均为每2周25mg,随后根据病情变化增加,最大剂量每2周50mg。采用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 目的:探讨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40例精神分裂症8~20周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入组。40例患者使用长效利培酮微球首次剂量均为每2周25mg,随后根据病情变化增加,最大剂量每2周50mg。采用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精神症状与疗效变化;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采用自身对照法,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4,8,12,16,20周分别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4周PANSS减分率为39.5%;第8周为58%;第12~16周为75.5%;第20周为86.1%。PANSS总分在治疗后4,8,12,16,20周的降低与基线比较其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CGI-S评分在治疗后4,8,12,16,20周各个阶段的降低与基线比较其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3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血生化无异常变化,在单用长效利培酮微球的患者中未见显著的EPS与胆碱能样反应。结论: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4周末(即第3针)即可起效,3~4周可渐减口服药物剂量。长效利培酮微球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长效利培酮微球 PANSS CGI TESS
下载PDF
加用舒血宁对不同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平 罗和春 +14 位作者 郭华 赵学英 于江 伊桔林 刘广志 钟红文 张本 陆玲林 杨福收 张淑芹 马启民 阎晓霞 朱连成 朱少敏 聂小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3-198,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舒血宁)与不同抗精神病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既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的条件下加用舒血宁,进行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发现,舒血宁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协同作用在不同... 本研究旨在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舒血宁)与不同抗精神病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既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的条件下加用舒血宁,进行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发现,舒血宁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协同作用在不同药物有所不同。舒血宁增强氯氮平、氯丙嗪、舒必利对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疗效,增强氯氮平、舒必利对阴性症状的疗效。同时舒血宁能减轻氯氮平所致的不良反应如流涎和便秘。结果提示,在氯氮平治疗过程中最适合加用舒血宁以增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药物疗法 副作用
下载PDF
电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前后血小板膜鸟苷酸结合蛋白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煜青 周东丰 +2 位作者 范建华 罗和春 赵学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83-786,共4页
目的 :探讨电针与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对中枢神经系统信号传导通路G蛋白的作用。方法 :符合DSM -IV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 78例 ,分别接受电针、氟西汀和安慰剂治疗 (例数分别为 2 4,2 4,3 0 ) 6周 ,对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膜G蛋白各... 目的 :探讨电针与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对中枢神经系统信号传导通路G蛋白的作用。方法 :符合DSM -IV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 78例 ,分别接受电针、氟西汀和安慰剂治疗 (例数分别为 2 4,2 4,3 0 ) 6周 ,对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膜G蛋白各亚型的含量采用蛋白印记方法进行测定。结果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Gαi、Gαq含量均大于正常对照 (P =0 0 0 1,P =0 0 0 0 ) ,Gαs含量与正常对照无差异 (P =0 72 3 )。氟西汀、电针和安慰剂治疗不能改变抑郁症的Gαi ,Gαq的高水平状态。三种治疗对Gαq蛋白的亚型的含量没有影响。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G蛋白存在异常 ,Gαi和Gαq高水平状态可能是抑郁症的特征性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抑郁症患者 电针 含量 氟西汀 血小板膜 G蛋白 高水平 结论 变化
下载PDF
电针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2
17
作者 韩毳 王磊 +2 位作者 李晓泓 罗和春 赵学英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2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 探讨电针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电针组 30例、麦普替林组31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治疗第 2、4、6周末血清白细胞介素 1,2 ,6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 ,并与正常组 10人进行对比。结果 抑郁症... 目的 探讨电针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电针组 30例、麦普替林组31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治疗第 2、4、6周末血清白细胞介素 1,2 ,6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 ,并与正常组 10人进行对比。结果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IL 1β ,IL 6、TNF α水平非常明显地高于正常人。相关性分析发现 ,血清IL 1β ,TNF α水平与HAMD抑郁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IL 1β与认知障碍症状群 ,TNF α与绝望症状群 ,IL 6水平与焦虑 /躯体化因子分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经电针和四环类抗抑郁药麦普替林治疗 ,随着抑郁症状的缓解 ,以上细胞因子水平也逐渐下降 ,至第 6周末基本恢复正常。两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细胞因子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电针对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是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麦普替林 抑郁症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电针与舒血宁联合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钱瑞琴 +2 位作者 杨宇 罗和春 赵学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56-58,共3页
目的 :电针与舒血宁联合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抑郁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 - 2的变化。结果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受抑制 ,T辅助细胞减少... 目的 :电针与舒血宁联合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抑郁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 - 2的变化。结果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受抑制 ,T辅助细胞减少 ,T抑制细胞增多 ;IL - 2活性降低。单纯电针、电针与舒血宁联合治疗均可改善抑郁症患者免疫功能。结论 :电针与舒血宁联合治疗可改善抑郁症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舒血宁 免疫 抑郁症 治疗
下载PDF
针刺奇经穴为主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杨秀娟 刘向 +1 位作者 罗和春 贾云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6-38,共3页
运用针刺奇经穴为主治疗抑郁症20例,总有效率90%;与同期使用西药阿米替林治疗21例的疗效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按(?)米尔顿量表观察,两组均可使“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等几个因子... 运用针刺奇经穴为主治疗抑郁症20例,总有效率90%;与同期使用西药阿米替林治疗21例的疗效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按(?)米尔顿量表观察,两组均可使“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等几个因子均值明显降低,对“焦虑躯体化”因子的改变针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显示,针刺治疗6周后,慢波δ功率降低,快波α功率增高,与治疗前、治疗中期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证 针灸疗法 奇经穴
下载PDF
电针百会印堂治疗3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6
20
作者 侯冬芬 罗和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23-24,共2页
电针百会印堂穴治疗组与常用针刺治疗组30例进行对照,结果按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CAG(老年临床评定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分数变化比较。电针组疗效明显,且疗效较常用针刺治疗组好。
关键词 中风患者 抑郁症 针刺疗法 百会 印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