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针灸资生经》治疗脾胃病选穴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罗晓舟 唐纯志 +2 位作者 温小鹏 黄健婷 杨雪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30-2633,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资生经》治疗脾胃病选穴规律。方法:整理《针灸资生经》所记载脾胃病的其症状、用穴及针灸治疗手段。运用数理统计及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数据下隐藏的规律。结果:《针灸资生经》治疗脾胃病总共运用432频次153穴,分属最... 目的:探讨《针灸资生经》治疗脾胃病选穴规律。方法:整理《针灸资生经》所记载脾胃病的其症状、用穴及针灸治疗手段。运用数理统计及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数据下隐藏的规律。结果:《针灸资生经》治疗脾胃病总共运用432频次153穴,分属最多的经络是膀胱经,其次是任脉和胃经。治疗手段方面,432频次穴位中63频次40个穴位明确提到了用艾灸作为治疗手段,频次占比14.6%。使用频次最高的是任脉的石门穴共提及10次。特定穴方面选用最多的是合穴,达8个。穴位搭配方面,存在固定组合如胃俞配膈俞、大肠俞配三焦俞等。结论:选穴范围遍及十四经及经外奇穴,范围广,但趋势集中,存在固定穴位搭配组合。广泛运用艾灸疗法,穴位选择灵活具体搭配方法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资生经 针灸疗法 选穴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针灸治疗肩周炎有效性Meta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罗晓舟 唐纯志 +1 位作者 杨雪捷 黄健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6-591,共6页
目的:客观评价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检索各文献数据库创库至今所有针灸治疗本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分,运用Revman 5.3辅以STATA 13.0软件对其有效率效应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54篇文献... 目的:客观评价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检索各文献数据库创库至今所有针灸治疗本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分,运用Revman 5.3辅以STATA 13.0软件对其有效率效应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5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累计5865例病例。温针、电针及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本病疗效分别优于对照组。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本病疗效分别优于封闭治疗、口服西药和单纯推拿,总有效率方面针灸治疗本病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电针、普通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对照组,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本病优于封闭疗法、口服西药及单纯推拿,可综合推论针灸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疗效,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加强本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针灸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法中渚穴循经传导效应治疗肩周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罗晓舟 唐纯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3-526,共4页
目的:讨论中渚穴循经传导效应对肩周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中渚单穴将109例患者分为循经传导疗法组和普通针刺组,匹配后得到39对患者,运用VAS模拟评分、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及ADL日常... 目的:讨论中渚穴循经传导效应对肩周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中渚单穴将109例患者分为循经传导疗法组和普通针刺组,匹配后得到39对患者,运用VAS模拟评分、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及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进行评价。结果:PSM基线匹配一致后,VAS评分和Michael fees评分的最终检验结果均表明,循经传导针刺疗法对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及肩关节活动改善均优于普通针刺疗法,ADL评分的临床疗效分布改善两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循经传导针刺疗法的复发率相较于普通针刺疗法更低。结论:针刺中渚单穴激发循经传导效应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渚 循经传导效应 倾向性评分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基于模拟实验飞针进针法准确性及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罗晓舟 唐纯志 +3 位作者 黄健婷 刘明 卜正祥 刘芳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9-783,共5页
目的:飞针进针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安全无痛的进针方法。方法:通过多次在模拟人体肌肉上进行飞针进针,记录进针点的坐标值,通过统计学方法探究飞针进针法的准确性及影响其成功率的因素。结果:准确性方面,不同直径针具及不同握持部位进针... 目的:飞针进针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安全无痛的进针方法。方法:通过多次在模拟人体肌肉上进行飞针进针,记录进针点的坐标值,通过统计学方法探究飞针进针法的准确性及影响其成功率的因素。结果:准确性方面,不同直径针具及不同握持部位进针点距坐标原点距离存在差异(P<0.05),且握持针身组进针点距离坐标原点距离均值小于握持针柄组;在成功率方面,选用0.35×40 mm毫针和握持针身具有更高的成功率。讨论:本研究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飞针疗法的准确性,并通过不同实验组的比较总结出选用直径较大针具进针时握持针身可以有效提高飞针进针法的成功率。样本量更大,针具的种类和材质更丰富的实验研究出现可以增强本文的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针 准确性 成功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针刺太溪穴降低SHR血压及调节延髓TNF-α、IL-6蛋白表达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晶 林晓杰 +2 位作者 罗晓舟 黄健婷 唐纯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太溪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SHR)大脑延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降压的作用机理.方法:以SHR为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共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正常血压... 目的:观察针刺太溪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SHR)大脑延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降压的作用机理.方法:以SHR为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共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正常血压wistar大鼠15只作为对照组,太溪组、非穴组分别予针刺治疗,模型组、对照组不予处理,治疗前后分别测量其血压,治疗结束后第2天分别随机取7只大鼠大脑延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脑延髓组织切片TNF-α、IL-6的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率.结果:针刺太溪穴及非经穴位均可以降低SHR大脑延髓中TNF-α、IL-6的表达水平,并降低SHR的血压,且针刺太溪穴效果更为明显.结论:针刺太溪穴能有效降低SHR血压,而调节SHR大脑延髓中TNF-α及IL-6蛋白表达可能是其降压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太溪穴 高血压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介素-6(IL-6)
下载PDF
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雪捷 于海波 +2 位作者 黄杏贤 罗晓舟 黄昭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560-5562,共3页
目的研究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失眠患者2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70例。A组给予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B组给予抗失眠药物治疗,C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 目的研究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失眠患者2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70例。A组给予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B组给予抗失眠药物治疗,C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中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1%和92.86%,显著高于C组的15.71%(P<0.05),A组、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治疗后5-HT水平显著升高,NE水平显著降低(P<0.05);A组、B组治疗后5-HT水平显著高于C组,NE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与抗失眠药物效果相当,能升高5-HT水平,降低NE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穴位刺激 脑卒中 失眠
下载PDF
针灸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性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笑 罗晓舟 +2 位作者 曹秋雨 邓赣 唐纯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21-2324,I0004,共5页
目的:采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随机效应模型MCMC法网状Meta分析评价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检索Google Scholar、Pub Med、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从建刊至2017年10月发表的关于针灸治... 目的:采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随机效应模型MCMC法网状Meta分析评价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检索Google Scholar、Pub Med、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从建刊至2017年10月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RCT/CCT)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手册5. 1. 0标准对每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和偏倚风险评估。应用Stata 14. 0绘制网状结构图,应用Ge MTC 0. 14. 3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最终2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2208例,共涉及柳氮磺胺吡啶、针、灸、蜂针、针+灸、针+灸+罐、针+罐、针+灸+蜂针、灸+蜂针等9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柳氮磺胺吡啶与针、柳氮磺胺吡啶与灸、柳氮磺胺吡啶与针+灸、柳氮磺胺吡啶与针+灸+罐、柳氮磺胺吡啶与针+罐、柳氮磺胺吡啶与针+灸+蜂针、柳氮磺胺吡啶与灸+蜂针、针与针+灸、针与针+灸+罐、灸与针+灸、灸与针+灸+罐、蜂针与针+灸+罐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疗效最佳的可能性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针+灸+罐、针+灸+蜂、灸+蜂针、针+灸、针+罐、灸、针、蜂针、柳氮磺胺吡啶。结论:现有的研究证据显示,针灸综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和柳氮磺胺吡啶,针+灸+罐、针+灸+蜂、灸+蜂针为治疗本病的最佳疗法可能性大,但确切结论仍需大量高质量RCT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柳氮磺胺吡啶 强直性脊柱炎 有效性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火针浅刺法配合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文坚 罗晓舟 +1 位作者 刘佳昕 唐纯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火针浅刺法配合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60例颈型颈椎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浅刺法配合刺血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评价治疗1疗程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评定及NPQ颈痛量表... 目的探讨火针浅刺法配合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60例颈型颈椎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浅刺法配合刺血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评价治疗1疗程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评定及NPQ颈痛量表。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VAS、NP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NPQ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配合刺血疗法与普通针刺法均能有效改善颈型颈椎病的症状,但火针配合刺血疗法优势更大,用时更短,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火针 刺血疗法 普通针刺
下载PDF
浮针治疗网球肘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笑 罗晓舟 +2 位作者 魏燕莹 邓博文 唐纯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72-2176,共5页
目的:客观评价浮针治疗网球肘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检测Pub Med、Google Scholar、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万方数资源据库,收纳浮针治疗网球肘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资料,运用GRADE profile 3.6对文献进行证据等级评价,应用Re... 目的:客观评价浮针治疗网球肘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检测Pub Med、Google Scholar、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万方数资源据库,收纳浮针治疗网球肘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资料,运用GRADE profile 3.6对文献进行证据等级评价,应用Revman 5.3以及STATA 12.0软件对其总有效率效应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最终1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合计病例1251例。文献证据等级评价:GRADE分级结果提示等级极低。异质性评价:异质性数值检验(χ2=14.73,P=0.54,I2=0%〈50%)确定为无异质性或小。偏倚评估:应用Egger检验法分析潜在的发表偏倚,P=0.006〈0.05,其95%CI[0.611,3.013],提示存在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浮针或联合其他疗法对网球肘临床总疗效优于其他疗法,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4.99,95%CI(3.13,7.95),Z=8.10,P〈0.000 01]。浮针分别与对照组不同干预措施比较:进一步得出浮针临床疗效分别优于常规针刺、电针、局部封闭。浮针对照火针,OR=7.50,95%CI(0.78,72.44),Z=1.74,P=0.08〉0.05,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浮针治疗网球肘具有相对优势,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囿于文献质量偏低,尚需要更多多中心、大样本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对上述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网球肘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采用重复增量修剪算法探讨舌三针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显效率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宾 罗晓舟 +5 位作者 王澍欣 贺君 徐展琼 李克嵩 朱欢欢 庄礼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27-1129,1158,共4页
目的:尝试采用重复增量修剪法对457例卒中后吞咽功能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机器学习,探讨患者个人证候体征对显效率的影响。方法:从病历系统中提取符合纳入条件的舌三针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病例资料,运用重复增量修剪算法对所搜... 目的:尝试采用重复增量修剪法对457例卒中后吞咽功能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机器学习,探讨患者个人证候体征对显效率的影响。方法:从病历系统中提取符合纳入条件的舌三针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病例资料,运用重复增量修剪算法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机器学习。结果:学习结果显示,吸烟与否、肥胖患者、血糖偏高、疾病分期等是对舌三针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显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结论:采用重复增量修剪法对卒中后吞咽功能患者显效率判断率高,可以协助临床医生做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增量修剪算法 舌三针 吞咽障碍 显效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Aprior算法关联规则探讨现代针灸临床治疗痤疮选穴规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金小千 柴铁劬 罗晓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76-1479,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现代针灸临床治疗痤疮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各大中文数据库创库至今所有针灸治疗痤疮临床文献。运用数理统计及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数据下隐藏的规律。结果:总共纳入117篇文献,共录得1083频次104穴,分属最多的经络是膀胱经,其... 目的:探讨现代针灸临床治疗痤疮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各大中文数据库创库至今所有针灸治疗痤疮临床文献。运用数理统计及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数据下隐藏的规律。结果:总共纳入117篇文献,共录得1083频次104穴,分属最多的经络是膀胱经,其次是胃经和大肠经。治疗手段方面共涉及到12种治疗手段,除普通针刺外使用频次最高的治疗方法是刺血疗法,频次占比13.77%。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肺俞穴,共提及67频次。特定穴方面选用最多的是合穴,达108频次,且其中以足三里最常用,共63频次。穴位搭配方面,存在常用穴组,如膈俞-大椎-肺俞、肝俞-肺俞等。结论:选穴范围遍及十四经及经外奇穴,范围广,但趋势集中,存在固定穴位搭配组合。选穴有规律可循,且与本病病因病机相符合,为临床治疗本病选穴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针灸疗法 选穴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有效性Meta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宾 罗晓舟 +3 位作者 李克嵩 王澍欣 张宏 陈兴华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3期138-142,共5页
视神经萎缩指各种疾病引起视网膜节细胞及其轴突发生的疾病,一般为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细胞轴突变性。本病在中医学中归属于青盲范畴。建国以来自五十年代便有学者发表针灸治疗本病的相关文献。
关键词 视神经萎缩 针灸疗法 META分析 有效性评价
下载PDF
智三针对AD模型大鼠脑内ChAT及GLUT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健婷 崔韶阳 +3 位作者 唐纯志 罗晓舟 刘明 卜正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5-917,1003,共4页
目的:观察"智三针"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大脑皮质Ch AT及GLUT3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AD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D-gal联合双侧海马注射Aβ1-40建立AD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非穴组、智三针组各15只。... 目的:观察"智三针"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大脑皮质Ch AT及GLUT3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AD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D-gal联合双侧海马注射Aβ1-40建立AD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非穴组、智三针组各15只。记录大鼠Y迷宫测试全天总反应时间(TRT)以评估其学习记忆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皮质内Ch AT、GLUT3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模型组、非穴组、智三针组大鼠的TRT较正常组均延长,4周治疗后与模型组、非穴组比较,智三针组大鼠TRT缩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皮质Ch AT、GLUT3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非穴组比较,智三针组Ch AT、GLUT3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智三针"能提高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升高大鼠脑内Ch AT、GLUT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三针 阿尔茨海默病 胆碱乙酰转移酶 葡萄糖转运蛋白3 大鼠
下载PDF
浮针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孙一涵 庄礼兴 +2 位作者 贺君 李克嵩 罗晓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 :观察浮针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普通针刺组与药物组,每组各60例。3组患者在行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另予浮针疗法、普通针刺及临床常用止痛药物治疗,观... 目的 :观察浮针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普通针刺组与药物组,每组各60例。3组患者在行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另予浮针疗法、普通针刺及临床常用止痛药物治疗,观察并对比3组受试者术后3、12、24、48 h VAS评分及需要注射盐酸曲马多的例数。结果:随着时间推移,3组VAS评分皆有不同程度下降。浮针组对术后VAS评分下降的效用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组患者要求注射盐酸曲马多人数明显少于另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浮针疗法对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与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混合痔 术后疼痛 随机对照试验 VAS评分
下载PDF
浮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吴旭晗 廖俊茗 +3 位作者 罗晓舟 卜正祥 唐纯志 柴铁劬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784-786,共3页
目的探讨浮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将7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周后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痊愈15... 目的探讨浮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将7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周后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7例),对照组总有效率85.7%(痊愈7例,显效9例,有效14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VAS评分的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程度,且疗效稳定,复发率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浮针疗法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下载PDF
西部企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及激励政策研究
16
作者 罗晓舟 《四川劳动保障》 2012年第2期15-16,共2页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构建最终来源于企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激励政策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凭借企业中职业技能人才所掌握的核心专长与技能.开发职工潜在的、可以通过有效的培养模式和激励政策表现出来的...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构建最终来源于企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激励政策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凭借企业中职业技能人才所掌握的核心专长与技能.开发职工潜在的、可以通过有效的培养模式和激励政策表现出来的内驱力与个性特征的员工素质.导致员工产生高绩效的内在动力源泉.以保持企业获得持续地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西部企业 政策 激励 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能人才培养 员工素质
下载PDF
针刺太冲、太溪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病理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晓舟 金小千 +2 位作者 温小鹏 唐纯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1-787,1025,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太冲、太溪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下丘脑HE染色、尼氏染色及两者的半定量等指标。探讨课题前期功能磁共振结果在分子生物学层面的机制。最终,尝试寻求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机制,为阐明针灸降低血压的原理提供...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太冲、太溪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下丘脑HE染色、尼氏染色及两者的半定量等指标。探讨课题前期功能磁共振结果在分子生物学层面的机制。最终,尝试寻求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机制,为阐明针灸降低血压的原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TATA 14.0统计软件以原始血压为分层条件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将SHRs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冲溪组、非穴组,每组12只。WKY大鼠不分组。针灸处方:太冲(双)、太溪(双)、非穴(双)。操作方法:在大鼠清醒状态下行针刺捻转手法,平补平泻,于每天上午8∶30开始进行,左右两侧穴位同时进行针刺,直刺,先左侧穴位行针2.5 min,然后右侧穴位行针2.5 min,每次持续总共时间5 min,针刺每日1次,逢周日休息1 d,连续针刺4周,共针刺24次。捻转频率为(80±5)次/min,捻转幅度(180±5)°。所有针刺操作由固定一人进行。正常组与模型组不给予针刺,抓取固定5 min。采用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大鼠下丘脑的一般病理形态结构;采用ImageJ对细胞数量进行半定量计算。结果:各组大鼠下丘脑HE染色及尼氏染色后所得病理结果与同脑区正常组相比较,未观察到明显的病理变化。但相较于正常组,其余各组细胞总数及尼氏体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通过半定量方式进行证实。细胞总数及尼氏体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正常组、冲溪组、非穴组、模型组。结论:针刺太冲、太溪对SHRs降压作用在病理形态学上的可能机制在于减少或阻止下丘脑的细胞减少和凋亡,解除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信号传导的调节,调整下丘脑室旁核肾上腺髓质素含量水平、调节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所参与的促炎细胞因子生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水平而实现下丘脑的保护。最终通过上述多种机制,而使得一系列与下丘脑相关的血压调控途径得到调整,实现降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冲 太溪 下丘脑 病理形态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下载PDF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及累积Meta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温小鹏 +2 位作者 金小千 唐纯志 罗晓舟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2期1899-1905,共7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及累积Meta分析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资源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12月,根据...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及累积Meta分析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资源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12月,根据情况采取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相结合的方式。结果:共检出1902篇文献,经过三次筛选最终纳入16篇文献。在纳入的16篇文献中,通过Jadad评分质量由高到低,3分6篇,2分10篇。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74;95%CI[1.79,4.18];P<0.00001)。针灸最初被证实对本病有效的时间为2002年[OR=3.82,95%CI[1.15,12.71]];后续研究加入均表现为95%CI长度的缩窄,表明总体治疗效应值的精确性逐步增加。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长期疗效优于西药,总体治疗效应值的精确性逐步增加,但疗效稳定性可能存在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针灸 系统评价 累积Meta分析
下载PDF
针刺太冲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CA1区葡萄糖转运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江岳 +2 位作者 杜辕滨 唐纯志 罗晓舟 《河南中医》 2019年第9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海马CA1区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太冲组和非穴组,每组各12只,同时选取12只WKY大...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海马CA1区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太冲组和非穴组,每组各12只,同时选取12只WKY大鼠为正常组。太冲组取穴太冲,非穴组针刺非穴部位,正常组与模型组不给予针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实验后海马GLUT1,采用imageJ法测定累积光密度值。结果:模型组海马CA1区域GLUT1积分光密度值小于正常组及太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海马CA1区GLUT1积分光密度值与非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太冲组海马CA1区GLUT1积分光密度值大于非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冲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SHR大鼠太冲穴可能通过调整GLUT1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太冲穴 针刺 海马CA1区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大鼠
下载PDF
神经源性高血压小鼠差异靶基因分析——基于GEO数据库数据挖掘
20
作者 刘镍 苏文渊 +6 位作者 覃辉 何博 胥勇 刘信 罗晓舟 唐纯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835-483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GSE25076基因芯片数据,探索神经源性高血压小鼠下丘脑的差异基因,尝试寻找该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方法在NCBI提供的GEO2R平台内检索GSE25076,将全部数据下载保存为Excel格式,并进行差异基因分析。采用DAVID平台进行GO分析,京... 目的通过分析GSE25076基因芯片数据,探索神经源性高血压小鼠下丘脑的差异基因,尝试寻找该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方法在NCBI提供的GEO2R平台内检索GSE25076,将全部数据下载保存为Excel格式,并进行差异基因分析。采用DAVID平台进行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平台进行KEGG通路分析,STRING平台进行基因互作(PPI)分析。结果在GEO2R平台内对神经源性高血压小鼠芯片数据进行分析,共获得34760个差异基因,最终获得28个符合条件的基因。这28个差异基因富集在磷脂分解代谢过程、水解酶活性调节等过程。KEGG分析表明其富集于RNA转运通路。结论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4A3和核糖核酸酶(POP4)最为可能是神经源性高血压发生的基因层面的原因,通过RNA转运通路,影响神经发育、血管生成及神经发生等过程,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高血压 生物信息学 差异基因 GEO数据库 基因芯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