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μc-Si:H/a-Si:H多层膜的制备及性质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家贵 冯良桓 +4 位作者 蔡伟 黄天荃 蔡亚平 罗昭和 周心明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4-61,共8页
我们通过切换耦合电极的方法制备了μc-si:H/a-Si:H多层膜.这种多层膜的电导率呈各向异性,暗电导温度关系曲线可近似地看成由两条直线组成.随着 μc-Si:H亚层厚度的减小,喇曼谱中晶态峰降低,暗电导温度曲线的弯折点移向高温段.我们用纯... 我们通过切换耦合电极的方法制备了μc-si:H/a-Si:H多层膜.这种多层膜的电导率呈各向异性,暗电导温度关系曲线可近似地看成由两条直线组成.随着 μc-Si:H亚层厚度的减小,喇曼谱中晶态峰降低,暗电导温度曲线的弯折点移向高温段.我们用纯电阻模型和单量子阱模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硅 半导体 多层膜 制造 A-SI:H
下载PDF
α-Si:H太阳电池的光照及热处理研究
2
作者 郑家贵 冯良桓 +4 位作者 周心明 邱上源 蔡伟 罗昭和 蔡亚平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6-22,共7页
研究了各种光照和热处理对p-i-n型α-Si:H太阳电池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发现电池性能的衰降主要表现为填充因子的减小,在80—120℃间进行热处理能改善电池的稳定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光照 稳定性 太阳能电池 热处理
下载PDF
非晶硅太阳电池衰降的机制及特征分析
3
作者 郑家贵 冯良桓 +3 位作者 周心明 蔡伟 蔡亚平 罗昭和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1期50-57,共8页
对不同类型的非晶硅电池进行了老化试验,并对性能衰降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和分类,从而归纳出非晶硅太阳电池衰降的基本过程为光诱导效应引起的衰降,非晶硅膜局部薄弱点引起的衰降,环境引起的衰降和扩散引起的衰降。对这些过程的... 对不同类型的非晶硅电池进行了老化试验,并对性能衰降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和分类,从而归纳出非晶硅太阳电池衰降的基本过程为光诱导效应引起的衰降,非晶硅膜局部薄弱点引起的衰降,环境引起的衰降和扩散引起的衰降。对这些过程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非晶硅 老化试验 衰降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后肌腱外露改善肌腱愈合25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罗昭和 唐修俊 +2 位作者 邓呈亮 魏在荣 王达利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亚急诊修复伴有肌腱外露和肌腱变性足外伤的整复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8月到2016年8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急诊及骨科足后开放性外伤伴肌腱外露病例25例,男21例,女4例,入院后经急诊清...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亚急诊修复伴有肌腱外露和肌腱变性足外伤的整复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8月到2016年8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急诊及骨科足后开放性外伤伴肌腱外露病例25例,男21例,女4例,入院后经急诊清创后保留仍有弹性的肌腱,负压封闭引流(VSD)持续保护创面,亚急诊二期手术再次扩创后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皮瓣成活后出院并长期随访肌腱恢复程度及效果。结果 25例患者通过转移皮瓣修复创面,患者外露肌腱均得以保留,术后肌腱粘连6例,其余病例无肌腱粘连,皮瓣均成活。结论应用亚急诊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带蒂修复对受损变性的跟腱肌腱治疗有积极的作用,可降低患者致残率及恢复时间,提高修复效果,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外伤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肌腱外露 变性肌腱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兔自体真皮成纤维细胞对增生性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晓双 胡鹏 +3 位作者 王达利 魏在荣 冀玫宏 罗昭和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58-768,共11页
目的 探讨兔耳瘢痕形成早期瘢痕内局部移植自体真皮成纤维细胞(Fbs)对增生性瘢痕形成及创面愈合质量的影响,以探讨Fbs用于增生性瘢痕的防治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机械法联合酶消化法从新西兰大白兔背部正中正常皮肤组织中提取真皮Fbs,取... 目的 探讨兔耳瘢痕形成早期瘢痕内局部移植自体真皮成纤维细胞(Fbs)对增生性瘢痕形成及创面愈合质量的影响,以探讨Fbs用于增生性瘢痕的防治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机械法联合酶消化法从新西兰大白兔背部正中正常皮肤组织中提取真皮Fbs,取第3代生长良好的细胞,向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取2只实验兔作为预实验观察对象(即未干预组),于兔双耳腹侧手术形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创面不做任何处理,待其自然愈合,记录完全上皮化时间及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情况;另取6只实验用兔设立兔左耳为实验组,右耳为对照组,于创面上皮化后第2天(术后20 d)、术后30 d(瘢痕增生最明显时),采用体外培养的经BrdU标记后的第4代自体真皮Fbs于实验组创面及增生性瘢痕周围的皮下至软骨上层之间进行环形注射,对照组在上述相应时间点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第2次细胞移植后7d(术后37 d左右)切取增生性瘢痕组织,记录3组(未干预组、实验组、对照组)增生性瘢痕的大体外观及其组织学变化;实验组术后37 d增生性瘢痕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对移植细胞进行示踪;实时荧光-多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RT-PCR)检测对照组及实验组术后37 d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核心蛋白多糖(decorn,DCN)的mRNA表达变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增生性瘢痕组织中DCN、TGF-β1、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37 d实验组瘢痕较对照组平、软,色泽轻度变浅,体积缩小.组织学结果提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真皮浅层Fbs、炎性细胞数量减少,结缔组织的增生及胶原沉积减少,基底层细胞、胶原纤维排列整齐;RT-PCR结果表明,实验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DCN 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结果表明,实验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GF-β1、Ⅰ、Ⅲ型胶原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DCN含量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兔背部真皮Fbs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与促进增生性瘢痕局部组织中DCN表达的上调及TGF-β1表达的下调,减少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促进胶原的有序排列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细胞移植 兔耳瘢痕模型
原文传递
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小腿足踝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驰 刘野 +5 位作者 游兴 陶科融 罗昭和 段领燕 刘倩男 孙广峰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小腿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采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足踝创面29例,其中车祸伤19例,机器绞伤7例,皮肤肿瘤3例。术前采用便携式超声多普勒探测仪定位...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小腿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采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足踝创面29例,其中车祸伤19例,机器绞伤7例,皮肤肿瘤3例。术前采用便携式超声多普勒探测仪定位穿支位置,根据创面设计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皮瓣切取面积8 cm×4 cm^20 cm×8 cm,转移修复创面。随访观察受区及供区的外形及足踝功能,评价临床应用的美学效果。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小腿供瓣区无凹陷、破溃,小腿外形无改变,留有线状瘢痕,不影响整体外观,皮瓣质地良好、色泽正常,皮瓣与周围皮肤无明显色差。结论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不需取皮植皮,是修复小腿足踝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 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原文传递
携带趾固有动脉斧头状皮瓣修复第五趾近节胫侧创面
7
作者 游兴 张驰 +4 位作者 陶科融 刘野 罗昭和 杨海燕 孙广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6-657,共2页
目的总结携带趾固有动脉斧头状皮瓣修复第5趾近节胫侧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7年7月—2020年5月,采用携带趾固有动脉斧头状皮瓣修复9例第5趾近节胫侧创面。男3例,女6例;年龄20~58岁,平均38岁。单足7例,双足2例。外伤创面3例,瘢痕松解术后... 目的总结携带趾固有动脉斧头状皮瓣修复第5趾近节胫侧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7年7月—2020年5月,采用携带趾固有动脉斧头状皮瓣修复9例第5趾近节胫侧创面。男3例,女6例;年龄20~58岁,平均38岁。单足7例,双足2例。外伤创面3例,瘢痕松解术后创面2例,慢性溃疡4例。创面范围为1.5 cm×1.0 cm~2.0 cm×1.0 cm,均合并骨或关节外露。皮瓣切取范围为2.0 cm×1.0 cm~2.5 cm×1.5 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皮瓣外观不臃肿,慢性溃疡患者无溃烂复发。足趾外形满意,不影响穿鞋及走路。供区无明显瘢痕及功能障碍。结论携带趾固有动脉斧头状皮瓣位置隐蔽、血供可靠、切取方便,对供区损伤小,是修复第5趾近节胫侧创面的理想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趾 趾固有动脉 斧头状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