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血清与脑脊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9
1
作者 罗永杰 董巍 +2 位作者 刘静 刘洁 杨友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9期5-7,共3页
探讨急性脑梗死血清及脑脊液 (C .S .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 ,测定 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48h内、7d、14d血清VEGF及 48h内、7dC .S .FVEGF的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后各个时期 ... 探讨急性脑梗死血清及脑脊液 (C .S .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 ,测定 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48h内、7d、14d血清VEGF及 48h内、7dC .S .FVEGF的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后各个时期 ,血清VEGF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且以 7d时更明显 ,与 48h比较P <0 .0 5 ,与 14d比较P <0 .0 1;48h内和 7d两组间C .S .FVEGF无明显变化 (P >0 .0 5 )。脑梗死面积 >2 0ml组在各个时期的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 10~ 2 0ml组和 <10ml组 (P <0 .0 5 ) ,而 10~ 2 0ml组与 <10ml组间血清VEGF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VEGF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血管重建 ,有利于脑梗死缺血半暗区血供的早期恢复 ,VEGF的升高与梗死面积的大小呈正相关。 <2 0ml的脑梗死患者VEGF升高愈明显预后愈好。为今后VEGF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病理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与血清、脑脊液IL-1α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永杰 黄琳明 +4 位作者 刘洁 孙红斌 刘静 杨友松 董巍 《疑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研究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L-1α)在脑缺血性损伤方面的作用,探讨其动态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6例脑梗死患者发病24h、72h、7d血清中IL-1α的含量变化,19例脑梗死患者发病24h、7... 目的研究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L-1α)在脑缺血性损伤方面的作用,探讨其动态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6例脑梗死患者发病24h、72h、7d血清中IL-1α的含量变化,19例脑梗死患者发病24h、7d脑脊液中IL-1α的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20例血清、13例脑脊液IL-1α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脑梗死组血清IL-1α在发病24h开始升高,且在72h达到高峰,7d逐渐下降,虽未达到对照组水平,但亦明显低于24h和72h(P<0.05或P<0.01)。(2)脑脊液IL-1α在发病24h明显升高,7d逐渐下降,仍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3)血清和脑脊液IL-1α的变化呈动态正相关关系。结论无论血清或脑脊液IL-1α的持续升高可延长脑梗死的恢复期,并且预后不好。可能与缺血半暗带不能及时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白细胞介素-1Α 血清 脑脊液
下载PDF
血浆β-TG、PF_4的变化在急性脑梗死与多灶性脑梗死中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永杰 杨友松 《华西医学》 CAS 2000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 β -血小板球蛋白 ( β -TG)、血小板 4因子 (PF4 )在急性脑梗死 (ACI)和多灶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 40例ACI患者 6~ 72h、 7天和 3 3例多灶性脑梗死患者及 3 0例对照组血浆 β -TG、... 目的 :探讨血浆 β -血小板球蛋白 ( β -TG)、血小板 4因子 (PF4 )在急性脑梗死 (ACI)和多灶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 40例ACI患者 6~ 72h、 7天和 3 3例多灶性脑梗死患者及 3 0例对照组血浆 β -TG、PF4 的变化。结果 :发现ACI组 6~ 72h、β -TG和PF4 、 7天后PF4 及多灶性脑梗死组PF4 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ACI组 7天后PF4 较 6~ 72h显著下降 (P <0 0 1)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1) ;ACI组7天后 β -TG与多灶性脑梗死组、对照组均无差异 (P >0 0 5 )。这些变化与病灶面积的大小无明显正相关 ,多灶性脑梗死组病灶数目愈多、PF4 愈高 (P <0 0 5 )。结论 :结果提示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性增高 ,β -TG、PF4 均升高可能为发病在 6~ 72h的ACI患者 ,仅有PF4 升高可能为多灶性脑梗死。因此 ,可将血浆 β -TG、PF4 的改变 ,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分类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多灶性 急性 Β-TG PF4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浆β-TG、PF_4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罗永杰 杨友松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年第3期160-161,共2页
目的 观察血浆β-TG、PF_4在急性脑梗死(ACI)和多灶性脑梗死(MFCI)中的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40例ACI于发病6~72h、7天,与33例MFCI患者及30例对照组血浆β-TG、PF_4的变化。结果 发现ACI组发病6~72h的β-TG和P... 目的 观察血浆β-TG、PF_4在急性脑梗死(ACI)和多灶性脑梗死(MFCI)中的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40例ACI于发病6~72h、7天,与33例MFCI患者及30例对照组血浆β-TG、PF_4的变化。结果 发现ACI组发病6~72h的β-TG和PF_4、治疗7天后的PF_4及MFCI组PF_4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且ACI组治疗7天后PF_4较发病6~72h显著下降(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1);ACI组治疗7天后β-TG与MFCI组、对照组均无差异(P<0.05)。结论 提示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性增高,β-TG、PF_4均升高可能为发病6~72h的ACI患者,只有PF_4升高可能为MFCI。因此可结合临床将β-TG、PF_4的改变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分类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Β-TG PF4 检测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罗永杰 王晓平 孙红斌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5期471-474,共4页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细胞在低氧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核转录调节因子,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HIF-1的结构功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表达、调控机制、生物学作用及意义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血浆β-TG、PF_4的变化在急性脑梗死与多灶性脑梗死中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永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7期21-22,共2页
探讨血浆 β -血小板球蛋白 (β -TG)、血小板 4因子 (PF4)在急性脑梗死 (ACI)病人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 4 0例ACI患者 6~ 72h、7d和 3 3例多灶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β -TG、PF4 的变化。结果 :发现ACI组 6~ 72hβ... 探讨血浆 β -血小板球蛋白 (β -TG)、血小板 4因子 (PF4)在急性脑梗死 (ACI)病人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 4 0例ACI患者 6~ 72h、7d和 3 3例多灶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β -TG、PF4 的变化。结果 :发现ACI组 6~ 72hβ -TG和PF4 、7d后PF4 及多灶性脑梗死组PF4 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ACI组 7d后PF4 较 6~ 72h显著下降 (P <0 .0 1)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1) ;ACI组 7d后 β -TG与多灶性脑梗死组、对照组均无差异 (P >0 .0 5)。这些变化与病灶的大小无明显正相关 ,多灶性脑梗死组病灶愈多 ,PF4 愈高 (P <0 .0 5)。结论 :本研究提示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性增高 ,β -TG、PF4 均升高可能为ACI 6~ 72h患者 ,仅有PF4 升高可能为多灶性脑梗死。因此 ,可将 β -TG、PF4 的改变 ,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分类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Β-血小板球蛋白 血小板4因子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β-TG、PF4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罗永杰 《四川医学》 CAS 2000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 观察血浆 β-血小板球蛋白 (β- TG)、血小板 4因子 (PF4)在急性脑梗死 (ACI)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 40例 ACI患者 6~ 72 h、7天和 30例对照组血浆 β- TG、PF4的变化。结果 发现 ACI发病 6~72 hβ- TG和... 目的 观察血浆 β-血小板球蛋白 (β- TG)、血小板 4因子 (PF4)在急性脑梗死 (ACI)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 40例 ACI患者 6~ 72 h、7天和 30例对照组血浆 β- TG、PF4的变化。结果 发现 ACI发病 6~72 hβ- TG和 PF4、7天后 PF4均高于对照组 (P<0 .0 1) ;ACI7天后 PF4较 6~ 72 h显著下降 (P<0 .0 1) ,但仍高于对照组(P<0 .0 1) ,AC17天后 β- TG与对照组无差异 (P>0 .0 5 )。这些变化与病灶面积的大小无明显正相关 (P>0 .0 5 ) ,但在发病 6~ 72 h血浆 β- TG、发病 7天后血浆 PF4,随梗死面积的增大、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性增高 ,β- TG、PF4均升高可能为发病在 6~ 72 h的 ACI患者 ,仅有 PF4升高可能为发病 7天后的 ACI患者。因此 ,可结合临床将血浆 β- TG、PF4的改变 ,作为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β血小板球蛋白 血小板4因子
下载PDF
拜阿司匹灵对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4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永杰 刘洁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4期303-304,共2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用拜阿司匹灵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4因子(PF4)的变化。方法70例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不用拜阿司匹灵组(n=40)和服用拜阿司匹灵组(100mg/次,睡前服用,n=30),其他治疗两组间无差异。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二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用拜阿司匹灵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4因子(PF4)的变化。方法70例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不用拜阿司匹灵组(n=40)和服用拜阿司匹灵组(100mg/次,睡前服用,n=30),其他治疗两组间无差异。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二组治疗前、治疗后7d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PF4的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不用拜阿司匹灵组的患者血浆PF4治疗前为15.12±6.32ng/ml,治疗后为9.83±4.93ng/ml,治疗后PF4的明显下降(P<0.01),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50±2.70ng/ml,P<0.01);服用拜阿司匹灵组的患者血浆PF4治疗前为15.48±3.16ng/ml,治疗7d后为7.66±1.47ng/m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也明显低于不用拜阿司匹灵组的患者(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6.50±2.70ng/ml,P<0.05)。结论拜阿司匹灵能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浆PF4含量水平,抑制血小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4因子 阿司匹林 拜阿司匹灵
下载PDF
小行星Icarus激光测距空间任务科学价值的研究
9
作者 罗永杰 夏炎 李广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7-205,共9页
小行星Icarus激光测距空间任务是在第1566号小行星上放置激光反射器、定时器并与地面站之间进行激光干涉测距,对PPN参数γ和β、太阳四极矩J_2、万有引力常数的时间变化率G/G和太阳系天体的质心引力常数进行精确测量.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 小行星Icarus激光测距空间任务是在第1566号小行星上放置激光反射器、定时器并与地面站之间进行激光干涉测距,对PPN参数γ和β、太阳四极矩J_2、万有引力常数的时间变化率G/G和太阳系天体的质心引力常数进行精确测量.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10ps(用测距量表示是3mm)的计时精度是可以实现的.2015年Icarus与地球接近,为Icarus着陆器提供了良好的发射窗口.本文采用PMOE 2003行星历表框架,从2015年9月25日起,对地面站和小行星之间的激光测距进行了为期800天的模拟,应用Kalman滤波方法,得到18个参数的不确定度,其中γ、β、J_2和■/G的不确定度分别为7.8×10^(-8)、9.0×10^(-7)、9.8×10^(-11)和7.0×10^(-15)yr^(-1),均高于现有实验的精度1—3个数量级.模拟结果表明,这个空间任务对相对论的检验、太阳系基本参数的测定、以及时空基本定律的检验等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学 激光测距 小行星 个别 相对论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
10
作者 罗永杰 董巍 +2 位作者 杨友松 刘静 刘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16-216,182,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脑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03例分析
11
作者 罗永杰 《四川医学》 CAS 2001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 探讨脑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科近几年脑出血住院患者 5 0 8例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 10 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死于 MOF6 8例 (病死率 6 6 .0 2 % ) ,高于同期无 ... 目的 探讨脑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科近几年脑出血住院患者 5 0 8例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 10 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死于 MOF6 8例 (病死率 6 6 .0 2 % ) ,高于同期无 MOF的病死率 (5 .6 8% )。 MOF的发生与脑出血血肿的大小和部位密切相关 ,与用甘露醇 ,地塞米松等药物有关 ;随年龄的增加发生脏器衰竭的数量在增多 ,病死率也增高 ,5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者 10 0 %死亡。结论 脑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时病死率增高 ,受累器官越多、病死率越高。提示要积极处理原发病 ,预防下丘脑和脑干功能的紊乱 ,要兼顾各系统器官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多器官功能衰竭 诊断 防治 病例分析
下载PDF
血浆β-TG、PF_4的变化在急性脑梗死与多灶性脑梗死中的意义探讨
12
作者 罗永杰 杨友松 《医学科技》 1999年第2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桨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4因子(PF_4)在急性脑梗死(ACI)和多灶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40例 ACI 患者6-72h、7天和33例多灶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对照组血浆β-TG、PF_4的变化。结果 发... 目的 探讨血桨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4因子(PF_4)在急性脑梗死(ACI)和多灶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40例 ACI 患者6-72h、7天和33例多灶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对照组血浆β-TG、PF_4的变化。结果 发现 ACI 组6-72hβ-TG 和 PF_4、7天后 PF_4及多灶性脑梗死组 PF_4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 ACI 组7天后 PF_4较6-72h 显著下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ACI 组7天后β-TG 与多灶性脑梗死组、对照组均无差异(P>0.05)。这些变化与病灶面积的大小无明显正相关,多灶性脑梗死组病灶数目愈多、PF_4愈高(P<0.05)。结论 结果提示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性增高,β-TC、PF_4均升高可能为发病在6-72h 的 ACI 患者,仅有 PF_4升高可能为多灶性脑梗死。因此,可将血浆β-TG、PF_4的改变,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分类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多灶性脑梗死 Β-血小板球蛋白 血小
下载PDF
多巴丝肼联合电针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胱抑素C及血清离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晓平 罗永杰 +2 位作者 吴景芬 李晓佳 陈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4301-430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美多芭)联合电针对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胱抑素C及血清离子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P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给予美多芭口服;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美多芭)联合电针对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胱抑素C及血清离子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P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给予美多芭口服;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电针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1β、胱抑素C及血清离子水平,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ADL、MMSE评分,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IL-1β、胱抑素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钙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镁离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多芭联合电针治疗老年PD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丝肼(美多芭) 电针 帕金森病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多灶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4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洁 罗永杰 +2 位作者 余能伟 韦永胜 杨友松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 探讨多灶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 4因子 (PF4)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 38例多灶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F4的含量 ,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多灶性脑梗死组PF4为(14 6 9± 7 6 3)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 目的 探讨多灶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 4因子 (PF4)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 38例多灶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F4的含量 ,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多灶性脑梗死组PF4为(14 6 9± 7 6 3)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6 5 0± 2 70 )ng/ml,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PF4水平与病灶体积无关 (r=0 0 93,P >0 0 5 ) ,但与病灶数目有一定关系 (r=0 74 5 ,P <0 0 5 ) ,多灶性脑梗死组病灶越多 ,PF4越高。结论 多灶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小板活性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脑梗死 血浆 血小板4因子 酶标免疫测定
下载PDF
枕神经痛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其机制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杨友松 袁光固 +13 位作者 陈春晖 袁强 高国勋 周斌 何进宇 孙红斌 郭富强 罗永杰 肖军 周波 代红源 饶萍 王孟琼 徐庆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0期3950-3952,共3页
目的:总结165例枕神经痛患者发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用预先制订的诊断标准及观察表,对成都5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神经科门诊枕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及记录,病情判定采用患者自评101点数字评分法(NRS),医生评估采用六点行为... 目的:总结165例枕神经痛患者发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用预先制订的诊断标准及观察表,对成都5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神经科门诊枕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及记录,病情判定采用患者自评101点数字评分法(NRS),医生评估采用六点行为疼痛测定法(BRS)。自评和医评在治疗前进行1次,以后每周进行1次,观察治疗3周。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65例,其中以枕大神经痛占绝大多数(92.7%),男女比为0.6:1,年龄发病高峰40~70岁(58.8%),职业以工、农及文职人员占多数为72.1%,冬春发病为高峰,分别为60.9%和22.4%,无明显诱因者为73.3%,病情1周内缓解者为54.7%,2周内缓解79.5%,其余在三四周内缓解。结论:枕神经特殊的解剖特点与包裹它的结缔组织悬浮网结构是其发病的基础,颈椎病、颈部肌肉慢性劳损及创伤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天气寒冷,劳累及职业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结缔组织 流行病学因素
下载PDF
水蛭提取液对实验性脑血肿周围组织热休克蛋白70与转移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文斌 胡长林 +4 位作者 杨友松 郭富强 孙红斌 肖军 罗永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5-437,共3页
目的探讨水蛭提取液对实验性脑血肿周围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TO)及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用定量胶原酶注人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并于制模后随机分为水蛭提取液治疗组和生理... 目的探讨水蛭提取液对实验性脑血肿周围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TO)及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用定量胶原酶注人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并于制模后随机分为水蛭提取液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水蛭提取液和生理盐水,每日1次;制模后每日给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第3d、6d及10d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鼠脑血肿周围脑组织HSPTO与TGFβ-1的表达,图像分析仪计算阳性细胞面积。结果脑出血后两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改善(P〈0.01~0.001),治疗组评分各时间点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第3d、6d及10d治疗组脑血肿周围组织HSPTO及TGFβ—1阳性细胞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水蛭提取液对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HSPTO与TGFβ—1表达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水蛭提取液 热休克蛋白70 转移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主带小行星深空探测可接近性与多目标探测轨道的实现 被引量:8
17
作者 夏炎 罗永杰 +1 位作者 赵海斌 李广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小行星探测是当前深空探测的热点之一,探测目标的可接近性又是探测任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直接转移轨道方式下太阳系中可以探测到的区域和小行星的空间分布,确认发射能量C_3=50 km^2/s^2的直接转移轨道,可以探测大部分主带小行星;使... 小行星探测是当前深空探测的热点之一,探测目标的可接近性又是探测任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直接转移轨道方式下太阳系中可以探测到的区域和小行星的空间分布,确认发射能量C_3=50 km^2/s^2的直接转移轨道,可以探测大部分主带小行星;使用少量的速度修正还能够实现多目标飞越任务.同时指出,这种多目标的飞越可以达到△V-EGA轨道方案中的深空机动同样的效果,经地球引力助推,以较小能量实现小行星伴飞或更遥远小行星的探测;据此提出了一个探测器先飞越多颗主带小行星,然后借助地球引力助推探测更遥远小行星的轨道设计方案,并给出了设计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力学 小行星 普通 航天器
下载PDF
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韦永胜 罗永杰 +2 位作者 杨友松 余能伟 刘洁 《华西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99-100,共2页
目的 :动态观察血浆 β -血小板球蛋白 (β -thromboglobulin,β -TG)与急性脑梗死 (acutecerebralin farction ,ACI)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标记免疫测定法测定 30例ACI患者 6~ 72h、 7d和 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 β -TG的变化。结果 :发现... 目的 :动态观察血浆 β -血小板球蛋白 (β -thromboglobulin,β -TG)与急性脑梗死 (acutecerebralin farction ,ACI)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标记免疫测定法测定 30例ACI患者 6~ 72h、 7d和 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 β -TG的变化。结果 :发现ACI发病 6~ 72hβ -TG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但 7d后 β -TG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这些变化与病灶体积的大小无明显正相关 (P >0 0 5 ) ,发病 6~ 72h内血浆β -TG水平随梗死体积的增大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性增高 ,β -TG升高可能为发病在 6~ 72h的ACI患者。因此 ,可将血浆β -TG的改变作为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 急性脑梗死 ACI 脑血栓 Β-TG
下载PDF
妥泰治疗枕神经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友松 袁光固 +13 位作者 陈春晖 袁强 高国勋 周斌 何进宇 孙红斌 郭富强 罗永杰 肖军 周波 代红源 饶萍 王孟琼 徐庆 《四川医学》 CAS 2003年第8期795-797,共3页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观察妥泰治疗枕神经痛的确切疗效及有效剂量。方法 将 16 7例枕神经痛患者 ,按单、双日就诊分为妥泰组和卡马西平组 ,并随访 3周。通过对两组各治疗段自评、医评分值及病情分度归转的比较 ,确定妥泰的疗效并计算每...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观察妥泰治疗枕神经痛的确切疗效及有效剂量。方法 将 16 7例枕神经痛患者 ,按单、双日就诊分为妥泰组和卡马西平组 ,并随访 3周。通过对两组各治疗段自评、医评分值及病情分度归转的比较 ,确定妥泰的疗效并计算每日平均有效剂量 ;通过不良事件分析确定妥泰的安全性。结果 完成观察 16 1例 ,其中妥泰组 87例 ,治疗有效率 93 1%;卡马西平组 74例 ,有效率 86 5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各阶段自评和医评分值间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本试验妥泰的平均治疗量为 12 3 3± 5 6 4mg/d ,未发现妥泰有严重副作用。结论 妥泰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与卡马西平相近 ,用妥泰日平均治疗量治疗枕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神经痛 妥泰 卡马西平
下载PDF
托吡酯对新诊断成年男性癫痫患者性激素和催乳素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飞 喻良 +2 位作者 刘洁 罗永杰 孙红斌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383-384,共2页
目的研究托吡酯(TPM)对新诊断成年男性癫痫患者性激素和催乳素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对28例新诊断癫痫患者,于用药前和用药后6个月观察雌二醇(E2)、孕激素(P)、总睾酮(T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 目的研究托吡酯(TPM)对新诊断成年男性癫痫患者性激素和催乳素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对28例新诊断癫痫患者,于用药前和用药后6个月观察雌二醇(E2)、孕激素(P)、总睾酮(T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的改变,以探讨TPM对上述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6个月患者的PRL值明显下降、LH值明显升高(P<0.05),其它激素无明显变化。结论TPM对癫痫患者的LH和PRL有一定影响,可能与其抗癫痫作用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托吡酯 性激素 催乳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