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主题选择与文学表达的差异性——京、沪1913年上巳日三场修禊诗比较研究 |
罗惠缙
周彩云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2
|
民初遗民对晚明历史的文学表达--以《淞滨吟社集》为中心 |
罗惠缙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3
|
从《亚洲学术杂志》看民初遗民的文化倾向 |
罗惠缙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4
|
民初遗民生存方式之文化意蕴解析 |
罗惠缙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5
|
以九老会为首的怡老会社主题探论 |
罗惠缙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6
|
论早期胡先骕的“古典”守望 |
罗惠缙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7
|
民初遗民诗词的同题群咏研究 |
罗惠缙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8
|
学衡派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及实践初探 |
罗惠缙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9
|
民初遗民诗词中的苏轼意象 |
罗惠缙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1
|
|
10
|
清末民初遗民关系摭拾 |
罗惠缙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1
|
昌明国粹 融化新知——学衡派的文化观 |
罗惠缙
|
《江淮论坛》
CSSCI
|
2003 |
1
|
|
12
|
希社新乐府与民国二十年代的政治讽喻——以《希社中兴续编》为中心的考察 |
罗惠缙
|
《惠州学院学报》
|
2010 |
2
|
|
13
|
试述角色理论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运用 |
罗惠缙
尹莅平
|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
2003 |
3
|
|
14
|
全球语境中文化诠释的歧异——从梅光迪、胡适往来书信看“胡梅之争” |
罗惠缙
周彩云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5
|
新人文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
罗惠缙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03 |
1
|
|
16
|
学衡派的文学批评 |
罗惠缙
阳耀芳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7
|
民初遗民诗话的民族意识探析——以魏元旷《蕉庵诗话》为中心 |
罗惠缙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8
|
1913年至1914年间的“道德救亡”思想解析 |
罗惠缙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9
|
王国维“以诗补史”的诗学阐释 |
罗惠缙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20
|
清末民初遗民话语系统的文化解析 |
罗惠缙
|
《广西社会科学》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