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技术在造口还纳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徐正 罗寿 +5 位作者 苏昊 包满都拉 关旭 张明光 梁建伟 周海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334-337,共4页
在结直肠癌手术中,部分患者常需行回肠袢式造口预防术后吻合口漏。尽管造口还纳手术相对简单,但并发症仍难以避免。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因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与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应用在造口还纳手术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本... 在结直肠癌手术中,部分患者常需行回肠袢式造口预防术后吻合口漏。尽管造口还纳手术相对简单,但并发症仍难以避免。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因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与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应用在造口还纳手术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本综述就腹腔镜技术在造口还纳手术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完全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潜力,以期为腹腔镜造口还纳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造口还纳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罗寿 苏昊 +11 位作者 包满都拉 王雪玮 王梓年 关旭 刘正 梁建伟 裴炜 郑朝旭 刘骞 周志祥 王锡山 周海涛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809-812,829,共5页
目的:分析单一治疗组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同一治疗组为72例结肠癌患者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采用累积求和法及最佳拟合曲线分析其学习曲线,对比度过学习曲线前... 目的:分析单一治疗组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同一治疗组为72例结肠癌患者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采用累积求和法及最佳拟合曲线分析其学习曲线,对比度过学习曲线前后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病理特征等。结果: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3例(4.2%)发生腹部切口感染,手术时间平均(158.0±31.6)min。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可分为两个阶段,26例后可认为已度过学习曲线。手术时间由(188.7±29.7)min降至(140.7±15.3)min(P<0.001),术中出血量由(70.0±43.6)mL降至(43.5±18.3)mL(P=0.001),术后住院时间由(7.0±1.8)d降至(5.5±1.0)d(P<0.001)。结论: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学习过程安全。经过约26例的手术后可顺利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适合具有丰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经验的团队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学习曲线
下载PDF
核桃木橑尺蠖防治技巧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寿 《农村新技术》 2019年第6期21-21,共1页
木橑尺蠖又叫木橑步曲、核桃尺蠖、小大头虫等,是鳞翅目尺蛾科节肢动物。其成虫体长18~22毫米,翅展45~72毫米;幼虫体长70~78毫米。低龄幼虫啃食核桃叶肉,残留表皮呈白膜状;幼虫稍大咬食核桃叶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将叶吃光,仅残留叶柄。... 木橑尺蠖又叫木橑步曲、核桃尺蠖、小大头虫等,是鳞翅目尺蛾科节肢动物。其成虫体长18~22毫米,翅展45~72毫米;幼虫体长70~78毫米。低龄幼虫啃食核桃叶肉,残留表皮呈白膜状;幼虫稍大咬食核桃叶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将叶吃光,仅残留叶柄。一、木橑尺蠖发生规律1.羽化。木橑尺蠖以蛹在树干周围土内越冬,次年5月上旬平均气温达25℃左右时开始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撩尺蠖
下载PDF
风湿祛痛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罗琳 伍光辉 +2 位作者 罗寿 罗映超 邹永根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14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风湿祛痛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8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 目的观察风湿祛痛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8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均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每次0.1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加服风湿祛痛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腰骶脊背和关节疼痛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评分和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评分,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23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球蛋白M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1.11%比17.07%,P>0.05)。结论风湿祛痛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可缓解疼痛程度,调节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祛痛胶囊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强直性脊柱炎 免疫球蛋白 炎性因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保留回盲部的完全腹腔镜右侧横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苏昊 徐正 +9 位作者 罗寿 包满都拉 梁建伟 裴炜 关旭 刘正 姜争 张明光 赵志勋 周海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385-2389,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回盲部的完全腹腔镜右侧横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01月至2020年12月行保留回盲部的完全腹腔镜右侧横结肠癌根治术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统计... 目的:探讨保留回盲部的完全腹腔镜右侧横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01月至2020年12月行保留回盲部的完全腹腔镜右侧横结肠癌根治术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资料。结果:2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保留回盲部的完全腹腔镜右侧横结肠癌根治术,中位手术时间为120.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0 mL。标本中位近端切缘长度为12.0 cm,中位远端切缘长度为11.0 cm,中位淋巴结检出数目为27.0枚。患者中位术后下地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8.0 h、13.0 h、32.0 h和6.0 d,中位住院费用为71618.5元。随访过程中,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患者术后出现淋巴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患者术后1月、3月、6月及1年腹泻发生率分别为22.2%、7.4%、3.7%及3.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或者转移。结论:保留回盲部的完全腹腔镜右侧横结肠癌根治术切实可行,近期疗效较为满意,可能有助于降低结肠癌术后腹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回盲部 完全腹腔镜 结肠癌 右半结肠切除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和新辅助化疗策略 被引量:5
6
作者 包满都拉 苏昊 +8 位作者 罗寿 徐正 明光 梁建伟 刘正 刘骞 周志祥 王锡山 周海涛 《肝癌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45-50,共6页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国内逐年上升,肝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个体化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理念的提出,以及外科技术、新辅助化疗的迅速发展,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明显延长...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国内逐年上升,肝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个体化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理念的提出,以及外科技术、新辅助化疗的迅速发展,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明显延长。目前,根治性手术治疗仍是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主要方法,局部毁损治疗作为手术治疗的有效补充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可以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但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新辅助化疗中是否联合靶向药物等仍存在争议。本文就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和新辅助化疗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结直肠癌肝转移 新辅助化疗 局部治疗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人管理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苏昊 包满都拉 +6 位作者 罗寿 王雪玮 赵传多 刘骞 王锡山 周志祥 周海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600-1603,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其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使得疫情进展迅猛。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且患者往往免疫力低下,为COVID-19的易感人群,而当前全国正处于COVID-19防控工作的紧张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其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使得疫情进展迅猛。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且患者往往免疫力低下,为COVID-19的易感人群,而当前全国正处于COVID-19防控工作的紧张阶段,给结直肠癌患者的诊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就疫情期间结直肠癌患者的日常防护、就医诊疗、营养管理、心理支持及合理随访等展开探讨,为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新型冠状病毒 诊疗模式 心理创伤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的侧方前哨淋巴结活检在腹腔镜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苏昊 徐正 +10 位作者 包满都拉 罗寿 梁建伟 裴炜 关旭 刘正 姜争 张明光 赵志勋 金伟森 周海涛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技术的直肠癌侧方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腹腔镜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中的临床意义,评估该技术预测侧方淋巴结(LPLN)状态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 目的探讨应用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技术的直肠癌侧方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腹腔镜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中的临床意义,评估该技术预测侧方淋巴结(LPLN)状态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在腹腔镜直肠癌LLND术中行ICG荧光导航的侧方SLNB的1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入组患者未行术前新辅助放疗且LPLN可见但未明确转移(在高分辨率MRI图像中,LPLN最大短径为5.0~9.9 mm)。随访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直肠癌LLND术中成功完成ICG荧光导航的侧方SLNB。3例患者行双侧LLND,13例患者行单侧LLND。14例患者侧方前哨淋巴结(SLN)可见明显荧光显像,SLN检出率为87.5%。其中2例患者侧方SLN术中冰冻病理发现肿瘤转移,12例患者侧方SLN术中冰冻病理阴性。在14例侧方SLN荧光显像的患者中,侧方清扫的非前哨淋巴结(NSLB)均为阴性。2例无侧方SLN荧光显像的患者,所有切除的LPLN均为阴性。SLNB的特异度为85.7%,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为100%。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造口周围皮炎。结论ICG荧光导航的侧方SLNB在预测LPLN状态方面安全可行,并具有良好的准确性,该技术有望替代局部晚期直肠癌的预防性LL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侧方淋巴结清扫 前哨淋巴结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
原文传递
全腔镜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在SiewertⅡ型近端胃癌根治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报告
9
作者 王利明 马浩越 +11 位作者 孙鹏 罗寿 栾玉松 任培德 蔡旭浩 常慧静 彭畔新 余永刚 王洋洋 宋帛伦 徐卫国 陈瑛罡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85-888,共4页
目的报告本团队新开展的全腔镜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应用于胃癌根治术的初步结果,尤其是术后食管反流情况。方法2022年6月,对2例SiewertⅡ型近端胃癌根治切除的患者开展了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锥形残胃与食... 目的报告本团队新开展的全腔镜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应用于胃癌根治术的初步结果,尤其是术后食管反流情况。方法2022年6月,对2例SiewertⅡ型近端胃癌根治切除的患者开展了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包括以下4个部分:(1)近端胃切除及锥形残胃制作;(2)残胃吻合位置及食管残端吻合口设计;(3)食管右侧壁与锥形残胃前壁侧侧吻合重建;(4)食管下段成形术。结果病例1为71岁男性(cTNM分期为T2N0M0),手术时间为305 min,术后第9天顺利出院,术后病理为T3N0M0。病例2为82岁男性(免疫联合新辅助治疗后的TNM分期为ycT2N0M0),手术时间为325 min,术后第10天顺利出院。均获3个月随访,2例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复查胃镜仅可见轻度食管黏膜改变,但无明显食管反流症状,术后均无明显体质量变化。结论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应用于近端胃癌根治术安全性尚可,且可能具有预防术后食管反流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 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 食管反流
原文传递
经末段回肠系膜后隧道完成重叠式三角吻合的结肠脾曲癌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23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徐正 苏昊 +10 位作者 包满都拉 罗寿 张岳阳 关旭 张明光 赵志勋 梁建伟 刘正 刘骞 王锡山 周海涛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253-259,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末段回肠系膜后隧道完成重叠式三角吻合的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在结肠脾曲癌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结肠脾曲癌患者... 目的探讨采用经末段回肠系膜后隧道完成重叠式三角吻合的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在结肠脾曲癌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结肠脾曲癌患者中,行经末段回肠系膜后隧道完成重叠式三角吻合的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手术的23例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术后病理情况、术后恢复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数据。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经末段回肠系膜后隧道完成腔内吻合的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位手术时间16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40 mL,中位切口长度为5.0 cm。手术标本肿瘤中位长径为4.3 cm,中位近端切缘为13.2 cm,中位远端切缘为12.1 cm,中位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9枚。患者中位术后下地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17.5 h、12 h、33.5 h、55.5 h、5 d。随访30天内,1例患者出现腹腔感染,经抗感染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腹腔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经末段回肠系膜后隧道行完全腹腔镜下重叠式三角吻合可应用于结肠脾曲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 脾曲肿瘤 末段回肠系膜后隧道 左半结肠切除 重叠式三角吻合
原文传递
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罗寿 梁建伟 +4 位作者 周海涛 裴伟 周志祥 刘骞 王锡山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42-846,共5页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后发生会阴切口并发症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15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5例,女性56例,年龄31~79...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后发生会阴切口并发症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15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5例,女性56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7.3&#177;10.9)岁.通过单因素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确定APR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预后因素.结果 151例APR中,31例(20.5%)术后发生会阴切口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8例,切口愈合不良22例,窦道形成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χ2=7.116,P=0.008)、术中出血量(χ2=9.157,P=0.002)、术者手术经验(χ2=7.334,P=0.007)、术中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χ2=5.020,P=0.025)、盆底修复(χ2=10.158,P=0.001)与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未行盆底修复(OR=0.200,95%CI:0.045~0.894,P=0.035)和术中出血量多(OR=2.953,95%CI:1.155~7.551,P=0.024)是术后发生会阴切口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低位直肠癌需施行APR的患者,术中应行盆底修复,恢复盆底腹膜完整性;同时应由有经验的医师实施手术,尽量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会阴切口并发症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评估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肠管血流灌注 被引量:6
12
作者 葛磊 周海涛 +7 位作者 苏昊 徐正 罗寿 梁建伟 郑朝旭 刘骞 王锡山 周志祥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在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使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FIGFI)对肠管血流灌注进行评估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58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资料。男性39例,女... 目的探讨在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使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FIGFI)对肠管血流灌注进行评估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58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资料。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57.0±10.1)岁(范围:28~75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FIGFI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22例)。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58例患者均完成完全腹腔镜手术。研究组1例患者因裁剪系膜后出现肠管血运欠佳(Sherwinter评分1分)而扩大切除范围直至肠管血运良好(Sherwinter评分≥3分),对照组1例发生术后吻合口漏(A级并发症)。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56.3±43.5)min比(180.4±41.3)min,t=-2.083,P=0.042],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除肠管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范围:18~37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缺血性肠炎及吻合口狭窄等远期术后并发症。结论FIGFI评估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吻合口及肠段血供安全可行,操作方便,有望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荧光
原文传递
结肠腺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寿 刘文杰 +6 位作者 苏昊 徐正 梁建伟 刘骞 周志祥 王锡山 周海涛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1年第8期572-578,共7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结肠腺癌数据集,分析GPX4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总生存(OS)的预测价值。选取国家人类遗...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结肠腺癌数据集,分析GPX4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总生存(OS)的预测价值。选取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供的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结肠腺癌组织93例及其配对癌旁组织87例,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PX4蛋白表达水平。分析GPX4蛋白表达情况与结肠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OS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建立和绘制预测OS率的列线图。结果对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显示,380例结肠腺癌患者中GPX4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位每千个碱基的转录每百万映射读取的片段数(FPKM)值:85.654(20.351~356.237)比56.230(48.783~63.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50,P<0.05);GPX4高表达组(FPKM≥83.614)的OS较GPX4低表达组(FPKM<83.614)差(中位OS时间84.40个月比94.03个月,5年OS率58.6%比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结肠腺癌组织GPX4蛋白高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8.0%(35/92)比7.3%(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27,P<0.01);GPX4在左半结肠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高于右半结肠腺癌组织[47.2%(25/53)比25.6%(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36);GPX4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OS率低于低表达组患者(25.7%比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1,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N1~N3期)(HR=2.241,95%CI 1.242~4.046,P=0.007)和GPX4高表达(HR=2.783,95%CI 1.598~4.848,P<0.01)是结肠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上述因素建立预测结肠腺癌患者预后的列线图,C指数为0.739,提示该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结论GPX4在结肠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其高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腺癌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预后
原文传递
完全腹腔镜与传统开放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寿 苏昊 +5 位作者 徐正 梁建伟 刘骞 周志祥 王锡山 周海涛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与传统开放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的近期疗效,探讨完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行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的60例患者... 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与传统开放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的近期疗效,探讨完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行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完全腹腔镜手术组27例,传统开放手术组33例,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结果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或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术前合并症及是否行辅助放化疗等基线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腹腔镜手术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传统开放手术组[(5.7±1.4)cm vs.(7.8±1.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2,P<0.001)。完全腹腔镜手术组在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1(1~1)d vs.1(1~2)d]、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1~3)d vs.2(2~3)d]、术后住院时间[6(5~7)d vs.7(6~9)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1/27)vs.24.2%(8/33)]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P<0.05)。完全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开放手术组[(98.0±24.5)min vs.(89.4±17.5)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是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 回肠造口术 剖腹手术 安全性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行完全腹腔镜回肠造口还纳术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寿 苏昊 +14 位作者 徐正 周金涛 马运宾 陈怀罡 刘明 龚利彪 杨甫 吴学队 袁铭 张明光 梁建伟 刘骞 周志祥 王锡山 周海涛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85-1390,共6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行完全腹腔镜回肠造口还纳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行完全腹腔镜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的20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行完全腹腔镜回肠造口还纳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行完全腹腔镜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的20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全组20例行完全腹腔镜回肠造口还纳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或中止手术者,无围手术期相关死亡患者。全组患者完全腹腔镜回肠造口还纳手术时间为60~145 min,中位时间为97 min;术中出血量为10~100 ml,中位出血量为20 ml。术后1 d视觉疼痛评分(VAS)为1.0~5.0分,术后1 d中位VAS为1.9分。全组患者麻醉清醒后均无需使用附加止痛药物。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6~42 h,中位时间为25 h;术后排气时间为19~51 h,中位时间为44 h;术后住院时间为5.0~9.0 d,中位时间为6.9 d。全组患者无手术相关切口感染、腹盆腔感染、肠梗阻、吻合口漏、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结论经筛选的合适的患者行完全腹腔镜回肠造口还纳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完全腹腔镜回肠造口还纳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回肠造口还纳术 完全腹腔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腹部无辅助切口经直肠取标本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CRC-NOSES-Ⅷ式B法)(附视频)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鹏 李景文 +4 位作者 耿长辉 罗寿 蔡旭浩 王天宝 王锡山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424-427,共4页
腹部无辅助切口经直肠取标本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CRC-NOSES-Ⅷ式B法)是一种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腹壁无切口的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特点是完全腹腔镜下游离切除病变组织,并进行消化道重建;标本经直肠前壁切口自肛门拖出... 腹部无辅助切口经直肠取标本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CRC-NOSES-Ⅷ式B法)是一种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腹壁无切口的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特点是完全腹腔镜下游离切除病变组织,并进行消化道重建;标本经直肠前壁切口自肛门拖出,腹部无辅助切口;术后疼痛轻微,方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恢复排气;同时腹壁无疤痕,避免了心理创伤和负担,使患者能更好地恢复正常的工作、社交等社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癌 根治术 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功能性端端吻合 腹壁无疤痕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建议
17
作者 周海涛 罗寿 《抗癌之窗》 2020年第1期70-71,共2页
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我们结合结直肠肿瘤的特点、治疗原则及目前的防疫形势,为结直肠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及防疫上提出一些建议。结直肠癌患者的防疫由于肿瘤本身、手术、放化疗等原因,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状态多处于低下状态。而免... 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我们结合结直肠肿瘤的特点、治疗原则及目前的防疫形势,为结直肠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及防疫上提出一些建议。结直肠癌患者的防疫由于肿瘤本身、手术、放化疗等原因,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状态多处于低下状态。而免疫力低下人群属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力低下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患者 肺炎 易感人群 放化疗 新型冠状病毒 免疫状态
原文传递
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包满都拉 葛磊 +7 位作者 苏昊 罗寿 徐正 王雪玮 刘骞 周志祥 王锡山 周海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3-439,共7页
目的虽然目前腹腔镜下的三角吻合和重叠式三角吻合术已逐步应用于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但其疗效对比评估却并未在已发表文献中提及。故本研究探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目的虽然目前腹腔镜下的三角吻合和重叠式三角吻合术已逐步应用于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但其疗效对比评估却并未在已发表文献中提及。故本研究探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17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行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入组标准:(1)年龄为18~75岁;(2)体质指数(BMI)18.5~30 kg/m2;(3)术前结肠镜病理证实为降结肠及乙状结肠近段的结肠腺癌。排除标准:(1)结直肠多原发癌;(2)患有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病未控制或控制不佳者;(3)伴有严重肠梗阻患者;(4)左侧横结肠癌及结肠脾曲部位腺癌;(5)经胸腹盆部增强CT发现肝脏、肺及其余脏器的远处转移者。根据以上标准,共115例左半结肠癌患者入组。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重叠式三角吻合组(60例)和传统三角吻合组(55例)。比较并分析腹腔镜下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的影响。结果重叠式三角吻合组6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57.3±10.4)岁,BMI为(25.0±3.1)kg/m2。传统三角吻合组55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56.7±9.9)岁,BMI为(24.4±2.9)kg/m2。两组的性别、年龄、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TNM分期、术前腹部手术史、术前新辅助化疗史以及术前营养状况的指标(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前白蛋白及白蛋白等)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R_(0)切除,无中转开腹及转为腹腔外吻合患者。重叠式三角吻合组消化道重建时间少于传统三角吻合组[(15.1±1.7)min比(15.9±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3,P=0.042)。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肿瘤大小、近远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重叠式三角吻合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5±0.5)d比(1.7±0.5)d,t=-2.028,P=0.045]和首次排粪时间[(3.1±0.6)d比(3.4±0.7)d,t=-2.095,P=0.039]均短于传统三角吻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叠式三角吻合组与传统三角吻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4/60)和7.3%(4/5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898)。其中重叠式三角吻合组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腹腔内感染;传统三角吻合组3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腹腔内感染;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无肠梗阻、腹腔出血、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及再次手术患者。结论腹腔镜下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与传统三角吻合技术相比,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更快,且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式三角吻合 消化道重建 完全腹腔镜手术 结肠切除术
原文传递
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应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行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包满都拉 苏昊 +6 位作者 罗寿 徐正 王雪玮 刘骞 周志祥 王锡山 周海涛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6-441,共6页
目的探讨重叠式三角吻合(ODA)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TLRHC)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TLRHC的219例患者中,104例行ODA(ODA组),115例行常规体外吻合(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重叠式三角吻合(ODA)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TLRHC)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TLRHC的219例患者中,104例行ODA(ODA组),115例行常规体外吻合(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病理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DA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6±0.9)cm和(7.1±1.7)cm,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分别为(1.7±0.7)d和(2.0±0.7)d;(3.2±0.6)d和(3.3±0.7)d,均P<0.05],而两组的消化道重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2 d排便次数、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大小、远近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DA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4/104)和4.3%(5/11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HC中应用ODA技术能显著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和患者的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能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重叠式三角吻合 完全腹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转移性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耐药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20
作者 苏昊 刘文杰 +7 位作者 包满都拉 罗寿 王雪玮 赵传多 刘骞 王锡山 周志祥 周海涛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08-311,共4页
西妥昔单抗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重要的分子靶向药物,可增加化疗疗效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是部分患者对该类药物存在不敏感或耐药现象,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揭示。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研究的深入,KRAS、BRAF、PTEN、P... 西妥昔单抗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重要的分子靶向药物,可增加化疗疗效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是部分患者对该类药物存在不敏感或耐药现象,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揭示。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研究的深入,KRAS、BRAF、PTEN、PIK3CA等基因的改变以及微小RNA(miRNA)的多态性逐渐被证实与西妥昔单抗耐药相关,最新的研究亦表明Wnt信号通路及其负性调控因子RNF43可能与西妥昔单抗耐药相关。总结mCRC西妥昔单抗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可为后续寻找治疗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生物学 抗药性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