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兰河传》《果园城记》并论——中国现代文学比较研究之一 被引量:3
1
作者 罗炯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97-298,共2页
作者认为:“《果园城记》从清末写到民国二十五年,《呼兰河传》反映的年代大约从1911年到1913年。”二者时、空、人的不确立性,是为了强调历史生活与文化性格的普遍性与重复性,呼兰与果园的人们世世代代过的就是这种非人的生活,守旧、... 作者认为:“《果园城记》从清末写到民国二十五年,《呼兰河传》反映的年代大约从1911年到1913年。”二者时、空、人的不确立性,是为了强调历史生活与文化性格的普遍性与重复性,呼兰与果园的人们世世代代过的就是这种非人的生活,守旧、落后、愚昧、满足,是呼兰河、果园城人,也是旧中国许许多多人们共同的性格。通过为‘呼兰河’、‘果园城’作‘传’,萧红、师陀以富有才情和深邃的文笔,为民族性格与人生视景提供了一份后人难以重复的艺术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城记 《呼兰河传》 现代文学 呼兰 师陀 萧红 文化性格 视景 立性 生存形态
下载PDF
《呼兰河传》《果园城记》并论——中国现代文学比较研究之一 被引量:3
2
作者 罗炯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5期102-109,116,共9页
尽管它们作者的境遇有所不同,《呼兰河传》与《果园城记》给人的印象仍然是:被人遗忘。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但“被人遗忘”——作为一种总的评估,还不算怎么夸张。无论如何,这是不公平的。《呼兰河传》、《果园城记》的思想艺术价值迟... 尽管它们作者的境遇有所不同,《呼兰河传》与《果园城记》给人的印象仍然是:被人遗忘。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但“被人遗忘”——作为一种总的评估,还不算怎么夸张。无论如何,这是不公平的。《呼兰河传》、《果园城记》的思想艺术价值迟早会被认识与接受,历史终将证明:这是两部经得住时间考验与读者鉴赏的艺术珍品。这里,仅从比较文化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它们作些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民族性格 旧中国 中国现代文学 比较研究 果园 火车站 师陀 邮差 初步探讨
下载PDF
张天翼文学批评的流变与特色? 被引量:3
3
作者 罗炯光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3期82-86,共5页
张天翼是现当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杰出作家之一,在长达几十年的文学生涯中,他从事小说创作的同时,也撰写了为数不多但富特色的评论,成为他宝贵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其流变,探讨其特色,对于活跃批评、繁荣创作,都是有好处的。 ... 张天翼是现当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杰出作家之一,在长达几十年的文学生涯中,他从事小说创作的同时,也撰写了为数不多但富特色的评论,成为他宝贵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其流变,探讨其特色,对于活跃批评、繁荣创作,都是有好处的。 早在二十年代,即当他刚踏上创作道路时,就开缩写作批评文字,然而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却在创作已臻成熟的四十年代初。《谈人物描写》、《论〈阿Q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天翼 文学批评 阿Q 流变 评论 鲁迅 作家作品 莎菲 虞博士 实事求
下载PDF
一对“废物”的审美价值——《北京人》曾文清、江泰形象并论 被引量:1
4
作者 罗炯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33-38,共6页
从“正名”谈起将曹禺《北京人》中曾文清、江泰称作“废物”,并非我的发明,始作俑者是前者的父亲、后者的丈人曾皓。采用曾皓的提法而舍弃某些评论家“多余人”的谥号,是我觉得“废物”一说似乎更具民族色彩。
关键词 曾文清 北京人 民族色彩 曹禺 人生价值 生活方式 评论家 封建宗法制度 社会作用 孔乙己
下载PDF
鲁迅论辩观与杂文论辩术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炯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0年第8期25-31,共7页
正当的论辩,作为交流思想、发展文化、推动学术进步的一种有效手段,随人类社会而诞生,即使不会与嘴巴、文字同其久远,至少,几百年内是不会消亡的。不应把一切论辩与令人生厌的“窝里斗”混为一谈,以反窝里斗闻名遐迩的柏杨杂文,其论辩... 正当的论辩,作为交流思想、发展文化、推动学术进步的一种有效手段,随人类社会而诞生,即使不会与嘴巴、文字同其久远,至少,几百年内是不会消亡的。不应把一切论辩与令人生厌的“窝里斗”混为一谈,以反窝里斗闻名遐迩的柏杨杂文,其论辩色彩就是十分强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杂文 辩术 有效手段 交流思想 学术 文字 人类社会 文化 鲁迅杂文
下载PDF
重评《孔雀胆》
6
作者 罗炯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98-299,共2页
文章认为《孔雀胆》成为郭沫若史剧研究的一个热点,并不奇怪:剧作复杂,批评纷坛。认为剧作题旨是:彰善阐恶。可从情节结构与形象塑造、创作动机与作家思想等方面得到说明。车力特穆尔对阿盖段功爱情的破坏,是贯穿全剧的情节线索。车力... 文章认为《孔雀胆》成为郭沫若史剧研究的一个热点,并不奇怪:剧作复杂,批评纷坛。认为剧作题旨是:彰善阐恶。可从情节结构与形象塑造、创作动机与作家思想等方面得到说明。车力特穆尔对阿盖段功爱情的破坏,是贯穿全剧的情节线索。车力特穆尔是制造悲剧的罪魁祸首,他破坏阿、段家庭的过程,即邪恶的暴露过程。他是人性恶的典型:冒功请赏、工于心计、栽赃陷害、两面三刀、拉帮结伙;毒如蛇、狡如狐、贪如狼。他不是丑行劣迹的容器,不同于某些作品“坏人完全是坏”的单一性格,而表现出卑怯与凶残、聪明与愚蠢等两极内含,无德而有才,复杂而简单,避免了性格的简单化。剧作题名“孔雀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力特穆尔 创作动机 作家思想 情节结构 人性恶 阿盖 段功 形象塑造 善阐 审美价值
下载PDF
两个不可多得的奴才形象——并论屠维岳、祁瑞丰
7
作者 罗炯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6期71-75,共5页
万劫不复的奴才在中国现代文学人物形象的画廊中,屠维岳是个不可多得的奴才形象,祁瑞丰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奴才形象。北京沦于敌手后,祁瑞丰却如鱼得水,平步青云,当上了伪教育局庶务科长,奴颜婢膝地替日本侵略者效犬马之劳。据两位日本“... 万劫不复的奴才在中国现代文学人物形象的画廊中,屠维岳是个不可多得的奴才形象,祁瑞丰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奴才形象。北京沦于敌手后,祁瑞丰却如鱼得水,平步青云,当上了伪教育局庶务科长,奴颜婢膝地替日本侵略者效犬马之劳。据两位日本“支那通”对瑞丰的相貌、言谈举止、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荪甫 中国现代文学 形象塑造 日本人 工人 人物形象 艺术形象 英雄气概 日本侵略者 焦躁不安
下载PDF
郭沫若中国古典文学观——为郭沫若诞辰100周年作
8
作者 罗炯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6期85-90,共6页
虽然,同鲁迅、茅盾一样,郭沫若不是专业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不以国学家名世,其成就与贡献低于同代作家鲁迅与茅盾。然而,他对古典文学研究仍有重要建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由传统向现代转化进程中一个重要人物... 虽然,同鲁迅、茅盾一样,郭沫若不是专业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不以国学家名世,其成就与贡献低于同代作家鲁迅与茅盾。然而,他对古典文学研究仍有重要建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由传统向现代转化进程中一个重要人物。本文拟在清理他的国学遗产的基础上,从诗学观、历史观、研究方法、学术个性等几方面,对其中国古典文学观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与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古典文学观 李白与杜甫 屈原精神 蔡文姬 诗学观 学术个性 人民性 屈原研究
下载PDF
重评《孔雀胆》
9
作者 罗炯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55-63,共9页
距离剧作初次上演四十年之后,《孔雀胆》成为郭沫若史剧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是不奇怪的。这是个十分重要而又相当复杂的戏。分歧与争论并非始于今日。早在初稿草成、搬上舞台之前,就有人诘问作者:“全剧的主旨何在?”爱情戏、妥协说等议... 距离剧作初次上演四十年之后,《孔雀胆》成为郭沫若史剧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是不奇怪的。这是个十分重要而又相当复杂的戏。分歧与争论并非始于今日。早在初稿草成、搬上舞台之前,就有人诘问作者:“全剧的主旨何在?”爱情戏、妥协说等议论也应运而生。对剧作一回两回的修改、对主题三番五次、变化无常的申说,透露出其中的某些消息。热心文艺的周恩来读了油印本,指出“剧本写得还不错,但史实很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四十年 主题 农民起义军 屈原 爱情戏 作家 爱情悲剧 形象塑造 舞台
下载PDF
郭沫若、鲁迅的孔子观
10
作者 罗炯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99-106,共8页
郭沫若、鲁迅的孔子观罗炯光一个孔子两幅像孔子(前551一前479)只有一个,但不同人心目中的孔子并不相同,有董钟舒的孔子;也有王充的孔子;有嵇康的孔子,也有王阳明的孔子。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两位巨人,鲁迅、郭沫若... 郭沫若、鲁迅的孔子观罗炯光一个孔子两幅像孔子(前551一前479)只有一个,但不同人心目中的孔子并不相同,有董钟舒的孔子;也有王充的孔子;有嵇康的孔子,也有王阳明的孔子。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两位巨人,鲁迅、郭沫若都曾不止一次地勾画过孔子的形象。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孔子 鲁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孔墨的批判 孔夫子 中国文化 传统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 王阳明
下载PDF
“他自己的简洁的注释”——论鲁迅书信的独特价值
11
作者 罗炯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5期14-20,共7页
半个世纪前,在《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一文中,鲁迅曾风趣地写道:一个人的言行,总有一点愿意别人知道,或者不妨给别人知道,但有一部分却不然,然而一个人的脾气,又偏爱知道别人不肯给人知道的一部分。谈到作家书信的价值,他提出... 半个世纪前,在《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一文中,鲁迅曾风趣地写道:一个人的言行,总有一点愿意别人知道,或者不妨给别人知道,但有一部分却不然,然而一个人的脾气,又偏爱知道别人不肯给人知道的一部分。谈到作家书信的价值,他提出,因为“随便”、“近于真实”,“从作家的日记或尺牍上,往往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明晰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书信 许广平 独特价值 萧军 萧红 母亲 《两地书》 台静农 杂文
下载PDF
论柳妈——兼析一种简单化的批评
12
作者 罗炯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5期26-30,共5页
《祝福》中的柳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历来多数人的意见,是把她看作“帮凶”,“帮助鲁四老爷把精神枷锁牢牢地套在祥林嫂的脖子上”,逼着她往死路上走。柳妈成了作品中仅次于鲁四的第二个罪人。这种看法在毁灭文化的那场“革命”之前... 《祝福》中的柳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历来多数人的意见,是把她看作“帮凶”,“帮助鲁四老爷把精神枷锁牢牢地套在祥林嫂的脖子上”,逼着她往死路上走。柳妈成了作品中仅次于鲁四的第二个罪人。这种看法在毁灭文化的那场“革命”之前十分普遍,几乎“一律”了舆论,成为一种通论。近几年“帮凶”说不如那些年行时,但也未销声匿迹。随着“帮凶”热的逐渐降温,一种“好心”论又悄悄上市。据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祥林嫂 通论 鲁四老爷 简单化 帮凶 批评 作品 鲁迅小说 节烈观 生动形象
下载PDF
“重新认识鲁迅”“必然”论——评《论鲁迅的创作生涯》及其同调
13
作者 罗炯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28-33,27,共7页
一“重新认识鲁迅先生是历史的必然。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这样做,下一代人也会这样做的,何况我们这一代人现在才开始这样做,客观上,为时已经过晚了。”这是一九八五年第八期《青海湖》《论鲁迅的剖作生涯》(以下简称(《生涯》,未注明出处... 一“重新认识鲁迅先生是历史的必然。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这样做,下一代人也会这样做的,何况我们这一代人现在才开始这样做,客观上,为时已经过晚了。”这是一九八五年第八期《青海湖》《论鲁迅的剖作生涯》(以下简称(《生涯》,未注明出处者,皆引自该文)的结束语。为什么要“重新认识鲁迅”?据说,“长期以来,……没有人明确地说出过鲁迅先生的创作究竟好在哪里,坏在哪里。”“好”“坏”不分,“说”而不“明”,如此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杂文 重新认识 生涯 鲁迅作品 创作 文学作品 狂人日记 小说 中国化 必然
下载PDF
《长夜》—姚雪垠前期最好的小说
14
作者 罗炯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17-24,共8页
《长夜》以一九二四年军阀混战时期河南西南山区为背景,通过被绑票的少年陶菊生的亲身经历,描写了李水沫为头目的一支杆子的传奇生活,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生活的重要侧面,塑造了几个并非坏人的绿林人物,显示了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为长篇巨... 《长夜》以一九二四年军阀混战时期河南西南山区为背景,通过被绑票的少年陶菊生的亲身经历,描写了李水沫为头目的一支杆子的传奇生活,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生活的重要侧面,塑造了几个并非坏人的绿林人物,显示了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为长篇巨著《李自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匪 军阀混战 旧中国 河南 地主 二十年代 无产阶级 姚雪垠 自发斗争 烟土
下载PDF
论冯沅君的小说创作
15
作者 罗炯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88-95,共8页
冯沅君的小说是一个突出的存在,在“争写着恋爱的悲欢”的那时候,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那个时期,爱情描写曾经是一个“闹区”。但真正好的作品并不多。《旅行》《隔绝》和《隔绝之后》以“淦女士”笔名发表后,在文坛和读者中引起了较... 冯沅君的小说是一个突出的存在,在“争写着恋爱的悲欢”的那时候,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那个时期,爱情描写曾经是一个“闹区”。但真正好的作品并不多。《旅行》《隔绝》和《隔绝之后》以“淦女士”笔名发表后,在文坛和读者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鲁迅先生对她的小说也曾给予高度评价。冯沅君的小说,可以说是“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的最初成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沅君 小说创作 爱情小说 现实主义 爱情自由 新文学大系 知识女性 爱情描写 作品 封建婚姻制度
下载PDF
瞿秋白杂感纵横谈
16
作者 罗炯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21-27,共7页
鲁迅曾这样评论瞿秋白同志的杂感:尖锐,明白,真有才华。(冯雪峰《回忆鲁迅·关于他和瞿秋白同志的友谊》) 尖锐有力,是秋白杂感的一个重要特色。
关键词 三十年代 中国人民 瞿秋白 杂感 友谊 旧中国 鲁迅 出版社 斗争艺术 纵横谈
下载PDF
瞩目于“命运” 增饰于“细故”——鲁迅小说情节艺术管窥
17
作者 罗炯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51-55,共5页
高尔基认为,情节是文学的三大要素之一,是“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他正确地揭示了艺术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辩证关系,也为我们探索鲁迅小说的情节艺术指明了一条入门... 高尔基认为,情节是文学的三大要素之一,是“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他正确地揭示了艺术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辩证关系,也为我们探索鲁迅小说的情节艺术指明了一条入门的途径。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关系 人物性格 鲁迅小说 艺术情节 生活细节 情节艺术 家庭 辩证关系 辛亥革命 高尔基
下载PDF
鲁迅郭沫若的孔子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炯光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7年第2期68-74,共7页
鲁迅郭沫若的孔子观罗炯光一个孔子两幅像孔子(前551-前479)只有一个,但不同人心目中的孔子并不相同,有董仲舒的孔子,也有王充的孔子;有嵇康的孔子,也有王阳明的孔子。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两位巨人,鲁迅、郭沫若曾... 鲁迅郭沫若的孔子观罗炯光一个孔子两幅像孔子(前551-前479)只有一个,但不同人心目中的孔子并不相同,有董仲舒的孔子,也有王充的孔子;有嵇康的孔子,也有王阳明的孔子。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两位巨人,鲁迅、郭沫若曾不止一次地勾画过孔子的形象。在鲁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孔子 鲁迅 孔墨的批判 中国文化 孔夫子 传统精神 王阳明 十批判书 《故事新编》
原文传递
现代作家书信一瞥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炯光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50-157,共8页
一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之日,便是现代作家书信起步之时。揭开五四文学革命序幕的《文学改良刍议》(一九一七年一月、《新青年》第二卷第五期),就是在作者前此一封信函(《致陈独秀(1916.10)》)的基础上补充改写成的。第一本现代作家通信专... 一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之日,便是现代作家书信起步之时。揭开五四文学革命序幕的《文学改良刍议》(一九一七年一月、《新青年》第二卷第五期),就是在作者前此一封信函(《致陈独秀(1916.10)》)的基础上补充改写成的。第一本现代作家通信专集——《三叶集》,于一九二○年五月在上海(亚东图书馆)破土而出、含笑迎来众多热心的读者,它的出版比新文学重要社团创造社成立还早一年多。事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作家 五四文学革命 三叶集 现代文学 书信集 兄弟怡怡 萧红 凌叔华 沉钟社 海外寄霓君
原文传递
陈布雷这个人
20
作者 罗炯光 《书城》 1995年第4期20-21,共2页
近年来,陈布雷的名字已渐为不少读者所知晓。他的一生是在深重的矛盾心情中度过的。在今天看来,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值得研究;不少方面,也发人深思。他未曾掌握好人生转折点民国初年,陈布雷进入上海报界,初试锋芒。1911年秋,他在《天铎... 近年来,陈布雷的名字已渐为不少读者所知晓。他的一生是在深重的矛盾心情中度过的。在今天看来,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值得研究;不少方面,也发人深思。他未曾掌握好人生转折点民国初年,陈布雷进入上海报界,初试锋芒。1911年秋,他在《天铎报》首撰《谭鄂》十篇,热烈欢呼结束封建帝制的武昌起义的成功。以后他在中学任教。1921年重进上海报界,出任《商报》编辑主任。《商报》六年的报人生活是他生命中难得的黄金时期。他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布雷 蒋介石 天铎报 转折点 北洋军阀 二十年 民国初年 历史人物 武昌起义 黄金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