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性、痛感与柔情熔铸的戏剧艺术世界——罗怀臻教授访谈
1
作者 黄桂娥 罗怀臻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第2期1-9,共9页
黄桂娥(以下简称黄):罗老师,您好!很高兴《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能得到机会给您做专访。多年来,您一直致力于戏曲剧本的创作与戏曲创新方面的理论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遍阅您的全部戏曲剧本和理论文章,我有很深刻、很难... 黄桂娥(以下简称黄):罗老师,您好!很高兴《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能得到机会给您做专访。多年来,您一直致力于戏曲剧本的创作与戏曲创新方面的理论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遍阅您的全部戏曲剧本和理论文章,我有很深刻、很难忘的感受。综合这些感受,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血性、痛感、柔情熔铸的戏剧艺术世界。丰富复杂的感受化为这三个简约的词来表示,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要赋予这些词以很大的容量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世界 戏剧 熔铸 柔情 罗怀臻 《贵州大学学报》 教授 戏曲剧本
下载PDF
罗怀臻:西洋歌剧的中国化,仍然是个课题
2
作者 罗怀臻 《歌剧》 2018年第1期28-28,共1页
2017年是话剧诞辰110周年,歌剧进入中国差不多也是百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知道话剧110年前是从上海登陆,也在上海命名的。今年话剧重要的话题是110年了,中国话剧是不是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学派?如果有这个学派的存在,
关键词 西洋歌剧 中国化 罗怀臻 诞辰110周年 中国话剧 课题 上海 学派
下载PDF
戏曲“现代性”从实践到理论罗怀臻访谈录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怀臻 程姣姣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23,共8页
罗怀臻是当代戏曲作家,在从1980年至今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以旺盛的精力进行剧本创作,并对戏曲“现代性”这一问题进行实践和理论探索。他个人的创作轨迹历经了“为生存——为文学——为艺术”三个阶段。本访谈立足于呈现和探讨... 罗怀臻是当代戏曲作家,在从1980年至今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以旺盛的精力进行剧本创作,并对戏曲“现代性”这一问题进行实践和理论探索。他个人的创作轨迹历经了“为生存——为文学——为艺术”三个阶段。本访谈立足于呈现和探讨其“为艺术”这一阶段内对戏曲“现代性”的思考。罗怀臻认为,戏曲在20世纪的百年间经历了从“唱戏时代”到“演戏时代”再到“演艺时代”的发展过渡,而在21世纪以来将全面进入“演艺时代”。从实践到理论,他对“现代戏曲”之“现代性”内涵的理解,进一步提出了“品质”和“空间”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戏曲 剧本创作 当代戏曲 罗怀臻 现代性 创作轨迹 访谈录
原文传递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对“好剧本”的理解
4
作者 罗怀臻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7期104-109,I0004,共7页
1984年,我发表了第一部剧本,到现在(2024年)正好40年。40年间我创作了近百部剧本,听起来好像很庞大,其实划分到每个年份,一年也就两三部。对于戏剧创作,40年来我始终没有犹疑、彷徨和动摇。当然,如我这般殚精竭虑、甘心坚守的人不在少数... 1984年,我发表了第一部剧本,到现在(2024年)正好40年。40年间我创作了近百部剧本,听起来好像很庞大,其实划分到每个年份,一年也就两三部。对于戏剧创作,40年来我始终没有犹疑、彷徨和动摇。当然,如我这般殚精竭虑、甘心坚守的人不在少数,可是回望下来,中国戏剧特别是中国戏曲一定比40年前的景况更好吗?我第一部上演的剧本是1986年上海越剧院排演的《真假驸马》,首演在上海人民大舞台,就是现在重建过的大舞台,当年有一千六百多个座位,首轮演出十余场,场场客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越剧院 万丈高楼平地起 戏剧创作 中国戏曲 剧本 排演
下载PDF
“从舞剧诞生时就有文学家的介入”——罗怀臻访谈 被引量:8
5
作者 罗怀臻 张延杰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4期1-8,F0002,I0001,I0002,共11页
罗怀臻在访谈中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包括舞蹈的最高境界,就是发现人性。文学性与舞蹈性并不是矛盾的,越有文学性,就越具有舞蹈性,这两者绝不是对立的。文学家对舞蹈的介入,从舞剧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关于当代艺术作品,罗怀臻认为... 罗怀臻在访谈中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包括舞蹈的最高境界,就是发现人性。文学性与舞蹈性并不是矛盾的,越有文学性,就越具有舞蹈性,这两者绝不是对立的。文学家对舞蹈的介入,从舞剧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关于当代艺术作品,罗怀臻认为不仅应有"当代性",也要具有"现代性"。现代性不是一个时间概念,是一个品质概念,现代性是一种发展性的价值观。作品有当下感也要有现代性,当下感是拥有空间,现代性是拥有时间。关于中国学派与国际传播,罗怀臻认为要反思那种习惯性的理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个说法没错,但前提是必须符合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体现民族化、地域化的作品,在国际化、现代化的大平台上展示自己个性的同时,还要经受得住现代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检验。罗怀臻认为艺术教育领域要进行整体性反思,还是要以激活个体生命当中的表达欲望为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不消逝的电波》 文学性 现代性 中国学派 艺术教育 海派文化
原文传递
以回归为驱动力的创新——罗怀臻访谈 被引量:4
6
作者 罗怀臻 张之薇 《艺术评论》 CSSCI 2020年第9期77-90,共14页
张之薇(下称"张"):罗老师您好,2019年末由您编剧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国家大剧院热演,而且一票难求。对于这样一部讲述革命理想和信仰的"红色题材"作品,能有如此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在近几年中国舞台剧市场中... 张之薇(下称"张"):罗老师您好,2019年末由您编剧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国家大剧院热演,而且一票难求。对于这样一部讲述革命理想和信仰的"红色题材"作品,能有如此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在近几年中国舞台剧市场中是不多见的。罗怀臻(下称"罗"):我一直说,现实题材无关乎现代性,现实题材也无关乎现代价值观,历史题材、古装戏也都是可以有现代意识的。戏剧作品的根本还是要表现人,表现人最真实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理想 国家大剧院 戏剧作品 现代价值观 现代意识 舞台剧 历史题材 驱动力
原文传递
历史剧创作与研究需要新的历史剧观——剧作家罗怀臻访谈录 被引量:3
7
作者 罗怀臻 夏波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52,共14页
内容提要:新的时代发展需要新的历史剧观念转型,需要构建具有现代性内涵和审美特征的历史剧观。历史剧创作需要在努力把握历史本质真实过程中表现出历史的多种可能性。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但也反对拿虚无主义的帽子来评价一切。从注重历... 内容提要:新的时代发展需要新的历史剧观念转型,需要构建具有现代性内涵和审美特征的历史剧观。历史剧创作需要在努力把握历史本质真实过程中表现出历史的多种可能性。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但也反对拿虚无主义的帽子来评价一切。从注重历史剧的当代性发展到注重历史剧的现代性。在"三江汇流"形态和"两创"指导下,创造性创新历史剧理论与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剧观念转型 历史虚无主义 现代性 “三江汇流” “两创”
原文传递
比传统更传统 比现代更现代——著名剧作家罗怀臻谈京剧《换人间》
8
作者 罗怀臻 杜竹敏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8-51,共4页
(著名剧作家、《换人间》编剧之一罗怀臻▲采访者杜竹敏)▲:罗老师,您好。京剧《换人间》即将与观众见面,作为该剧编剧之一,也是最早研发这一题材者,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该剧的创作过程?:2016年,上海市委第11号文件提出“力争在5年内... (著名剧作家、《换人间》编剧之一罗怀臻▲采访者杜竹敏)▲:罗老师,您好。京剧《换人间》即将与观众见面,作为该剧编剧之一,也是最早研发这一题材者,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该剧的创作过程?:2016年,上海市委第11号文件提出“力争在5年内推出文学、影视、舞台艺术、美术、群众文艺、网络文艺等六大领域的100部精品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 网络文艺 群众文艺 采访者 罗怀臻 京剧 剧作家 编剧
原文传递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对“好剧本”的理解
9
作者 罗怀臻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3期80-83,共4页
1984年,我发表了第一部剧本,到今年正好40年。40年间我创作了近百部剧本,听起来好像很庞大,其实划分到每个年份,一年也就两三部。对于戏剧创作,40年来我始终没有犹疑、彷徨和动摇,如我这般殚精竭虑、甘心坚守的人不在少数,可是回望下来... 1984年,我发表了第一部剧本,到今年正好40年。40年间我创作了近百部剧本,听起来好像很庞大,其实划分到每个年份,一年也就两三部。对于戏剧创作,40年来我始终没有犹疑、彷徨和动摇,如我这般殚精竭虑、甘心坚守的人不在少数,可是回望下来,中国戏剧特别是中国戏曲一定比40年前的景况更好吗?我第一部上演的剧本是1986年上海越剧院排演的《真假驸马》,首演在上海人民大舞台,就是现在重建过的大舞台,当年多达1600多个座位,首轮演出十余场,场场客满。记得那个时候一出新戏动辄演出十余场还是常见的,可是四十年后简直成了天方夜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越剧院 万丈高楼平地起 戏剧创作 中国戏曲 剧本 演出 排演 天方夜谭
下载PDF
向雨果致敬
10
作者 罗怀臻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2期42-43,共2页
感谢央华,也感谢剧组,如此用心地做出一台能够体现21世纪大剧场时代舞台艺术最高水准的精品剧目,演出对我所产生的艺术和情感的冲击都非常大。我是前天看的演出,这两天都沉浸在作品里。今天早上,我特意提前半小时来到上海戏剧学院,站立... 感谢央华,也感谢剧组,如此用心地做出一台能够体现21世纪大剧场时代舞台艺术最高水准的精品剧目,演出对我所产生的艺术和情感的冲击都非常大。我是前天看的演出,这两天都沉浸在作品里。今天早上,我特意提前半小时来到上海戏剧学院,站立在雨果的塑像前久久沉思,深深鞠躬,由衷地感谢他,感谢他对我的深刻影响。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学初心,为我种下文学初心的不是李白、关汉卿、曹雪芹,也不是莎士比亚、易卜生、契诃夫,而是雨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易卜生 上海戏剧学院 契诃夫 舞台艺术 精品剧目 曹雪芹 莎士比亚
下载PDF
戏曲“现代化”和“都市化”的创新实践——与罗怀臻谈甬剧《典妻》创作及戏曲创新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怀臻 王信厚 《剧本》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22,共4页
约讲人按语 :1 1月深秋的上海 ,宁波市甬剧团创作演出的都市新甬剧《典妻》应邀参加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于 1 3、 1 4日在逸夫舞台演出两场。据艺术节工作人员统计 ,甬剧《典妻》是本届艺术节前半程国内参演剧目中唯一售票全满... 约讲人按语 :1 1月深秋的上海 ,宁波市甬剧团创作演出的都市新甬剧《典妻》应邀参加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于 1 3、 1 4日在逸夫舞台演出两场。据艺术节工作人员统计 ,甬剧《典妻》是本届艺术节前半程国内参演剧目中唯一售票全满、媒体评论报道最多、观众反响最为强烈的一出戏。甬剧自从上世纪 60年代退出上海 ,时隔几十年 ,终于又在上海找回自信 ,完成了一次“蜕变”。笔者与《典妻》的编剧罗怀臻是 2 0年前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时的同窗好友 ,又曾经担任过宁波市甬剧团的团长 ,对罗怀臻长期在中国戏剧舞台的坚韧创作和他在宁波市策划创作《典妻》的全过程都耳闻目睹 ,了解较深也感慨良多。趁着《典妻》余热未散 ,约请罗怀臻清茶对谈 ,共同探讨了目前戏曲界正热门的话题———关于戏曲的“现代化”和“都市化”。我想 ,这也正是当前戏剧界同行们普遍关注、正在实践 ,事关戏曲未来发展走向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市 都市化
原文传递
做时代的在场者——我的创作追求
12
作者 罗怀臻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6期80-82,共3页
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有时代特征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会带上时代的印记。“新时代”不仅是时间概念,也是价值概念、审美概念,创作与评论须具有当下“品质感”。我最近谈到两个概念,即“三江汇流”和“四个时期”。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者和评论者... 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有时代特征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会带上时代的印记。“新时代”不仅是时间概念,也是价值概念、审美概念,创作与评论须具有当下“品质感”。我最近谈到两个概念,即“三江汇流”和“四个时期”。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者和评论者应该意识到,我们今天同时面对着三个文化传统: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西方现代的文明传统、中国革命的文艺传统,而中国戏剧表演在这一百年间,经历了唱戏、演戏、演艺、演播四个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追求 在场者 戏剧表演 审美概念 品质感 评论者 时代特征 西方现代
下载PDF
方传芸的“功课”——关于中国表演教学体系的创建
13
作者 罗怀臻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4期58-60,共3页
2022年10月23日,上海戏剧学院在沪召开了“中国戏曲与当代戏剧影视表演教学融合与发展研讨会”——标题有点像表演系学生训练台词的绕口令,但意思是不难理解的,即研讨具有中国特色的表演艺术教育。所谓“中国特色”,就是吸收并融合中国... 2022年10月23日,上海戏剧学院在沪召开了“中国戏曲与当代戏剧影视表演教学融合与发展研讨会”——标题有点像表演系学生训练台词的绕口令,但意思是不难理解的,即研讨具有中国特色的表演艺术教育。所谓“中国特色”,就是吸收并融合中国戏曲独特的程式化表演传统,形成与近代自西方包括苏联引进的写实主义风格话剧表演融会贯通。在戏曲表演教学方面,上海戏剧学院有深厚的积累,更有一张表演教学的王牌—他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学体例的创建者之一、昆剧“传字辈”演员出身的教授方传芸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戏剧学院 程式化表演 话剧表演 戏剧影视表演教学 表演艺术教育 中国戏曲 表演系 写实主义风格
下载PDF
魏明伦、王仁杰、罗怀臻——三位戏曲领军人物关于中国戏曲在当代的思考
14
作者 魏明伦 王仁杰 罗怀臻 《东方艺术》 2006年第z1期4-8,共5页
  编者按:中国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地位不可小视,中国戏曲的振兴又紧密牵连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在第八次文代会期间,魏明伦、王仁杰、罗怀臻三位戏曲创作的领军人物聚集一堂,就中国戏曲的种种话题,京华论剑,进行了颇有见地的探讨.……
原文传递
我们缺的是剧作家,不是编剧匠
15
作者 罗怀臻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0期58-60,共3页
“一些烧钱的大制作戏剧和一部分小剧场游戏式的戏剧,其实背离了戏剧的本质精神。”“我们真正缺失的是剧作家,而不是编剧匠。”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2015年4月11日发来长文,直面戏剧创作界和剧作人才培养、积累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 “一些烧钱的大制作戏剧和一部分小剧场游戏式的戏剧,其实背离了戏剧的本质精神。”“我们真正缺失的是剧作家,而不是编剧匠。”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2015年4月11日发来长文,直面戏剧创作界和剧作人才培养、积累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以真诚的态度探寻解决的方法。罗怀臻的“着急”,感动了我们,也给关心中国戏剧发展的人们带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作家 编剧 戏剧创作 本质精神 人才培养 戏剧发展 罗怀臻 小剧场
下载PDF
文化自信与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怀臻 《中国文艺评论》 2016年第10期19-21,共3页
在近几年,因为中央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包括对传统戏曲在当代生存发展的重视,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当代戏曲已经出现了某种缓慢复苏的端倪。在戏曲复苏的景象里,越是古老的剧种反而越显示出生气,比如昆剧。今年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 在近几年,因为中央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包括对传统戏曲在当代生存发展的重视,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当代戏曲已经出现了某种缓慢复苏的端倪。在戏曲复苏的景象里,越是古老的剧种反而越显示出生气,比如昆剧。今年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祭年,上海昆剧团完整演出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所到之处一票难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莎士比亚 上海昆剧团 戏曲表演 戏剧表演 汤显祖 戏曲现代戏 昆剧 昆曲 传统戏曲 古代戏曲 农耕文明 《临川四梦》 现代戏曲 现代戏 创新性发展 现代转化
下载PDF
念奴娇——贺宋长荣先生从艺60周年
17
作者 罗怀臻 《剧影月报》 2010年第6期36-36,共1页
少年俊朗,起平乡,幻化红氍毹上。 婉转皮黄,谁辨我、百媚千娇模样。 艺帜招扬,名播南北,所到人争仰。 红娘出场,申城一夜空巷。
关键词 《念奴娇——贺宋长荣先生从艺60周年》 诗词 文学 罗怀臻
下载PDF
黄梅戏 孔雀东南飞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长安 罗怀臻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8-48,1,共11页
这是源于同名古诗词,剧情取材于原作,并经过两位作者的 现代阐释的黄梅戏文学本。剧作在刻画人物的同时,反映出较为 深刻的文化背景和普遍心理,值得人们揣摩。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黄梅戏 编剧 王长安 罗怀臻 戏剧剧本
下载PDF
传统下的咏叹——一种被调整的历史眼光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怀臻 孙瑞清 《上海戏剧》 1999年第7期4-5,共2页
●《曹操与杨修》作为“文革”后中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在戏曲艺术领域的最后一名完成者和补课者,在其之后,《徐九经升官记》等作品所恢复和发展的传统历史剧的写作方式已走到了尽头。每一位古典艺术工作者就像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的朝圣... ●《曹操与杨修》作为“文革”后中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在戏曲艺术领域的最后一名完成者和补课者,在其之后,《徐九经升官记》等作品所恢复和发展的传统历史剧的写作方式已走到了尽头。每一位古典艺术工作者就像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的朝圣者,在理想和信念的支撑下,默默地朝着一个不可知的圣地进发,也正是在此时,一种审视历史的传统眼光被调整了,譬如《金龙与蜉蝣》、譬如《司马相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眼光 霸王 历史剧 传统戏曲 现代戏曲 作品 传统戏剧 项羽 现代寓言 现代人
下载PDF
昆剧《班昭》文学创意书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怀臻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15,共2页
班昭,女,东汉史学家 一名姬,字惠班。东汉时扶风安陵今陕西成阳人。约生于公元49年,约卒于公元120年,约在世71年。 班昭父班彪、长兄班固均为东汉时著名史学家,次兄班超为东汉时名将。班彪继司马迁《史记》而作《后传》,遭禁。班固继班... 班昭,女,东汉史学家 一名姬,字惠班。东汉时扶风安陵今陕西成阳人。约生于公元49年,约卒于公元120年,约在世71年。 班昭父班彪、长兄班固均为东汉时著名史学家,次兄班超为东汉时名将。班彪继司马迁《史记》而作《后传》,遭禁。班固继班彪而作《汉书》。班固死时,《汉书》尚未完成,班昭与马续再继之,终至完成。《汉书》初出,时人多不通晓,班昭又举学解读,使之风行。直至命终不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昭 文学创意 昆剧 班彪 《汉书》 张静娴 班固 《史记》 司马迁 马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