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电除尘技术在公路隧道空气净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鲁娜 孙丹凤 +3 位作者 罗朋振 王冰 邓昌宁 吴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100,共6页
为了更好地改善公路隧道中的空气环境,减少对隧道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需采用比通风技术稀释空气污染物更合理高效的空气净化手段。综合国内外公路隧道空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公路隧道中静电除尘技术的应用实例介绍了... 为了更好地改善公路隧道中的空气环境,减少对隧道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需采用比通风技术稀释空气污染物更合理高效的空气净化手段。综合国内外公路隧道空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公路隧道中静电除尘技术的应用实例介绍了静电除尘器(ESP)用于隧道除尘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实验模拟和应用实例中,ESP对粉尘颗粒(PM)的去除效率均可达90%以上除尘效率高并且除尘相对比较彻底。同时对ESP的布置方式进行了阐述,结合其它空气净化装置,提出了一种与ESP相配合的隧道空气污染物综合治理方案。实验表明,将隧道空气首先通过ESP除去PM后再对气态空气污染物如一氧化碳(CO)等进行吸附处理,CO等气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会大大提高。结合国际上现有的隧道空气净化技术成果,对中国公路隧道空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空气污染物 治理效果 ESP 布置方式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宽间距—长芒刺静电除尘器收集公路隧道模拟粉尘效率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孙丹凤 罗朋振 +3 位作者 鲁娜 王冰 邓昌宁 吴彦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4-60,共7页
公路隧道中的粉尘颗粒物粒径范围分布较广,种类相对复杂,研究隧道中粉尘的去除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静电除尘技术,通过模拟公路隧道不同情况下的各工况参数,考察了不同条件下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静电除尘器主体采用负直流高... 公路隧道中的粉尘颗粒物粒径范围分布较广,种类相对复杂,研究隧道中粉尘的去除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静电除尘技术,通过模拟公路隧道不同情况下的各工况参数,考察了不同条件下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静电除尘器主体采用负直流高压的电极供电形式,电极采用宽间距-长芒刺结构,实验粉尘选取烟尘、水泥粉和磷镁矿石粉模拟隧道粉尘。通过改变电源电压、风速、粉尘浓度、粉尘粒径和粉尘比电阻,分别计算了各条件下的除尘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当电源电压为8.4 k V、风速4 m/s、粉尘浓度27.59 mg/m^3、粉尘颗粒物粒径60.71μm、粉尘比电阻适中的条件下,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最高,可达90%。宽间距-长芒刺结构的静电除尘器对隧道中粉尘的去除有较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模拟粉尘 风速 粉尘浓度 粒径 比电阻 除尘效率
下载PDF
不同气体介质下极不对称DBD放电模式转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罗朋振 孙丹凤 +3 位作者 鲁娜 商克峰 李杰 吴彦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71,共7页
在大气压条件下,气隙距离为12 mm时,针—板DBD结构在不同的气体介质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放电模式。当气体介质为氩气、放电电压为4 k V时,放电电压的正半周期表现为丝状放电模式,放电电压的负半周期为类辉光放电模式。当气体介质为氮气、... 在大气压条件下,气隙距离为12 mm时,针—板DBD结构在不同的气体介质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放电模式。当气体介质为氩气、放电电压为4 k V时,放电电压的正半周期表现为丝状放电模式,放电电压的负半周期为类辉光放电模式。当气体介质为氮气、放电电压为12 k V时,放电为电晕放电模式,但电压的正负半周期电晕放电模式也存在区别,在电压的负半周期,电流脉冲更加规则。当放电电压升高到15 k V,放电电压的正、负半周期会出现不同的放电模式,正半周期为丝状放电模式,负半周期呈现类辉光放电模式。在空气条件下,放电电压为12 k V时,存在和氮气条件下相似的电晕放电模式,而当放电电压为15 k V时,在整个周期只表现出丝状放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板DBD 放电模式 类辉光放电 丝状放电
下载PDF
Classification and uniformity optimization of mesh-plate DB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lypropylene modification 被引量:2
4
作者 Yan HUI Na LU +4 位作者 Pengzhen LUO Kefeng SHANG Nan JIANG Jie LI Yan WU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51-59,共9页
The classification of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harge modes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are gain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surface treatment of materia... The classification of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harge modes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are gain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surface treatment of materials.In this work,gray level histogram(GLH)and Fourier energy spectrum based on the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 no logy a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discharge mode of mesh-plate DBD.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is calculated to describe the uniformity of the discharg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charge mode of mesh-plate DBD changes from periodic discharge to filamentary discharge when the applied voltage increases from 11-15 kV.Moreover,a more regular spatial structure is obtained under lower applied voltages during the discharge process.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apertures of mesh electrodes which are below 1 mm have smaller values of CV compared to plate electrodes,indicating more uniform discharge.Finally,polypropylene is treated by mesh-plate DBD for surface modification.The hydrophilicity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s the water contact angle decreased by 64°,and the dyeing depth is also enh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h-plate DBD GRAY level histogram Fourier energy spectrum CV surface MODIFI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