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Log:OpenHarmony的高性能日志系统
1
作者 吴圣垚 王枫 +4 位作者 武延军 凌祥 屈晟 罗天悦 吴敬征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55-2075,共21页
日志是计算机系统中记录事件状态信息的的重要载体,日志系统负责计算机系统的日志生成、收集和输出.OpenHarmony是新兴的、面向全设备、全场景的开源操作系统.在所述工作之前,包括日志系统在内OpenHarmony有许多关键子系统尚未构建,而Op... 日志是计算机系统中记录事件状态信息的的重要载体,日志系统负责计算机系统的日志生成、收集和输出.OpenHarmony是新兴的、面向全设备、全场景的开源操作系统.在所述工作之前,包括日志系统在内OpenHarmony有许多关键子系统尚未构建,而OpenHarmony的开源特性使第三方开发者可以为其贡献核心代码.为了解决Open Harmony日志系统缺乏的问题,主要开展如下工作:(1)分析当今主流日志系统的技术架构和优缺点;(2)基于OpenHarmony操作系统的异构设备互联特性设计HiLog日志系统模型规范;(3)设计并实现第1个面向OpenHarmony的日志系统HiLog,并贡献到OpenHarmony主线;(4)对HiLog日志系统的关键指标进行测试和对比试验.实验数据表明,在基础性能方面,HiLog和Log的日志写入阶段吞吐量分别为1500 KB/s和700 KB/s,相比Android日志系统吞吐量提升114%;在日志持久化方面,HiLog可以3.5%的压缩率进行持久化,并且丢包率小于6‰,远低于Log.此外,HiLog还具备数据安全、流量控制等新型实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系统 日志系统 开源软件 数据安全 流量控制
下载PDF
SeChain:基于国密算法的RISC-V安全启动机制设计与实现
2
作者 芮志清 梅瑶 +4 位作者 陈振哲 吴敬征 凌祥 罗天悦 武延军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8-1475,共18页
开源RISC-V指令集为我国建立自主可控物联网生态提供了重大机遇.然而,物联网设备通常缺乏硬件加固措施,容易遭受物理级的固件篡改攻击,因此保障固件完整性以提高设备安全性至关重要.为此,已有基于安全启动技术的初步探索,但仍存在3个问... 开源RISC-V指令集为我国建立自主可控物联网生态提供了重大机遇.然而,物联网设备通常缺乏硬件加固措施,容易遭受物理级的固件篡改攻击,因此保障固件完整性以提高设备安全性至关重要.为此,已有基于安全启动技术的初步探索,但仍存在3个问题:1)传统软件信任根难以保证物理级可靠性;2)主流硬件级安全启动技术被国际芯片厂商掌握,技术未公开且不支持国密算法,无法保证安全自主可控;3)已有基于RISC-V CPU的安全启动研究缺乏对上层固件的校验机制.为解决上述3个问题,首次设计并实现基于国密SM9算法的RISC-V安全启动机制——SeChain.具体而言:1)在RISC-V SoC内部增加了签名计算单元(signature calculation unit,SCU),实现密钥对生成与签名;2)增加了密钥验证单元(key verification unit,KVU),实现验证算法的片内执行及固件完整性验证;3)设计实现基于验证引导的多级安全启动机制,从不可篡改的硬件信任根出发,逐级完成引导程序的完整性校验.基于上述设计,SeChain实现了信任根的不可篡改和安全可信,构造了一个可信的安全启动链,基于国密SM9算法为设备的安全启动和可信执行提供可靠保障.为了验证SeChain的有效性、高效性和可靠性,基于VexRiscv CPU在FPGA硬件平台完成了SeChain仿真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SeChain能够有效抵御各类固件篡改攻击,并能对抗信任根攻击,且平均额外时间开销不超过6.47 s.SeChain适用于资源受限的IoT设备,在满足安全可信启动的同时,能为国产RISC-V生态的安全自主可控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计算 物联网安全 安全启动 SM9国密算法 RISC-V
下载PDF
面向漏洞检测模型的强化学习式对抗攻击方法
3
作者 陈思然 吴敬征 +3 位作者 凌祥 罗天悦 刘镓煜 武延军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47-3667,共21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代码漏洞检测模型因其检测效率高和精度准的优势,逐步成为检测软件漏洞的重要方法,并在代码托管平台GitHub的代码审计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深度神经网络已被证明容易受到对抗攻击的干扰,这导致基于深度学习的漏洞检... 基于深度学习的代码漏洞检测模型因其检测效率高和精度准的优势,逐步成为检测软件漏洞的重要方法,并在代码托管平台GitHub的代码审计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深度神经网络已被证明容易受到对抗攻击的干扰,这导致基于深度学习的漏洞检测模型存在遭受攻击、降低检测准确率的风险.因此,构建针对漏洞检测模型的对抗攻击不仅可以发掘此类模型的安全缺陷,而且有助于评估模型的鲁棒性,进而通过相应的方法提升模型性能.但现有的面向漏洞检测模型的对抗攻击方法依赖于通用的代码转换工具,并未提出针对性的代码扰动操作和决策算法,因此难以生成有效的对抗样本,且对抗样本的合法性依赖于人工检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漏洞检测模型的强化学习式对抗攻击方法.该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系列语义约束且漏洞保留的代码扰动操作作为扰动集合;其次,将具备漏洞的代码样本作为输入,利用强化学习模型选取具体的扰动操作序列;最后,根据代码样本的语法树节点类型寻找扰动的潜在位置,进行代码转换,从而生成对抗样本.基于SARD和NVD构建了两个实验数据集,共14278个代码样本,并以此训练了4个具备不同特点的漏洞检测模型作为攻击目标.针对每个目标模型,训练了一个强化学习网络进行对抗攻击.结果显示,该攻击方法导致模型的召回率降低了74.34%,攻击成功率达到96.71%,相较基线方法,攻击成功率平均提升了68.76%.实验证明了当前的漏洞检测模型存在被攻击的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提升模型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攻击 漏洞检测 强化学习 代码转换
下载PDF
基于有向信息流的Android隐私泄露类恶意应用检测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敬征 武延军 +3 位作者 武志飞 杨牧天 罗天悦 王永吉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7-815,共9页
Android系统占据智能移动终端市场81.9%的份额,预计还会持续增长.同时,针对Android系统的恶意应用日益增多,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有向信息流的针对Android隐私泄漏类恶意应用的... Android系统占据智能移动终端市场81.9%的份额,预计还会持续增长.同时,针对Android系统的恶意应用日益增多,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有向信息流的针对Android隐私泄漏类恶意应用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反编译应用程序,分析配置文件中的权限申明;基于隐私点数据集构建隐私数据有向信息流模型;通过在信息流模型中对隐私点的跟踪分析,检测隐私数据是否被发送出去而导致信息泄漏.该方法在对Android第三方市场的7 985个应用程序检测中,发现357个恶意应用.通过实验方式验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对Android隐私泄露类恶意应用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ID应用 隐私泄露 有向信息流 恶意应用检测 反编译
下载PDF
一种基于权限控制机制的Android系统隐蔽信道限制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敬征 武延军 +3 位作者 罗天悦 武志飞 杨牧天 王永吉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7-675,共9页
移动智能终端凭借全新的体系结构、安全机制、丰富的传感设备及应用,在国内拥有近5亿台的市场.然而这些新特性却导致了比经典的攻击行为更复杂的新安全问题——移动智能终端隐蔽信道,泄漏用户隐私.针对Android移动智能终端这种新的复杂... 移动智能终端凭借全新的体系结构、安全机制、丰富的传感设备及应用,在国内拥有近5亿台的市场.然而这些新特性却导致了比经典的攻击行为更复杂的新安全问题——移动智能终端隐蔽信道,泄漏用户隐私.针对Android移动智能终端这种新的复杂环境,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消除限制方法.本文将Android系统隐蔽信道分成基于共享资源的智能终端隐蔽信道和基于传感器设备的隐蔽信道两种基本模型,并深入研究传感器隐蔽信道的形成机理.通过对Android系统权限控制安全机制的分析,扩展权限控制机制的保护范围,设计和实现了基于权限控制机制的Android系统传感器隐蔽信道限制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在实际的隐蔽信道限制中能够达到限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ID 隐蔽信道 权限控制机制 Android传感器 隐蔽信道限制
下载PDF
基于代码属性图及注意力双向LSTM的漏洞挖掘方法 被引量:35
6
作者 段旭 吴敬征 +2 位作者 罗天悦 杨牧天 武延军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04-3420,共17页
随着信息安全愈发严峻的趋势,软件漏洞已成为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如何准确地挖掘程序中存在的漏洞,是信息安全领域的关键问题.然而,现有的静态漏洞挖掘方法在挖掘漏洞特征不明显的漏洞时准确率明显下降.一方面,基于规则的方法通... 随着信息安全愈发严峻的趋势,软件漏洞已成为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如何准确地挖掘程序中存在的漏洞,是信息安全领域的关键问题.然而,现有的静态漏洞挖掘方法在挖掘漏洞特征不明显的漏洞时准确率明显下降.一方面,基于规则的方法通过在目标源程序中匹配专家预先定义的漏洞模式挖掘漏洞,其预定义的漏洞模式较为刻板单一,无法覆盖到细节特征,导致其存在准确率低、误报率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基于学习的方法无法充分地对程序源代码的特征信息进行建模,并且无法有效地捕捉关键特征信息,导致其在面对漏洞特征不明显的漏洞时,无法准确地进行挖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码属性图及注意力双向LSTM的源码级漏洞挖掘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程序源代码转换为包含语义特征信息的代码属性图,并对其进行切片以剔除与敏感操作无关的冗余信息;其次,使用编码算法将代码属性图编码为特征张量;然后,利用大规模特征数据集训练基于双向LSTM和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最后,使用训练完毕的神经网络实现对目标程序中的漏洞进行挖掘.实验结果显示,在SARD缓冲区错误数据集、SARD资源管理错误数据集及它们两个C语言程序构成的子集上,该方法的F1分数分别达到了82.8%,77.4%,82.5%和78.0%,与基于规则的静态挖掘工具Flawfinder和RATS以及基于学习的程序分析模型TBCNN相比,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洞挖掘 深度学习 静态分析 注意力机制 代码属性图
下载PDF
PEC-V:基于RISC-V协处理器的内存溢出防御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雨昕 芮志清 +3 位作者 李威威 张画 罗天悦 吴敬征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1年第11期11-19,共9页
内存溢出攻击是计算机系统中历史悠久且依旧广泛存在的攻击手段,而指针加密技术可以有效阻止此攻击.通过软件手段实现这一技术的方式将导致程序运行效率的显著降低并且产生额外的内存开销.所以本文基于RocketChip的RoCC (Rocket Custom ... 内存溢出攻击是计算机系统中历史悠久且依旧广泛存在的攻击手段,而指针加密技术可以有效阻止此攻击.通过软件手段实现这一技术的方式将导致程序运行效率的显著降低并且产生额外的内存开销.所以本文基于RocketChip的RoCC (Rocket Custom Coprocessor)接口实现一个加解密指针的协处理器PEC-V.其通过RISC-V的自定义指令控制协处理器加解密返回地址和函数指针等值达到阻止溢出攻击的目的. PEC-V主要使用PUF(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来避免在内存中储存加密指针的键值,所以此机制在保证了加密键值的随机性的同时也减少了访问内存的次数.实验结果显示, PEC-V能够有效防御各类缓冲区溢出攻击,且程序平均运行效率仅下降3%,相对既往方案显著提高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出攻击 指针加密 RISC-V RocketChip PUF PEC-V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