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福建山区玉米与花生不同间作比例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态机制
被引量:
4
1
作者
罗晓棉
林文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8-344,共7页
"八山一水一分田"准确指出福建耕地稀缺状况。占总耕地面积达45%的山区低产田和有限的灌溉条件严重制约着全省作物产量,对低产田的高效利用显得尤为关键。本试验选取玉米∥花生的间作方式,设置3∶6、3∶8、3∶10、3∶12等4种...
"八山一水一分田"准确指出福建耕地稀缺状况。占总耕地面积达45%的山区低产田和有限的灌溉条件严重制约着全省作物产量,对低产田的高效利用显得尤为关键。本试验选取玉米∥花生的间作方式,设置3∶6、3∶8、3∶10、3∶12等4种间作比例,在福建莆田大洋乡试验基地,借助生物的生态位关系及其原理,开展不同间作比例对间作系统种间关系的影响研究,探讨间作增产的机制,以期为福建红壤山区农业作物安排提供借鉴。试验结果表明:(1)相比单作,玉米与花生在适合比例下是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间作效益;(2)3∶8间作比例因具有最良好的种间竞争关系,表现出最大的竞争正效应和最高的资源利用率,因而其系统生产力最大,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生
间作
种间关系
间作效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与花生间作的根际互惠方式及其机制
被引量:
2
2
作者
林伟伟
罗晓棉
林文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9-417,共9页
采用两种间作比例(3:8和3:12)和3种种间根系间隔方式(无隔、网隔、全隔)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运用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对玉米和花生复合群体的产量、系统生产力(SPI)及根际生态位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和花生以3:8和3:12间作在无隔和...
采用两种间作比例(3:8和3:12)和3种种间根系间隔方式(无隔、网隔、全隔)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运用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对玉米和花生复合群体的产量、系统生产力(SPI)及根际生态位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和花生以3:8和3:12间作在无隔和网隔处理下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且3:8间作在无隔和网隔处理下的SPI显著高于3:12间作的相应处理和单作对照.在相同间作比例下,全隔处理的实际产量损失指数(AYL)、区域时间等价率(ATER)和农田利用效率(LUE)均明显低于无隔和网隔处理.在单作环境下,作物群体占据的营养生态位宽度最窄(Bm=0.0785,Bp=0.0893),重叠度最高(Omp=0.9956);3:8间作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变化幅度大于3:12间作.此外,3:8间作的玉米和花生土壤生境生态位适宜度均比3:12间作高,单作最低;3:8和3:12间作在无隔处理下的根系生态位指数显著高于单作、全隔和网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生
间作
土地当量比
生态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豆科作物间作系统中不同互作因子对群体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奇松
李家俊
+2 位作者
叶江华
罗晓棉
林文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2-590,共9页
【目的】明确在间作条件下不同互作因子(地上部互作、根系竞争、土壤环境改良)对不同复合群体的生态效应。【方法】以玉米/大豆和玉米/花生间作组合为研究对象,设置了间作无隔、间作网隔、间作全隔和3种作物的单作处理,比较分析不同间...
【目的】明确在间作条件下不同互作因子(地上部互作、根系竞争、土壤环境改良)对不同复合群体的生态效应。【方法】以玉米/大豆和玉米/花生间作组合为研究对象,设置了间作无隔、间作网隔、间作全隔和3种作物的单作处理,比较分析不同间作处理的种间竞争关系和互作因子的产量贡献率。【结果】玉米/大豆和玉米/花生间作均能提高群体产量,其中玉米增产起到主要作用,不同作物的竞争力排序为玉米>大豆>花生;地上部互作效应主要体现在提高了两种间作组合中玉米的产量,其产量贡献率分别为15.83%(玉米/大豆)和15.98%(玉米/花生),但却显著抑制了花生的产量(-11.42%);根系竞争对玉米/大豆间作组合的单一作物和群体产量均起到负效应(玉米-2.87%、大豆-5.35%、群体-4.52%),而对玉米/花生间作组合的玉米和群体产量起到正效应(5.88%和0.80%);土壤环境改良对两种间作组合中各作物产量均表现出正效应,可显著提高间作系统的产量和稳定性。【结论】不同间作组合之间,由于作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差异,各互作因子对间作群体产量的贡献率存在差异,其中土壤环境改良对玉米/豆科间作系统的增产及稳产起到主要作用。通过量化不同互作因子对间作作物产量形成的生态效应,可为优化间作的田间作物配置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花生
间作
种间竞争
产量贡献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建山区玉米与花生不同间作比例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态机制
被引量:
4
1
作者
罗晓棉
林文雄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控重点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8-344,共7页
文摘
"八山一水一分田"准确指出福建耕地稀缺状况。占总耕地面积达45%的山区低产田和有限的灌溉条件严重制约着全省作物产量,对低产田的高效利用显得尤为关键。本试验选取玉米∥花生的间作方式,设置3∶6、3∶8、3∶10、3∶12等4种间作比例,在福建莆田大洋乡试验基地,借助生物的生态位关系及其原理,开展不同间作比例对间作系统种间关系的影响研究,探讨间作增产的机制,以期为福建红壤山区农业作物安排提供借鉴。试验结果表明:(1)相比单作,玉米与花生在适合比例下是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间作效益;(2)3∶8间作比例因具有最良好的种间竞争关系,表现出最大的竞争正效应和最高的资源利用率,因而其系统生产力最大,效益最高。
关键词
玉米
花生
间作
种间关系
间作效益
Keywords
maize
peanut
intercropping
interspecies relationship
intercropping advantage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与花生间作的根际互惠方式及其机制
被引量:
2
2
作者
林伟伟
罗晓棉
林文雄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省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控重点实验室
出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9-417,共9页
基金
闽台特色作物种质创制与绿色栽培协同创新中心项目(KP8015801)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17L3003)
农业农村部“948”项目(2014-Z36)
文摘
采用两种间作比例(3:8和3:12)和3种种间根系间隔方式(无隔、网隔、全隔)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运用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对玉米和花生复合群体的产量、系统生产力(SPI)及根际生态位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和花生以3:8和3:12间作在无隔和网隔处理下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且3:8间作在无隔和网隔处理下的SPI显著高于3:12间作的相应处理和单作对照.在相同间作比例下,全隔处理的实际产量损失指数(AYL)、区域时间等价率(ATER)和农田利用效率(LUE)均明显低于无隔和网隔处理.在单作环境下,作物群体占据的营养生态位宽度最窄(Bm=0.0785,Bp=0.0893),重叠度最高(Omp=0.9956);3:8间作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变化幅度大于3:12间作.此外,3:8间作的玉米和花生土壤生境生态位适宜度均比3:12间作高,单作最低;3:8和3:12间作在无隔处理下的根系生态位指数显著高于单作、全隔和网隔处理.
关键词
玉米
花生
间作
土地当量比
生态位
Keywords
maize
peanut
intercropping
land equivalent ratio
ecological niche
分类号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豆科作物间作系统中不同互作因子对群体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奇松
李家俊
叶江华
罗晓棉
林文雄
机构
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
福建省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控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2-590,共9页
基金
福建省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控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开放课题项目(NYST-2019-02)
武夷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YJ201906)。
文摘
【目的】明确在间作条件下不同互作因子(地上部互作、根系竞争、土壤环境改良)对不同复合群体的生态效应。【方法】以玉米/大豆和玉米/花生间作组合为研究对象,设置了间作无隔、间作网隔、间作全隔和3种作物的单作处理,比较分析不同间作处理的种间竞争关系和互作因子的产量贡献率。【结果】玉米/大豆和玉米/花生间作均能提高群体产量,其中玉米增产起到主要作用,不同作物的竞争力排序为玉米>大豆>花生;地上部互作效应主要体现在提高了两种间作组合中玉米的产量,其产量贡献率分别为15.83%(玉米/大豆)和15.98%(玉米/花生),但却显著抑制了花生的产量(-11.42%);根系竞争对玉米/大豆间作组合的单一作物和群体产量均起到负效应(玉米-2.87%、大豆-5.35%、群体-4.52%),而对玉米/花生间作组合的玉米和群体产量起到正效应(5.88%和0.80%);土壤环境改良对两种间作组合中各作物产量均表现出正效应,可显著提高间作系统的产量和稳定性。【结论】不同间作组合之间,由于作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差异,各互作因子对间作群体产量的贡献率存在差异,其中土壤环境改良对玉米/豆科间作系统的增产及稳产起到主要作用。通过量化不同互作因子对间作作物产量形成的生态效应,可为优化间作的田间作物配置和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花生
间作
种间竞争
产量贡献率
Keywords
maize
soybean
peanut
intercropping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yield contribution rate
分类号
S315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福建山区玉米与花生不同间作比例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态机制
罗晓棉
林文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玉米与花生间作的根际互惠方式及其机制
林伟伟
罗晓棉
林文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玉米/豆科作物间作系统中不同互作因子对群体产量的影响
李奇松
李家俊
叶江华
罗晓棉
林文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