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胆道金属支架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祖炎 陈方宏 +2 位作者 袁建华 俞文强 刘子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33-435,共3页
目的 探讨国产胆道金属支架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 72例 (70例恶性 ,2例良性 )阻塞性黄疸患者施行经皮经肝穿刺植入国产胆道金属支架 75枚。结果  6 6例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成功 ,技术成功率 92 .7% (6 6 72 )。支架植入术... 目的 探讨国产胆道金属支架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 72例 (70例恶性 ,2例良性 )阻塞性黄疸患者施行经皮经肝穿刺植入国产胆道金属支架 75枚。结果  6 6例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成功 ,技术成功率 92 .7% (6 6 72 )。支架植入术后 1个月内黄疸缓解率 97.0 % (6 4 6 6 ) ,30d内死亡 2例 ,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7.6 % (5 6 6 )。 4 4例随访 2~ 2 4个月 ,随访率 6 6 .7%。 4 2例恶性患者 ,随访 5~ 16个月 (平均 11.6个月 ) ,9例存活 ,33例死亡 ;生存时间 2~ 2 3个月 ,中位生存期 5 .3个月。随访 3、6、12个月的支架通畅率分别为 92 .8%、89.9%、79.4 %。支架再阻塞率 14 .3% (6 4 2 ) ,中位阻塞期 3个月。 2例良性梗阻患者 ,1例支架术后 2 4个月仍通畅 ,1例术后 3个月因其他原因死亡。结论 国产胆道金属支架使用方便 ,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金属支架 临床应用 安全性 黄疸 引流术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灌注与高剂量率支气管腔内放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附27例报道) 被引量:12
2
作者 罗祖炎 刘子江 +7 位作者 章熙道 袁建华 俞文强 陈方宏 蔡学祥 胡庭杨 孔颂阳 赵仲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11-614,共4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 与高剂量率支气管腔内后装放射治疗( HDRIBB) 两项新技术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方法学和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27 例非小细胞肺癌采用BAI 与铱192高剂量率支气管腔内后装放射治疗两...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 与高剂量率支气管腔内后装放射治疗( HDRIBB) 两项新技术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方法学和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27 例非小细胞肺癌采用BAI 与铱192高剂量率支气管腔内后装放射治疗两项新技术进行序贯或交替方式的联合治疗,观察主、客观近期疗效、毒副反应与并发症。结果: 24 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71 % (17/24) 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27 例中92 .6 % (25/27) 的患者KPS 评分提高或稳定。近期客观缓解率:CR 8 例,PR 15 例,有效率(CR+ PR) 为85 % ;病理组织学疗效:显效2 例,有效5 例,部分有效2 例。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铱192 高剂量率支气管腔内后装放射治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为有效方案,有较好的近期主、客观疗效,对中央型和周围型肺癌均适用。联合治疗安全可行,毒副反应及并发症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I 非小细胞肺癌 肺瘤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介入治疗后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罗祖炎 刘子江 +3 位作者 袁建华 茹国庆 赵仲生 孔颂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研究支气管动脉化疗及其与支气管腔内放疗联合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抽取 1996~ 1998年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5 5例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单纯手术切除的2 0例为A组 (对照组 ) ;术前 2周接受过 1~ 2次支气管... 目的 研究支气管动脉化疗及其与支气管腔内放疗联合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抽取 1996~ 1998年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5 5例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单纯手术切除的2 0例为A组 (对照组 ) ;术前 2周接受过 1~ 2次支气管动脉化疗的 2 0例为B组 ;术前 2~ 3周接受过支气管动脉化疗与支气管腔内放疗联合治疗的 15例为C组。应用原位DNA断端标记法检测 3组标本的癌细胞凋亡水平 ,以光镜下计数的每 10 0个癌细胞的平均凋亡数 (调亡指数 )表示。结果  1.A、B、C 3组间凋亡指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2 .3组间鳞癌凋亡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3组间腺癌凋亡指数比较 ,A、C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余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4.3组内鳞癌和腺癌间凋亡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支气管动脉化疗及其与支气管腔内放疗的联合治疗均能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 ,其中以联合治疗的诱导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化疗 腔内放疗 细胞凋亡 非小细胞肺部 治疗
下载PDF
胆道双金属支架植入姑息性治疗肝门胆管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罗祖炎 陈方宏 +2 位作者 袁建华 俞文强 刘子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54-456,共3页
关键词 胆道双金属支架植入 姑息性治疗 肝门胆管癌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疗效(附63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罗祖炎 刘子江 +6 位作者 袁建华 俞文强 陈方宏 蔡学祥 胡庭杨 孔颂阳 赵仲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 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对支气管动脉灌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 6 3例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组织学疗效 ,分析组织学疗效与细胞类型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6 3例中Ⅲ级... 目的 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对支气管动脉灌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 6 3例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组织学疗效 ,分析组织学疗效与细胞类型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6 3例中Ⅲ级反应 8例 (鳞癌 7例、腺癌 1例 ) ,Ⅱ级反应 10例 (鳞癌 9例、其它癌 1例 ) ,Ⅰ级反应 2 3例 (鳞癌 15例、腺癌 7例、其它 1例 ) ,0级反应 2 2例 (鳞癌 11例、腺癌 11例 )。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药物是有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案 ,其中对鳞癌比腺癌敏感 ,不同临床分期间的化疗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顺铂 化学疗法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对胆囊壁增厚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罗祖炎 李博 +1 位作者 徐健 王振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674-677,共4页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良、恶性胆囊壁增厚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厚壁型胆囊病变MDCT图像资料,并观察以下内容:(1)直接征象: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壁的增厚方式、增厚囊壁黏膜线的完整性、黏膜...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良、恶性胆囊壁增厚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厚壁型胆囊病变MDCT图像资料,并观察以下内容:(1)直接征象: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壁的增厚方式、增厚囊壁黏膜线的完整性、黏膜下水肿、增厚囊壁内有无结节和钙化,胆囊周围有无渗出和积液;(2)间接征象:有无胆道梗阻,邻近肝组织及血管有无受侵犯,邻近有无肿大淋巴结或远处肿大淋巴结,有无合并结石;(3)增厚胆囊壁的强化方式.结果 胆囊壁的增厚方式、增厚囊壁黏膜线的完整性、黏膜下水肿、增厚囊壁内有无结节、囊壁有无钙化,增强后的胆囊壁强化方式(均匀性)、邻近肝组织及血管有无受侵犯、邻近有无肿大淋巴结或远处肿大淋巴结在胆囊癌与其它表现为胆囊壁增厚疾病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有助于胆囊壁增厚病变的鉴别诊断.胆囊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胆囊黏膜不连续、中断、破坏,胆囊壁全层呈单层不规则强化等表现往往是恶性病变的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胆囊壁增厚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急性肾脏出血合并肾功能不全的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胡庭杨 周兵 +5 位作者 俞文强 罗祖炎 毛颖民 陈方宏 李博 袁建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治疗急性肾脏出血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评价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受肾动脉栓塞并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13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肾出血患者,重点分...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治疗急性肾脏出血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评价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受肾动脉栓塞并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13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肾出血患者,重点分析栓塞的临床疗效、栓塞前后肾功能变化及栓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成功栓塞,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栓塞范围22%。术后3d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压、心率有所恢复,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术前相比,术后3d肌酐水平增高(P=0.000),尿素氮轻度降低(P=0.346),术后7d,肌肝呈轻度降低(P>0.05),BUN则降低明显(P=0.011)。5例出现栓塞后综合征,1例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最后接受透析治疗。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栓塞范围较大(U=1.500,P=0.006)。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急性肾脏出血合并肾功能不会明显加重肾功能恶化,控制栓塞范围是减少并发症的最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出血 肾功能不全 栓塞 安全性
下载PDF
消化道大出血外科术前介入治疗的策略和临床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胡庭杨 俞文强 +6 位作者 毛颖民 袁建华 陈方宏 罗祖炎 丁小南 周兵 丁忠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36-940,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外科术前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比较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和栓塞治疗2种介入方法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1998年6月至2009年4月间,31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于术前行介入治疗,根据患者造影情况,分别...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外科术前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比较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和栓塞治疗2种介入方法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1998年6月至2009年4月间,31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于术前行介入治疗,根据患者造影情况,分别采用经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和经导管栓塞治疗。评价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对手术的影响,比较2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止血率和复发率。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统计软件使用SPSS11.0。结果31例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治疗,垂体后叶素灌注组和栓塞组的术后止血率分别为69.2%(9/13)、94.4%(17/18),复发率分别为4/9、23.7%(4/17)。31例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均顺利完成外科手术,其中择期手术20例,未出现手术和介入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患者。结论术前介入治疗能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提供的手术机会,使部分急症手术变为择期手术,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介入治疗后 外科手术治疗 动脉灌注 栓塞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17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谭华桥 周育苗 +4 位作者 方淳 朱悦琦 李永东 李明华 罗祖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9-285,共7页
目的报道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探讨介入治疗策略。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术治疗17例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1岁),1例为偶然发现的血流相关性动脉瘤,16例为蛛网膜... 目的报道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探讨介入治疗策略。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术治疗17例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1岁),1例为偶然发现的血流相关性动脉瘤,16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3例伴有脑实质内血肿,1例伴发脑室内出血,1例为偶然发现的其它部位动脉瘤破裂。动脉瘤位于小脑上动脉1例,脉络膜前动脉1例,大脑前动脉8例,小脑后下动脉4例,大脑后动脉3例。囊性动脉瘤9例,夹层动脉瘤7例,假性动脉瘤1例。所有动脉瘤均为小动脉瘤,2例梭形夹层动脉瘤缺乏明确瘤颈,15例为窄颈,其中5例体-颈比≤2,10例体-颈比〉2。结果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11例弹簧圈栓塞患者中7例囊状动脉瘤完全闭塞,1例囊状动脉瘤和2例夹层囊状动脉瘤不全闭塞,1例夹层囊状动脉瘤瘤颈残留;6例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同时栓塞患者中5例完全闭塞,1例不全闭塞、载瘤动脉部分闭塞。术后3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其他患者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为0分14例,2分1例,4分2例。术后6~9个月血管造影和临床随访显示,11例弹簧圈栓塞患者中7例动脉瘤仍保持完全闭塞,3例不全闭塞,1例瘤颈残留患者复发;6例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同时栓塞患者中5例动脉瘤仍保持完全闭塞,1例载瘤动脉再通。末次随访显示14例保持m RS评分0分,1例保持4分不变,2例m RS评分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外科手术治疗较困难的周围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何种血管内介入治疗策略取决于动脉瘤部位、性质、形态、血管入路迂曲程度和载瘤动脉供血区功能重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介入联合手术综合治疗大肠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建华 赵仲生 +7 位作者 邓高里 胡庭杨 俞文强 陈方宏 罗祖炎 茹国庆 董全进 屠世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 评价术前介入化疗和手术对大肠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66例大肠癌术前经导管动脉内联合抗癌药物灌注治疗,治疗后5~30d(平均12d)手术切除肿瘤。其中50例切除标本作了组织学疗效和细胞凋亡观察,以介入治疗前22例肠镜活检标本和25例正... 目的 评价术前介入化疗和手术对大肠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66例大肠癌术前经导管动脉内联合抗癌药物灌注治疗,治疗后5~30d(平均12d)手术切除肿瘤。其中50例切除标本作了组织学疗效和细胞凋亡观察,以介入治疗前22例肠镜活检标本和25例正常肠黏膜(标本正常肠切缘)作对照。结果 肿瘤组织学疗效Ⅰ级20例,Ⅱ级21例,Ⅲ级9例。肿瘤凋亡细胞密度介入化疗前为31.47±5.58,介入化疗后为76.69±17.12,正常肠黏膜为8.01±3.39。介入治疗后凋亡细胞密度明显高于介入治疗前(P<0.001),腺癌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P<0.001)。不同病理分期肿瘤的组织学疗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30)。不同病理分期肿瘤的细胞凋亡也无差异(P>0.05)。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1%、71.1%和48.5%。介入治疗后66例中手术根治58例,根治率为87.9%。结论 大肠癌术前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肿瘤组织学疗效显著,肿瘤细胞凋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治疗 大肠癌 临床应用 介入化疗 肿瘤切除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大肠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组织学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庭杨 袁建华 +8 位作者 茹国庆 赵仲生 罗祖炎 刘子江 俞文强 蔡学祥 陈方宏 邓高里 董全进 《中国肿瘤》 CAS 2001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评价术前肠系膜上、下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大肠癌的组织学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术前病理证实的51 例大肠癌经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物1至2次,5至30天,平均12天后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切片行... [目的]评价术前肠系膜上、下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大肠癌的组织学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术前病理证实的51 例大肠癌经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物1至2次,5至30天,平均12天后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切片行组织学疗 效观察。[结果]肿瘤组织学疗效0级1例,Ⅰ级21例,Ⅱ级24例,Ⅲ级5例,总有效率980%,16例淋巴结转移,其组织学疗效0 级5例,Ⅰ级5例,Ⅱ级5例,Ⅲ级1例,总有效率68 8%。[结论]术前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大肠癌组织学疗效显著,可降低淋巴 结转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药物疗法 动脉 组织学 介入疗法 灌注 局部
下载PDF
格拉司琼(枢星)注射液预防肝癌介入治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钦志泉 刘子江 +1 位作者 瞿幼存 罗祖炎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7-428,共2页
目的 观察格拉司琼 (枢星 )预防给药对介入治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毒性。方法 对 3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 ,采用随机自身对照 ,比较枢星和恩丹西酮的疗效和毒性。结果 枢星能有效地预防肝癌介入治疗所致恶心、呕吐。枢星与... 目的 观察格拉司琼 (枢星 )预防给药对介入治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毒性。方法 对 3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 ,采用随机自身对照 ,比较枢星和恩丹西酮的疗效和毒性。结果 枢星能有效地预防肝癌介入治疗所致恶心、呕吐。枢星与恩丹西酮的止吐有效率虽无明显差异 ,但应用枢星患者第二天、第三天平均呕吐次数比应用恩丹西酮少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表明枢星止吐疗效持续时间较恩丹西酮长 ,且枢星毒副反应小。结论 枢星为肝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的止吐剂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药物治疗 格拉司琼 恶心 呕吐 预防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治疗肝癌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方宏 罗祖炎 +4 位作者 袁建华 俞文强 蔡学祥 胡庭杨 刘子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 评价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对肝癌治疗的疗效及膈下动脉供血的肿瘤的部位。方法  2 5例肝癌 ,巨块型 12例、结节型 8例、多发结节型 5例。均采用Seldingers法行肝动脉和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 膈下... 目的 评价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对肝癌治疗的疗效及膈下动脉供血的肿瘤的部位。方法  2 5例肝癌 ,巨块型 12例、结节型 8例、多发结节型 5例。均采用Seldingers法行肝动脉和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 膈下动脉发自于腹腔干起始处者 16例 ,占 6 4 % ,直接发自主动脉腹腔干周围者 8例 ,占 32 %。其中供应右叶 (Ⅶ ,Ⅷ段 ) 2 3例 ;肿瘤位于左叶 (Ⅳ段 )膈下者2例。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后累积 1、2年生存率分别是 84 %和 6 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当肿瘤位于膈下 ,邻近膈肌 ,肝韧带或肝裸区 ,特别是肝动脉造影时肿瘤染色有缺损或无肿瘤染色 ,但肿瘤在CT上有增强或血AFP升高时 ,应考虑到肿瘤由膈下动脉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dingers法 股动脉穿刺 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 治疗 肝癌
下载PDF
大肠癌术前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庭杨 袁建华 +6 位作者 刘子江 俞文强 蔡学祥 陈方宏 罗祖炎 邓高里 赵仲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79-581,共3页
目的 评价术前经导管肠系膜上、下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大肠癌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病理证实的 5 1例大肠癌术前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物 1~ 2次 ,5~ 3 0天 (平均 12天 )后行手术切除 ,标本送病理切片行组织学疗... 目的 评价术前经导管肠系膜上、下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大肠癌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病理证实的 5 1例大肠癌术前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物 1~ 2次 ,5~ 3 0天 (平均 12天 )后行手术切除 ,标本送病理切片行组织学疗效观察 ,病例术后随访。结果 肿瘤组织学疗效有效率 98.0 %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率 90 .2 % ,手术根治性切除率 92 .1%。随访时间 3~ 75个月 ,其中随访 2 4个月以上 3 2例 ,随访 60个月以上 15例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2 .9%、76.6%、72 .8% ;术后 2年内复发率为3 .1% ( 1/ 3 2 ) ;动脉灌注化疗后 3天发生急性肠梗阻 3例 ,发生率为 5 .9% ( 3 / 5 1)。结论 术前经导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大肠癌组织学疗效显著 ,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手术根治率 ,降低术后转移率和复发率 ,可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术前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 选择性动脉DSA
下载PDF
子宫动脉插管治疗恶性葡萄胎(附7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庭杨 袁建华 +7 位作者 刘子江 俞文强 罗祖炎 蔡学祥 毛颖民 王亮 朱鸣 李新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5期275-277,共3页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恶性葡萄胎的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证实的 7例恶性葡萄胎 ,采用Seldinger’s法经皮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 ,联合抗癌药物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根据复查血HCG、子宫附件B超检查及临床症...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恶性葡萄胎的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证实的 7例恶性葡萄胎 ,采用Seldinger’s法经皮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 ,联合抗癌药物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根据复查血HCG、子宫附件B超检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判断疗效并随访。结果 :7例患者经随访 2 4个月 ,均临床治愈。结论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恶性葡萄胎的疗效确切 ,毒副作用较轻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葡萄胎 化疗 动脉栓塞治疗
下载PDF
内乳动脉插管介入治疗胸部病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学祥 袁建华 +3 位作者 俞文强 胡庭杨 陈方宏 罗祖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 探讨内乳动脉在胸部疾病中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Seldinger法 ,对 31例病灶为内乳动脉供血或参与主要供血的胸部疾病患者进行了内乳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  31例患者中 ,2 0例肺癌患者进行单纯内... 目的 探讨内乳动脉在胸部疾病中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Seldinger法 ,对 31例病灶为内乳动脉供血或参与主要供血的胸部疾病患者进行了内乳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  31例患者中 ,2 0例肺癌患者进行单纯内乳动脉或与其他供血动脉共同灌注化疗 ,部分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 ,疗效满意。 4例中、晚期乳癌灌注化疗后肿块明显缩小。 1例低度侵袭性胸腺瘤灌注化疗后明显缩小转放疗。 6例大咯血经内乳动脉和其他出血动脉灌注止血药物及明胶海绵栓塞后完全止血。结论 内乳动脉在一些胸部疾病中为主要供血动脉 ,经该动脉进行介入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乳动脉 灌注化疗 胸部疾病 介入治疗 介人治疗 胸部病变 供血动脉 插管 患者 明胶海绵颗粒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CT征象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戴晓一 罗祖炎 +3 位作者 毛颖民 许茂盛 袁建华 刘子江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 探讨CT征象的综合评价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应用价值。方法 (1)参照文献中SPN常见的12种对其良恶性鉴别价值较大的CT征象为评判依据。(2)用上述评判依据对回顾组(1998年1月~1999年10月期间)的68例经病理证实的SPN进行分析统计 ,... 目的 探讨CT征象的综合评价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应用价值。方法 (1)参照文献中SPN常见的12种对其良恶性鉴别价值较大的CT征象为评判依据。(2)用上述评判依据对回顾组(1998年1月~1999年10月期间)的68例经病理证实的SPN进行分析统计 ,得出良恶性两组各征象出现率分布情况 ;再对每一征象在两组的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征象发生率有明显差异 ,此征象恶性倾向为1 ,差异较小或不显著者恶性倾向为0.5 ,无此征象者为0。(3)对回顾组的每个病例进行恶性倾向的得分统计 ,再与病理对照 ,发现良性组得分均≤4 ,恶性组78.9 %得分>4 ,设定以4分为良恶性界定线 ,得分≥4 ,考虑为恶性诊断。(4)对1999年12月~2001年5月期间的60例SPN进行前瞻性研究 ,先用常规法诊断 ,再用上述综合评价的方法诊断 ,最后与病理加以对照。结果 60例SPN采用常规诊断法 ,符合率为73.3 %(44/60) ;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诊断 ,符合率为88.3%(53/60)。经统计处理(p<0.05) ,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 综合评价的诊断方法在SPN的良恶性鉴别中有重要意义 ,应取得大样本进一步完善。恶性倾向的得分在3.5~4.0之间的病例错判率为5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 CT征象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应用于颈动脉CASA术后抗凝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博 毛颖民 +2 位作者 俞文强 胡庭杨 罗祖炎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0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案应用于颈动脉CASA术后抗凝效果以及安全性,为临床选择抗凝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120例实施颈动脉CASA术患者,按抗凝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4例患者实施持续静脉滴... 目的:探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案应用于颈动脉CASA术后抗凝效果以及安全性,为临床选择抗凝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120例实施颈动脉CASA术患者,按抗凝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4例患者实施持续静脉滴注肝素抗凝,抗凝持续3 d;观察组66例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12 h注射一次,3 d内持续不间断,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检测两组患者抗-Xa活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抗-Xa活性水平术后24 h分别为(1.204±0.413)IU/mL、(1.428±0.512)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9,P=0.037),术后72 h观察组与对照组抗-Xa活性水平分别为(1.314±0.533)IU/mL、(1.684±0.687)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8,P=0.030);观察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 APTT分别为(27.93±3.86)s、(37.97±5.14)s、(37.73±4.28)s,术后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53,P=0.009;t=6.449,P=0.010);对照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 APTT分别为(27.64±3.24)s、(38.34±4.55)s、(38.21±4.41)s,术后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34,P=0.007;t=6.530,P=0.007);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同时期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27,P=0.197;t=1.023,P=0.143;t=0.993,P=0.176);观察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 PT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09%(6/66)]与对照组[7.41%(4/5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4,P=0.114)。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应用于颈动脉CASA术后抗凝效果基本一致,低分子肝素抗-Xa活性略低,但肝素方便监测易控制,更容易保证治疗安全性,临床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抗凝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肝素 抗凝 安全性
下载PDF
320排CT在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军法 袁建华 +3 位作者 宋琼 徐健 王振 罗祖炎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614-616,652,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对63例单侧MCA闭塞患者行320排CT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获取常规CT血管造影(CTA)、4D—CTA及脑灌注图像,分析常规CTA... 目的探讨320排CT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对63例单侧MCA闭塞患者行320排CT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获取常规CT血管造影(CTA)、4D—CTA及脑灌注图像,分析常规CTA和4D—CTA图像的侧支状况,计算侧支循环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并比较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侧支循环不良组的脑灌注差异。结果在4D—CTA上侧支循环良好者40例(63.5%),而在常规CT.A上仅25例(39.7%)。基于.4D—CTA的侧支循环评分与9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16,P<0.01)。侧支循环良好组患侧的相对脑血流量及相对脑血容量均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均P<0.01)。两组患侧的相对平均通过时间及相对平均达峰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20排CT是评价单侧MCA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的有效方法,4D—CTA成像评估侧支血流和预测预后较常规CTA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侧支循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成像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4
20
作者 毛颖民 罗祖炎 +2 位作者 袁建华 胡庭杨 丁小楠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1795-1796,共2页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 X线胸片及其中 1例 CT扫描检查的表现 ,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是 :肺周围性边缘清楚的孤立性圆形 (或类圆形 )...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 X线胸片及其中 1例 CT扫描检查的表现 ,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是 :肺周围性边缘清楚的孤立性圆形 (或类圆形 )肿块或结节影 ,密度均匀 ,大小约 3cm,CT增强肿瘤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本病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容易误诊 ,CT增强对本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放射影像 X线计算机 良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