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经胃肠间隙穿刺活检胰腺病变
1
作者 张日光 刘春琳 +4 位作者 罗文苹 柳晨 庞清清 赵剑波 王国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5-288,共4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胃肠间隙穿刺活检胰腺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接受CT引导下经胃肠间隙穿刺活检的单发胰腺病变患者,记录穿刺成功率;以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为标准,评估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有效性,观察其相关并发症。...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胃肠间隙穿刺活检胰腺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接受CT引导下经胃肠间隙穿刺活检的单发胰腺病变患者,记录穿刺成功率;以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为标准,评估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有效性,观察其相关并发症。结果对96例均顺利完成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100%(96/96)。活检病理诊断的敏感度为97.75%(87/89),特异度为100%(7/7),阳性预测值为100%(87/87),阴性预测值为77.78%(7/9),准确率为97.92%(94/96)。6例出现并发症,包括3例局限性胰周少量积液、1例少量腹腔积液及2例间歇性发热,后均改善;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活检针经胃肠间隙穿刺活检胰腺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穿刺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新型炎症指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不良预后的评估
2
作者 殷建 魏潇 +5 位作者 闫庆凯 刘杰 邓资翔 刘大伟 涂植涛 罗文苹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19-621,630,共4页
目的检测新型炎症指标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及不良预后的评估。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于住院期间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72例S... 目的检测新型炎症指标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及不良预后的评估。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于住院期间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72例STEMI患者。根据SII的中位数(621.38)进行二等分组,分为低SII组(SII<621.38)和高SII组(SII≥621.38),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SII与STEMI患者PCI术后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与低SII组患者比较,高SII组患者的年龄和心率更高,血压更低,合并高血压病病史和2型糖尿病史的比例更大,发生MACE事件的比例更高(P<0.05)。与低SII组患者比较,高SII组STEMI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Gensini评分、GRACE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肌酐含量更高(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更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II与Gensini评分、GRACE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相较于低SII组,高SII组患者MACE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SII联合GRACE评分对STEMI患者PCI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高于二者单独应用,AUC为0.935。结论SII联合GRACE评分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PCI术后不良预后方面,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GRACE评分
下载PDF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罗文苹 陈海辉 刘春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4期1534-1537,共4页
目的 探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住院尾号单双号情况将观察对象分为SMART组(n=87)和I... 目的 探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住院尾号单双号情况将观察对象分为SMART组(n=87)和IMRT组(n=73),其中SMART组采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治疗,IMRT组采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近期、远期疗效及放射性肠损伤及膀胱损伤情况。结果 SMART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疗效评价的总有效率(91.95%)高于IMRT组(8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MART组急慢性放射性肠损伤及膀胱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IMR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MART组治疗后1年及2年生存率均高于IMR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SMART组治疗后1年及2年的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与调强放疗技术相比,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提高远期患者生存率方面优势不明显,但可提高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近期疗效,降低急慢性放射性肠损伤及膀胱损伤发生率,提高远期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同步推量 调强放疗技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调强放疗同期顺铂或奈达铂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罗文苹 莫玉珍 李桂生 《当代医学》 2015年第20期15-16,共2页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调强放疗同期奈达铂或顺铂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3例ⅠB 2~Ⅳa期宫颈鳞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调强放疗期间采用顺铂单药30~40 mg/(m2·周)化疗117例(D...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调强放疗同期奈达铂或顺铂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3例ⅠB 2~Ⅳa期宫颈鳞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调强放疗期间采用顺铂单药30~40 mg/(m2·周)化疗117例(D组)或奈达铂单药30~40 mg/(m2·周)化疗86例(N组)。评价2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随访2年,D组、N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5.1%、14.5%、90.6%和8.1%、17.4%、8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放疗期间D组和N组因毒副反应导致放疗中断≥7 d的患者分别有3例和1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胃肠道反应和肾功能损害导致放疗中断超过1周以上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机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顺铂或奈达铂单药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顺铂组耐受性优于奈达铂组,其毒副反应短暂且可耐受。肿瘤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和2年生存率2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调强放射治疗 化疗 顺铂 奈达铂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罗文苹 罗素新 刘沛洪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5年第3期303-307,共5页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由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两种病理过程所引起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抗凝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传统的抗凝药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有效性已被众多临床研...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由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两种病理过程所引起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抗凝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传统的抗凝药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有效性已被众多临床研究证实。近年来,各类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不断涌现,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现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新型口服抗凝药 血栓栓塞性疾病
下载PDF
应用碘油和8Spheres聚乙烯醇栓塞微球联合明胶海绵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肝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罗文苹 王国栋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530-1534,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碘油和8Spheres聚乙烯醇栓塞微球联合明胶海绵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大肝癌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24例大肝癌(病灶直径≥5c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观察组采用碘油+化疗药物+8Spheres聚乙烯醇栓塞微... 目的观察应用碘油和8Spheres聚乙烯醇栓塞微球联合明胶海绵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大肝癌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24例大肝癌(病灶直径≥5c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观察组采用碘油+化疗药物+8Spheres聚乙烯醇栓塞微球+明胶海绵行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化疗药物+8Spheres聚乙烯醇栓塞微球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77.42%,均高于对照组的70.97%、51.61%,观察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1个月,长于对照组的6.2个月(均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碘油+化疗药物+8Spheres聚乙烯醇栓塞微球联合明胶海绵行TACE治疗大肝癌近期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8Spheres聚乙烯醇微球 明胶海绵 碘油
下载PDF
抗栓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罗文苹 罗素新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2期1551-1554,共4页
抗栓药物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基石,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两大类。近年来,新型抗栓药物不断发展,并得到指南推荐。该文旨在总结临床常用的抗栓药物及新型抗栓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特点,为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的医疗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药物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文苹 陈海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相关因素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淋巴瘤患者,患者均经过病理、骨髓象、细胞免疫分型等检查明确诊断。78例患者中有28例在化疗中出现肝损害现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出...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相关因素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淋巴瘤患者,患者均经过病理、骨髓象、细胞免疫分型等检查明确诊断。78例患者中有28例在化疗中出现肝损害现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出现肝损害)和对比组(未发生肝损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78例淋巴瘤患者中有28例在化疗中出现肝损害现象,发生率为35.89%,多为轻度肝损害,经治疗后可恢复。淋巴瘤患者肝损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有无基础疾病相关,与分期无明显关系。结论淋巴瘤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35.89%,多为轻度肝损害,经治疗后可恢复。淋巴瘤患者肝损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有无基础疾病相关,与分期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肝损害 化疗
下载PDF
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真实世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周建红 陈海辉 +4 位作者 黄海欣 陈绍俊 罗文苹 华丽 刘春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264-267,共4页
目的:了解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真实世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影响阿帕替尼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使用阿帕替尼的晚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至少完整使用阿帕替尼1周期,剂量范围250 mg^850 mg,并有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了解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真实世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影响阿帕替尼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使用阿帕替尼的晚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至少完整使用阿帕替尼1周期,剂量范围250 mg^850 mg,并有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估记录。用RECIST 1.1和CTCAE 4.0标准评估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共52例患者纳入分析,中位年龄65岁(年龄范围35~89岁)。提前(≤2线)使用阿帕替尼的患者共38例,占73.1%;PS评分≥2分得患者共8例,占15.4%。使用阿帕替尼治疗有效率(PR)9.6%,疾病控制率(DCR)55.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65岁)(P=0.028)、≤2线使用(P=0.037)和非肿瘤科使用(P=0.016)与阿帕替尼疗效更好有关。98.07%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最常见的III-IV度毒副反应为为手足综合征(9.6%)、白细胞下降(5.8%)和蛋白尿(5.8%),没有因药物相关性毒副反应而死亡的患者。结论: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真实世界治疗中是安全的。患者越早使用阿帕替尼,越能从阿帕替尼的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胃肿瘤 不良反应 真实世界 治疗疗效
下载PDF
可变剂量率与固定剂量率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慧娴 陈海辉 +4 位作者 陈绍俊 贺先桃 周建红 罗文苹 刘春琳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探讨可变剂量率旋转调强放疗(V-VMAT)与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放疗(F-VMAT)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将28例宫颈癌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研究组接受V-VMAT技术治疗,对照组接受F-VMAT技术治疗,... 目的探讨可变剂量率旋转调强放疗(V-VMAT)与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放疗(F-VMAT)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将28例宫颈癌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研究组接受V-VMAT技术治疗,对照组接受F-VMAT技术治疗,两种技术处方剂量均为50.4 Gy/28F。比较两组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水平、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加速器跳数(MU)及治疗时间。结果两组计划靶区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 95、V 110、CI、H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研究组计划靶区的D 95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直肠的平均剂量、V 40、V 30,膀胱、小肠、左侧和右侧股骨头的平均剂量、V 50、V 40、V 30,以及治疗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而MU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V-VMAT和F-VMAT在靶区剂量分布方面均可满足临床需求,但V-VMAT在治疗时间和部分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方面要优于F-VM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术后放疗 可变剂量率 固定剂量率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剂量学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建红 罗文苹 +2 位作者 张日光 黄慧娴 刘春琳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5期3067-3072,共6页
骨髓抑制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化疗后出现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rhG-CSF以肾脏代谢为主,药物半衰期短,需每日皮下注射。而聚乙二... 骨髓抑制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化疗后出现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rhG-CSF以肾脏代谢为主,药物半衰期短,需每日皮下注射。而聚乙二醇与rhG-CSF结合形成的聚乙二醇化rhG-CSF(PEG-rhG-CSF)可改善药物的清除方法,降低清除率。与rhG-CSF相比,PEG-rhG-CSF具有注射次数少、注射剂量小、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可显著减少化疗患者注射次数和门诊就诊次数,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学治疗干预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慧娴 王国栋 +3 位作者 赵剑波 陈海辉 刘春琳 罗文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9-332,共4页
目的观察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瘤(60个病灶)患者的肝转移瘤病灶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行二线化疗,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60个... 目的观察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瘤(60个病灶)患者的肝转移瘤病灶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行二线化疗,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60个病灶均顺利植入粒子,剂量分布均匀,共植入粒子1995枚,平均每个病灶植入粒子(33.41±24.79)枚。术后不良反应轻,予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术后1周肝功能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以奥沙利铂联合方案化疗6例,伊立替康联合方案21例。化疗3、6个周期后肝转移瘤病灶直径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均<0.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4.6个月。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安全性好,近期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肝肿瘤 碘同位素
下载PDF
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波 于长青 +2 位作者 闫庆凯 张萍 罗文苹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00-706,共7页
目的研究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左西孟旦组、rhBNP组、联合治疗组,每组... 目的研究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左西孟旦组、rhBNP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常规利尿、扩管等治疗;左西孟旦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rhBNP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左西孟旦和rhBNP。记录各组患者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改善情况、死亡情况、再住院率、6 min步行距离、血清学指标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前,各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 d,联合治疗组NYHA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其他各组(P<0.05),左西孟旦组和rhBNP组NYHA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内再住院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9 d,联合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均长于其他各组(P<0.05)。治疗后9 d,联合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其他各组(P<0.05),联合治疗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低于其他各组(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左西孟旦和rhBNP治疗在早期临床改善方面优于传统治疗和单药治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左西孟旦 联合治疗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朝阳 侯玉兰 +3 位作者 谢凤 刘大伟 罗文苹 邓资翔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2期3741-3743,共3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5—10月我院心内科初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50例,予以辛伐他汀10mg,1次/晚,疗程为12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5—10月我院心内科初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50例,予以辛伐他汀10mg,1次/晚,疗程为12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LPS)及肠道菌群菌属的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辛伐他汀治疗后患者TC、TG、LDL-C、CRP及LPS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菌属中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门未分类普氏菌属显著升高,肠球菌属显著下降,其中未分类瘤胃菌属、未分类毛螺菌属、链球菌属及葡萄球菌属均无显著改变(P>0.05);辛伐他汀治疗后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例患者发生胃肠胀气,1例患者发生腹痛。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C反应蛋白、内毒素水平和血脂水平,还能调整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使患者肠道菌群菌属中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属显著升高,肠球菌属显著下降,可能参与脂质代谢调节,进一步减少脂质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高胆固醇血症 血脂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广西壮族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反应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绍俊 莫恰 +12 位作者 徐君毅 沈永奇 林展 郭成贤 华丽 冯成军 黄慧娴 刘春琳 罗文苹 周建红 陈海辉 李桂生 黄海欣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335-1342,共8页
目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uridine diphosphate-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1A1, UGT1A1 )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种族差异,由于遗传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壮族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 目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uridine diphosphate-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1A1, UGT1A1 )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种族差异,由于遗传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壮族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接受伊立替康治疗时不应当完全照搬欧美或者中国汉族患者的方案。本研究探讨广西壮族mCRC患者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常见不良反应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01-01-2015—03-01mCRC患者共400例,其中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300例,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50例,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0例。经过三代严格筛查,确定完全符合壮族界定标准的共98例,剔除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无法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共12例,最后入组病例数为86例(均来自广西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uGT1A1基因*28和*6位点多态性,分析其多态性分布情况及FOLFIRI方案行一线化疗后UGT1A1基因多态性与CPT-11常见不良反应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86例广西壮族mCRC患者中,UGT1A1*28野生型(TA6/6)占69.8%(60例),杂合突变型(TA6/7)占30.2%(26例)及纯合突变型(TA7/7)占0(0例)。UGT1A1*6野生型(G/G)占76.7%(66例),杂合突变型(G/A)占20.9%(18例)及纯合突变型(A/A)占2.3%(2例)。UGT1A1*28TA6/7型可增加3~4级迟发性腹泻的风险(χ2=4.884,P=0.027),不增加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χ2=2.844,P=0.092)。UGT1A1*6G/A、A/A型可增加3~4级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χ2=11.364,P=0.001;χ2=5.727,P=0.017)。UGT1A1*28扣UGT1A1*6野生型、突变型的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0RR)与中位无进展生存(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广西壮族人群UGT1A1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与现有报道欧美人群及中国汉族人群存在一定差异。壮族患者UGT1A1基因多态性与CPT-11化疗疗效上无显著相关,与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 UGT1A1基因多态性 伊立替康 化疗 转移性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