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瘤胃胆碱和有机铬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奶产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安秀秀 李向宝 +3 位作者 魏学良 徐玉薇 罗梦芸 王媛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89-999,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胆碱和有机铬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奶产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0头健康、经产(平均胎次1~2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胆碱组饲喂基础饲粮+30 ...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胆碱和有机铬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奶产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0头健康、经产(平均胎次1~2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胆碱组饲喂基础饲粮+30 g/d过瘤胃胆碱,有机铬组饲喂基础饲粮+8 g/d蛋氨酸铬,混合组饲喂基础饲粮+30 g/d过瘤胃胆碱+8 g/d蛋氨酸铬。试验期从产前第20天开始,至产后第20天结束。结果显示:1)各组之间奶牛产前、产后DMI无显著差异(P>0.05)。产后2和4周,胆碱组、有机铬组和混合组奶牛奶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分娩当天、产后第10天和产后第20天,胆碱组、有机铬组和混合组血液葡萄糖(GLU)和β-羟丁酸(BAB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分娩当天、产后第10天和产后第20天,胆碱组、有机铬组和混合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瘦素(Leptin)含量和对氧磷酶-1(PON-1)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10天和产后第20天,胆碱组、有机铬组和混合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血清胰岛素(INS)、脂联素(AD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胆碱和蛋氨酸铬能够改善围产期奶牛能量供应,调节糖脂代谢,减轻脂肪过度沉积对肝脏造成的损伤,保护肝脏功能,改善机体能量负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围产期 过瘤胃胆碱 蛋氨酸铬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光老化皮肤和内源性老化皮肤的皮肤镜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何秋霞 高建丽 +9 位作者 高麟 罗梦芸 赵杰 唐巧 毕云凤 袁李梅 杨滨宾 邓丹琪 李晓岚 曹文婷 《皮肤病与性病》 2022年第2期157-159,173,共4页
目的 探索光老化皮肤和内源性老化皮肤的皮肤镜下特征。方法 于2021年1月至6月间收集光老化组(面部、手肘伸侧、小腿外侧)和内源性老化组(腋窝、腹部、腹股沟、大腿)各40例受试者的临床和皮肤镜影像资料,用Glogau光老化分级标准和Chung... 目的 探索光老化皮肤和内源性老化皮肤的皮肤镜下特征。方法 于2021年1月至6月间收集光老化组(面部、手肘伸侧、小腿外侧)和内源性老化组(腋窝、腹部、腹股沟、大腿)各40例受试者的临床和皮肤镜影像资料,用Glogau光老化分级标准和Chung的标准化图像尺进行临床评价,用HU和Isik的皮肤镜评价方法进行皮肤镜评价。结果 光老化组受试者比内源性老化受试者Fitzpatrick分型肤色较深(P <0.001)、Glogau光老化分级较高(P=0.010)、Chung标准化图像尺(色素)得分较高(P <0.001)。HU的皮肤镜下特征中网状色素(35%vs 65%,P=0.007)和线状血管(10%vs30%,P=0.025)在光老化组中阳性率较高;Isik的皮肤镜下特征中光老化组雀斑(40%vs 10%,P=0.002)、弥漫性红斑(75%vs 40%,P=0.002)、毛细血管扩张(30%vs 5%,P=0.003)的阳性率较高,内源性老化组白线的阳性率较高(25%vs 5%,P=0.012)。结论 皮肤镜可作为评估和鉴别皮肤光老化和内源性老化的辅助检测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光老化 皮肤内源性老化 皮肤镜
下载PDF
1.8GHz微波对小鼠下丘脑组织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安秀秀 刘琳 +3 位作者 徐玉薇 吴亚琳 罗梦芸 魏学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2-619,共8页
旨在研究1.8 GHz的电磁辐射是否对性成熟前小鼠的下丘脑细胞产生形态学影响。试验选用90只昆白雌鼠,随机平均分为三组,从母鼠怀孕当天至小鼠出生后30 d采用1.8 GHz的电磁辐射,强度分别为0(对照组)、1(低剂量试验组)和2 mw·cm^-2(... 旨在研究1.8 GHz的电磁辐射是否对性成熟前小鼠的下丘脑细胞产生形态学影响。试验选用90只昆白雌鼠,随机平均分为三组,从母鼠怀孕当天至小鼠出生后30 d采用1.8 GHz的电磁辐射,强度分别为0(对照组)、1(低剂量试验组)和2 mw·cm^-2(高剂量试验组)。观察仔鼠的精神状态,30、45、60日龄时取材,记录体重和脑质量,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下丘脑组织结构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下丘脑中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Gly)的含量。结果显示,(1)30日龄时两试验组小鼠的体重、脑质量均显著减小(P<0.05),下丘脑细胞出现空泡化,细胞内线粒体水肿,血管间隙扩张,小鼠脑内Asp、Glu、Gly、GABA的含量均增加。(2)45日龄时,低剂量试验组细胞形态基本恢复,线粒体肿胀现象仍然存在,但脑内Asp、Gly、Glu、GAB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高剂量试验组细胞萎缩仍较多,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小鼠脑内Asp、Glu、Gly、GABA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3)60日龄时,低剂量组细胞形态基本恢复,线粒体恢复正常,小鼠脑内Asp、Glu、Gly和GAB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高剂量组细胞基本恢复,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基本恢复,细胞核恢复正常形态,脑内Asp、Glu、GAB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Gly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1.8 GHz微波辐射处理可对小鼠下丘脑的细胞形态和功能产生一定损害,但停止辐射后,下丘脑的细胞形态和功能可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1.8 GHz微波 下丘脑 神经递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