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颈椎挥鞭样损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章凯 蔡凯文 +4 位作者 罗科锋 卢斌 张威 陆继业 蒋国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1-447,共7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75岁(53.6±13.6岁)。根据术前颈椎MRI T2加权相中矢状位上目标节段纤维性椎管最小矢状径分为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32例)和非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18例),两组间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狭窄组随访25.6±7.4个月,非狭窄组27.4±8.3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的总分、感觉评分、运动评分,计算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和末次随访时的手术改善率,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SIA评分总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上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下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感觉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狭窄组与非狭窄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37.3%和55.9%,术后1年分别为61.3%和73.6%,末次随访分别为77.3%和91.1%,上述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狭窄组手术改善率为88%(28/32),非狭窄组为(94%)(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4例颈部轴性疼痛;狭窄组13例、非狭窄组11例术后出现吞咽疼痛或吞咽异物感,行对症治疗后改善;狭窄组出现1例椎前血肿和2例C5神经根麻痹,经神经营养、消肿等对症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摔倒等意外突发事件。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外伤前合并有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术后短期疗效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颈椎间盘突出 挥鞭样损伤 颈椎椎管狭窄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成形术治疗单纯腰椎管侧方出行区狭窄 被引量:7
2
作者 罗科锋 蒋国强 +3 位作者 卢斌 蔡凯文 岳兵 陆继业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20-425,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孔成形术治疗单纯腰椎管侧方出行区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单纯腰椎管侧方出行区狭窄症患者36例,入院行选择性神经根管造影及阻滞术,根据症状及患方意愿,22例行Ⅰ期经皮椎间孔镜...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孔成形术治疗单纯腰椎管侧方出行区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单纯腰椎管侧方出行区狭窄症患者36例,入院行选择性神经根管造影及阻滞术,根据症状及患方意愿,22例行Ⅰ期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成形术治疗(Ⅰ期手术组),另14例出院后因症状复现而再次入院手术治疗,设为延迟手术组。记录治疗前、阻滞后1d、再入院前(延迟手术组)、手术后1d、3个月、6个月的患侧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术后各个时期的VAS和ODI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且维持良好并呈持续下降趋势;VAS术后6个月较术后1 d改善明显(P<0.05);ODI术后1 d与术后3个月、术后1 d与术后6个月、术后3个月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手术组阻滞后1 d的VAS和ODI优于Ⅰ期手术组。延迟手术组再入院前VAS和ODI较自身阻滞后有显著升高。两组术后各个时期的VAS评分和ODI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自身治疗前和(或)再入院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未出现神经损伤,仅2例出口根刺激症状者于短期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单纯腰椎管侧方出行区狭窄使用选择性神经根管阻滞治疗效果持续性可能欠佳,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侧方出行区狭窄 经皮椎间孔镜术 椎间孔成形术
下载PDF
矿化胶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罗科锋 蔡凯文 +3 位作者 卢斌 岳兵 陆继业 蒋国强 《中医正骨》 2018年第6期4-14,共11页
目的:探讨矿化胶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ineralized collagen-polymethylmethacrylate,MC-PMMA)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 目的:探讨矿化胶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ineralized collagen-polymethylmethacrylate,MC-PMMA)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Ⅰ、Ⅱ期Kümmell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符合要求的患者共23例,均行伤椎双侧PKP手术,术中使用MC-PMMA者9例(MC-PMMA组)、使用PMMA者14例(PMMA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伤椎后缘高度丢失率、脊柱后凸角矫正率、伤椎楔变角矫正率,以及治疗和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手术一般情况及并发症。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7.4±3.7)min,(27.0±4.5)min,t=0.248,P=0.807;(13.3±3.5)m L,(14.3±3.3)m L,t=-0.655,P=0.519;(8.1±1.1)d,(7.7±1.3)d,t=-0.780,P=0.444]。MC-PMMA组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1例向椎体前缘渗漏、4例向椎间盘内渗漏;PMMA组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1例向椎体前缘渗漏、5例向椎间盘内渗漏、1例向椎管内少量渗漏但无神经症状。MC-PMMA组2例发生椎体骨折,PMMA组3例发生椎体骨折,均经非手术治疗或PKP手术治疗后改善或治愈。2组骨水泥渗漏和术后新发骨折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P=1.000)(2)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138,P=0.711)。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095,P=0.760);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02.813,P=0.000);2组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2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ODI。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299,P=0.590)。2组患者ODI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349,P=0.561);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OD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531.962,P=0.000);2组ODI随时间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2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2.881,P=0.074);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853,P=0.366);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7.068,P=0.000);2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随时间变化均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2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伤椎后缘高度丢失率。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2.488,P=0.102);2组患者伤椎后缘高度丢失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3.871,P=0.062);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伤椎后缘高度丢失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0.016,P=0.000);2组伤椎后缘高度丢失率随时间变化均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2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6)脊柱后凸角矫正率。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8.089,P=0.000);2组患者脊柱后凸角矫正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001,P=0.973);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脊柱后凸角矫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52.825,P=0.000);2组脊柱后凸角矫正率随时间变化均呈降低趋势,但2组的降低趋势不完全一致;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2组脊柱后凸角矫正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67,P=0.076;t=-1.311,P=0.204);术后1年,PMMA组的脊柱后凸角矫正率明显低于MC-PMMA组(t=3.690,P=0.001)。(7)伤椎楔变角矫正率。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0.315,P=0.000);2组患者伤椎楔变角矫正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016,P=0.901);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伤椎楔变角矫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49.888,P=0.000);2组伤椎楔变角矫正率随时间变化均呈降低趋势,2组的降低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应用MC-PMMA与应用PMMA行PKP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均能迅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脊柱功能、恢复伤椎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后期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伤椎高度丢失和脊柱后凸矫正度丢失,应用MC-PMMA比应用PMMA能更好地维持脊柱后凸矫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Kümmell病 椎体后凸成形术 矿化胶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下载PDF
腰椎Modic改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罗科锋 李立钧 谭军 《医学综述》 2013年第5期889-892,共4页
Modic改变是指腰椎终板及终板下骨质在磁共振成像上的信号改变,椎间盘退变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人群其Modic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并随着年龄的增大不断增加。不同类型的Modic改变目前认为是同一病理变化不同时... Modic改变是指腰椎终板及终板下骨质在磁共振成像上的信号改变,椎间盘退变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人群其Modic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并随着年龄的增大不断增加。不同类型的Modic改变目前认为是同一病理变化不同时期的表现,混合型则被认为是一种过渡性表现,ModicⅡ型改变是否为一稳定阶段,仍存在争议。Modic改变的定量测量研究目前仍较少,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及基因等多种因素联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MODIC改变 研究进展
下载PDF
Ⅰ型Modic改变的体积测量及其与腰椎退变性不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罗科锋 蒋国强 +2 位作者 卢斌 岳兵 陆继业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1期31-33,共3页
目的对腰椎MRI上的Ⅰ型Modic改变进行量化分析,分析其与腰椎退变性不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7月间有腰痛且伴Ⅰ型Modic改变但无椎体间不稳的30例患者,对其进行Modic改变的体积测量,按体积值大小分为两组,以及有腰痛不... 目的对腰椎MRI上的Ⅰ型Modic改变进行量化分析,分析其与腰椎退变性不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7月间有腰痛且伴Ⅰ型Modic改变但无椎体间不稳的30例患者,对其进行Modic改变的体积测量,按体积值大小分为两组,以及有腰痛不伴Modic改变、椎体间不稳的3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随访6、12个月后再次评估各组腰椎不稳的发生率,分析Ⅰ型Modic改变与腰椎退变性不稳的关系。结果随访6、12个月后Ⅰ型Modic改变组中发生腰椎不稳分别有7例和9例,其中体积较大组分别有4例和6例,体积较小组分别有3例和3例,无Ⅰ型Modic改变组中发生腰椎不稳分别有1例和2例。统计分析得出,Ⅰ型Modic改变患者的不稳发生率均高(P<0.05),但Ⅰ型Modic改变的体积值大小与不稳发生率高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Ⅰ型Modic改变与腰椎退变性不稳之间具有相关性,但Ⅰ型Modic改变的体积大小尚不能用来预测腰椎退变性不稳的发生率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Modic改变 量化分析 腰椎退变性不稳
下载PDF
慢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罗科锋 李立钧 谭军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5期3289-3290,共2页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高,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基本病囚和颈椎退行性变疾病有关,常见的如椎间盘突出,黄颈椎椎体骨赘形成、韧带肥厚、后纵韧带...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高,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基本病囚和颈椎退行性变疾病有关,常见的如椎间盘突出,黄颈椎椎体骨赘形成、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骨化等,上述疾病可以导致颈脊髓慢性受压和(或)进行性受压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脊髓压迫 动物模型 构建
下载PDF
腰椎Modic改变定量测定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罗科锋 蒋国强 +3 位作者 卢斌 岳兵 陆继业 史超路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第18期3-4,11,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Modic改变定量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患者腰椎是否存在Modic改变分为Modic改变组(A组)和无Modic改变组(B组)。在MRI矢状面T2加权像上取椎间盘的高度来对其进行量化。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 目的探讨腰椎Modic改变定量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患者腰椎是否存在Modic改变分为Modic改变组(A组)和无Modic改变组(B组)。在MRI矢状面T2加权像上取椎间盘的高度来对其进行量化。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来评估患者腰痛的程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相应指标。结果终板Modic改变分型与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密切相关;与B组比较,A组患者年龄明显提高,VAS和ODI评分均明显升高,随访1年后椎间高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Modic改变的定量测定对腰椎退变疾病的早期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终板 MODIC改变 定量测定
下载PDF
带翼可调节椎体置换器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罗科锋 蒋国强 +2 位作者 卢斌 岳兵 陆继业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第8期1022-1023,共2页
目的探讨带翼可调节椎体置换器(ADD-PLUS)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共纳入38例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ADD-PLUS治疗,B组患者给予钛网+钢板治疗,比较术中出血量、手... 目的探讨带翼可调节椎体置换器(ADD-PLUS)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共纳入38例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ADD-PLUS治疗,B组患者给予钛网+钢板治疗,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VAS疼痛评分及脊髓功能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术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脊髓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且A组改善更明显(<0.05)。结论 ADD-PLUS用于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操作简便、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置换器 颈前路手术 颈椎
下载PDF
责任神经根阻滞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被引量:12
9
作者 岳兵 叶志方 +5 位作者 王泽昊 蒋国强 卢斌 罗科锋 陆继业 沈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精准定位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7年8月92例多...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精准定位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7年8月92例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且责任神经根定位不明确,预先判断可能性最大的责任神经根并行SNRB。单根神经根阻滞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缓解率≥70%视为明确责任神经根,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侧隐窝及责任神经根。采用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腿痛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对患者入院时、PTED术后3d和1年进行评估。结果SNRB确定单根责任神经根70例(76.1%),具体责任神经根分布情况:L415例,L534例,S121例。术后3d和1年VAS、JOA评分和ODI较入院时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SNRB精准定位联合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可行,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责任节段
下载PDF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岳兵 蒋国强 +4 位作者 卢斌 欧阳甲 罗科锋 陆继业 史超路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1期988-993,共6页
目的 :评估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5.4岁;病程9个月-6.25年,平均3.8年。... 目的 :评估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5.4岁;病程9个月-6.25年,平均3.8年。所有患者术前有腰腿痛病史,其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症7例,腰椎滑脱3例(Ⅰ度滑脱2例,Ⅱ度滑脱1例),所有病例的责任节段为单节段,并且责任间隙的相邻椎间盘至少有1节已经出现明显退变。进行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及植入K-Rod脊柱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其中责任间隙行椎间融合,退变邻椎行动态稳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关于下腰痛的评分标准(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退变邻椎节段活动度(ROM)、椎间盘高度及椎间盘信号(根据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评估。结果:全部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症状均明显缓解,腰腿痛VAS、JOA及ODI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检查见责任节段均已融合,未见内植物松动、移位及断裂。术后相邻椎间盘的ROM有所减少(P〈0.05)。相邻退变椎间盘的高度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5个相邻椎间盘应用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并对比,术后1年共有8个(32%)椎间盘在评级中有所好转,15个(60%)椎间盘在评级中无变化,2个(8%)椎间盘在评级中退变加重。结论:应用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的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原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史超路 蒋国强 +3 位作者 卢斌 陆继业 罗科锋 岳兵 《中医正骨》 2014年第3期64-66,共3页
经皮椎体强化术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好的优点。但随着该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关的并发症也逐渐显现。其中,术后邻近椎体骨折风险增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导致经皮椎体强化术后... 经皮椎体强化术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好的优点。但随着该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关的并发症也逐渐显现。其中,术后邻近椎体骨折风险增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导致经皮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原因虽然目前尚无定论,但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主要因素包括后凸畸形、骨水泥注射方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材料及骨质疏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 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综述
下载PDF
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静脉血栓分级预防 被引量:8
12
作者 叶一 蒋国强 +5 位作者 卢斌 罗科锋 岳兵 陆继业 叶志方 宋焕军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静脉血栓分级预防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11月由同一组术者施行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并获得随访的15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防方法分为物理预防组和分级预...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静脉血栓分级预防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11月由同一组术者施行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并获得随访的15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防方法分为物理预防组和分级预防组。物理预防组共71例,术后常规给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血栓;分级预防组共86例,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术前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等级给予分级预防,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VTE的发生率。结果物理预防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为(176.25±80.21)m L,分级预防组为(209.15±101.70)m L,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理预防组术后VTE的发生率为8.5%(6/71),分级预防组为1.2%(1/86),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椎滑脱 减压术 外科 内固定器 手术后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经后路短节段融合治疗A3.1型胸腰段爆裂骨折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成钢 王如林 +4 位作者 蒋国强 乐增年 卢斌 罗科锋 岳兵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06-507,52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融合治疗A3.1型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间38例胸腰段A3.1型骨折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上或下终板骨折相邻节段后外侧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1年后拆...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融合治疗A3.1型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间38例胸腰段A3.1型骨折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上或下终板骨折相邻节段后外侧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1年后拆除内固定,对手术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随访1~5年,平均2年。后凸成角术前平均26°,术后5°,椎体前高术前平均丢失48%,术后恢复到94%。随访无椎体前高及后凸矫正角度丢失,38例神经功能2例A级除外,其余均有Frankel(2~3)级改善。[结论]该术式减少了融合节段,简单、安全、合理、疗效好,最大限度保留了脊柱的运动节段,减少了邻椎病,符合现代治疗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体 骨折 爆裂性 A3.1型 经后路短节段融合术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4
作者 蒋国强 陆继业 +3 位作者 卢斌 史超路 罗科锋 岳兵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4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severeosteoporosis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8月-2011年8月,157例老年(≥60岁)、重度(椎...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severeosteoporosis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8月-2011年8月,157例老年(≥60岁)、重度(椎体压缩I〉2/3)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接受PVP治疗。其中单侧PVP81例,双侧PVP76例。术后进行疗效、影像学评估及长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30.7个月。目测类比评分(VAS)由术前的平均7.8分降至术后24h的2.5分。疼痛消失95例,明显缓解55例,部分缓解6例,基本没有缓解1例。骨水泥向椎间盘内少量渗漏5例,向椎管内或一侧椎间孔方向少量渗漏各4例,向椎体前方渗漏12例,但均未发生脊髓、神经、血管等损伤和其他严重并发症。15例在术后1年内出现相邻节段椎体继发骨折。结论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已不是PVP手术的禁忌证。规范的手术操作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老年患者
下载PDF
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椎畸形 被引量:2
15
作者 岳兵 蒋国强 +5 位作者 盛伟斌 卢斌 欧阳甲 罗科锋 陆继业 买尔旦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评估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椎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腰椎畸形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0-58岁,平均45岁;其中先天性半椎体畸形5例,陈旧性结核畸形12... 目的:评估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椎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腰椎畸形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0-58岁,平均45岁;其中先天性半椎体畸形5例,陈旧性结核畸形12例,陈旧性创伤伴畸形疼痛14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5例。对患者的腰痛、Oswestry功能评分和影像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36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45min,平均出血量为1900ml。所有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1年所有患者获得融合。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患者的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2±1.4,2.5±1.0,1.8±0.5;ODI指数分别为(72.50±10.80)%,(42.50±11.10)%,(22.50±7.90)%;术后1周及术后1年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后凸Cobb角分别为(76.31±2.52)°,(23.66±1.16)°,(23.67±1.16)°;侧凸Cobb角分别为(71.86±4.02)°,(30.81±2.33)°,(30.82±2.32)°。术后1周、术后1年后凸及侧凸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变小,术后1年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椎畸形可取得理想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蛋壳技术 胸腰椎畸形 外科手术
下载PDF
Dynesys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远期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继业 蒋国强 +2 位作者 卢斌 罗科锋 岳兵 《新医学》 2019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比较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esys)及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Dynesys治疗65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Dynesys组),并与同期接受单节段椎间融合术的70例同类患者(融合组)作比较,比较2... 目的比较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esys)及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Dynesys治疗65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Dynesys组),并与同期接受单节段椎间融合术的70例同类患者(融合组)作比较,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数以及手术疗效、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手术节段和上位节段活动度的差异。结果 Dynesy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数均短/少于融合组(P均<0.05),而术后ODI和VAS 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2组随访时间为48~100个月。至末次随访时,Dynesys组和融合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神经功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或腰椎移位。Dynesys组和融合组术后4年的优良率分别为93.15%和90.67%。Dynesys组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大于融合组(P <0.05),但2组术后上位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融合组患者术后2例(2.9%)出现邻椎病,而Dynesys组患者均无出现邻椎病。结论术前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Dynesys系统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创伤较椎间融合术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中和固定系统 椎间融合 腰椎退行性疾病 老年患者
下载PDF
经Kambin三角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斌 蒋国强 +3 位作者 罗科锋 叶一 岳兵 陆继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Kambin三角微创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的疗效。方法2012年4月~2013年4月对10例腰椎退行性滑脱导致的腰椎管狭窄行OLIF。以腰腿痛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 目的探讨经Kambin三角微创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的疗效。方法2012年4月~2013年4月对10例腰椎退行性滑脱导致的腰椎管狭窄行OLIF。以腰腿痛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手术前后主、客观评分标准,分别对术前,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进行临床评估,CT扫描评价愈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95min,平均73min;术中出血量50~200ml,平均90ml。10例随访9~18个月,平均14个月,9例手术效果保持稳定,无断钉、松动,1例出现右侧L4神经根感觉支不全损害。术后腰腿痛缓解明显,术前后腰、腿痛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F=88.45,P=0.000;F=27.54,P=0.000),但术后不同时点腰腿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LIF方法简便,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短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术 腰椎滑脱 腰椎
下载PDF
短节段通用脊柱系统内固定加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国强 岳兵 +5 位作者 卢斌 罗科锋 陆继业 王如林 乐增年 韩成钢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通用脊柱系统(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急性单节段胸腰椎不稳定骨折行后路短节段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Cobb’s角进行比较,观察术...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通用脊柱系统(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急性单节段胸腰椎不稳定骨折行后路短节段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Cobb’s角进行比较,观察术后1年内固定材料有无松动、断裂,椎体内及椎板间植骨融合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术后1周、1年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s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1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未见内固定材料松动、断裂,椎体内及椎板间植骨均骨性融合,有5例神经功能较术前好转。结论短节段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体内及椎板间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防止术后矫正角度丢失及内固定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植骨
下载PDF
斜外侧经肌间隙入路与改良侧方经腰大肌入路腰椎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圣剀 蔡凯文 +4 位作者 诸进晋 章凯 罗科锋 吴董泽 蒋国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8-456,共9页
目的:比较采用斜外侧经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与改良侧方经腰大肌入路腰椎融合术(crenel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C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短期疗效。方法:回... 目的:比较采用斜外侧经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与改良侧方经腰大肌入路腰椎融合术(crenel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C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6月30例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退行性腰椎不稳进行OLIF或CLIF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和CLIF组,两组患者一期术后4周均进行二期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OLIF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69.9±7.9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5.67±3.05kg/m^(2),2节段病变6例,3节段病变12例;CLIF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66.5±8.6岁,BMI 24.03±2.06kg/m^(2),2节段病变2例,3节段病变10例。收集两组一期手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资料,术前和一期手术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时进行背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一期手术术后1年融合器沉降高度、融合器与冠状面的夹角。对两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病变节段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OLIF组和CLIF组一期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83.89±39.43min、55.56±27.49ml、8.39±4.804d和198.75±23.27min、65.00±44.62ml、8.75±2.30d,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OLIF组术后5例出现大腿前方麻木和屈髋无力,经营养神经治疗1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3周后治愈。CLIF组术后4例出现大腿前方麻木和屈髋无力,经营养神经治疗1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中出现腰椎节段动脉损伤,出血量达到200ml;1例患者腰大肌积液伴感染,经抗生素治疗6周后治愈。两组术前VAS、ODI、LL及DH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LL差值(OLIF组12.47°±6.69°vs CLIF组6.26°±6.47°)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随访时,OLIF组和CLIF组椎间融合率(83.33%vs 91.67%)、融合器沉降高度(1.54±0.72mm vs 1.44±0.61mm)无统计学差异(P>0.05),OLIF组融合器与冠状面夹角(8.94°±4.97°)显著性大于CLIF组(5.30°±3.69°)(P<0.05)。结论:OLIF与C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均能够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效果且疗效相当,而CLIF利用多角度融合器增加LL和维持腰椎曲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不稳 斜外侧经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术 改良侧方经腰大肌入路腰椎融合术 疗效
下载PDF
药物合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斌 蒋国强 +3 位作者 欧阳甲 罗科锋 岳兵 曹杰波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年第8期510-510,527,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形成术 仙灵骨葆胶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