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唇形科苣叶鼠尾草的新分布及适生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
5
1
作者
罗广令
顾丽
+1 位作者
廖海民
胡国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1-508,共8页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报道了苣叶鼠尾草在贵州和广西的省级新分布。基于苣叶鼠尾草16个分布数据和11个环境因子参数,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其适生分布区进行预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报道了苣叶鼠尾草在贵州和广西的省级新分布。基于苣叶鼠尾草16个分布数据和11个环境因子参数,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其适生分布区进行预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值为0.999,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较高,适合苣叶鼠尾草的潜在适生区预测。苣叶鼠尾草的适生区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以及与中国南部相邻国家的部分地区。核心适宜区集中在中国滇黔桂、四川东部和滇东南中越边境的石灰岩山区。(2)刀切法(Jackknife)检测结果表明,影响苣叶鼠尾草适生分布区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最暖季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平均气温日较差以及最冷季降水量等。适生区环境因子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苣叶鼠尾草适宜生长在最暖季降水量650~1500 mm、最冷月最低温0~10℃、平均气温日较差6.5~8.5℃、最冷季降水量0~250 mm的地区。研究结果可为苣叶鼠尾草的资源调查和相关研究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苣叶鼠尾草
新记录
潜在适生区
MaxEnt模型
东亚鼠尾草亚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唇形科苣叶鼠尾草和岩生鼠尾草营养器官的比较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罗广令
廖海民
胡国雄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8-609,共12页
以苣叶鼠尾草(Salvia sonchifolia C.Y.Wu)和岩生鼠尾草(S.petrophila G.X.Hu,E.D.Liu&Yan Liu)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两个物种营养器官的结构进行观测和比较,研究两者解剖结构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态结构对环...
以苣叶鼠尾草(Salvia sonchifolia C.Y.Wu)和岩生鼠尾草(S.petrophila G.X.Hu,E.D.Liu&Yan Liu)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两个物种营养器官的结构进行观测和比较,研究两者解剖结构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态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结果显示,两种鼠尾草叶片表皮均具有表皮毛和角质层,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岩生鼠尾草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厚度、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主脉韧皮部和木质部厚度、非腺毛的密度等解剖特征均显著大于苣叶鼠尾草。两种植物初生根的原生木质部均为二原型,其中苣叶鼠尾草无髓部,岩生鼠尾草有髓。根的次生结构均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构成,其中韧皮部占比较大,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茎的棱角表皮下具有发达的厚角组织,4个棱角下方维管束较大。研究结果表明,苣叶鼠尾草和岩生鼠尾草根的初生结构和叶片解剖结构存在差异,根的初生结构是否有髓、叶片栅栏组织的层数、叶片非腺毛的密度可以作为两个物种的鉴定依据,其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都具有适应旱生环境的特征。相比而言,岩生鼠尾草的耐寒性和抗旱性强于苣叶鼠尾草,但后者更适应阴生和弱光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属
营养器官
解剖结构
生态适应性
喀斯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套袋和采收期对梨橙果面绿斑病发生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罗广令
王大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7期85-86,88,共3页
为明确套袋和采收期对留树保鲜的梨橙果面绿斑病发生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用乳白色单层袋子开展果实生长期套袋试验,果实成熟后留树保鲜至翌年2—4月分批采收,调查果面绿斑病发生情况和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梨橙果实套袋后能有效控制果...
为明确套袋和采收期对留树保鲜的梨橙果面绿斑病发生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用乳白色单层袋子开展果实生长期套袋试验,果实成熟后留树保鲜至翌年2—4月分批采收,调查果面绿斑病发生情况和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梨橙果实套袋后能有效控制果面绿斑病的发生,可显著提高果皮亮度、红色度和光洁度,明显改善果实外观品质;随着采收期延后,套袋与不套袋果VC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可滴定酸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套袋果实外观优于不套袋果实,其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低于不套袋果实,单果重、可食率和糖酸比高于不套袋果实,但无显著差异。梨橙套袋果实和不套袋果实外在品质有差异,内在品质不存在差异。梨橙延迟采收最佳时期为第Ⅱ采收期(即3月中旬),此时果实外观品质优良、糖酸比高、风味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橙
套袋
采收期
绿斑病
果实品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唇形科苣叶鼠尾草的新分布及适生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
5
1
作者
罗广令
顾丽
廖海民
胡国雄
机构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1-50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60048,31600164)。
文摘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报道了苣叶鼠尾草在贵州和广西的省级新分布。基于苣叶鼠尾草16个分布数据和11个环境因子参数,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其适生分布区进行预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值为0.999,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较高,适合苣叶鼠尾草的潜在适生区预测。苣叶鼠尾草的适生区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以及与中国南部相邻国家的部分地区。核心适宜区集中在中国滇黔桂、四川东部和滇东南中越边境的石灰岩山区。(2)刀切法(Jackknife)检测结果表明,影响苣叶鼠尾草适生分布区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最暖季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平均气温日较差以及最冷季降水量等。适生区环境因子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苣叶鼠尾草适宜生长在最暖季降水量650~1500 mm、最冷月最低温0~10℃、平均气温日较差6.5~8.5℃、最冷季降水量0~250 mm的地区。研究结果可为苣叶鼠尾草的资源调查和相关研究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
苣叶鼠尾草
新记录
潜在适生区
MaxEnt模型
东亚鼠尾草亚属
Keywords
Salvia sonchifolia
new record
potential distribution
MaxEnt model
subg.Glutinaria
分类号
Q948.11 [生物学—植物学]
Q948.3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唇形科苣叶鼠尾草和岩生鼠尾草营养器官的比较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罗广令
廖海民
胡国雄
机构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
出处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8-609,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60048
31600164)。
文摘
以苣叶鼠尾草(Salvia sonchifolia C.Y.Wu)和岩生鼠尾草(S.petrophila G.X.Hu,E.D.Liu&Yan Liu)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两个物种营养器官的结构进行观测和比较,研究两者解剖结构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态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结果显示,两种鼠尾草叶片表皮均具有表皮毛和角质层,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岩生鼠尾草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厚度、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主脉韧皮部和木质部厚度、非腺毛的密度等解剖特征均显著大于苣叶鼠尾草。两种植物初生根的原生木质部均为二原型,其中苣叶鼠尾草无髓部,岩生鼠尾草有髓。根的次生结构均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构成,其中韧皮部占比较大,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茎的棱角表皮下具有发达的厚角组织,4个棱角下方维管束较大。研究结果表明,苣叶鼠尾草和岩生鼠尾草根的初生结构和叶片解剖结构存在差异,根的初生结构是否有髓、叶片栅栏组织的层数、叶片非腺毛的密度可以作为两个物种的鉴定依据,其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都具有适应旱生环境的特征。相比而言,岩生鼠尾草的耐寒性和抗旱性强于苣叶鼠尾草,但后者更适应阴生和弱光环境。
关键词
鼠尾草属
营养器官
解剖结构
生态适应性
喀斯特
Keywords
Salvia
Vegetative organ
Anatomical structure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Karst
分类号
Q949.777.6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套袋和采收期对梨橙果面绿斑病发生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罗广令
王大平
机构
重庆文理学院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7期85-86,88,共3页
基金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民生项目"柑橘绿斑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cstc2016shmszx80005)
文摘
为明确套袋和采收期对留树保鲜的梨橙果面绿斑病发生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用乳白色单层袋子开展果实生长期套袋试验,果实成熟后留树保鲜至翌年2—4月分批采收,调查果面绿斑病发生情况和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梨橙果实套袋后能有效控制果面绿斑病的发生,可显著提高果皮亮度、红色度和光洁度,明显改善果实外观品质;随着采收期延后,套袋与不套袋果VC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可滴定酸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套袋果实外观优于不套袋果实,其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低于不套袋果实,单果重、可食率和糖酸比高于不套袋果实,但无显著差异。梨橙套袋果实和不套袋果实外在品质有差异,内在品质不存在差异。梨橙延迟采收最佳时期为第Ⅱ采收期(即3月中旬),此时果实外观品质优良、糖酸比高、风味最佳。
关键词
梨橙
套袋
采收期
绿斑病
果实品质
Keywords
Licheng orange
bagging
harvesting period
green spot disease
fruit quality
分类号
S666.4 [农业科学—果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唇形科苣叶鼠尾草的新分布及适生分布区预测
罗广令
顾丽
廖海民
胡国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唇形科苣叶鼠尾草和岩生鼠尾草营养器官的比较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
罗广令
廖海民
胡国雄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套袋和采收期对梨橙果面绿斑病发生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罗广令
王大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