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罗有同 孔小娣 +3 位作者 林泽州 曾志明 张意忠 陈介木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589-591,共3页
目的观察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 目的观察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则联合应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6±0.69)d、(5.83±0.77)d、(7.69±1.0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9±1.24)d、(6.86±1.66)d、(8.42±1.4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CRP、TNF-α及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上述指标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小儿支原体肺炎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平衡快速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阿奇霉素 炎症因子 疗效
下载PDF
62例肝功能异常学龄儿童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结果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有同 肖昕 +2 位作者 周晓光 帅春 张金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的:分析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学龄儿童(7~12岁)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情况,并对其致病性及与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做初步探讨。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NestedPCR),对62例体检发现ALT升高和75例ALT正常的学龄儿...  目的:分析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学龄儿童(7~12岁)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情况,并对其致病性及与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做初步探讨。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NestedPCR),对62例体检发现ALT升高和75例ALT正常的学龄儿童血标本进行TTVDNA扩增,通过凝胶电泳分离扩增产物;用ELISA方法同时检测甲、乙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标志。结果:ALT升高者中,TTVDNA检出率为12 9%(8/62),其中3例HBsAg同时阳性(4 8%),1例与抗-HCV同时阳性(1 6%);ALT正常者中,TTVDNA检出率为2 7%(2/75),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肝功能异常学龄儿童存在较高的TTV感染率且有可能致肝功能损害。TTV与肝炎病毒可重叠感染同一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传播病毒 肝炎病毒 肝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鼠脑细胞凋亡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有同 肖昕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9期675-678,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新生鼠脑细胞凋亡的干预效果。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干预组和假手术组。干预组给予NAC0.1mg/(g·d),... 目的探讨新型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新生鼠脑细胞凋亡的干预效果。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干预组和假手术组。干预组给予NAC0.1mg/(g·d),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做相应处理。分别于建模后3d、7d和21d摘取脑组织,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TUNEL法)。结果干预组在3d、7d和21d的脑细胞凋亡指数均低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C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脑细胞凋亡,可以考虑将其应用于临床HIE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细胞凋亡 手术 N-乙酰半胱氨酸 干预效果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鼠 HIE 结论 情况 目的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鼠血8-异前列腺素F_(2a)变化及N-乙酰半胱氨酸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罗有同 肖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大鼠模型后不同时间段血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a)变化的意义,以及新型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其干预效果。方法7日龄SD新生大鼠98只随机分为干预组、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干预组予NAC 0.1 mg/... 目的探讨建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大鼠模型后不同时间段血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a)变化的意义,以及新型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其干预效果。方法7日龄SD新生大鼠98只随机分为干预组、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干预组予NAC 0.1 mg/(g.d),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做相应处理。3组分别于建模后30 min,1、3、72、1 d断颈取血,采用EIA法检测血清8-iso-PGF2a含量。结果建模后30 min,手术组、干预组和假手术组血清8-iso-PGF2a水平分别为(168.7±24.2)(、120.9±23.4)、(50.0±8.8)ng/L,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4 h后,手术组、干预组大鼠8-iso-PGF2a水平逐渐降至假手术组水平,两组无差异。结论8-iso-PGF2a可作为HIE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之一。NAC能有效地降低血HIE新生大鼠血中8-iso-PGF2a水平,对防治HIE有一定效果,可以考虑将其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部缺氧缺血 8-异前列腺素F2A N-乙酰半胱氨酸
下载PDF
延胡索酸尿症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有同 杨辅直 《武警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440-441,共2页
关键词 延胡索酸尿症 抽搐
下载PDF
心肌缺血大鼠血浆8-异前列腺素F_(2α)水平及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严群超 熊爱华 +1 位作者 肖昕 罗有同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5-607,共3页
目的分析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与心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相关性,以及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治疗效果,探讨血浆8-iso-PGF2α反映心肌氧自由基损伤程度和干预效果的可能性。方法45只Wistar大鼠分为三组:缺血组... 目的分析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与心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相关性,以及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治疗效果,探讨血浆8-iso-PGF2α反映心肌氧自由基损伤程度和干预效果的可能性。方法45只Wistar大鼠分为三组:缺血组、缺血+NAC组和对照组。使用垂体后叶素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心电图上ST段的抬高作为心肌缺血指标。在缺血+NAC组,预先用NAC 0.1 g/kg·d灌胃3周。应用ELISA方法测定心肌缺血及正常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8-iso-PGF2α含量。结果(1)急性心肌缺血组大鼠的血浆和心肌组织8-iso-PGF2α含量分别为(187.1±45.8)pg/ml和(259.3±47.5)pg/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60.4±13.7)pg/ml和(88.6±16.9)pg/g(P<0.01);(2)急性心肌缺血前应用NAC组的血浆和心肌组织8-iso-PGF2α含量分别为(88.2±16.4)pg/ml和(109.4±24.7)pg/g,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3)血浆与心肌8-iso-PGF2α水平间存在正相关(r=0.856,P<0.01);(4)与正常组比较,缺血组的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心肌缺血45 min时抬高最为明显,达(0.34±0.05)mV](P<0.05),心肌缺血前使用NAC,可使心肌缺血得以改善[心肌缺血45 min时心电图ST段仅达(0.18±0.05)mV]。结论急性心肌缺血时8-iso-PGF2α含量产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大鼠 血浆 8-异前列腺素F2Α N-乙酰半胱氨酸 干预作用
下载PDF
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伟生 杨辅直 +1 位作者 杨敏 罗有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49-1550,共2页
目的观察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12例,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16例,新生儿G-6-PD缺陷症20例,从黄疸出现的时... 目的观察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12例,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16例,新生儿G-6-PD缺陷症20例,从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贫血、住院时间、治疗措施以及预后转归等方面分析比较他们的变化。结果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与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贫血、住院时间差别不大,前组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4例,后组3例,出现胆红素脑病分别为2例和3例,随访6个月至3年,发生胆红素脑病后遗症各1例(均为换血前已出现胆红素脑病症状),单纯新生儿P-6-PD缺陷症黄疸出现的时间较晚、程度轻、血色素正常或轻度贫血、住院时间短,预后好,未见胆红素脑病及其后遗症。结论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与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症状、体征相近似,黄疸出现的时间早,程度较重且上升速度快、多有贫血,需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以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后遗症,无明显诱因的单纯新生儿G-6-PD缺陷症症状轻,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不合 G-6-PD缺陷症 溶血 新生儿
下载PDF
8-异前列腺素F_(2α)在冠心病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9
8
作者 严群超 肖昕 +3 位作者 熊爱华 罗有同 董太明 黄志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02-405,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浆 8 异前列腺素F2α(8 ISO PGF2α)水平变化在评估冠心病 (CHD)患者病情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了 4 4例稳定性心绞痛 (SA)、5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5 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 5 4例健... 目的 探讨血浆 8 异前列腺素F2α(8 ISO PGF2α)水平变化在评估冠心病 (CHD)患者病情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了 4 4例稳定性心绞痛 (SA)、5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5 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 5 4例健康成人血浆 8 ISO PGF2α水平。结果  (1)CHD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吸烟对血浆 8 ISO PGF2α含量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2 )SA、UA、AMI和正常成人的 8 ISO PGF2α水平分别是 (5 72 6± 381 3)pg/ml、(95 0 5± 5 6 3 2 )pg/ml、(2 789 5± 1773 5 )pg/ml和 (16 4 6±130 1)pg/ml,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 (F =82 5 7,P =0 0 0 0 1) ;SA、UA、AMI和正常成人 8 ISO PGF2α水平的 95 %可信区间 (CI)分别是 375 7~ 70 6 2pg/ml、790 5~ 1110 6pg/ml、2 2 85 5~ 32 93 5pg/ml和12 9 1~ 2 0 0 1pg/ml,相互之间无交叉。 (3) 2 9例 8 ISO PGF2α<10 0 0pg/ml的UA患者中 10 3%发展成AMI;而 2 1例 8 ISO PGF2α>10 0 0pg/ml的UA患者中 ,6 6 7%发展成AMI,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χ2 =17 2 2 ,P =0 0 0 0 1)。 33例 8 ISO PGF2α<30 0 0pg/ml的AMI患者全部存活 ;17例 8 ISO PGF2α>30 0 0pg/ml的AMI中 ,仅 2 9 4 %存活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χ2 =2 6 90 ,P =0 0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地诺前列素 预后 CHD 8-异前列腺素F2Α 冠心病
原文传递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及更昔洛韦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明 肖昕 +3 位作者 周晓光 罗有同 张宁 郑优荣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输血传播病毒 (TTV )感染的相关性及更昔洛韦的抗 TTV感染效果。 方法 将 2 2 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成两组 :12 5例暂未发现病因为病因未明组 ;98例已找到一种或一种以上病因为病因明确组。另选择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输血传播病毒 (TTV )感染的相关性及更昔洛韦的抗 TTV感染效果。 方法 将 2 2 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成两组 :12 5例暂未发现病因为病因未明组 ;98例已找到一种或一种以上病因为病因明确组。另选择 85例无高胆红素血症的正常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对三组患儿外周血标本进行 TTV DNA扩增、电泳分析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 T)测定。对 TTV DNA阳性且 AL T异常患儿 ,随机应用更昔洛韦或病毒唑 10mg/ (kg· d)治疗 7d后 ,复查外周血 TTV DNA和 AL T。 结果 病因未明组中 ,12例外周血检测出 TTV DNA ,阳性率为 9.6 % ;病因明确组中 ,3例外周血检测出 TTV DNA,阳性率为 3.1% ;正常对照组 TTV DNA均为阴性。三组 TTV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0 1)。9例 TTV DNA阳性和血清 AL T异常患儿中 ,5例使用更昔洛韦治疗 7d后 ,外周血 TTV DNA全部转阴 ,AL T于治疗2周内恢复正常 ;4例使用病毒唑治疗 2周后 ,外周血 TTV DNA仍为阳性 ,于治疗 2周内 AL T仍异常。 结论  TTV感染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之一 ,部分可导致肝功能损害。更昔洛韦可能具有良好的抗 TTV感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输血传播病毒感染 相关性 更昔洛韦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