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西三座重要供水水库沉积物营养盐负荷与重金属污染特征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妙 王胜 +5 位作者 唐鹊辉 张华俊 罗概 韦桂峰 彭亮 杨浩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4-841,共8页
为揭示粤西3座供水水库(高州水库、鹤地水库、大水桥水库)沉积物营养盐负荷及重金属污染特征,于2008年6月在各水库大坝前湖泊区采集柱状沉积物,运用SMT法、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法、烧失法和ICP-MS法分别测定其柱状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 为揭示粤西3座供水水库(高州水库、鹤地水库、大水桥水库)沉积物营养盐负荷及重金属污染特征,于2008年6月在各水库大坝前湖泊区采集柱状沉积物,运用SMT法、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法、烧失法和ICP-MS法分别测定其柱状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有机质和7种重金属(Cu、Pb、Zn、Cd、Ni、Cr与Hg)的含量,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表层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3座水库沉积物总氮质量分数为1.13~3.37 mg·g-1,有机质为11.83~20.37 mg·g-1,其表层总氮、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高州水库〉大水桥水库〉鹤地水库,总磷的质量浓度在0.22~0.77 mg·g-1之间,其表层总磷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高州水库〉鹤地水库〉大水桥水库,在垂直剖面上,总氮、总磷与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在16 cm至表层沉积物垂直断面显著高于其他断面,表明近些年来水库内源营养盐负荷逐渐加重。重金属质量分数平均值均高于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总体呈现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3座水库间重金属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其中鹤地和高州水库的Zn和Pb污染相对严重(质量分数分别为Zn:353.15、693.35 mg·kg-1;Pb:74.51、127.91 mg·kg-1),大水桥水库的Cr和Ni污染相对严重(质量分数分别为Cr:238.69 mg·kg-1;Ni:251.06 mg·kg-1)。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3座水库Cd和Hg具有高的生态危害,应引起重视,其他重金属则处于轻微的生态危害等级。同时沉积物高有机质的质量浓度经矿化分解可能加剧水体重金属生态危害。根据相关性分析和其他相关资料可知,粤西农业区大量化肥农药面源污染汇入造成水库初级生产力提高并最终沉降可能是沉积物营养盐、有机质与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西地区 水库 沉积物 营养盐 重金属
下载PDF
东莞市25座水库的营养现状与水质管理对策 被引量:7
2
作者 罗概 马茵茵 +3 位作者 蓝于倩 黄汉超 庾建星 彭亮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42,共9页
为了解东莞市水库富营养化现状并为水质管理提出合理建议,于2011-2012年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对东莞市25座水库的营养状态和浮游植物主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营养水库5座,富营养水库16座,超富营养水库4座,整体富营养化水平... 为了解东莞市水库富营养化现状并为水质管理提出合理建议,于2011-2012年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对东莞市25座水库的营养状态和浮游植物主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营养水库5座,富营养水库16座,超富营养水库4座,整体富营养化水平较高。水库浮游植物丰度1.07×105~7.67×108个/L,且枯水期高于丰水期;有20座水库的浮游植物丰度中蓝藻比例超过50%,部分水库出现了蓝藻水华现象,其营养状态与人类活动强度、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水库功能及补水方式密切相关。削减外源污染,尤其是控制磷排放是当前遏制水库富营养化的根本途径;对于即将联网调水的5座水库而言,利用联网形成的调度能力进行合理的水库调度是缓解其富营养化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富营养化 水质管理 东莞市
下载PDF
富水砂卵石地层注浆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享松 覃娟 +1 位作者 罗概 邓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9-475,共7页
富水砂卵石地层具有结构松散、空隙率大、高渗透性的特点,在进行注浆加固设计时,合理地确定注浆参数是注浆加固成功与否的关键。以长沙某地铁车站为工程依托,结合富水砂卵石地层的特点,针对水泥-水玻璃(CS)双液浆注浆凝结时间控... 富水砂卵石地层具有结构松散、空隙率大、高渗透性的特点,在进行注浆加固设计时,合理地确定注浆参数是注浆加固成功与否的关键。以长沙某地铁车站为工程依托,结合富水砂卵石地层的特点,针对水泥-水玻璃(CS)双液浆注浆凝结时间控制难、注浆孔距设计凭经验确定等问题,通过室内注浆材料试验、现场注浆试验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注浆材料参数及注浆孔距进行优化分析,提出相应的注浆控制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富水砂卵石地层采用CS双液浆注浆,当水灰比取0.8~1.0时,水玻璃浓度应控制在40波美度左右,水玻璃掺合量控制在8%~10%,注浆孔间距宜控制在1.8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砂卵石地层 注浆加固 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注浆参数优化
下载PDF
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及垂直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雪 张塔星 +5 位作者 罗概 吴永杰 冉江洪 陈明华 李良 龚亿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5-451,共7页
2016年12月—2018年6月采用样带法和样点法对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记录,统计出保护区分布有鸟类268种,隶属17目56科。其中,留鸟146种(54.5%)、夏候鸟91种(34.0%)、冬候鸟18种(6.... 2016年12月—2018年6月采用样带法和样点法对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记录,统计出保护区分布有鸟类268种,隶属17目56科。其中,留鸟146种(54.5%)、夏候鸟91种(34.0%)、冬候鸟18种(6.7%)、旅鸟13种(4.9%),以繁殖鸟为主。繁殖鸟类中,以东洋界物种为主(67.5%)。保护区的珍稀濒危鸟类物种数量较多,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1种、附录Ⅱ12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1种、易危(VU)3种、近危(NT)2种;中国特有种14种。各生境类型中的鸟类丰富度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及灌草丛>高山灌丛草甸>水域;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之间的鸟类群落结构相似性最高,水域与其他生境的最低。保护区鸟类物种丰富度在2600~3000m的中海拔地区最高,在高海拔和低海拔较低,物种垂直分布呈中峰模式。本研究丰富了保护区和凉山山系的鸟类资料,为鸟类垂直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凉山山系 生物多样性 垂直分布
下载PDF
四川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与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舒云菲 陈斯琪 +3 位作者 罗概 刘洁 王妮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6-651,657,共7页
采用《四川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标准》对四川省林业系统所属的78个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成效进行了评估,通过综合分析和统计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参评保护区平均得分为51.83(百分制),范围为10.75~88.62,保护区之间管理成效差距明显... 采用《四川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标准》对四川省林业系统所属的78个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成效进行了评估,通过综合分析和统计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参评保护区平均得分为51.83(百分制),范围为10.75~88.62,保护区之间管理成效差距明显。(2)6个评估大类中,基础条件平均得分比最高(67.71%),科研监测平均得分比最低(35.79%)。参评保护区在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及旅游管理等方面开展较好,保护区管理办法、科研成果等方面工作开展较为滞后。(3)保护区管理成效因保护区级别、主要保护对象和所在地经济状况等因素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即国家级和大熊猫保护区的分值显著高于地方级和非大熊猫保护区;保护区核心区面积占比及保护区所在市(州)和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经济指标与管理成效呈正相关,数值越大,评估得分越高。四川省林业自然保护区还需加强基础条件建设、科学研究与对外合作,以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的保护管理能力和保护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管理成效评估 保护策略 大熊猫
下载PDF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地表昆虫多样性及其与植被群落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方梅 白小甜 +4 位作者 罗概 王杰 鲁芯瑜 徐莺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6-564,共9页
鸟击对航空及鸟类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飞行灾害。掌握机场内草坪地表昆虫的多样性及其变化特征,对机场有效防控鸟击风险具有重要价值。2020年9月—2021年8月,采用陷阱法对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地表昆虫多样性进行... 鸟击对航空及鸟类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飞行灾害。掌握机场内草坪地表昆虫的多样性及其变化特征,对机场有效防控鸟击风险具有重要价值。2020年9月—2021年8月,采用陷阱法对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地表昆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地表昆虫物种丰富度最高的目依次为鞘翅目Coleoptera、直翅目Orthoptera和双翅目Diptera,多度最高的目依次为膜翅目Hymenoptera、双翅目和直翅目;(2)不同植被群落地表昆虫构成和多样性存在差异,但优势类群均为鞘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群落的昆虫多样性指数及优势度指数均最高,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群落的最低,各群落间的相似性为50%~67.57%,物种组成差异不显著;(3)昆虫多样性随季节更替变化明显,物种丰富度秋季最高,夏季最低;物种多度冬季最高,春季最低;春、冬季以膜翅目和双翅目为主,夏季主要为膜翅目和直翅目。建议更换草坪区草种类型,选择高度矮化、无花或少开花或能天然驱虫的植物,增加割草频次,控制植被高度,在夏季提前介入加强昆虫,特别是鞘翅目及直翅目的防治,并开展昆虫群落动态监测以及时展开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击 地表昆虫 植被群落 多样性特征
下载PDF
不同放牧模式下高原鼠兔洞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何倩芸 王小祎 +2 位作者 罗概 张珮 冉江洪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1-440,共10页
2019年4—11月,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选取全年禁牧、冬季放牧、全年放牧3种放牧模式样地,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洞口的数量、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计算平均最近邻指数和S^(2)/m比值来分析样方(10 m×10 m)... 2019年4—11月,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选取全年禁牧、冬季放牧、全年放牧3种放牧模式样地,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洞口的数量、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计算平均最近邻指数和S^(2)/m比值来分析样方(10 m×10 m)和样地水平下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非参数检验评估空间分布格局在不同放牧模式间和月份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显示:(1)高原鼠兔的洞口总数和有效洞口数在不同放牧模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以冬季放牧模式的洞口数量最多;冬季放牧和全年禁牧模式的洞口数量在月份间有显著变化;(2)无论样方和样地水平,洞口空间分布格局在不同放牧模式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在同一放牧模式下,所有洞口和有效洞口的分布型存在差异;(3)植被高度和盖度与高原鼠兔的洞口数量和洞口分布格局相关;(4)洞口数量与平均最近邻指数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放牧模式会影响高原鼠兔的空间利用模式及种群动态;高原鼠兔洞口数量及分布型受到植被高度和盖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兔 放牧 种群动态 平均最近邻指数 空间分布型
下载PDF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山鹧鸪繁殖期的生境利用及其变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西丽媛子 罗概 +3 位作者 冉江洪 冯盛林 陈建武 陈本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8-265,共8页
基于2006年4月—2018年6月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固定样点监测数据,对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利用及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年间四川山鹧鸪对样点的利用率存在差异,2006—2012年对样点的利用... 基于2006年4月—2018年6月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固定样点监测数据,对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利用及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年间四川山鹧鸪对样点的利用率存在差异,2006—2012年对样点的利用频次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后呈现上升趋势;(2)利用样点的平均海拔为1580 m±183 m,年间差异不大,总体保持稳定;(3)对人工林的利用频次最低,2006—2012年对原始林和次生林的利用偏好不明显,2012年之后对原始林的利用率大于次生林;(4)高频利用的生境具有海拔较高、坡度较小、灌丛盖度和竹丛盖度较大、且为原始林的特点。高海拔区域的原始林是保护区需要重点加强保护的区域;加强对低海拔区域人类活动的管控,促进次生林恢复,同时加强对人工林的改造,促进人工林林下灌丛和竹丛生长,将有利于保护区内四川山鹧鸪的栖息与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山鹧鸪 生境利用 鸣声计数法 原始林 保护管理
下载PDF
红外相机监测目标物种的一种自动化检测方法:以绿尾虹雉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翰霖 文帅 +3 位作者 白俊 李东睿 罗概 林玉成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1-369,共9页
红外相机是目前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和监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工具,但对其采集的海量影像数据的甄别和所拍获物种的鉴定工作费时费力。为解决红外相机影像数据量庞大、无法自动识别目标物种、人为检索繁琐、以及卷积神经网络方法的检测... 红外相机是目前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和监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工具,但对其采集的海量影像数据的甄别和所拍获物种的鉴定工作费时费力。为解决红外相机影像数据量庞大、无法自动识别目标物种、人为检索繁琐、以及卷积神经网络方法的检测效率和鉴别正确率低等问题,本文对红外相机采集的11万余张图像进行筛选,以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为例,运用协同注意力机制,提出一种针对红外相机影像数据中目标物种的自动化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绿尾虹雉图像与视频的识别准确度达到99.62%。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对检测目标物种的识别率,降低人力成本,有利于指导野生动物的监测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绿尾虹雉 注意力机制 目标检测
下载PDF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5种优势鸟类的食性及食源分析
10
作者 白小甜 罗方梅 +4 位作者 伍懿 罗锋 罗概 何兴成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5-572,共8页
食物是诱导鸟类在机场附近活动的主要原因,找出并对这些引诱物加以控制,可以达到减少鸟击的目的。2020年4月—2021年3月,利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捕鸟网上获取数量最多的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彩鹬Rostratula benghalensis、黑... 食物是诱导鸟类在机场附近活动的主要原因,找出并对这些引诱物加以控制,可以达到减少鸟击的目的。2020年4月—2021年3月,利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捕鸟网上获取数量最多的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彩鹬Rostratula benghalensis、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丘鹬Scolopax rusticola和田鹨Anthus richardi 5种鸟类标本,运用胃内容物分析法和分子鉴定法对其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珠颈斑鸠、彩鹬、黑水鸡主要取食植物种子和螺类,丘鹬主要取食植物种子和节肢动物,田鹨主要取食节肢动物;(2)不同鸟类和季节的取食食物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机场内植物性食物源主要是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动物性食物源主要为螺类和节肢动物。机场应尽量去除稗;改造节肢动物栖息环境,控制其种群数量;防范螺类的种群增长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内容物 食性 鸟击防治 机场
下载PDF
凉山山系大熊猫和黑熊适宜生境预测及重叠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和梅香 陈俪心 +3 位作者 罗概 古晓东 王戈 冉江洪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80-1189,共10页
研究同域物种的分布格局及重叠状况对物种的区域整合保护管理及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本研究基于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及长期野外调查数据, 利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凉山山系两种同域分布的熊科动物——大熊猫(Ailuropoda m... 研究同域物种的分布格局及重叠状况对物种的区域整合保护管理及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本研究基于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及长期野外调查数据, 利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凉山山系两种同域分布的熊科动物——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和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适宜生境, 基于适宜生境预测结果, 分析了两个物种的生境需求因子、生境破碎化现状及重叠状况。结果显示: (1)大熊猫和黑熊的适宜生境分布格局相似, 主要分布在凉山山系的山脊地带, 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1,383.84 km2和2,411.49 km^2; (2)两个物种的适宜生境都较为破碎, 且存在一些隔离分布区, 相较而言, 黑熊适宜生境的连通性要优于大熊猫; (3)两个物种生态位重叠度较高(D = 0.654, I = 0.901), 适宜生境重叠面积为958.29 km^2, 分别占大熊猫和黑熊适宜生境总面积的69.25%和39.74%; (4)两个物种对环境因子的选择和响应表现出了相似性和差异性。相似性在于对两个物种生境分布影响最大的两个因子均为距居民点距离和海拔; 差异性在于对大熊猫生境分布影响次之的因子是植被类型和最冷季均温, 而黑熊的是年最大EVI指数和距道路距离。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两个物种, 应加强对人类干扰的控制和植被的恢复, 对栖息地实行连通管理, 并建立多物种保护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黑熊 MAXENT 保护 同域分布 凉山山系
原文传递
川西高原三种雉类与其捕食者赤狐的空间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邹博研 罗概 +2 位作者 朱博伟 冉江洪 房超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18-926,共9页
物种的空间分布会受到种间相互作用(如捕食关系等)和环境变量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阐明环境变量和种间相互作用对同域物种空间分布关系的影响,对于理解群落聚集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至关重要。为了解川西高原常见雉类与捕食者的空间... 物种的空间分布会受到种间相互作用(如捕食关系等)和环境变量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阐明环境变量和种间相互作用对同域物种空间分布关系的影响,对于理解群落聚集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至关重要。为了解川西高原常见雉类与捕食者的空间分布关系及其驱动因素,本研究利用2016–2018年在川西高原84个红外相机位点获得的682张目标物种的独立照片,采用条件型双物种占域模型(conditional two-species occupancy model)在相机位点尺度评估了在川西高原广泛分布的黄喉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与其捕食者赤狐(Vulpes vulpes)的空间分布关系。结果显示:(1)在物种作用和环境变量的共同影响下,赤狐和血雉(物种相互作用因子,species interaction factor,SIF=1.31±0.14)与赤狐和黄喉雉鹑(SIF=1.42±0.41)在研究区域内的空间分布趋于重合,赤狐和血雉的空间关系随距河流距离的增加呈现先重合后趋于分离的趋势,而赤狐和黄喉雉鹑的空间关系随距河流距离的增加呈现出由重合转为分离的趋势。赤狐与白马鸡在空间分布上相互独立(SIF=1),白马鸡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环境因子影响,而赤狐对其没有影响。(2)3种雉类的探测率受物种作用的影响,在相机位点尺度上赤狐的存在减少了3种雉类的探测率(pB>rB)。本研究为物种空间分布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案例,也为理解物种共存机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捕食关系 红外相机 占域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