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联合叶酸对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罗昔金 刘小阳 肖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叶酸对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瑞舒伐他汀钙组(C组)及瑞舒...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叶酸对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瑞舒伐他汀钙组(C组)及瑞舒伐他汀钙联合叶酸片组(C组),每组各60例。A组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对伴有冠心病患者配合口服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硝酸酯类药物。B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每晚1次。C组在B组基础上口服叶酸片5mg,3次/日,共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第12周及第24周后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血清Hcy、CysC、hs—CRP水平,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后上述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清Hcy、CysC、hs—CRP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12周时B组、C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时B组、C组上述指标较治疗第12周时进一步下降,并且C组下降幅度较B组更加明显,上述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具有降低高血压患者Hcy、CysC、hs—CRP水平作用,并且联合使用叶酸片时效果更明显,可作为临床辅助治疗、预防高血压相关靶器官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药/药理学 叶酸/药理学 高血压 半胱氨酸/血液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血液 C反应蛋白质/分析
下载PDF
十两茶提取物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礼军 杜万红 +3 位作者 刘小阳 张勇 郭赛 罗昔金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十两茶提取物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衰老细胞模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株于含有10%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使用ox-LDL孵育建立衰老细胞模型,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评... 目的:探讨十两茶提取物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衰老细胞模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株于含有10%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使用ox-LDL孵育建立衰老细胞模型,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评价内皮细胞的衰老状态,分别予以不同剂量十两茶提取物及辛伐他汀预处理,检测培养液中活性氧(ROS)、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以及端粒酶活性水平。结果 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模型中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的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细胞内ROS水平、ADMA水平增强,DDAH和端粒酶活性降低,而十两茶提取物预处理可明显抑制这一过程(P<0.05)。结论十两茶提取物在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进程中起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ROS、ADMA水平以及提高DDAH水平和端粒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两茶提取物 内皮细胞 衰老 抑制
下载PDF
PCSK-9调控血脂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昔金 杜万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959-961,共3页
随着全球化不断进展,中国人饮食结构日益西方化(高脂、高热量饮食),高脂血症、糖尿病伴血脂紊乱等发病率逐年递增,由此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发病率、病死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目前临床常用的他汀、贝特以及... 随着全球化不断进展,中国人饮食结构日益西方化(高脂、高热量饮食),高脂血症、糖尿病伴血脂紊乱等发病率逐年递增,由此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发病率、病死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目前临床常用的他汀、贝特以及烟酸类等药物进行调脂干预后,仍有一定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紊乱 调控 高脂血症 高热量饮食 饮食结构 心脑血管 身体健康 疾病风险
下载PDF
aVL导联结合V_1导联:鉴别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的新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白帆 刘启明 +6 位作者 孙超 秦奋 李溢溪 罗昔金 刘娜 杨宇帆 周胜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6期330-335,共6页
目的探讨aVL导联结合V_1导联对鉴别主动脉窦(ASC)起源室性早搏的实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102例。比较起源于ASC与右心室流出道(RVOT)... 目的探讨aVL导联结合V_1导联对鉴别主动脉窦(ASC)起源室性早搏的实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102例。比较起源于ASC与右心室流出道(RVOT)的室性早搏,其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QRS波振幅之间的差异。结果 (1)28例(27.5%)室性早搏起源于ASC,74例(72.5%)起源于RVOT。V_1导联R/S波振幅比和aVL导联S波振幅为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的两个指标,AUC值及95%CI分别为0.894(0.824~0.964)和0.831(0.749~0.912),界值分别为0.25和0.80;ASC组V_1导联R/S波振幅比[(1.14±1.32)比(0.16±0.18),P<0.001]和aVL导联S波振幅[(0.99±0.36)mV比(0.56±0.26)mV,P<0.001]均显著高于RV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V_1导联R/S波振幅比>0.25诊断ASC起源室性早搏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8.6%、85.1%和83.3%;aVL导联S波振幅>0.80 mV诊断ASC起源室性早搏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7.9%、83.8%和79.4%。aVL导联S波振幅>0.80 mV联合V_1导联R/S波振幅比>0.25形成诊断ASC起源室性早搏的新方法,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0.7%、93.2%和84.3%,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明显提高。结论 aVL导联结合V_1导联可准确鉴别ASC起源的室性早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L导联 V1导联 室性早搏 主动脉窦
下载PDF
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心大静脉远端成功置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左心室电极二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应旭 涂涛 +4 位作者 秦奋 吴智鸿 罗昔金 周胜华 刘启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3-494,共2页
例1男性,76岁,因"反复胸闷气促20余年,再发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后超声心动图(UCG)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2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二尖瓣增厚并中度反流,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并中度反流。心电图(ECG)示窦性... 例1男性,76岁,因"反复胸闷气促20余年,再发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后超声心动图(UCG)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2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二尖瓣增厚并中度反流,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并中度反流。心电图(ECG)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0.18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永存左上腔静脉 心室电极 心大静脉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除颤器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主动脉瓣退行性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