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郴州市居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罗慧林 黄大娟 +2 位作者 顾佳颖 朱子悦 李阿芳 《当代医学》 2024年第4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究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0—12月选取郴州市某社区60岁以上居家养老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一般资料,使用WHO幸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居家养老老年人幸福感现状及... 目的探究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0—12月选取郴州市某社区60岁以上居家养老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一般资料,使用WHO幸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居家养老老年人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130份问卷,回收126份,回收率为96.92%。居家养老老年人幸福指数总分为(17.16±5.3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收入来源、子女住处和子女探望次数为影响老年人幸福指数的因素(P<0.05)。结论郴州市选择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受婚姻、健康、收入、子女关怀等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养老 老年人 幸福感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从戏仿到恶搞:娱乐泛滥时代文学的价值危机 被引量:7
2
作者 罗慧林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4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文学领域 戏仿 价值危机 泛滥 娱乐 大众文化 “四大名著” 艺术实践
下载PDF
成人视角:身份焦虑下的文化悖论——以张爱玲早期创作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罗慧林 《天府新论》 2006年第1期143-145,共3页
以张爱玲的早期小说为例,提出作家在儿童少年时期创作中的“成人视角”和身份认同问题,并从主题风格、时间向度、景观意象、视点人物等方面分析“成人视角”的特点。“成人视角”使张爱玲儿童少年时期小说迥异于一般的儿童文学,在比较... 以张爱玲的早期小说为例,提出作家在儿童少年时期创作中的“成人视角”和身份认同问题,并从主题风格、时间向度、景观意象、视点人物等方面分析“成人视角”的特点。“成人视角”使张爱玲儿童少年时期小说迥异于一般的儿童文学,在比较的维度中阐明这些小说已暗含成年时期作品的特征,并对成熟期的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界对张爱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她的经典作品,相对忽视了她的早期创作,这个盲点正是思考的起点,其目的是将这类文学现象纳入研究的视野,试图揭开研究的另一个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视角 儿童视角 身份认同 早期小说
下载PDF
戏剧参照系与时空形式——探寻电影杂耍蒙太奇艺术特性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罗慧林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6年第1期14-23,共10页
本文以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理论为例,以戏剧和电影的时空形式关系为主要比较视角,重新思考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特性以及爱森斯坦理论的意义和不足。通过对此理论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以戏剧为主的参照系以及跨学科之间彼此关联的... 本文以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理论为例,以戏剧和电影的时空形式关系为主要比较视角,重新思考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特性以及爱森斯坦理论的意义和不足。通过对此理论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以戏剧为主的参照系以及跨学科之间彼此关联的特定视角——电影时空形式——对思考电影特性的意义,从而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跨学科研究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照系 时空形式 杂耍 蒙太奇 跨学科
下载PDF
编剧哲学:微电影的本体探寻及艺术化创作路径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慧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134,共9页
微电影是当下社会文化的重要表征,但整体而言存在粗制滥造的弊病。文章从时空哲学和编剧技法相融合的编剧哲学视角出发,探讨微电影微短时空的本体特性——时间和空间上的有限性。通过对情节反转(突破时间限制,实现时间层面拓展)或意象突... 微电影是当下社会文化的重要表征,但整体而言存在粗制滥造的弊病。文章从时空哲学和编剧技法相融合的编剧哲学视角出发,探讨微电影微短时空的本体特性——时间和空间上的有限性。通过对情节反转(突破时间限制,实现时间层面拓展)或意象突围(突破空间限制,实现空间层面拓展)及其相关的镜像关系、虚境之无、悖反原则营造等艺术创新手法的剖析,文章探索各种增加微电影层次性的技巧,以突破微电影因时空受限而简单化的瓶颈,并将创作原则和案例借鉴相结合进行具体分析。创作者如果能在体悟并遵循微电影独特时空形式的艺术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就有可能突破其限制而寻找到独异的表达方式,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影 时空哲学 微短 本体 层次性 虚境之无
下载PDF
《围城》复调的建构和消解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慧林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3-76,共4页
《围城》是部充满悖论和矛盾的作品,在结构上反映出对话关系,人物命运的安排和情节的设计,构成了“大型对话”。但塑造人物内部语言是独白的,并没形成“微型对话”。小说有两个本文:一个是以方鸿渐为中心情节的“正本文”;一个是以叙述... 《围城》是部充满悖论和矛盾的作品,在结构上反映出对话关系,人物命运的安排和情节的设计,构成了“大型对话”。但塑造人物内部语言是独白的,并没形成“微型对话”。小说有两个本文:一个是以方鸿渐为中心情节的“正本文”;一个是以叙述者高高在上讲述评价“正本文”的“旁本文”。叙事者既在认知层面上“大于”又在心理层面上“高于”人物,使人物成为被“看”的客观物化对象,无法和叙述者进行平等对话,使《围城》成为独白型的作品。《围城》的独特的语体提升智性的同时也潜在解构自身的危机。结构是无声的语言,如果没有成复调结构,仅靠“智人智语”,难以表达生存困境的博大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调结构 独白 正本文 旁本文 自由间接话语 讲述
下载PDF
微电影:微思维文化的双刃剑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慧林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5年第2期158-167,共10页
微思维是当今时代文化运行的一种特别突显的思维,微电影则是这种思维的集中体现。本文提出微思维这个新概念来分析当今时代的文化新特点,并将此思考和微电影的思考相结合,在更宽广的视域里思考微电影的特征,区分作为日常文化展示物以及... 微思维是当今时代文化运行的一种特别突显的思维,微电影则是这种思维的集中体现。本文提出微思维这个新概念来分析当今时代的文化新特点,并将此思考和微电影的思考相结合,在更宽广的视域里思考微电影的特征,区分作为日常文化展示物以及商业运用的微电影一般存在方式与影视专业艺术实践的微电影特殊存在方式的不同特性,辩证分析微电影艺术背后所潜藏的微思维的不同层面的特性,思考微思维之"短快"和"短小"的差异及其所带来的优劣特性,从而达到对微电影更深入全面辩证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影 微思维 微叙事 短小 短快
下载PDF
“媒介互串”:电影的电视化趋向解析——国产电影发展中的新流变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慧林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4年第2期25-33,共9页
在媒介迅猛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新现象,本文试图以一个新概念'媒介互串'来概述这些现象及其特征,思考电影电视'媒介互串'所呈现的表现形态,重点分析电影中所出现的电视化(电影的电视剧化、电影的电视综艺节目化)给电... 在媒介迅猛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新现象,本文试图以一个新概念'媒介互串'来概述这些现象及其特征,思考电影电视'媒介互串'所呈现的表现形态,重点分析电影中所出现的电视化(电影的电视剧化、电影的电视综艺节目化)给电影美学带来的新质和影响,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指出电影的电视化现象表面上是电影和电视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博弈,本质上却是电影的艺术属性和商品属性之间的博弈。影视互为彼此的营销渠道,它们的艺术属性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商品属性又有共通性,使得这类艺术的媒介互串成为可能。它以极端的方式让我们思考电影艺术自身存在的一定的缺陷:电影的艺术自由是有限的,存在商品属性和艺术属性难以兼容的悖论,而最近出现的国产电影的电视化,是电影内在悖反属性的一种集中体现和激化表达,也是对国产电影发展走向的一次叩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互串 商品属性 艺术属性 多元媒介化
下载PDF
融合与借鉴:20世纪先锋派电影运动中的文学意蕴及诗性精神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慧林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20世纪20年代欧洲的先锋电影运动中的造型倾向最为理论家们关注,本文更侧重于挖掘它的另一种元素,思考画面、造型、视觉外在有形具象背后的内在精神。先锋电影运动穿透造型物质化的屏障而洋溢着对精神的追求,潜藏着文学意蕴及诗性精神... 20世纪20年代欧洲的先锋电影运动中的造型倾向最为理论家们关注,本文更侧重于挖掘它的另一种元素,思考画面、造型、视觉外在有形具象背后的内在精神。先锋电影运动穿透造型物质化的屏障而洋溢着对精神的追求,潜藏着文学意蕴及诗性精神。这种有形与无形、具象与抽象、外在与内在相互融合借鉴,开拓了先锋电影运动的思想边界和艺术边界。同时,通过思考先锋派电影运动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关系的问题,进而探讨当下与先锋电影运动类似的有'视觉'、'跨界'特质的媒介融合发展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借鉴 诗性精神 内在 外在 媒介融合
下载PDF
电影哲学:以无的艺术性抵抗有的过实性——《爱情神话》中被忽视的多元空间意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慧林 《南大戏剧论丛》 2022年第2期187-198,共12页
本文在哲学空间视域基础上提出空间类型的新范畴——八种空间类型,分析“场景”与“虚境”的“有”与“无”之差别及有无交融的艺术元素,尤其强调空间意识中无之虚境对创作的意义。众多评论认为《爱情神话》接地气、有烟火味是此片优点... 本文在哲学空间视域基础上提出空间类型的新范畴——八种空间类型,分析“场景”与“虚境”的“有”与“无”之差别及有无交融的艺术元素,尤其强调空间意识中无之虚境对创作的意义。众多评论认为《爱情神话》接地气、有烟火味是此片优点,但仅如此将臣服于模仿现实,这并非其技巧的关键所在,须找寻貌似接地气背后的其他关键元素。该片以多元空间尤其虚境之无的艺术性来抵抗日常琐细可能滑向鸡零狗碎过度现实性的庸常的危险,达到一种恰当平衡,不过这种多元空间性却被忽视。创作者和研究者须打破对原有空间实体性认知的惯性视角,在编剧和鉴赏过程中唤醒多元空间意识以激发想象力,拓展艺术创新边界和作品认知视域,丰富电影创作方法,开拓编剧理论研究视域,并从电影哲学的编剧视角及其过程性即编剧哲学的视角来拓展电影哲学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哲学 编剧视角 空间类型 空间意识 场景 虚境
下载PDF
编剧哲学:电影的美学类型及编剧原则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慧林 《南大戏剧论丛》 2021年第2期148-158,共11页
电影类型是电影研究重要范畴,但目前研究较少关于电影类型的美学规律的阐释。戏剧划分却在更高更广角度以悲剧、喜剧、正剧三种“美学类型”进行整体性思考。本文在哲学、美学、编剧的视域融合下思考以情节结构为基础的电影“美学类型”... 电影类型是电影研究重要范畴,但目前研究较少关于电影类型的美学规律的阐释。戏剧划分却在更高更广角度以悲剧、喜剧、正剧三种“美学类型”进行整体性思考。本文在哲学、美学、编剧的视域融合下思考以情节结构为基础的电影“美学类型”,提出五种电影美学类型即常规性情节型、情调化弱情节型、主观情绪型、思维解构型、杂糅型,并结合崇高、优美、丑的美学范畴和时间哲学的理论来分析电影不同美学类型的内在特征,探讨电影所呈现的不同风格及其相应的编剧原则,并将编剧原则与艺术哲学(美学)、时间哲学相结合进行思考,从而拓展了编剧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类型 编剧哲学 常规性情节型 情调化弱情节型 主观情绪型 思维解构型 杂糅型
下载PDF
身体的空间转向:从文化记忆到商品展示——当代中国文学文本空间中“西方文本”的寓意
12
作者 罗慧林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91,共11页
身体作为空间景观的一种形式和空间批评紧密相连,如空间批评的奠基人列斐伏尔所认为的,需要“把身体提升到元哲学的中心位置”,①在他看来,“哲学背叛了身体,它积极参与了舍弃身体的伟大的隐喻化进程之中,并且否定了身体本身”,... 身体作为空间景观的一种形式和空间批评紧密相连,如空间批评的奠基人列斐伏尔所认为的,需要“把身体提升到元哲学的中心位置”,①在他看来,“哲学背叛了身体,它积极参与了舍弃身体的伟大的隐喻化进程之中,并且否定了身体本身”,其实,“整个(社会)空间都从身体开始,不管它是如何将身体变形以至于彻底忘记了身体,也不管它是如何与身体彻底决裂以至于要消灭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空间 当代中国文学 身体 商品展示 文化记忆 空间转向 寓意 西方
下载PDF
边缘叙事——论汪曾祺新时期小说的独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慧林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40-42,共3页
 汪曾祺小说在新时期里独树一帜,他的小说的特殊性在于以边缘心态选择"远视角",描写边缘化的民间人事,建构象征意味的情调模式,以平和冲淡的叙事语调,形散神聚的情绪结构,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边缘叙事"。同时也可看...  汪曾祺小说在新时期里独树一帜,他的小说的特殊性在于以边缘心态选择"远视角",描写边缘化的民间人事,建构象征意味的情调模式,以平和冲淡的叙事语调,形散神聚的情绪结构,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边缘叙事"。同时也可看出汪曾祺在民间这个图腾式象征里曲折表达了作为知识分子"精英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小说 边缘叙事 民间“精英化”
下载PDF
诗歌与影像——以代薇《深夜,听见一列火车经过……》为例
14
作者 罗慧林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108,共4页
代薇的诗歌以语言的穿透力而获得诸多赞誉:“就像一个女性之于丝绸和钻石一样,代薇专注于语言和它不朽的质地.换言之,她仍在坚持一种有难度的写作.”代薇本人也在强调自己的创作中经由风格技巧所拓展的语言空间对于诗歌的意义,“就像... 代薇的诗歌以语言的穿透力而获得诸多赞誉:“就像一个女性之于丝绸和钻石一样,代薇专注于语言和它不朽的质地.换言之,她仍在坚持一种有难度的写作.”代薇本人也在强调自己的创作中经由风格技巧所拓展的语言空间对于诗歌的意义,“就像建造房子需要水泥和砖石等各种材料一样,风格技巧也是构成一首诗的部分材料,它将诗人带入更加技术性的写作中去,最大限度地发展汉语语言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语言空间 影像 火车 汉语语言 穿透力 技术性 技巧
下载PDF
问卷解读:90年代文学思潮演变规律探寻
15
作者 罗慧林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6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90年代文学 文学思潮 意识形态话语 文学话语 作家创作 演变 解读 问卷
下载PDF
女作家自恋性写作: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断绝
16
作者 罗慧林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81,共7页
本文引入"空间"视角,在当代文学变迁的大背景下对自恋现象进行整合细化,指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断绝是女作家自恋性写作的根源,并辨析女作家写作中相似自恋性空间意象中个人景观、镜像景观、物景观的差异,个人写作、私人写... 本文引入"空间"视角,在当代文学变迁的大背景下对自恋现象进行整合细化,指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断绝是女作家自恋性写作的根源,并辨析女作家写作中相似自恋性空间意象中个人景观、镜像景观、物景观的差异,个人写作、私人写作和身体写作的流变,反思这些变化隐含的文化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恋性写作 公共领域 私人领域 断绝
下载PDF
从“时间”展望到“空间”挤压:当代诗歌时空体验的转变
17
作者 罗慧林 《扬子江(评论)》 2007年第6期48-55,共8页
在"空间转向"的视域中,时间和空间的重要区别是,时间是指向未来的力量,与进化论相联系,相信未来比过去更进步。空间是时间的停滞,它丧失对未来的展望,没有浪漫的联想,也没有价值追求,只有当下的现实生活。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 在"空间转向"的视域中,时间和空间的重要区别是,时间是指向未来的力量,与进化论相联系,相信未来比过去更进步。空间是时间的停滞,它丧失对未来的展望,没有浪漫的联想,也没有价值追求,只有当下的现实生活。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文坛朝气蓬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时空体 后朦胧诗 当代诗歌 空间意象 展望 时间维度 空间视觉 现代性 未来
下载PDF
编剧难题原则中的价值判断——中国影视剧编导症候分析
18
作者 罗慧林 《南大戏剧论丛》 2020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本文辨析“难题”与“困境”的差别,提出难题的新定义,认为难题与困境相关又有别,它包含两方面的命题:其一为故事内部人物所面临的处境的困难即困境,它属于故事逻辑;其二为编导对剧中的事件和人物的价值评判的困难,它涉及价值逻辑。难... 本文辨析“难题”与“困境”的差别,提出难题的新定义,认为难题与困境相关又有别,它包含两方面的命题:其一为故事内部人物所面临的处境的困难即困境,它属于故事逻辑;其二为编导对剧中的事件和人物的价值评判的困难,它涉及价值逻辑。难题既包含困境,但不止于困境,需重视对难题原则中的价值判断的恰当运用。当下国产影视剧的一个症候在于没有恰当处理难题问题,一些影视作品所出现的故事逻辑难题和价值逻辑难题之间的矛盾(三种类型)是其弊病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影视剧艺术创造中需要解决的难点,应引起警惕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题原则 困境 故事逻辑 价值判断 矛盾
下载PDF
关于半定规划的一种宽邻域不可行内点算法的注记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洋 罗洪林 罗慧林 《运筹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9-87,共9页
针对半定规划的宽邻域不可行内点算法,将牛顿法和预估校正法进行结合,构造出适当的迭代方向,提出一个修正的半定规划宽邻域不可行内点算法,并在适当的假设条件下,证明了该算法具有O(n^(1/3)L)的迭代复杂界.最后利用Matlab编程,给出了基... 针对半定规划的宽邻域不可行内点算法,将牛顿法和预估校正法进行结合,构造出适当的迭代方向,提出一个修正的半定规划宽邻域不可行内点算法,并在适当的假设条件下,证明了该算法具有O(n^(1/3)L)的迭代复杂界.最后利用Matlab编程,给出了基于KM方向和NT方向的数值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定规划 宽邻域 不可行内点算法 数值分析
下载PDF
一种空洞而中庸的生命美学——与潘知常先生商榷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慧林 《粤海风》 2006年第3期60-64,共5页
关键词 潘先生 鲁迅批判 生命美学 美学研究 信仰 宗教改革 卡尔·马克思 刘小枫 二元对立思维 新千年 神性 潘知常 刘再复 空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