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冥·炽热·澄澈:古马诗歌色彩审美的三重维度
1
作者 罗立桂 张欣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4-49,共6页
古马的诗歌在色彩间显露诗意、在诗意中重塑色彩,色彩与诗意的互动和互释是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之一。古马选用黑、红、白等色彩,大胆而跳跃的想象,为诗歌创设了幽冥、炽热、澄澈三重审美维度,并通过色彩间的和谐共生与对比色的差异碰撞,... 古马的诗歌在色彩间显露诗意、在诗意中重塑色彩,色彩与诗意的互动和互释是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之一。古马选用黑、红、白等色彩,大胆而跳跃的想象,为诗歌创设了幽冥、炽热、澄澈三重审美维度,并通过色彩间的和谐共生与对比色的差异碰撞,在美学视阈下衍生出富有哲理的诗味。在古马的演绎下,色彩早已挣脱物理上的视觉辖制,成为集理性与感性、思想与情感、生理与心理于一体的审美意象,蕴藏着古马对灵魂、人性及生命的诗情,内敛而深情地言说着诗人的情感忧思。古马对色彩敏锐而独特的感知帮助他打破了客观事物与色彩间的固有状态,在诗歌创作中完成了色彩与文字的融合,在诗意的低语中构筑起另一种存在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马 色彩审美 幽冥 炽热 澄澈
下载PDF
历史叙事、文化隐喻与个体信仰——评孙甘露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
2
作者 赵永辉 罗立桂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0-66,共7页
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基础,融入主体经验展现出中共地下党人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无畏生死的英勇气概。小说在线性时间叙述中,以描写个体的历史命运和还原真实的文学观念显现出极具个性的历史叙事;将古今中... 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基础,融入主体经验展现出中共地下党人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无畏生死的英勇气概。小说在线性时间叙述中,以描写个体的历史命运和还原真实的文学观念显现出极具个性的历史叙事;将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融为一体,传递出对上海都市的文化隐喻;通过塑造小说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斗争,强化个体精神的理想信念,体现出孙甘露近年来在小说创作中的全新境界。《千里江山图》不仅代表着孙甘露从先锋探索到回归现实的重要创作转变,亦反映出其浓烈热忱的家国情怀与创新拓变的艺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甘露 千里江山图 历史叙事 文化隐喻 革命理想
下载PDF
空间·群像·物事:《化骨绵掌》中小城书写的三个面向
3
作者 赵永辉 罗立桂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86-91,共6页
在小说集《化骨绵掌》中,马金莲的创作题材从之前的乡土文化记忆转向了小城现实批判,从自身体验出发,延续以往描摹乡土生活的创作经验,书写了城乡变迁背景下西北小城的人事物象。作者以匠心营造的小城空间还原日常生活图景,通过塑造典... 在小说集《化骨绵掌》中,马金莲的创作题材从之前的乡土文化记忆转向了小城现实批判,从自身体验出发,延续以往描摹乡土生活的创作经验,书写了城乡变迁背景下西北小城的人事物象。作者以匠心营造的小城空间还原日常生活图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群像传达出了小城人物不断成长的现实境况,并基于日常物象与事象的小说意象营造,揭橥小城现实生活的本真面目和深刻内涵,赋予了小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品格。《化骨绵掌》中的小城空间、人物及意象书写,凝聚着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诗意想象,亦表现出作家对小城生活的深切认同,以及通过小说重构小城生活的内在秩序,反映人生意义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金莲 《化骨绵掌》 小城空间 群像塑造 小城物事
下载PDF
网络写作的特征及其对传统写作的理论变革 被引量:6
4
作者 罗立桂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3-65,共3页
由于网络写作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快速传播性、数字化等特点 ,因而在传播渠道、写作媒介、制作程序、文本样式等方面对传统写作带来一系列挑战 ,同时也对网络写作者的心理状态、写作动机、情感方式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因此 ,一方面需... 由于网络写作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快速传播性、数字化等特点 ,因而在传播渠道、写作媒介、制作程序、文本样式等方面对传统写作带来一系列挑战 ,同时也对网络写作者的心理状态、写作动机、情感方式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因此 ,一方面需要变革旧有的写作理论 ,以适应网络写作实践的发展 ;另一方面需要分析研究网络写作造成的冲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写作 挑战传统 人文精神 理论变革
下载PDF
人格分裂的自我毁灭者——《雷雨》中蘩漪形象的无意识心理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罗立桂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12-14,共3页
从无意识心理层面入手 ,通过分析蘩漪与周朴园、周萍两条主要戏剧冲突 ,揭示了蘩漪在无意识心理的引导下一步步走向人格分裂 ,成为自我毁灭者的心理发展过程 ,蘩漪形象表现出很浓厚的心理分析色彩。
关键词 蘩漪 无意识心理 人格分裂 自我毁灭
下载PDF
启蒙精神规约下的文学“民众化”探求——以《文学旬刊》“民众文学”论争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立桂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3,共5页
以文学研究会《文学旬刊》为中心的"民众文学"论争,是在启蒙精神规约下对普通民众和文学关系问题进行的一次深入探讨。参与者都认识到了文学"民众化"的必要性,试图提出建构"民众文学"的切实方法。论争中... 以文学研究会《文学旬刊》为中心的"民众文学"论争,是在启蒙精神规约下对普通民众和文学关系问题进行的一次深入探讨。参与者都认识到了文学"民众化"的必要性,试图提出建构"民众文学"的切实方法。论争中凸现的一些问题和困境是文学"民众化"过程中必然要面对和解决的,对于此后的文学"大众化"具有启发性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民众文学 论争 建构 民众化
下载PDF
文学的形式焦虑与想象——大众化视阈中的“民族形式”论争问题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立桂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由于民族存亡和战争的现实需要,抗战时期民族主义成为文化上的主要诉求。文学"大众化"一直以来就存在的形式焦虑,在抗战的复杂境遇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民族形式"论争就是这种焦虑的集中表达。论争寄托了知识分子对&... 由于民族存亡和战争的现实需要,抗战时期民族主义成为文化上的主要诉求。文学"大众化"一直以来就存在的形式焦虑,在抗战的复杂境遇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民族形式"论争就是这种焦虑的集中表达。论争寄托了知识分子对"民族形式"的不同想象,解放区的"大众化"运动中,"民族形式"被创造出来,赋予了具体的形态。尽管这些形态,不可能实现"民族形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承载的所有意义,但是却在社会政治动员中真正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文学大众化 文学形式 焦虑 想象 建构
下载PDF
《文心雕龙》“风骨”说的创作论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罗立桂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6期150-153,共4页
《文心雕龙》"风骨"说具有双重价值。一方面,刘勰在《风骨》篇中首次提出"风骨"说,具有范畴论价值。另一方面,在《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中,《风骨》篇属于创作论,刘勰认为创作出有"风骨"的作品是挽救当... 《文心雕龙》"风骨"说具有双重价值。一方面,刘勰在《风骨》篇中首次提出"风骨"说,具有范畴论价值。另一方面,在《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中,《风骨》篇属于创作论,刘勰认为创作出有"风骨"的作品是挽救当时浮靡文风的重要的良方。因此,《风骨》篇还侧重于教风骨之法,就如何创作出有"风骨"的作品,对整个创作过程,各个创作环节提出了要求,以图确立写作规范,"风骨"说具有创作方法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骨”“气”创作激情 意象化 文辞化
下载PDF
文学“大众化”问题的现代性境遇 被引量:1
9
作者 罗立桂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0期79-81,共3页
由于紧密配合社会现代性的历史进程,文学"大众化"难以避免地存在着功利和审美纠结、精英和大众的身份矛盾以及文学主体性缺失的困境。这些困境是文学"大众化"不得不面对的现代性境遇。要想突破困境,需要社会为各个... 由于紧密配合社会现代性的历史进程,文学"大众化"难以避免地存在着功利和审美纠结、精英和大众的身份矛盾以及文学主体性缺失的困境。这些困境是文学"大众化"不得不面对的现代性境遇。要想突破困境,需要社会为各个文化领域的自治发展提供条件,使文学获得充分的自律,也要依赖大众教育的普及和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其能够真正从精神上享受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大众化 现代性 困境
下载PDF
浅谈以加强文体意识为中心的写作教学训练模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立桂 王明亮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21-123,共3页
在大学写作实践中,由于写作者没有形成自觉的文体意识,造成了不少写作问题。针对大学生写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实际情况,写作课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建构以加强文体意识为中心的写作教学训练模式,通过"范文引路——讨论分析... 在大学写作实践中,由于写作者没有形成自觉的文体意识,造成了不少写作问题。针对大学生写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实际情况,写作课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建构以加强文体意识为中心的写作教学训练模式,通过"范文引路——讨论分析——理论总结——习作实践——评析反馈"分阶段、一体化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增强学生文体意识的自觉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意识 写作教学 训练模式
下载PDF
网络文学的互文性写作特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立桂 《兰州学刊》 2005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电脑和网络技术为互文性理论的实现提供了新型的技术支持,使得依托于网络的文学创作充满了互文性写作的特质,分析目前网络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写作手法可以发现,互文性写作丰富了文学的创作手段,给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文... 电脑和网络技术为互文性理论的实现提供了新型的技术支持,使得依托于网络的文学创作充满了互文性写作的特质,分析目前网络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写作手法可以发现,互文性写作丰富了文学的创作手段,给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文学创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加强引导,以拨正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提高网络文学的整体创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互文性写作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文学“大众化”问题的现代性境遇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立桂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83-85,共3页
由于紧密配合社会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使得文学"大众化"难以避免地存在着功利和审美纠结、精英和大众的身份矛盾以及文学主体性缺失的困境。这些困境是文学"大众化"不得不面对的现代性境遇。要想突破困境,需要社会为... 由于紧密配合社会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使得文学"大众化"难以避免地存在着功利和审美纠结、精英和大众的身份矛盾以及文学主体性缺失的困境。这些困境是文学"大众化"不得不面对的现代性境遇。要想突破困境,需要社会为各个文化领域的自治发展提供条件,使文学获得充分的自律,也要依赖大众教育程度的普及和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其能够真正从精神上享受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大众化 现代性 困境
下载PDF
“真实”战争的另类叙述与反思——以电影《细细的红线》为例
13
作者 罗立桂 王明亮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3-67,共5页
美国导演泰伦斯·马利克执导的《细细的红线》是一部极富思想内涵和艺术深度的战争影片。该片中泰伦斯抱着对人类的极端同情,采用零碎、分散的叙事方式和极具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向观众展示了另类而"真实"的战争,对人与战... 美国导演泰伦斯·马利克执导的《细细的红线》是一部极富思想内涵和艺术深度的战争影片。该片中泰伦斯抱着对人类的极端同情,采用零碎、分散的叙事方式和极具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向观众展示了另类而"真实"的战争,对人与战争本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战争 叙事 反思
下载PDF
记忆还是遗忘?——论《被掩埋的巨人》中的历史书写及其隐喻意义
14
作者 罗立桂 梁敏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2-77,共6页
石黑一雄是一位具有浓厚历史意识的作家,以历史为舞台讲述故事,是他一贯的叙述方式。他擅长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探寻历史事件中人物的命运发展和内心情感,注重寻求历史的内在真实。在新作《被掩埋的巨人》中,作家以英国历史上不列颠人和撒... 石黑一雄是一位具有浓厚历史意识的作家,以历史为舞台讲述故事,是他一贯的叙述方式。他擅长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探寻历史事件中人物的命运发展和内心情感,注重寻求历史的内在真实。在新作《被掩埋的巨人》中,作家以英国历史上不列颠人和撒克逊人交战的烽火年代作为写作背景,从个体和民族两个视角书写战争记忆,通过提出"记忆还是遗忘"这一话题,传达出对待历史的矛盾态度,既然历史不能被遗忘,那记忆恢复之后该怎么办?个体和民族又该如何面对曾经的创伤记忆?石黑一雄揭示出了人类面临的双重生存困境,这种具有普适意义的书写,为当下人们面对与解决历史问题提供了新的阐释角度和思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掩埋的巨人》 历史书写 生存困境 隐喻
下载PDF
“阶级大众”的话语营构和文学书写——30年代文学论争与创作中的“大众”身份建构
15
作者 罗立桂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6,共5页
继五四启蒙模式之后,中国社会选择了以无产阶级革命为手段,建立民族国家的新方案,无产"大众"成为解放的主要对象和革命主力军。文学要参与社会发展的新路向设计,就要承载社会革命和解放大众的使命,教育引导大众成为无产阶级... 继五四启蒙模式之后,中国社会选择了以无产阶级革命为手段,建立民族国家的新方案,无产"大众"成为解放的主要对象和革命主力军。文学要参与社会发展的新路向设计,就要承载社会革命和解放大众的使命,教育引导大众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体。当时的文学论争中,左翼作家批判否定了"大众"认识和界定的多样性,营构了"大众"的无产阶级内涵。在"写大众"的文本中,作家依循无产阶级革命理念,将阶级"大众"叙述为社会变革的新主体。话语论争、理论引导和作家叙述共同建构了"阶级大众"的合法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文学 大众 身份建构
下载PDF
“真实”战争的另类叙述与反思——以电影《细细的红线》为例
16
作者 罗立桂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6期70-74,83,共6页
美国导演泰伦斯·马利克执导的《细细的红线》是一部极富思想内涵和艺术深度的战争影片。该片中泰伦斯抱着对人类的极端同情,采用零碎、分散的叙事方式和极具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向观众展示了另类而"真实"的战争,对人与战... 美国导演泰伦斯·马利克执导的《细细的红线》是一部极富思想内涵和艺术深度的战争影片。该片中泰伦斯抱着对人类的极端同情,采用零碎、分散的叙事方式和极具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向观众展示了另类而"真实"的战争,对人与战争本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战争 叙事 反思
下载PDF
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挣扎与徘徊--左思《咏史》诗创作心态探微
17
作者 罗立桂 王榕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4-20,共7页
从《咏史》诗来看,左思的创作心态经历了从早年时期积极用世的进取心态,到中年时期的沉郁、执著与激愤,最终走向了对现实的通透认识与自我宽慰。左思创作心态的变化与西晋时期复杂的政治、文化、思想背景关系密切。而左思的家境、天生... 从《咏史》诗来看,左思的创作心态经历了从早年时期积极用世的进取心态,到中年时期的沉郁、执著与激愤,最终走向了对现实的通透认识与自我宽慰。左思创作心态的变化与西晋时期复杂的政治、文化、思想背景关系密切。而左思的家境、天生的才华与缺陷所造就的独特自我认知模式,也对左思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入与出、仕与隐之间挣扎,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徘徊,是左思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不得不面对的心理斗争。心灵的冲突与矛盾是形成左思《咏史》诗创作心态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 左思 《咏史》 创作心态
下载PDF
大学写作课程的参与研讨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18
作者 罗立桂 张一鸣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1-53,共3页
《写作》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传授写作基本知识和培养写作能力的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的积极参与、深度思考、主动研究在该课程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参与研讨课的整体设计,探讨符合写作活动的规律和学生学习... 《写作》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传授写作基本知识和培养写作能力的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的积极参与、深度思考、主动研究在该课程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参与研讨课的整体设计,探讨符合写作活动的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以期提升写作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并为同类院校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写作 参与研讨 课程设计 实践模式
下载PDF
立足于人 用心于文——从《作文小论》看谭旭东如何教作文
19
作者 罗立桂 谭安丽 《甘肃教育》 2017年第16期79-79,共1页
作文不容易教好,如果教者只讲理论知识,脱离写作实践,往往会被人看作空话套语而束之高阁;如果教者有丰富的写作经历和下水作文的经验,但不熟悉教学对象和规律,不能有教学理论做支撑,就可能成为没有普遍性的一己之见。著名儿童教... 作文不容易教好,如果教者只讲理论知识,脱离写作实践,往往会被人看作空话套语而束之高阁;如果教者有丰富的写作经历和下水作文的经验,但不熟悉教学对象和规律,不能有教学理论做支撑,就可能成为没有普遍性的一己之见。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谭旭东整理多年来所写的写作经验、理论思考和作文教学研究心得于一体的相关文章,出版了《作文小论》。那么,从《作文小论》看,谭旭东到底是如何教作文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谭旭东 《作文小论》
下载PDF
传授风骨之法 确立写作规范——《文心雕龙》“风骨”说的创作论价值
20
作者 罗立桂 《写作》 2010年第4期12-15,共4页
在《文心雕龙·序志》篇里,刘勰指出当时文坛存在着“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辇悦,离本弥甚,将遂讹滥”的浮靡文风,刘勰认为挽救不良文风的最具体最重要的良方就是创作出“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在《文心雕龙·序志》篇里,刘勰指出当时文坛存在着“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辇悦,离本弥甚,将遂讹滥”的浮靡文风,刘勰认为挽救不良文风的最具体最重要的良方就是创作出“风清骨峻,篇体光华”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创作论 “风骨” 写作规范 传授 价值 刘勰 文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