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科学治理视域下的我国开放科学实践:现状、动力与对策
被引量:
2
1
作者
丁大尉
李正风
罗昊雯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6,98,共9页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背景下的开放科学运动正不断重构当代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式。世界范围内开放科学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来说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又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开放科学是一个包含政府、科研资助与管理机构、高新企业、出版...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背景下的开放科学运动正不断重构当代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式。世界范围内开放科学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来说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又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开放科学是一个包含政府、科研资助与管理机构、高新企业、出版商、科学共同体、科学组织、社会公众等众多行动者的复杂网络系统,其推进过程伴随着异质性行动者间利益关系的不断调适和重建。研究认为,我国的开放科学实践需解决好强化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调整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开放科学基础设施、重构科研资助模式、提升开放科学的参与技能等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科学
科学共同体
科学治理
科研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开放科学发展与治理
2
作者
罗昊雯
李正风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4期37-46,共10页
作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全球科技发展新趋势,开放科学倡导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的自由、开放、合作、共享,极大地提高了科学知识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逻辑不谋而合,将是孕育新质生产力以抢占科学中心与创新高地的关键...
作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全球科技发展新趋势,开放科学倡导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的自由、开放、合作、共享,极大地提高了科学知识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逻辑不谋而合,将是孕育新质生产力以抢占科学中心与创新高地的关键,也是世界各国争相角逐的全新赛场。中国近年来在开放科学方面取得跨越式进步,必须看到仍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此探讨开放科学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具体作用并分析适合中国的开放科学治理模式。通过文献调研与比较分析方法,梳理和明确开放科学推动科研范式产生质变的重要意义,选取欧盟“地平线计划”、美国开放科学中心(COS)与中国OSID开放科学计划等实践为代表性案例,从规划政策、技能培训、评价体系与投入格局等方面对比不同开放科学模式的差异。透过科学治理视角发现,欧盟发展开放科学兼具宏观顶层设计与微观评价体系改革,从政策规划入手搭建起包括技能培训、评价体系与投入格局在内的完整开放科学发展网络,官方主导的统一性与各国共赢的协调性特征突出;COS强调多元投入与广泛参与的开放格局,以其OSF平台为核心依托形成一整套开放科学推广与实践模式;OSID以国家公益计划的方式先行尝试,有着良好的政策支持力度与期刊参与度,但存在布局完整性低与市场灵活性差等不足。在比较国际上不同开放科学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可通过加强科技规划、培养专业人才、完善评价体系和优化资助结构等途径构建中国式开放科学治理体系,以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科学
科学治理体系
新质生产力
评价体系
科学发展
国外经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开放科学的演进趋势和发展启示
3
作者
罗昊雯
李正风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3期215-223,共9页
通过对学术文献与政策文件的系统梳理,回顾当代开放科学自20世纪末萌发阶段到2021年联合国《开放科学建议书》共识阶段的发展历程,分析开放科学的概念和内涵的演进过程。特别关注欧盟、美国与联合国等主要科技主体,着重探讨开放获取和...
通过对学术文献与政策文件的系统梳理,回顾当代开放科学自20世纪末萌发阶段到2021年联合国《开放科学建议书》共识阶段的发展历程,分析开放科学的概念和内涵的演进过程。特别关注欧盟、美国与联合国等主要科技主体,着重探讨开放获取和开放数据两大支柱在开放科学运动中的作用,深化对开放科学定义的历史性理解。同时,以概念与内涵形式切入,探究开放科学发展经历的奠基时期、探索时期与合作时期,呈现出从科学界到国家层面对开放共享科研交流新范式的追求与倡议。展望中国科技建设与参与国际合作的未来方向,应从顶层设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评价体系改革等多个方面着力推进,把握开放科学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科学
《开放科学建议书》
国际合作
科技建设
政策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开放科学条件下的科学普及:趋势、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
3
4
作者
罗昊雯
李正风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2,114,共9页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科学给当今科学发展带来了全新变革,也冲击和挑战着科学普及的传统模式。开放科学凭借技术化优势和数字化特点,不仅使社会公众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科学技术知识,而且也能够介入科研活动的不同环节,成为科研活动的重...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科学给当今科学发展带来了全新变革,也冲击和挑战着科学普及的传统模式。开放科学凭借技术化优势和数字化特点,不仅使社会公众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科学技术知识,而且也能够介入科研活动的不同环节,成为科研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开放科学为科学普及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与难得的机遇,与此同时,也使当代科普工作面临科普参与主体拓展、科学家与公众需要建立新型关系的重大挑战。在开放科学条件下推进科普事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科学家责任、提升公民数字技能和素养、提高科普技术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开放科学与科学普及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科学
科学普及
公众参与科学
协同发展
原文传递
题名
科学治理视域下的我国开放科学实践:现状、动力与对策
被引量:
2
1
作者
丁大尉
李正风
罗昊雯
机构
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6,98,共9页
基金
清华大学国家高端智库项目“推进开放科学发展和全球科技合作的相关政策研究”(2020ZZBF01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知识生产范式的哲学基础研究”(23YJA720002)。
文摘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背景下的开放科学运动正不断重构当代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式。世界范围内开放科学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来说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又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开放科学是一个包含政府、科研资助与管理机构、高新企业、出版商、科学共同体、科学组织、社会公众等众多行动者的复杂网络系统,其推进过程伴随着异质性行动者间利益关系的不断调适和重建。研究认为,我国的开放科学实践需解决好强化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调整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开放科学基础设施、重构科研资助模式、提升开放科学的参与技能等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开放科学
科学共同体
科学治理
科研评价
Keywords
open science
scientific community
scientific governance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开放科学发展与治理
2
作者
罗昊雯
李正风
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出处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4期37-46,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研究”(21ZDA017)
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开放科学促进科学普及和公众参与的机制与路径研究”(KXYJS2022040)。
文摘
作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全球科技发展新趋势,开放科学倡导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的自由、开放、合作、共享,极大地提高了科学知识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逻辑不谋而合,将是孕育新质生产力以抢占科学中心与创新高地的关键,也是世界各国争相角逐的全新赛场。中国近年来在开放科学方面取得跨越式进步,必须看到仍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此探讨开放科学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具体作用并分析适合中国的开放科学治理模式。通过文献调研与比较分析方法,梳理和明确开放科学推动科研范式产生质变的重要意义,选取欧盟“地平线计划”、美国开放科学中心(COS)与中国OSID开放科学计划等实践为代表性案例,从规划政策、技能培训、评价体系与投入格局等方面对比不同开放科学模式的差异。透过科学治理视角发现,欧盟发展开放科学兼具宏观顶层设计与微观评价体系改革,从政策规划入手搭建起包括技能培训、评价体系与投入格局在内的完整开放科学发展网络,官方主导的统一性与各国共赢的协调性特征突出;COS强调多元投入与广泛参与的开放格局,以其OSF平台为核心依托形成一整套开放科学推广与实践模式;OSID以国家公益计划的方式先行尝试,有着良好的政策支持力度与期刊参与度,但存在布局完整性低与市场灵活性差等不足。在比较国际上不同开放科学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可通过加强科技规划、培养专业人才、完善评价体系和优化资助结构等途径构建中国式开放科学治理体系,以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
关键词
开放科学
科学治理体系
新质生产力
评价体系
科学发展
国外经验
Keywords
open science
science governance system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evaluation system
scientific development
foreign experience
分类号
G253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G301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开放科学的演进趋势和发展启示
3
作者
罗昊雯
李正风
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出处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3期215-22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与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研究”(21ZDA017)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科研项目“当代科学与社会关系新变化与新时代科学文化建设研究”(2022-hjs-06)。
文摘
通过对学术文献与政策文件的系统梳理,回顾当代开放科学自20世纪末萌发阶段到2021年联合国《开放科学建议书》共识阶段的发展历程,分析开放科学的概念和内涵的演进过程。特别关注欧盟、美国与联合国等主要科技主体,着重探讨开放获取和开放数据两大支柱在开放科学运动中的作用,深化对开放科学定义的历史性理解。同时,以概念与内涵形式切入,探究开放科学发展经历的奠基时期、探索时期与合作时期,呈现出从科学界到国家层面对开放共享科研交流新范式的追求与倡议。展望中国科技建设与参与国际合作的未来方向,应从顶层设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评价体系改革等多个方面着力推进,把握开放科学发展机遇。
关键词
开放科学
《开放科学建议书》
国际合作
科技建设
政策研究
Keywords
open science
Open Science Recommend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olicy research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开放科学条件下的科学普及:趋势、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
3
4
作者
罗昊雯
李正风
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出处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2,11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与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研究”(21ZDA017)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科研项目“当代科学与社会关系新变化与新时代科学文化建设研究”(2022-hjs-06)
中国科普研究所委托项目“科普理论研究发展及科普概念创新研究”(210107ELR056)。
文摘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科学给当今科学发展带来了全新变革,也冲击和挑战着科学普及的传统模式。开放科学凭借技术化优势和数字化特点,不仅使社会公众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科学技术知识,而且也能够介入科研活动的不同环节,成为科研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开放科学为科学普及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与难得的机遇,与此同时,也使当代科普工作面临科普参与主体拓展、科学家与公众需要建立新型关系的重大挑战。在开放科学条件下推进科普事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科学家责任、提升公民数字技能和素养、提高科普技术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开放科学与科学普及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开放科学
科学普及
公众参与科学
协同发展
Keywords
open scienc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cience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分类号
N4 [自然科学总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科学治理视域下的我国开放科学实践:现状、动力与对策
丁大尉
李正风
罗昊雯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开放科学发展与治理
罗昊雯
李正风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当代开放科学的演进趋势和发展启示
罗昊雯
李正风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开放科学条件下的科学普及:趋势、机遇与挑战
罗昊雯
李正风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