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及其农民增收效应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婷 苏颉 +1 位作者 罗啸潇 付江月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63-67,共5页
流通产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与数字经济的互动融合有助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文章在厘清数字经济和流通产业耦合机理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我国30个省份2013—2020年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及... 流通产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与数字经济的互动融合有助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文章在厘清数字经济和流通产业耦合机理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我国30个省份2013—2020年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及其农民增收效应。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相比之下流通产业并未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2)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2018年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超过中部地区。(3)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且对西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流通产业 耦合关系 农民增收
下载PDF
中国省域城市代谢效率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罗啸潇 王婷 +1 位作者 廖斌 付江月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25-1630,共6页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中国2002—2018年省域城市代谢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时空演化趋势、空间相关性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代谢效率呈两极分化,各省域城市代谢效率的空间正相关性逐渐减弱并朝着负相关性...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中国2002—2018年省域城市代谢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时空演化趋势、空间相关性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代谢效率呈两极分化,各省域城市代谢效率的空间正相关性逐渐减弱并朝着负相关性趋势发展;全国城市代谢效率增长速度和水平将趋于完全相同的稳态,但省域间城市代谢效率的差异会持续存在;第二产业比重、政府干预、污染治理和经济发展对全国城市代谢效率起显著负向影响,教育水平和对外开放起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代谢 非期望产出 SBM模型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TOBIT模型
下载PDF
贵州省白酒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罗啸潇 王婷 廖斌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生态立省"和"做强贵州大生态产业"的政策目标确定了十三五规划期间贵州省白酒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基本战略路径。针对白酒产业生态化概念不明且缺乏指导理论这一问题,该文对白酒产业生态化的内涵与作用机理进行了系... "生态立省"和"做强贵州大生态产业"的政策目标确定了十三五规划期间贵州省白酒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基本战略路径。针对白酒产业生态化概念不明且缺乏指导理论这一问题,该文对白酒产业生态化的内涵与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利用基于云模型的耦合度评价方法对贵州省白酒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轨迹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揭示了贵州省白酒产业生态化发展现状和政策敏感性,为贵州白酒产业十四五规划提供理论支撑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产业生态化 云模型 耦合度 十四五规划
下载PDF
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罗啸潇 王婷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0年第4期336-343,共8页
我国产学研正迈向协同创新合作模式,但各省、市及自治区发展程度不同,协同创新效率有着较大的差异。文中运用三阶段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了我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2010—2016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研究发现处于效率前沿... 我国产学研正迈向协同创新合作模式,但各省、市及自治区发展程度不同,协同创新效率有着较大的差异。文中运用三阶段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了我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2010—2016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研究发现处于效率前沿面的较少,且呈现明显的东部高于中西部的态势。外界环境对不同地区造成的影响各异,环境变量的增加对效率值并没有完全的正向促进作用,多数省市在剔除环境变量之后效率值有所下降,而西部地区受外部环境影响最为显著,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全国效率值总体有所上升,全要素生产率呈曲折上升的趋势,且环境变量只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数值,不改变其大体变化趋势,而科技创新能力是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全国多数省市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值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且整体效率值不高,仍有改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管理 产学研 协同创新效率 三阶段DEA Super-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
下载PDF
国内外校企合作研究发展与启示——基于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罗啸潇 王婷 《科学与管理》 2021年第1期57-64,共8页
现今校企合作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国界合作案例,探明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热点对未来校企合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重要期刊上的学术文献,从... 现今校企合作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国界合作案例,探明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热点对未来校企合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重要期刊上的学术文献,从国家、作者、关键词、学术机构等多个方面对文献样本进行计量研究,并以表格和可视化网络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国内研究多处于教育与科技领域,国际上的研究则主要分布在整个社会科学范畴,合作主体、协同创新、知识成果等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但与国外相比,国内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较为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文献计量 研究趋势 研究热点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城市蔓延影响了城市代谢效率吗?——基于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罗啸潇 刘勇 廖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探究城市蔓延如何影响城市代谢效率对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中国285个地级市2004—2019年的城市代谢效率并分析了收敛性情况,接着运用Tobit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别检验了城市蔓延与城市代谢... 探究城市蔓延如何影响城市代谢效率对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中国285个地级市2004—2019年的城市代谢效率并分析了收敛性情况,接着运用Tobit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别检验了城市蔓延与城市代谢效率的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最后以两阶段SYS-GMM构建动态回归模型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2004—2019年全国城市代谢效率有所提升,且上一年城市代谢效率对当年城市代谢效率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表现为“滚雪球”效应。各地区城市代谢效率值的差距逐渐缩小,存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2)城市蔓延能显著提高城市代谢效率但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与省会城市的作用不显著且为负,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非省会城市的正向作用显著。控制变量中,网络普及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非农人口占比对城市代谢效率呈显著正向作用,财政分权和外资利用率的回归系数不显著。(3)城市蔓延对城市代谢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在公共交通的调节下,城市蔓延对城市代谢效率的影响呈“U”型曲线,而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门槛约束下,城市蔓延对城市代谢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跃迁式”的增长。通过动态面板和以平均灯光密度替换城市蔓延指数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原回归结果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应当依照城市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控制蔓延速度,加强公共交通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合理协调三次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以促进城市代谢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蔓延 城市代谢效率 非期望产出 收敛性分析 门槛效应
下载PDF
我国产业集聚热点与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
7
作者 罗啸潇 王婷 廖斌 《科技与管理》 2020年第3期65-72,共8页
为加快中国产业集聚发展方案的形成,以1999—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与产业集聚相关的1341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 V软件对产业集聚相关研究的文献特征、演化轨迹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当前产业集... 为加快中国产业集聚发展方案的形成,以1999—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与产业集聚相关的1341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 V软件对产业集聚相关研究的文献特征、演化轨迹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当前产业集聚领域研究核心内容主要集中在"外部性""污染效应与环境保护""要素禀赋""规模经济"等内容;值得进一步挖掘的研究热点有"产业集聚外部性的新特征与识别方法""生态环境与产业集聚的耦合发展路径""资源禀赋、资源引力与产业集聚的动态关联性""产业集聚、产业转移、集聚崩解的系统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文献计量分析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下载PDF
城市蔓延、创新网络联通与区域协同发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廖斌 李琳 +1 位作者 罗啸潇 刘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37,共10页
城市蔓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现有研究对城市蔓延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区域内部视角,鲜有文献从城市间相互关联角度分析城市蔓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效应。该研究阐述了城市蔓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机制以及创新网络联... 城市蔓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现有研究对城市蔓延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区域内部视角,鲜有文献从城市间相互关联角度分析城市蔓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效应。该研究阐述了城市蔓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机制以及创新网络联通的二维传导机制,并综合采用效率增值法、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测算分析了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两两之间(即11556组城市对)的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及整体收敛性,实证检验了城市蔓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直接作用机制和创新网络联通的二维传导机制。结果表明:①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整体呈现“龙头与中心城市引领全局、龙腰与毗邻城市局部趋稳”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整体、分地区和毗邻城市之间的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差距均逐渐缩小,存在绝对β收敛,但中心城市之间的区域协同发展水平仍在扩大,不存在绝对β收敛。②城市蔓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呈现倒“U”型,即当城市蔓延水平达到一定阈值后,将表现出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抑制效应,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种关系仍然显著存在。③城市蔓延对区际创新要素联系和区际创新分工的影响均呈倒“U”型,并通过影响区际创新要素联系和区际创新分工驱动区域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蔓延 区域协同发展 创新网络联通 传导机制 效率增值模型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能源要素错配的影响——来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数据 被引量:3
9
作者 罗啸潇 刘勇 +1 位作者 廖斌 王健龙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4-535,共12页
【目的】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改善能源要素错配对中国推进供给侧改革以及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作用。【方法】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加入能源因子的扩展C-D函数计算... 【目的】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改善能源要素错配对中国推进供给侧改革以及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作用。【方法】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加入能源因子的扩展C-D函数计算了能源要素错配程度,其次运用熵权—TOPSIS二元法计算了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接着通过基准模型、门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与能源要素错配之间线性与非线性的相关关系。【结果】结果表明:(1)全国层面上,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对当地能源要素错配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分地区异质性检验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保持高度一致,其中中部地区发展数字经济最能够改善区域能源要素错配程度,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2)在门槛约束条件下,城市蔓延和外商投资呈现显著的单一门槛特征,即在城市蔓延和外商投资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越能改善当地能源要素错配。(3)空间效应方面,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能源要素错配程度在空间上均为显著正相关。由于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在改善当地能源要素错配的同时,对周围地区能源要素错配同样起到了抑制作用。【结论】在未来发展数字经济时不但要因地制宜,还要考虑空间相关性。对此从强化基础设施、实现地区联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出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能源要素错配 门槛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双碳目标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