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息肉中STAT3和VEGF的表达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涛 曹庆松 +2 位作者 王丽华 罗思谨 涂智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3-997,共5页
目的:检测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3,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phosphor-STAT3,p-STAT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鼻息肉组... 目的:检测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3,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phosphor-STAT3,p-STAT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他们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鼻息肉患者手术切除标本30例,选取同期单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切除的下鼻甲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30例鼻息肉标本(鼻息肉组)与下鼻甲黏膜(对照组)中STAT3、p-STAT3及VEGF的表达。结果:STAT3在鼻息肉中粘膜上皮及腺体的表达的阳性率为66.67%,鼻息肉组STAT3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组33.33%(P<0.01)。p-STAT3在鼻息肉中粘膜上皮及腺体的表达的阳性率为56.67%,鼻息肉组p-STAT3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组43.33%(P<0.01)。VEGF在鼻息肉中粘膜上皮及腺体的表达的阳性率为76.67%,鼻息肉组VEGF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组23.33%(P<0.01)。p-STAT3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48,P<0.01)。结论:鼻息肉组织中p-STAT3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提示VEGF基因可能由p-STAT3蛋白调节,STAT3、p-STAT3及VEGF的表达可能是鼻息肉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鼓膜刺激疗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丽华 罗思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01-103,共3页
目的:为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 在鼓膜刺激疗法中的作用。方法:对慢性单纯性中耳炎所致的残余鼓膜穿孔及外伤性鼓膜穿孔,行非手术鼓膜刺激疗法,修补鼓膜共32 耳作临床分析总结。b F G F 治疗组17 耳(... 目的:为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 在鼓膜刺激疗法中的作用。方法:对慢性单纯性中耳炎所致的残余鼓膜穿孔及外伤性鼓膜穿孔,行非手术鼓膜刺激疗法,修补鼓膜共32 耳作临床分析总结。b F G F 治疗组17 耳( 残余性中耳炎12 耳,外伤性5 耳) ;对照组15 耳( 残余性中耳炎10 耳,外伤性5 耳) 。按常规鼓膜刺激疗法,鼓室内放入蘸有b F G F 的明胶海绵进行治疗观察。结果:b F G F 组成功率为100 % (12 耳) ,对照组残余性中耳炎成功率为40 % (4 耳) 。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性。而外伤性鼓膜穿孔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性。结论:b F G F 应用于非手术鼓膜刺激疗法中,可加速鼓膜愈合过程,缩短治疗时间,成功率高,疗效稳定,方法简单,无须住院,费用低,痛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膜穿孔 鼓膜修补术 BFGF 刺激疗法
下载PDF
全麻非气管内插管行支撑喉镜显微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丽华 罗思谨 李辉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非气管插管 支撑喉镜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茜 山艳春 +1 位作者 王继群 罗思谨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109-1110,共2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63例LSCC及其中20例癌旁安全缘正常组织(ASM)和18例声带息肉(VCP)中MMP-2的表达。结果:MMP-2在LSCC、VCP和ASM中的阳性率分别...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63例LSCC及其中20例癌旁安全缘正常组织(ASM)和18例声带息肉(VCP)中MMP-2的表达。结果:MMP-2在LSCC、VCP和ASM中的阳性率分别是66.7%、33.3%、15.0%,3者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LSCC不同病理分级Ⅰ、Ⅱ、Ⅲ级间表达存在差异(均P<0.05);在LSCC淋巴结转移与非转移者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年龄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P-2可能只在LSCC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与LSCC的转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原文传递
p185和CD44v6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茜 王继群 +4 位作者 山艳春 贾海英 何龙 罗思谨 张涛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讨癌基因蛋白p185和细胞黏附因子CD44v6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LSCC及其中20例癌旁安全缘组织(ASM)和18例声带息肉(VCP)中p185与CD44v6的表达。结果:p185在VCP中... 目的:探讨癌基因蛋白p185和细胞黏附因子CD44v6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LSCC及其中20例癌旁安全缘组织(ASM)和18例声带息肉(VCP)中p185与CD44v6的表达。结果:p185在VCP中不表达,在LSCC和ASM中的阳性率分别是74.6%、35.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85在不同病理分级Ⅰ、Ⅱ、Ⅲ级间存在差异(P<0.05);p185在不同临床分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LSCC、VCP和ASM中的阳性率分别是96.8%、83.3%、60.0%,3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不同病理分级Ⅰ、Ⅱ、Ⅲ级及不同临床分期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CC中p185与CD44v6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393,P<0.01)。结论:根据实验结果,p185可能在LSCC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D44v6可能只在LSCC的发生中起作用,在癌旁组织中p185与CD44v6的表达均较良性病变中的表达量增加,反映癌旁移行黏膜中两者可能作为不稳定因素与LSCC复发有关,且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 P185蛋白 CD44抗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