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阳性筛查结果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罗娜(编译) 彭毅志(审校)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1,共1页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烧伤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如下几个因素增加了患者感染MRSA的风险:皮肤屏障的部分丧失、烧伤对免疫系统的损害、长期住院和侵入性操作。本研究旨在探讨入院48 h内采集的MRSA咽拭子培养物与每周监测培养...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烧伤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如下几个因素增加了患者感染MRSA的风险:皮肤屏障的部分丧失、烧伤对免疫系统的损害、长期住院和侵入性操作。本研究旨在探讨入院48 h内采集的MRSA咽拭子培养物与每周监测培养物和定植继发的MRSA感染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2—2016年转诊中心所有烧伤患者的资料,包括在入院时和每周检查时采集的MRSA培养物,包括鼻拭子、肛周拭子和伤口拭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拭子培养 MRSA感染 皮肤屏障 每周检查 拭子 筛查结果 烧伤患者 长期住院
原文传递
接受体外膜氧合治疗烧伤患者的感染情况
2
作者 罗娜(编译) 彭毅志(审校)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69,共1页
体外膜氧合最近才被用于烧伤患者。本文报道了接受体外膜氧合治疗的危重烧伤患者和非烧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和类型。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8年5月在布鲁克陆军医疗中心接受体外膜氧合治疗的78例患者。大约一半的男性年龄中位数为34岁... 体外膜氧合最近才被用于烧伤患者。本文报道了接受体外膜氧合治疗的危重烧伤患者和非烧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和类型。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8年5月在布鲁克陆军医疗中心接受体外膜氧合治疗的78例患者。大约一半的男性年龄中位数为34岁,体外膜氧合时间为237(121,391)h。与58例非烧伤患者相比,20例烧伤患者接受体外膜氧合治疗的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总体感染情况(每1000天31例次、每1000天86例次,P=0.0002)、呼吸道感染(每1000天15例次、每1000天40例次,P=0.01)、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每1000天5例次、每1000天21例次,P=0.02)和真菌感染(10%、35%,P=0.02)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感染 体外膜氧合 烧伤患者 呼吸道感染 真菌感染 感染发生率 年龄中位数 布鲁克
原文传递
在小鼠烧伤感染模型中应用蜂毒素抗菌肽单次给药清除泛耐药不动杆菌
3
作者 罗娜(编译) 彭毅志(审校)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1,共1页
抗生素耐药菌引起的细菌感染是烧伤后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需要更有效的抗菌药物来消灭致病菌。此研究旨在确定蜂毒素作为一种天然抗菌肽在Ⅲ度烧伤感染小鼠模型中对清除泛耐药不动杆菌(XDR)的治疗价值。使用4μg/mL的蜂毒素... 抗生素耐药菌引起的细菌感染是烧伤后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需要更有效的抗菌药物来消灭致病菌。此研究旨在确定蜂毒素作为一种天然抗菌肽在Ⅲ度烧伤感染小鼠模型中对清除泛耐药不动杆菌(XDR)的治疗价值。使用4μg/mL的蜂毒素分离菌株3 h,蜂毒素清除了所有检测到的XDR。蜂毒素引起XDR离析产生大量荧光释放的最小剂量是0.062μg/mL。使用蜂毒素后,细胞膜上形成小泡,挤压细菌,细胞裂解,提示蜂毒素具有膜裂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不动杆菌 蜂毒素 小泡 单次给药 抗菌肽 最小剂量 抗生素耐药菌
原文传递
大鼠Ⅲ度烫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
4
作者 罗娜(编译) 彭毅志(审校)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69,共1页
使用SD大鼠(61只,350~450 g)及新型Walker-Mason大鼠烫伤模型,作者证明了铜绿假单胞菌在Ⅲ度烫伤创面内容易形成生物膜。实验组大鼠Ⅲ度烫伤创面表面接种PBS悬浮的铜绿假单胞菌(1×10^4 CFU),对照组接种无菌PBS。烧伤后第1、3、7和1... 使用SD大鼠(61只,350~450 g)及新型Walker-Mason大鼠烫伤模型,作者证明了铜绿假单胞菌在Ⅲ度烫伤创面内容易形成生物膜。实验组大鼠Ⅲ度烫伤创面表面接种PBS悬浮的铜绿假单胞菌(1×10^4 CFU),对照组接种无菌PBS。烧伤后第1、3、7和11天,对动物实施安乐死,并收集样本进行定量细菌学、细菌基因表达、全血细胞计数、组织学和髓过氧化酶活性测定。接种了铜绿假单胞菌的Ⅲ度烫伤创面,出现了较强的生物膜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计数 Ⅲ度烫伤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基因 大鼠 烫伤模型 生物膜 安乐死
原文传递
心房钠尿肽前体与和肽素对烧伤后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罗娜(编译) 彭毅志(审校)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69,共1页
已在脓毒症领域得到验证的生物标志物心房钠尿肽前体与和肽素的有效性尚未在烧伤领域验证过。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了42例患者。开始治疗的20 d内,每天抽取血标本,用免疫荧光夹心法定量分析心房钠尿肽前体、和肽素和降钙素原水平。非... 已在脓毒症领域得到验证的生物标志物心房钠尿肽前体与和肽素的有效性尚未在烧伤领域验证过。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了42例患者。开始治疗的20 d内,每天抽取血标本,用免疫荧光夹心法定量分析心房钠尿肽前体、和肽素和降钙素原水平。非脓毒症患者中,和肽素水平在烧伤后开始升高,然后迅速下降。相比之下,心房钠尿肽前体仅在前几天略有升高。心房钠尿肽前体和降钙素原水平在脓毒症时显著增高,而和肽素水平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肽素 夹心法 心房钠尿肽 前瞻性观察 脓毒症 烧伤后 降钙素原水平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