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登革病毒单克隆抗体诊断盒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郭辉玉 刘乐和 +2 位作者 罗瑞仙 熊惠萍 杨国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9-11,共3页
应用4株I、Ⅱ、Ⅲ、Ⅳ型登革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组成的诊断试剂盒,用荧光抗体技术特异而敏感地鉴定了Ⅰ~Ⅳ型登革病毒原型株和20个地方株的型别.并于1990-1993年间广州市及佛山市登革热流行时,对从病人血清分离的登... 应用4株I、Ⅱ、Ⅲ、Ⅳ型登革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组成的诊断试剂盒,用荧光抗体技术特异而敏感地鉴定了Ⅰ~Ⅳ型登革病毒原型株和20个地方株的型别.并于1990-1993年间广州市及佛山市登革热流行时,对从病人血清分离的登革病毒准确而快速地进行型别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诊断应用 抗体 病毒/诊断应用 荧光抗体技术 登革热病毒
下载PDF
抗登革病毒Ⅰ~Ⅳ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辉玉 刘乐和 +5 位作者 罗瑞仙 熊惠萍 陈佩嘉 杨国平 江丽芳 任铁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6-8,共3页
用登革病毒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经PEG融合处理,共获得90株分泌登革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按照单抗质量标准,对杂交瘤细胞进行了严格的鉴定,筛选出19株具有型特异的细胞株,再从中选出4... 用登革病毒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经PEG融合处理,共获得90株分泌登革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按照单抗质量标准,对杂交瘤细胞进行了严格的鉴定,筛选出19株具有型特异的细胞株,再从中选出4个血清型的型特异的单抗组成诊断盒,可用于登革病毒的准确的鉴定和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生物合成 登革热病毒 抗体 病毒/生物合成
下载PDF
猪脾转移因子的制备
3
作者 罗瑞仙 邹文华 +1 位作者 何美卿 伍洁明 《广州医药》 1989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前,供临床用的转移因子(TF)一般是由正常人血液、脾脏或扁桃体提取。这些材料来源有限,为了广开材料来源,我们试用猪脾制备TF,并与人扁桃体TF作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方法 1.猪脾转移因子的制备:取新鲜宰杀的健康猪脾(10条混... 目前,供临床用的转移因子(TF)一般是由正常人血液、脾脏或扁桃体提取。这些材料来源有限,为了广开材料来源,我们试用猪脾制备TF,并与人扁桃体TF作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方法 1.猪脾转移因子的制备:取新鲜宰杀的健康猪脾(10条混合),用无苗生理盐水洗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因子 制备
下载PDF
分泌抗水稻细菌性条斑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株的建立及其在种子检验上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许莉萍 赖文姜 +2 位作者 罗瑞仙 许东 曾宪铭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9-15,共7页
本文首次报导了通过硫酸铵沉淀法提取水稻细菌性条斑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以下简称细条菌)的蛋白质,并以它作抗原建立了4个杂交瘤细胞株E_5、E_8、A_5和F_(11),其培养物上清的ELISA效价为1:20~1:160,腹水效价为1:1... 本文首次报导了通过硫酸铵沉淀法提取水稻细菌性条斑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以下简称细条菌)的蛋白质,并以它作抗原建立了4个杂交瘤细胞株E_5、E_8、A_5和F_(11),其培养物上清的ELISA效价为1:20~1:160,腹水效价为1:10~6~1:10~7。该4个细胞株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McAb)与58个不同来源的细条菌都呈阳性反应,而对参试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其它13个细菌种,均呈阴性反应。试验还表明,4种McAb是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其亲和力大小为:E_8>A_5>E_5>F_(11)。应用McAb进行种子带菌检验也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条斑菌 单克隆抗体 种子 杂交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病毒学的中应用
5
作者 罗瑞仙 《广州医药》 1991年第6期1-2,共2页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近年分子生物学技术中一项重要创举。1985年由Saiki等人首先建立,它是一种体外扩增DNA方法。过去人们为了从生物材料中获得某一段特定DNA(基因)顺序或者进行其序列分析。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病毒学
下载PDF
外治法与病毒药联合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6
作者 李世蒙 孔令根 罗瑞仙 《广州医药》 1991年第5期27-28,共2页
我们应用高频电灼或足叶草脂素外搽法与聚肌胞、盐酸吗啉呱、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临床收到不同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情况;本文资料自1988年1月~1990年12月收治1162例中,在资料较完整者274例,其中男115例,女性159... 我们应用高频电灼或足叶草脂素外搽法与聚肌胞、盐酸吗啉呱、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临床收到不同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情况;本文资料自1988年1月~1990年12月收治1162例中,在资料较完整者274例,其中男115例,女性159例。年龄17~26岁137例、27~36岁113例,37~46岁13例,47岁以上1例。病期最短为1个月,最长1年。具有较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活检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外治法 病毒药
下载PDF
人扁桃体细胞干扰素治疗单疱角膜炎(37例39眼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冯春茂 杜念祖 +2 位作者 陈家祺 邹文华 罗瑞仙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1984年第2期50-56,共7页
单疱病毒角膜炎易于复发,已成为常见的严重致盲眼病。目前使用的抗单疱药物均有一定的毒性,加上耐药病毒株的产生,因而降低了它们的临床使用价值。人们从实验研究知道,人类炮疹病毒对人干扰素极为敏感。干扰素由于抗病毒谱广而毒性小,... 单疱病毒角膜炎易于复发,已成为常见的严重致盲眼病。目前使用的抗单疱药物均有一定的毒性,加上耐药病毒株的产生,因而降低了它们的临床使用价值。人们从实验研究知道,人类炮疹病毒对人干扰素极为敏感。干扰素由于抗病毒谱广而毒性小,成为颇受注意的一种新药。自从Jones(1962)报告用猴干扰素治疗人单疱角膜炎有效以后,国外陆续有文献报告用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单疱角膜炎的研究结果。国内近年也开展干扰素的研制及临床治疗单疱角膜炎的观察,但报告尚少。现将我院与广州医药卫生研究所合作用人扁桃体细胞干扰素于1982一1983年治疗观察的37例39眼单疱角膜炎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抗病毒药 单疱角膜炎 实质型 扁桃体 淋巴组织 细胞
下载PDF
恙虫病立克次体组织培养 Ⅱ.应用兔睾丸单层细胞培养恙虫病立克次体
8
作者 冯慧敏 罗瑞仙 白施恩 《微生物学报》 CAS 1963年第3期280-283,共4页
近年来,组织培养技术进展很快,自Dulbecco,Youngner等氏(1952,1954)以胰酶消化组织获得单层细胞,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获得成功以来,许多学者都证实多种病毒能于各种单层细胞培养中繁殖,并引起细胞病变,便于观察病毒的繁殖。故目前单层细... 近年来,组织培养技术进展很快,自Dulbecco,Youngner等氏(1952,1954)以胰酶消化组织获得单层细胞,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获得成功以来,许多学者都证实多种病毒能于各种单层细胞培养中繁殖,并引起细胞病变,便于观察病毒的繁殖。故目前单层细胞培养技术不但广泛应用于病毒分离培养及鉴定,同时也是研究病毒与宿主细胞间关系及病毒变异等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立克次体一般繁殖较慢,除Q热立克次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体 单层 涂片 培养管 胞中 立克次氏体 恙虫病 立克次氏体病 小白鼠
下载PDF
免疫斑点法检测登革热病毒抗体 被引量:5
9
作者 罗瑞仙 徐立群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CSCD 1992年第6期351-352,共2页
关键词 免疫斑点法 登革热病毒 抗体
原文传递
以血清EB病毒抗体谱评估患鼻咽癌危险度的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程伟民 陈国雄 +10 位作者 陈鸿霖 罗瑞仙 吴子柏 陆颖思 郑伯健 季明芳 梁锦胜 岑信棠 王得坤 宗永生 吴文翰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1-563,共3页
目的 比较鼻咽癌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EB病毒抗体水平 ,评估患鼻咽癌的危险度。方法 收集珠江口地区 12 1例鼻咽癌患者和 332例健康人血清。采用酶联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清中EBNA 1 IgA、EBNA 1 IgG和zta IgG ,以免疫酶法或免疫荧光... 目的 比较鼻咽癌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EB病毒抗体水平 ,评估患鼻咽癌的危险度。方法 收集珠江口地区 12 1例鼻咽癌患者和 332例健康人血清。采用酶联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清中EBNA 1 IgA、EBNA 1 IgG和zta IgG ,以免疫酶法或免疫荧光法检测VCA IgA。结果 EBNA 1 IgA、EBNA 1 IgG和zta IgG的敏感度分别为 85 %、83%和 79% ;三者组合的敏感度最高 ,为 92 %。EBNA 1 IgA、EBNA 1 IgG和zta IgG的特异度分别为 86 %、86 %和 80 % ;三者组合的特异度最高 ,为 93%。根据优势比水平 ,可将患鼻咽癌的危险度分为低危险、中危险和高危险 3个层次。 93%的健康人是低危险的 ,优势比为 0 .0~ 0 .3;0 .4 %的健康人是高危险的 ,优势比为 137.9。结论 ELISA在诊断鼻咽癌的结果判断上更具客观性 ,较传统免疫酶法好 ;EBNA 1 IgA、EBNA 1 IgG和zta IgG的联合应用可以评估人群患鼻咽癌的危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鼻咽肿瘤 疱疹病毒4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病毒抗体 危险度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