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时延的网联车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罗瑞发 郝慧君 +1 位作者 徐桃让 顾秋凡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3,共8页
由于智能网联车的不断发展,未来将出现智能网联车和人工驾驶车共同存在的混合交通流,因此,研究道路上的混合交通有助于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探究这类混合交通流的流量、密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文中综合考虑智能网... 由于智能网联车的不断发展,未来将出现智能网联车和人工驾驶车共同存在的混合交通流,因此,研究道路上的混合交通有助于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探究这类混合交通流的流量、密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文中综合考虑智能网联车辆退化和车辆时延,建立了自动驾驶环境下混合交通流的基本图模型。首先,确定交通流中的车辆类型和不同类型车辆的比例,并考虑联网智能车辆跟随人工车辆时发生的车辆功能退化;然后,确定3种车辆的延迟时间并改进每种车辆的跟驰模型;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车辆时延和车辆功能退化两种因素,推导出交通流平衡时的基本图模型,并对模型中的自由流速度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智能网联车对混合交通流的最大流量和最佳密度有积极影响,车辆时延有消极影响,自由流速度则对混合交通流的最大流量有积极影响,对最佳密度有消极影响。SUMO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场景下仿真得到的流量–密度分布点符合理论曲线,验证了文中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车 混合交通流 基本图模型 车辆功能退化 车辆时延
下载PDF
基于出行模式的注意力机制可解释性探索
2
作者 翁小雄 田丹 +1 位作者 覃镇林 罗瑞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84-290,共7页
为了探索深度注意力模型在地铁出行预测任务中的可解释性,提出基于出行模式的注意力权重擦除方法和可解释性评估框架。利用提出的地铁出行深度注意力框架搭建预测模型,使用广州地铁羊城通数据构造三种不同长度出行序列数据集进行模型训... 为了探索深度注意力模型在地铁出行预测任务中的可解释性,提出基于出行模式的注意力权重擦除方法和可解释性评估框架。利用提出的地铁出行深度注意力框架搭建预测模型,使用广州地铁羊城通数据构造三种不同长度出行序列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达到70%以上准确率;通过单一出行模式的注意力权重擦除实验发现,擦除最大注意力权重的出行模式比随机模式更能显著地影响模型预测结果,但大多数样本不发生预测结果的变化。即注意力机制在该条件下提供的可解释性信息是有限的,且该信息量随着序列长度增加而减小;通过一组出行模式注意力权重擦除实验结果表明,按注意力权重降序擦除能最快使模型预测结果发生变化,并且模型能稳定地对重要的出行模式的出行记录分配注意力权重,即注意力机制在该条件下较好地提供了可解释性信息,且该信息量随着序列长度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出行预测 出行模式 注意力机制 注意力权重擦除 可解释性
下载PDF
基于深度注意力模型的个体出行多步预测研究
3
作者 翁小雄 任杰 +1 位作者 覃镇林 罗瑞发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40,53,共7页
长期以来,对个体的出行预测一直是交通领域的研究重点。针对当前个体出行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使用带注意力机制的序列到序列模型对个体出行进行多步预测,首先通过词嵌入的方法将个体出行特征的嵌入向量进行融合,然后基于带注意力机制的... 长期以来,对个体的出行预测一直是交通领域的研究重点。针对当前个体出行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使用带注意力机制的序列到序列模型对个体出行进行多步预测,首先通过词嵌入的方法将个体出行特征的嵌入向量进行融合,然后基于带注意力机制的序列到序列模型设计了3种个体出行多步预测模型:整体输出式、步进输出式、多模型组合式。并将提出的模型与传统模型进行对比,最后探究了不同预测步长对实验结果带来的影响,从而验证了带注意力机制的序列到序列模型在多步预测中的适用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注意力机制 序列到序列模型 多步预测
下载PDF
智慧交通2.0:“互联网+ETC”
4
作者 罗瑞发 《信息化建设》 2015年第9期59-60,共2页
当全社会都在谈“互联网+”时,交通运输作为一个关系到所有百姓生活的产业,当然备受关注。如果说现在是“智慧交通1.0”时代,那么“互联网+交通”的发展模式将是“智慧交通2.0”时代。届时,交通云和大数据会成为基础设施,并通... 当全社会都在谈“互联网+”时,交通运输作为一个关系到所有百姓生活的产业,当然备受关注。如果说现在是“智慧交通1.0”时代,那么“互联网+交通”的发展模式将是“智慧交通2.0”时代。届时,交通云和大数据会成为基础设施,并通过网络、数据、知识、计算等创新手段,形成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特点的“创新2.0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互联网 智慧 基础设施 创新 大众
下载PDF
网联交通环境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滚动优化模型
5
作者 马成元 刘咏平 +4 位作者 俞春辉 罗瑞发 朱际宸 张振 杨晓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年第15期34-37,共4页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网联车辆实时数据的单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配时滚动优化方法。建立了以所有出行者的总出行时间最小化为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采用灵活的信号框架,不限制信号周期和固定的相位组合及相序,并进一步提出了滚...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网联车辆实时数据的单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配时滚动优化方法。建立了以所有出行者的总出行时间最小化为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采用灵活的信号框架,不限制信号周期和固定的相位组合及相序,并进一步提出了滚动优化执行框架。信号配时优化方法不要求交叉口设置公交专用道,而且可在优先考虑公交的同时,避免对普通车辆的通行产生的不公平的负面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触发响应式的传统公交优先方法相比,该文中公交优先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可以显著减少车均及人均延误,同时可使交叉口通行能力提高2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公交信号优先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下载PDF
中国主动式VS欧洲被动式——电子不停车收费应用中的DSRC技术标准比较
6
作者 杜水荣 刘咏平 罗瑞发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6年第12期71-73,共3页
本文针对电子不停车收费应用中的中国DSRC标准与欧洲DSRC标准做一些技术比较,主要从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以及设备应用规范四个层面上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中国DSRC标准更加适应当前中国国内的ETC应用环境。
关键词 电子不停车收费 技术标准 DSRC 应用 中国 欧洲 被动式 主动式
下载PDF
智能运输系统(ITS)世界大会第九届年会考察报告
7
作者 戴连贵 罗瑞发 邸磊 《广东科技》 2003年第4期51-53,共3页
1 世界ITS大会概况 世界ITS大会(ITS world congress)由区域性的三大智能运输系统组织(日本ITS协会、美国ITS协会以及欧洲ITS协会,即ITS JAPAN、ITS AMERICA以及欧洲ERTICO)于1994年联合倡议而创立,于每年的秋季在北美、亚太和欧洲三个... 1 世界ITS大会概况 世界ITS大会(ITS world congress)由区域性的三大智能运输系统组织(日本ITS协会、美国ITS协会以及欧洲ITS协会,即ITS JAPAN、ITS AMERICA以及欧洲ERTICO)于1994年联合倡议而创立,于每年的秋季在北美、亚太和欧洲三个地区轮流举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运输系统 世界大会 考察报告 ITS 城市交通管理 车辆导航 车辆定位
下载PDF
组合式电子收费系统下的双片式DSRC设备应用模型及其检测方法
8
作者 刘咏平 罗瑞发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5年第5期59-61,共3页
组合式电子收费技术与传统的电子收费技术相比,其最大的差异在于采用了IC卡作为车载电子标签的扩展信息载体,从而构成了双片式(又称:两片式)电子标签.本文作者长期在ETC设备技术开发企业中,从事5.8GHZ微波频段双片式电子不停车收费DSRC... 组合式电子收费技术与传统的电子收费技术相比,其最大的差异在于采用了IC卡作为车载电子标签的扩展信息载体,从而构成了双片式(又称:两片式)电子标签.本文作者长期在ETC设备技术开发企业中,从事5.8GHZ微波频段双片式电子不停车收费DSRC设备的研制开发,对ETC及双片式应用下的ETC设备有着较多的开发和应用经验.鉴于目前研制生产成熟可用的双片式电子标签产品的厂家不多,业界在技术层面对于两片式ETC设备的专门研究和深入介绍不多,本文对这种产品形态下的技术应用模型做出了描述及澄清,并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对于该产品的符合性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方法 应用模型 DSRC 电子收费系统 组合式 片式 设备 电子收费技术 电子不停车收费 电子标签 5.8GHZ ETC 信息载体 技术开发 研制开发 微波频段 应用经验 研制生产 产品形态 IC卡 符合性
下载PDF
考虑智能网联车队强度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罗瑞发 郝慧君 +1 位作者 徐桃让 顾秋凡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5-412,共8页
随着智能网联车的发展和普及,在未来较长时段内,道路上的交通流内将过渡为由智能网联车和人工驾驶车组成的混合交通流。为揭示此类混合交通流流量、密度、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考虑智能网联车功能退化和车队强度为出发点,建立了智... 随着智能网联车的发展和普及,在未来较长时段内,道路上的交通流内将过渡为由智能网联车和人工驾驶车组成的混合交通流。为揭示此类混合交通流流量、密度、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考虑智能网联车功能退化和车队强度为出发点,建立了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首先,对智能网联车退化后产生的不同类型车辆分别采用特定的跟驰模型进行模拟,并确定了车队强度影响下不同类型车辆的比例;基于此,推导出同时考虑车辆功能退化与车队强度的基本图模型,以弥补已有研究未全面考虑二者的不足,使构建的模型更符合混合交通流实际情形;最后,通过设计SUMO仿真实验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场景下仿真获得的流量-密度散点与对应理论曲线的一致性较高,从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车 混合交通流 基本图模型 车辆功能退化 车队强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