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区农产品主产区种养关联碳减排潜力估算——以四川洪雅、开江、盐亭和兴文县为例
1
作者 罗怀良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9,共13页
种养关联既可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又具碳减排效应。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其污染控制,对农业种养关联碳减排缺乏关注。本文以四川盆地山地丘陵农产品主产区的洪雅、开江、盐亭和兴文4县为研究对象,采用草谷比法估算作... 种养关联既可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又具碳减排效应。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其污染控制,对农业种养关联碳减排缺乏关注。本文以四川盆地山地丘陵农产品主产区的洪雅、开江、盐亭和兴文4县为研究对象,采用草谷比法估算作物秸秆量,依据能量转化构建秸秆饲料化利用碳减排潜力估算法,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畜禽粪便量,依据营养物质循环构建粪便肥料化利用碳减排潜力估算法,探讨2008—2017年该区种养关联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该区种养关联年均碳减排潜力为19.42×10^(4)t,且微弱上升(1.25%)。其中,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年均碳减排潜力15.49×10^(4)t,上升8.37%;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年均碳减排潜力3.93×10^(4)t,下降23.09%。(2)该区单位耕地面积种养关联碳减排潜力为2.04 t/hm^(2),其中,开江(2.36 t/hm^(2))>洪雅(2.30 t/hm^(2))>盐亭(2.01 t/hm^(2))>兴文(1.57 t/hm^(2))。(3)该区种养关联碳减排潜力中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占比(79.75%)>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20.25%);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碳减排潜力以水稻(35.07%)、玉米(24.99%)、小麦(13.44%)和油菜(12.77%)等作物为主(共86.27%);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碳减排潜力以牛粪便为主(占52.94%)。本研究可以为山地丘陵区种养关联碳减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主产区 种养关联 碳减排潜力 作物秸秆 畜禽粪便
下载PDF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2
作者 罗怀良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课程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开展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系统研究有助于课程育人的有效落实.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包括从综合自然地理学知识中挖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从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中挖掘创...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课程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开展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系统研究有助于课程育人的有效落实.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包括从综合自然地理学知识中挖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从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中挖掘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从课程的国家与区域内容中挖掘家国情怀.其教学设计应基于成果导向理念(OBE),使用基本教学范式加灵活方式实施,突出课程思政的区域特色.实施策略包括完善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系统性,教师引领和学生感悟融合,持续教学资源建设与成果共建共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自然地理学 课程思政元素 教学设计 实施策略
下载PDF
成渝双城经济圈县域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姜 罗怀良 +1 位作者 孟险 袁勇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4年第1期19-27,51,F0003,共11页
基于近16年来(2002—2017年)成渝双城经济圈141个县域碳排放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脱钩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分析该区县域人均碳排放时空格局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3—2017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碳排放总量和... 基于近16年来(2002—2017年)成渝双城经济圈141个县域碳排放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脱钩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分析该区县域人均碳排放时空格局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3—2017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年均增速为5.43%和4.68%。历经“大幅上涨—高位波动”的发展阶段。(2)县域人均碳排放具有空间正相关关系,高高聚集区位于成都市区县和重庆市主城区构成的“双核心”区域。(3)县域发展类型得到优化改善,低碳发展型县域占44.37%。(4)影响系数的大小排序为: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产业结构>人口规模>财政投入,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区域县域的首要影响因素,人口规模对川渝交界的区县正向影响较大,财政投入对大部门地区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碳排放 成渝经济圈 脱钩模型 GTWR模型
下载PDF
县域生态产业链网构建的逻辑及实现路径研究——以四川省洪雅县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怀良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29-936,共8页
从组分和空间结构解析县域生态产业链网构建的系统、生态和经济逻辑,结合四川省洪雅县实践探讨县域生态产业链网构建的实现路径。县域生态产业链网组分包括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生态产业等子系统,生态产业依托区域内外环境要素通过产业... 从组分和空间结构解析县域生态产业链网构建的系统、生态和经济逻辑,结合四川省洪雅县实践探讨县域生态产业链网构建的实现路径。县域生态产业链网组分包括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生态产业等子系统,生态产业依托区域内外环境要素通过产业链网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政府政策激励和企业技术创新对县域生态产业链网构建至关重要。县域生态产业链网空间是县域生态产业地域空间、生态产业镶嵌景观和生态产业区域经济。洪雅县历经传统产业、生态产业探索和生态产业全面发展等阶段,形成生态/循环农业、生态水利水能业、生态复合营林业、生态食品加工业和生态康养旅游等生态产业,并以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康养旅游为核心形成县域生态产业链网雏形(全域旅游)。县域生态产业链网实现路径包括采用资源综合利用与产业协作共生拓展生态产业链网,依靠企业技术进步和市场作用提升生态产业效益,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优化县域生态产业链网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业 生态产业链网 产业聚合 洪雅县
下载PDF
山地丘陵农产品主产区主要作物碳足迹及碳排放研究——以四川省洪雅、开江、盐亭和兴文4县为例
5
作者 罗怀良 《作物研究》 2023年第6期634-641,共8页
细化作物产品碳足迹有助于深化农业组分碳收支研究,增强农业碳减排措施的针对性。以四川盆地山地丘陵农产品主产区的洪雅、盐亭、兴文和开江4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农户问卷调查、参数估算、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清单估算和标准... 细化作物产品碳足迹有助于深化农业组分碳收支研究,增强农业碳减排措施的针对性。以四川盆地山地丘陵农产品主产区的洪雅、盐亭、兴文和开江4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农户问卷调查、参数估算、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清单估算和标准粮产量等方法,构建基于标准粮产量的作物碳足迹估算方法,估算该区5种主要作物碳足迹并进行碳排放及构成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基于标准粮产量的作物碳足迹均值为0.751 kg/kg,具有碳汇效应;各县域作物碳足迹均值表现为:兴文(0.771 kg/kg)>洪雅(0.753 kg/kg)>盐亭(0.746 kg/kg)>开江(0.720 kg/kg);作物碳足迹表现为:油菜(1.046 kg/kg)>玉米(0.846 kg/kg)>水稻(0.744 kg/kg)>甘薯(0.632 kg/kg)>花生(0.487 kg/kg)。该区水稻碳排放以稻田甲烷为主(66.39%),农资投入(17.64%)和土壤N_(2)O排放(15.69%)次之,种子投入占比最小(0.27%);其余4种作物则以农资投入为主(49.90%,其中化肥占93.91%),土壤N_(2)O排放次之(29.66%),种子投入占比最小(19.26%)。该区各县应根据其县域作物生产碳足迹与碳排放构成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碳减排措施,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碳足迹 碳排放 山地丘陵地区 四川
下载PDF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的划分 被引量:56
6
作者 罗怀良 朱波 +1 位作者 刘德绍 贺秀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144-3151,共8页
生态功能又称生态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生态功能区划是研究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判断生态系统分异和变化特征,提出生态退化恢复策略的基础。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采用3级分区... 生态功能又称生态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生态功能区划是研究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判断生态系统分异和变化特征,提出生态退化恢复策略的基础。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采用3级分区(自然生态区、生态亚区和生态功能区)的等级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区划。其中,自然生态区的划分以自然环境因素中的地貌因子为主要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与图形叠置法来进行;生态亚区的划分采用选取形成生态系统特征、影响生态服务功能的特征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并辅之以主成分分析法来完成;生态功能区的划分以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评价结果为依据,采用主导标志法进行区域划分。区划界线的拟订采用专家智能集成、数理统计分析与GIS的空间表达相结合的方法。最后将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分为4个自然生态区,7个生态亚区,13个生态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
下载PDF
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7
作者 罗怀良 陈国阶 朱波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4年第1期28-32,共5页
用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对农业气候进行系统分析 ,为农业气候的定量分析和分类评价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近 2 0年来 ,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气候要素的适宜度曲线、适宜态与隶属函数的建立 ;(2 )气候要素适宜... 用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对农业气候进行系统分析 ,为农业气候的定量分析和分类评价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近 2 0年来 ,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气候要素的适宜度曲线、适宜态与隶属函数的建立 ;(2 )气候要素适宜度的综合研究———农业气候适宜度模型的建立 ;(3)不同尺度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分区与分类评价研究 ;(4)用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理论分析指导生产实际的研究。今后 ,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研究应着重探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建立更符合农业生产实际的生态气候适宜态谱与隶属函数 ;(2 )进一步完善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模型 ;(3)加强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侯 农业生态气候 系统分析 适宜度模型 资源 分类评价
下载PDF
试论重庆市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罗怀良 朱波 陈国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2-357,共6页
重庆市是我国农村面积最广、农业比重最大和农业贫困人口最多的直辖市。维护好该市的农村生态环境,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不仅对重庆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确保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促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 重庆市是我国农村面积最广、农业比重最大和农业贫困人口最多的直辖市。维护好该市的农村生态环境,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不仅对重庆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确保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促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重庆市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该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尖锐的人地矛盾;巨大的移民和脱贫压力;频繁的自然灾害。提出该市农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通过发展特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把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自然保护区建设相结合,确保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将移民搬迁与地质灾害整治、库区周边湿地的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农村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 持续发展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罗怀良 朱波 陈国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6-480,共5页
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分析了川中丘陵地区近50年来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根据土地利用政策变化,将该区近50年来的耕地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段(1950-1980年和1981-2001年).分别从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中选取9个影响耕地变化指标因子的22年和10年... 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分析了川中丘陵地区近50年来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根据土地利用政策变化,将该区近50年来的耕地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段(1950-1980年和1981-2001年).分别从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中选取9个影响耕地变化指标因子的22年和10年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驱动力判定,并建立相应的驱动力多元回归模型.用黑箱方法计算两个时段人类活动对耕地面积变化贡献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川中丘陵地区耕地变化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一方面,近50年来该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与耕地面积变化有较大的正相关;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耕地变化的贡献率不断增大,耕地变化影响因子的作用也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在第一时段(1950-1980年)该区人均粮食占有量与气候条件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作用较大,而在第二个时段(1981-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作用较大,气候条件的作用依然明显,但在程度上比第一个时段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川中丘陵区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下载PDF
川中丘陵地区近25年来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 被引量:16
10
作者 罗怀良 王慧萍 陈浩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217,共6页
根据盐亭县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23个土壤剖面的采样记录,2007年采集了这23个土壤剖面样品,并分析测定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比发现,盐亭县近25年来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上升2.70t/hm2,上升幅度为5.65%,该县农田土壤具有微弱的碳汇效应。近25... 根据盐亭县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23个土壤剖面的采样记录,2007年采集了这23个土壤剖面样品,并分析测定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比发现,盐亭县近25年来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上升2.70t/hm2,上升幅度为5.65%,该县农田土壤具有微弱的碳汇效应。近25年来该县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复杂,不同土壤类型之间的变化差异较大。其中,水稻土、黄壤和紫色土有机碳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冲积土的有机碳密度则明显下降。而就土地利用方式而言,水田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幅度15.38%),而旱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则基本上保持稳定少变。该区今后应主要通过改良耕作措施,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归还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搞好水土保持;灌溉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水田面积等措施,以达到稳定和提高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地区 农田土壤 土壤有机碳密度 盐亭县
下载PDF
南川市三泉镇岩溶区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怀良 袁道先 陈浩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2-387,共6页
通过农田样方观测与实验分析获得南川市三泉镇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农作物的含碳率、经济系数、果实水分系数,结合该区近26年来(1980-2005)主要农作物产量与耕地面积的相关数据,用农作物产量与碳储量转换模型计算法估算和分析该区农田生态... 通过农田样方观测与实验分析获得南川市三泉镇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农作物的含碳率、经济系数、果实水分系数,结合该区近26年来(1980-2005)主要农作物产量与耕地面积的相关数据,用农作物产量与碳储量转换模型计算法估算和分析该区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的总量及构成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近26年来该镇农田植被碳库和碳密度略有提高,具有微弱的碳汇效应。与邻近的四川盆地非岩溶区相比,该区农田植被碳密度较低。针对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的构成特点和动态特征,该镇今后应进行作物结构调整,适度增加水稻等大春作物的种植和马铃薯、油菜和饲料等小春作物的种植面积,稳定小麦等作物的播种面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发展生态农业,以进一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的碳储量和碳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农田生态系统 植被碳库 南川市三泉镇
下载PDF
四川洪雅县农业气候适宜度评价 被引量:28
12
作者 罗怀良 陈国阶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9-282,共4页
以四川省洪雅县 3 3年实测气象资料和 7种作物生产实际为基础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作物光、热、水隶属函数。以平均资源适宜指数、平均效能适宜指数和平均利用指数作为农业气候适宜度评价的指标 ,分别计算其值。并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 以四川省洪雅县 3 3年实测气象资料和 7种作物生产实际为基础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作物光、热、水隶属函数。以平均资源适宜指数、平均效能适宜指数和平均利用指数作为农业气候适宜度评价的指标 ,分别计算其值。并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农业生产优化管理与气候资源利用的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雅县 四川 农业气候 适宜度
下载PDF
南川市三泉镇岩溶区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 被引量:9
13
作者 罗怀良 袁道先 陈浩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14-2018,共5页
通过在重庆南川市三泉镇岩溶区选取样地进行植被样方观测、植被与土壤样品采集与实验分析,进而计算和讨论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农田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下农田生态... 通过在重庆南川市三泉镇岩溶区选取样地进行植被样方观测、植被与土壤样品采集与实验分析,进而计算和讨论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农田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下农田生态系统无论是植被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还是整个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都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在4种农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类型中,冬水田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两季田次之,旱地和菜地有机碳密度最低。而且土壤有机碳在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的组成中占主导地位(占90%以上)。因此,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稳定是该区土地合理利用和农田生态系统碳减排的首要任务。同时通过改进耕作制度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探索农作物秸杆的综合利用,增加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的滞留时间等措施也是农田生态系统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农田生态系统 有机碳密度 南川市三泉镇
下载PDF
攀西地区水资源及可持续利用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罗怀良 冉茂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2-556,共5页
在分析攀西地区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从资源开发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该区水资源开发的迫切性。根据攀西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把建设全国能源... 在分析攀西地区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从资源开发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该区水资源开发的迫切性。根据攀西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把建设全国能源基地与实现地方电气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发水能资源;以安宁河流域为重点,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抓住机遇,多渠道、多途径开发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西地区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水能开发 综合利用 水利工程
下载PDF
近50年来重庆南川市三泉镇喀斯特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演替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怀良 袁道先 陈浩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0-236,共7页
农田生态系统是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显著的一种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其演化过程是自然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喀斯特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空间分布上的破碎性、受水分限制明显、对外界影响既敏感又脆弱、人口压力巨大等特征。近50年来,... 农田生态系统是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显著的一种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其演化过程是自然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喀斯特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空间分布上的破碎性、受水分限制明显、对外界影响既敏感又脆弱、人口压力巨大等特征。近50年来,南川市三泉镇农田生态系统由单纯的粮食生产系统向多种经营生态系统发展,复种指数不断上升,水田比例不断提高。随着农田生态系统组分的增多,其结构日趋复杂,农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正向良性方向发展。该区今后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喀斯特区 演替 南川市三泉镇
下载PDF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罗怀良 冉茂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34-537,共4页
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受自然地理环境、区位条件、开发历史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选择19个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通过AS软件的运算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社会经济发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州的社... 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受自然地理环境、区位条件、开发历史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选择19个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通过AS软件的运算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社会经济发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可以分为4个不同的类型区域.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州各类型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强调在区域发展和建设中必须重视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区域差异 类型划分 阿坝州/四川省
下载PDF
区域种植业气候适宜度及其对种植活动的响应--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怀良 闫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7981-7991,共11页
在分析盐亭县近63年来(1950—2012)种植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选取该县农村社会经济条件相对稳定的近32年(1981—2012)为研究时段。运用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方法,依据水稻、红薯、玉米、小麦和油菜等5种主要作物生育期的光、热、水等气候条... 在分析盐亭县近63年来(1950—2012)种植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选取该县农村社会经济条件相对稳定的近32年(1981—2012)为研究时段。运用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方法,依据水稻、红薯、玉米、小麦和油菜等5种主要作物生育期的光、热、水等气候条件,分别估算各种作物的资源适宜指数、效能适宜指数和利用指数,构建小尺度区域种植业气候适宜度模型和种植活动对区域种植业气候适宜度的影响度模型,进行小尺度区域种植业气候适宜度以及种植活动对种植业气候适宜度的影响度估算,并对种植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近32年来盐亭县大春作物的平均资源适宜指数、效能适宜指数和利用指数(分别为0.578、0.281和48.37%)均大于小春作物(分别为0.304、0.128和42.24%),大春作物的气候适宜度高于小春作物,且作物间的气候适宜度差异较大。(2)受季风气候波动的影响,该县作物气候适宜度有明显的年际波动;该县近32年来气候变化对大春作物气候适宜度有轻微不利影响,而对小春作物气候适宜度趋于有利。(3)盐亭县近32年来种植业平均的资源适宜指数为0.466、效能适宜指数为0.212、利用指数为45.49%;受5种作物资源适宜指数、效能适宜指数,以及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年际波动的综合影响,该县种植业气候适宜度亦有明显的年际波动;气候变化对该县种植业气候适宜度总体上有不利影响。(4)近32年来该县种植活动对种植业气候适宜度的影响度平均值为0.00092,其年际波动较大。通过作物种植组合结构的调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对种植业气候适宜度的提高有微弱的正向影响,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而后期则有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种植业 气候适宜度 种植活动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旅游业碳排放估算与旅游经济的脱钩动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18
作者 袁勇 罗怀良 +1 位作者 刘姜 孟险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9期223-230,共8页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低碳化,旅游业碳排放估算及其与旅游经济之间关系分析是研究低碳旅游重要基础。运用“自下而上”旅游碳排放估算法估算成都市近10年来(2011-2020年)旅游业碳排放量并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其与旅游经济...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低碳化,旅游业碳排放估算及其与旅游经济之间关系分析是研究低碳旅游重要基础。运用“自下而上”旅游碳排放估算法估算成都市近10年来(2011-2020年)旅游业碳排放量并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其与旅游经济之间脱钩关系。结果表明:近10年来成都市旅游业年均碳排放量为6.92Mt,其中以交通碳排放为主(占97.26%),旅游活动次之(占2.19%),旅游住宿最少(占0.55%)。碳排放总体呈先升后降特点(2019年之前为上升,之后下降);旅游活动碳排放占比(年均增长5.164%)呈波动上升而旅游交通(年均下降0.059%)和住宿(年均下降8.651%)碳排放占比波动下降。人均旅游碳排放年均值为0.037t,呈波动下降态势(年均下降5.09%);每千元旅游收入碳排放年均值为33.82kg/千元,呈下降态势(年均下降10.75%)。成都市旅游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弱脱钩为主(占比77.8%),总体相对乐观。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重点关注旅游交通碳排放,促进民航碳减排;政府加强引导与投入,扩大低碳技术运用;培养游客低碳意识,倡导低碳旅游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碳排放量 脱钩分析 成都市
下载PDF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制约分析——以四川省沐川县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怀良 张梅 +3 位作者 张小娟 王睿 黄晓旭 李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3-272,共10页
以沐川县作为四川盆地边缘山地贫困地区样本县,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分层概率抽样(PPS)方法在沐溪、幸福与建和3乡镇抽取9村、43组的306户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卷调查.将宏观数据与问卷调查等微观数据相结合,探讨劳动力转移特征、制... 以沐川县作为四川盆地边缘山地贫困地区样本县,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分层概率抽样(PPS)方法在沐溪、幸福与建和3乡镇抽取9村、43组的306户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卷调查.将宏观数据与问卷调查等微观数据相结合,探讨劳动力转移特征、制约与对策.结果表明,建国以来沐川县农村劳动力呈波动增长,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大,但剩余劳动力数量仍然很大(2014年为9.1万,占劳动力的64.99%),外出务工是其流动的主要渠道.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和比重逐年增大,转移距离呈缩小趋势(省内转移达61.94%),就业以初级劳务型为主(专业技术型仅占5.67%),转移主体为新生代农民工(占53.85%),乡镇间转移差异明显.异地转移主要受盲目自发转移,就业竞争力不强,转移带来的社会问题突出等制约.而就地转化主要受农业的吸收有限,非农产业吸纳不足,农民工难以市民化等制约.今后应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其合理流动和转移转化:近期以加强转移服务和管理为主,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视低丘缓坡开发,增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将扶贫开发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发展和劳动力就地转化;实施区域产业转型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有效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贫困地区 沐川县
下载PDF
西南岩溶区农田生态系统岩溶作用及碳汇效应:以重庆南川市三泉镇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怀良 袁道先 陈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71,共8页
岩溶地区的碳循环是地质作用和生物作用最好的结合点,系统研究农田生态系统中石灰岩溶蚀作用强度对精确估算岩溶作用的碳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重庆南川市三泉镇选择菜地、旱地、冬水田、两季田、草地、未利用地等样地类型进行以... 岩溶地区的碳循环是地质作用和生物作用最好的结合点,系统研究农田生态系统中石灰岩溶蚀作用强度对精确估算岩溶作用的碳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重庆南川市三泉镇选择菜地、旱地、冬水田、两季田、草地、未利用地等样地类型进行以一个水文年为周期的标准溶蚀试片溶蚀试验、土壤剖面与植被样方观测以及土壤、标准溶蚀试片样品分析,探讨了农田生态系统石灰岩溶蚀的主要特征,并进行农田生态系统岩溶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其结果表明南川市三泉镇农田生态系统岩溶作用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两季田、旱地、菜地和冬水田。农田生态系统不同土壤剖面层次的岩溶作用强度差异明显,且变化复杂。农田生态系统岩溶作用的平均强度比非农田生态系统强。该区农田生态系统由于岩溶作用所吸收CO2的平均年碳通量为163.126 4×105 g/(km2.a),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天然生态系统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农田生态系统岩溶作用主要受土壤剖面层位、农田生态系统类型、农田生态系统季节变化以及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物质来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岩溶作用 碳汇 南川市三泉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