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织蛾幼虫生态学特性及其发生测报研究
1
作者 陈元生 黄建林 +1 位作者 罗致迪 潘友粮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油茶织蛾(Casmara patrona)是油茶上的重要枝干害虫,油茶织蛾的危害发生与生态因子关系密切,掌握该害虫蛀食危害的生态学特性及其测报模型,可为害虫监测预警及生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17—2022年这6年对江西主要... 【目的】油茶织蛾(Casmara patrona)是油茶上的重要枝干害虫,油茶织蛾的危害发生与生态因子关系密切,掌握该害虫蛀食危害的生态学特性及其测报模型,可为害虫监测预警及生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17—2022年这6年对江西主要油茶基地油茶织蛾幼虫蛀食危害情况的系统调查,运用“步进”法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油茶林林分、气象、食物等三个方面的17个生态因子对油茶织蛾幼虫的发生程度(发生量)的影响。【结果】林分郁闭度x_(9)、坡向x_(6)、密度x_(10)、植被覆盖度x_(11)、林缘林内x_(8)、树龄x_(1)等6个因子是影响油茶林有虫株率的主要林分因子,而主林层郁闭度、坡向则是2个关键林分因子,应用回归模型(y=58.468–14.223x_(9)–49.637x_(6)–0.024x_(10)+0.124x_(11)–4.340x_(8)+0.066x_(1))可对油茶织蛾幼虫危害的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在其他因子具备的条件下,4月和5月的平均温度是2个关键气象因子,最佳预测模型为y=3.262x_(41)+0.524x_(51)–50.137,经检验,该模型预报准确率达97.05%,说明该模型是可靠的。生物因素(食物)也是影响油茶织蛾发生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油茶品种,油茶织蛾幼虫发生危害程度(有虫株率)存在显著差异,在11个江西油茶主栽品种中,抗虫性较强的是长林180号,受害较重的是长林166号和长林27号。【结论】主林层郁闭度、坡向、4月平均气温、5月平均气温是影响油茶织蛾有虫株率的关键因子,构建的预测预报模型可对油茶织蛾幼虫危害的发生程度进行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织蛾 林分因子 生物因子 气象因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疫区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树种筛选试验
2
作者 罗致迪 杨彩柏 罗惠文 《世界生态学》 2024年第2期298-304,共7页
赣南地区多数丹霞地貌或紫色页岩、红色砂岩等困难立地原有先锋树种马尾松染疫,疫木清除后森林覆盖率下降,间接造成疫区困难立地变成生态功能脆弱区,严重威胁南方重要生态屏障。为了加快恢复南方松材线虫病染疫困难立地生态系统健康,开... 赣南地区多数丹霞地貌或紫色页岩、红色砂岩等困难立地原有先锋树种马尾松染疫,疫木清除后森林覆盖率下降,间接造成疫区困难立地变成生态功能脆弱区,严重威胁南方重要生态屏障。为了加快恢复南方松材线虫病染疫困难立地生态系统健康,开展松材线虫病疫区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树种筛选试验,通过调查监测,比较了涉及到的13个树种的成活率、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适宜南方松材线虫病疫区困难立地生态修复优势树种为蓝桉、泡桐、光皮桦、黑荆树、桃金娘和黄栀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困难立地 生态修复树种筛选
下载PDF
成虫体型大小对花绒寄甲生殖及后代发育的影响
3
作者 郭舟 王欽召 +5 位作者 彭观地 钟辉辉 张江涛 罗致迪 陈元生 刘兴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共11页
为了明确成虫体型大小对花绒寄甲生殖适合度和后代发育的影响,本文将室内培育的花绒寄甲松墨天牛生物型雌、雄成虫依体质量差异划分为大、中、小3个水平,并在室内恒温条件下进行两两配对,分析比较了9个不同体质量处理中花绒寄甲亲代生... 为了明确成虫体型大小对花绒寄甲生殖适合度和后代发育的影响,本文将室内培育的花绒寄甲松墨天牛生物型雌、雄成虫依体质量差异划分为大、中、小3个水平,并在室内恒温条件下进行两两配对,分析比较了9个不同体质量处理中花绒寄甲亲代生殖指标和子代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成虫生殖适合度方面,相同体型大小的雌、雄个体配对后,其产卵成功率(>60%)高于体型不相称的配对处理(<50%),且小个体的雌、雄虫分别与大、中、小个体的配偶配对时其产卵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雌虫的产卵前期在9个不同处理间均无差异,而产卵量随自身体质量的减轻下降了41.20%,随配偶体质量的减轻上升了69.92%,但不受两性的综合影响。2)在子代发育方面,来自亲代不同体质量配对处理下的卵孵化前期在10.80~11.36 d,平均孵化期均在2.57~3.08 d,平均孵化率在64.36%~75.45%,统计分析表明这些测定的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均差异不显著。然而,子代幼虫对替代寄主的寄生率随亲代雌虫体质量的下降从96.77%显著降低至86.5%。子代幼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随亲代雌、雄成虫体质量的递减而显著降低,其中化蛹率从76.47%下降至56.55%,羽化率从75.33%下降至56.55%,但不受两性的综合影响。幼虫-蛹历期随亲代雌、雄虫体质量的下降从45.69 d延长至47 d且受两性综合作用的影响。雌性子代的体质量、体长和体宽等形态参数均不受亲代成虫体质量的影响,但雄性子代的体质量受亲代雌虫的影响,体长受亲代雄虫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花绒寄甲成虫存在明显的选型交配现象,且亲代体型大小明显影响该虫的生殖适合度和子代发育。因此在大规模室内饲养时,我们应当考虑种源的体型差异带来的负作用,并尽量使用较大的个体用于后代繁衍以提高后代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体型大小 生殖适合度 生长发育 形态发育
下载PDF
花绒寄甲与松褐天牛及松材线虫病三者间长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元生 黄名广 +4 位作者 罗致迪 曾凡玉 温德才 吴艳 魏钦钦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69,共7页
利用天敌昆虫开展生物防治是一条优良的、长效的措施,花绒寄甲是控制松褐天牛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优势天敌。为评价花绒寄甲林间应用效果,于2020—2022年在江西部分疫区开展了“疫木不砍伐或不清除,只释放花绒寄甲”试验,通过对林间松... 利用天敌昆虫开展生物防治是一条优良的、长效的措施,花绒寄甲是控制松褐天牛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优势天敌。为评价花绒寄甲林间应用效果,于2020—2022年在江西部分疫区开展了“疫木不砍伐或不清除,只释放花绒寄甲”试验,通过对林间松褐天牛种群密度监测、花绒寄甲寄生率及病死树下降率调查,研究了花绒寄甲林间种群增加量、松褐天牛种群下降率与病死树减退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最高寄生率达94.19%,平均寄生率由2020年的13.19%增加到2022年的72.44%,提高5.49倍;病死株数量在前2 a下降不明显,直至第3 a之后,病死树数量才急剧下降,病死树校正减退率平均为68.00%,其中马尾松纯林的校正减退率为72.37%,显著高于松阔混交林的校正减退率(59.26%);松材线虫病的病株率随松褐天牛种群密度降低而降低,呈显著正相关;与防治前(2019年)相比,2022年的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下降58.43%~98.67%,平均下降了89.43%,而花绒寄甲的种群数量却呈现急剧增加,3 a平均上升221.03%,这说明,在疫木不清除条件下,通过3 a的天敌释放,能大幅度提高林间自然花绒寄甲虫口密度,同时显著降低害虫天牛的虫口密度,显著降低松材线虫病的病死树数量,从而达到持续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松褐天牛 松材线虫病 种群密度 病株率 减退率 寄生率
下载PDF
林间花斑花绒寄甲幼虫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格局
5
作者 陈元生 周嘉颖 +2 位作者 肖小华 罗致迪 彭小文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8-694,共7页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以幼虫寄生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天牛类害虫,掌握其幼虫时空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制定花绒寄甲的生物防治利用策略。通过对江西马尾松林花绒寄甲幼虫种群数量的调查,应用聚...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以幼虫寄生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天牛类害虫,掌握其幼虫时空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制定花绒寄甲的生物防治利用策略。通过对江西马尾松林花绒寄甲幼虫种群数量的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等,对林间花绒寄甲幼虫种群动态、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间花绒寄甲幼虫种群动态呈现极明显的波动性,全年数量动态有2个高峰期,其中主高峰期是4月份,占全年幼虫总数量的30%左右,是幼虫的主要寄生期,次高峰期是8月份。花绒寄甲幼虫水平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的原因可能是花绒寄甲自身习性或与寄主天牛、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不同时间段,花绒寄甲幼虫的垂直分布情况不同,3-7月,花绒寄甲幼虫主要分布在枯死木的中上部,其中上段幼虫数占总数的50%以上,而在8-12月,花绒寄甲幼虫主要分布在枯死木的中段,占总数的50%左右。另外,调查显示,花绒寄甲幼虫寄生数量在释放过该天敌的松林要远高于未释放过的松林,特别是在马尾松纯林,其幼虫种群数量更高,这说明通过人工释放(江西在3月释放成虫),能增加林间天敌花绒寄甲种群数量、降低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有助于松材线虫病的控制。花绒寄甲幼虫种群时空、水平、垂直三维空间分布结果可为该天敌的保护、人工释放和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幼虫 种群动态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空间分布型
下载PDF
江西境内松墨天牛生活史特征的季节和纬度变化
6
作者 潘友粮 罗致迪 +4 位作者 李红征 李金 官忠民 焦挺 刘兴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2-530,共9页
【目的】探明产卵季节和地理纬度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生活史特征的影响,为该虫的精确测报和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西境内沿约1°的纬度梯度自南向北建立6处固定试验样地,通过林间诱木截顶网罩的方式调查松墨天牛... 【目的】探明产卵季节和地理纬度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生活史特征的影响,为该虫的精确测报和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西境内沿约1°的纬度梯度自南向北建立6处固定试验样地,通过林间诱木截顶网罩的方式调查松墨天牛的世代分化和发育历期,以及通过枯死树解剖的方式调查越冬虫龄的差异。【结果】松墨天牛在赣南和赣中地区存在二代分化现象,其中赣南地区二代分化比例随产卵月份从45.75%下降至2.46%,赣中地区二代分化比例随产卵月份从17.42%下降至0,而在赣北地区仅发生1代,不存在世代分化现象。比较不同纬度下同期所产的卵的二代分代比例时发现,随着地理纬度的增加平均二代分化比例从21.92%下降至0。比较松墨天牛林间的发育历期发现,分化个体的卵-蛹历期在110.66~122.01 d之间且显示同向梯度变异,未分化个体的卵-蛹历期在330.61~366.01 d之间且显示反向梯度变异,但均不存在明显差异。比较越冬幼虫的虫龄及其占比发现,赣南和赣中地区以2-5龄幼虫越冬,赣北地区则以4-5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中2龄幼虫占比随着地理纬度的增加从12.47%下降至0,而越冬5龄幼虫占比从45.33%上升至98.40%。【结论】季节和纬度对松墨天牛的生活史特征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产卵季节和地理纬度明显影响松墨天牛的世代分化比例,而对分化个体和未分化个体的发育历期影响不明显,越冬虫龄和占比明显受地理纬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世代分化 发育历期 越冬龄期 季节性 纬度梯度
下载PDF
油茶蓝翅天牛的生物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7
作者 雷艳红 蓝应亮 +1 位作者 陈元生 罗致迪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4期79-82,共4页
为有效防控蓝翅天牛在江西油茶主产区的发生,开展了管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寄主适用性的筛选试验,研究了适宜防治油茶蓝翅天牛的天敌释放技术,并在江西油茶基地开展了室内及林间油茶蓝翅天牛生物调控技术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花绒寄甲不... 为有效防控蓝翅天牛在江西油茶主产区的发生,开展了管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寄主适用性的筛选试验,研究了适宜防治油茶蓝翅天牛的天敌释放技术,并在江西油茶基地开展了室内及林间油茶蓝翅天牛生物调控技术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花绒寄甲不适合用于林间防治油茶蓝翅天牛,管氏肿腿蜂种群对油茶蓝翅天牛的寄生率高,管氏肿腿蜂对油茶蓝翅天牛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管氏肿腿蜂对蓝翅天牛的防治效果与蜂虫比成正相关关系,考虑到防治投入成本问题,蜂虫比以2∶1为最佳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蓝翅天牛 花绒寄甲 管氏肿腿蜂 生物防治 释放量
下载PDF
松褐天牛在松材线虫病病死树上的垂直分布规律 被引量:13
8
作者 卢桦 陈元生 +1 位作者 罗致迪 于海萍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9-234,共6页
【目的】松褐天牛是典型的钻蛀性害虫,林间天牛种群密度调查及其防治极为困难。了解松褐天牛在松材线虫病枯死树上的垂直分布情况,旨在为松褐天牛的林间虫情调查和危害程度估计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简易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取、逐株... 【目的】松褐天牛是典型的钻蛀性害虫,林间天牛种群密度调查及其防治极为困难。了解松褐天牛在松材线虫病枯死树上的垂直分布情况,旨在为松褐天牛的林间虫情调查和危害程度估计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简易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取、逐株逐段调查统计法,于2015-2017年在江西省赣州市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系统调查了松褐天牛在松材线虫病死树上的产卵刻槽、侵入孔和羽化孔的垂直分布并分析了它们间的数量关系情况。【结果】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在株高<8 m时,主要分布在树干中段,占全株的46.07%,而株高≥8 m时,主要分布在树干下段,占53.687%;幼虫侵入孔和成虫羽化孔在病树上的数量分布:树干中段>下段>上段,中段均占50%左右;产卵刻槽、侵入孔和羽化孔的数量与树干高度呈正相关关系。伐桩上没有发现产卵刻槽,且侵入孔、羽化孔数量也极少,分别占总株侵入孔数、羽化孔数的0.54%、0.29%。树干下段虫孔数量(即下段产卵刻槽、侵入孔和羽化孔数量)与整株羽化孔数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但根据下段侵入孔数量来推算整株羽化孔的数量更为准确、可靠。【结论】根据下段侵入孔数量来推算整株羽化孔的数量,是松褐天牛林间虫情调查的一种方便快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木 伐桩 松褐天牛 松材线虫病 产卵刻槽 侵入孔 羽化孔
下载PDF
低温处理对花斑花绒寄甲卵储藏及孵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元生 陈胜魁 +2 位作者 于海萍 罗致迪 刘兴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7,共5页
为了明确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及孵化温度对花斑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采用5、7.5、10、12.5、15℃低温储藏和20、26、32℃诱导孵化相结合方法对花斑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低温不适合储藏花绒寄甲卵,其会致使孵化... 为了明确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及孵化温度对花斑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采用5、7.5、10、12.5、15℃低温储藏和20、26、32℃诱导孵化相结合方法对花斑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低温不适合储藏花绒寄甲卵,其会致使孵化率显著降低(P<0.05),其他低温(7.5~15℃)都可以用于储藏花绒寄甲卵,储藏70 d内,不会降低卵活力,孵化率与对照(未低温处理)差异不大;储藏70 d内,储藏时间对卵的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诱导孵化的温度对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存在显著影响,同一低温储藏的卵,20℃条件下的孵化率最高,与26℃、32℃下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总体上,20℃条件下的孵化高峰期为8~12 d,26℃的高峰期为7~11 d,32℃的高峰期为5~8 d;同一天内卵的孵化率与孵化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早上的孵化率极显著高于中午和傍晚。花斑花绒寄甲卵的最佳储藏温度为10℃,最佳孵化温度为20℃,储藏时间应在70 d内,在此条件下,孵化期为5~14 d,孵化高峰期为8~12 d,即卵卡应在取出后5~8 d释放于林间。野外释放卵卡也应在平均气温达20℃时释放,此时卵的孵化率及寄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孵化率 储藏时间 储藏温度 孵化温度 孵化节律
下载PDF
APF-Ⅰ型高效诱剂防治松墨天牛林间应用及示范推广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闫闯 陈旭梅 +3 位作者 陈元生 袁福生 罗致迪 于海萍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65,共5页
APF-Ⅰ持久型高效诱剂是一种新型松墨天牛引诱剂,为建立其科学的林间应用技术,于2015-2016年在江西省赣州市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了该诱剂的应用技术优化试验,并在江西省赣州市及吉安市的松材线虫病疫区或松墨天牛重度危害区开展了该诱... APF-Ⅰ持久型高效诱剂是一种新型松墨天牛引诱剂,为建立其科学的林间应用技术,于2015-2016年在江西省赣州市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了该诱剂的应用技术优化试验,并在江西省赣州市及吉安市的松材线虫病疫区或松墨天牛重度危害区开展了该诱剂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诱捕器布设空间位置、密度、高度等对松墨天牛的诱捕量具有显著影响,APF-Ⅰ型诱捕器应选择挂置在林缘、山顶通风处,悬挂高度应在4m以上,两诱捕器间距应为50~150m,在林中呈三角状布置;在试验示范区,松材线虫病病死树显著减少,使用两年的病死树减退率(相对防治效果)可达81.47%,辐射推广区平均防效也达56.14%,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F-I持久型高效诱剂 诱捕器 松墨天牛 空间位置 应用技术 示范推广
下载PDF
棉铃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元生 罗致迪 钟平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3-579,共7页
为探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不同地理种群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其地理变异,推测该虫在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的代数、为预测其发育发生期的差异提供依据,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该虫的综合治理。以采集自中国的4个地理种群(广东广州(23.0... 为探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不同地理种群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其地理变异,推测该虫在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的代数、为预测其发育发生期的差异提供依据,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该虫的综合治理。以采集自中国的4个地理种群(广东广州(23.08°N,113.14°E)、江西永修(29.04°N,115.82°E)、山东泰安(36.15°N,116.59°E)、辽宁喀佐(41.34°N,120.27°E)的幼虫在室内饲养繁育1代后为试材,采用在获得其在20℃、22℃、25℃和28℃恒温、L16∶D8的光周期条件下饲养的发育历期的基础上,比较研究这4个地理种群的幼虫、非滞育蛹和滞育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其与栖息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实验室人工饲料饲养的条件下,棉铃虫幼虫、非滞育蛹和滞育蛹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8℃-12.19℃、10.60℃-13.50℃、15.56℃-17.96℃,有效积温分别为254.91-300.89日度、126.21-204.43日度、181.03-363.39日度,滞育蛹的发育起点温度比非滞育蛹高3.39℃-5.50℃,其有效积温比非滞育蛹高35.56-165.89日度。这些说明棉铃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均存在明显地理变异,随栖息地纬度的升高,幼虫、非滞育蛹和滞育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栖息地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其余呈不显著负相关(P>0.05),而有效积温则相反,呈现上升趋势,滞育蛹有效积温与栖息地纬度升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余呈不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地理变异 纬度 地理种群
下载PDF
松材线虫在疫木内的分布动态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元生 于海萍 罗致迪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2-467,共6页
快速掌握松材线虫在其致病死松树体内的分布和种群动态对松材线虫病的早期诊断和除治具有重要的作用。于2016-2018年每个月在疫区不同小班中选择疑似松材线虫病松树作为样株,并对样株中不同部位进行取样,采用贝尔曼漏斗分离法统计松材... 快速掌握松材线虫在其致病死松树体内的分布和种群动态对松材线虫病的早期诊断和除治具有重要的作用。于2016-2018年每个月在疫区不同小班中选择疑似松材线虫病松树作为样株,并对样株中不同部位进行取样,采用贝尔曼漏斗分离法统计松材线虫的种群密度,分析松材线虫在受害马尾松树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每月均能在病死松树中检测出松材线虫,但检出率在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其中以3月份检出率最高(84.09%),7月份最低(10.53%);松材线虫种群密度以6—9月份最低(<59.37头/g),以11—4月份最高(>118.03头/g);在垂直分布上,当整树虫口密度较高时,松材线虫在病树上的种群密度随树高高度的增高而增多,而虫量较少时则结果相反;在水平分布上,以向阳面深入木质部3~5 cm处最多,而树皮外缘1 cm左右和髓心部分的松材线虫含量极少。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松材线虫的种群密度和分布依不同月份和不同部位存在差异,且在3月份对疫木向阳面木质部3~5 cm处进行取样,能有效提高松材线虫的检出率和监测结果,为及时及早发现新疫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病死树 取样 垂直分布 水平分布 消长动态 检出率
下载PDF
油茶蓝翅天牛幼虫生态学特性及其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元生 于海萍 +1 位作者 罗致迪 张杨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8-584,共7页
【目的】油茶蓝翅天牛的发生危害与生态环境因子关系密切,掌握该天牛幼虫的生态学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是估计虫口密度、害虫预测预报的基础,可为害虫生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江西主要油茶基地蓝翅天牛幼虫危害情况的系统... 【目的】油茶蓝翅天牛的发生危害与生态环境因子关系密切,掌握该天牛幼虫的生态学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是估计虫口密度、害虫预测预报的基础,可为害虫生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江西主要油茶基地蓝翅天牛幼虫危害情况的系统调查,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模型研究了蓝翅天牛幼虫种群的空间格局,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蓝翅天牛幼虫的发生与林分因子等生态环境的关系。【结果】油茶蓝翅天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均匀分布,种群中生物个体之间是相互排斥的。林分郁闭度、林下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油茶蓝翅天牛有虫株率的2个关键林分因子,林分郁闭度与有虫株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林下植被覆盖度与有虫株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林下植被覆盖度、林分郁闭度、林内林缘、树高、树龄这5个因子是油茶蓝翅天牛风险评估的关键因子。同时,坡向、坡位对蓝翅天牛有虫株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油茶蓝翅天牛幼虫在油茶树枝干上的分布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喜欢选择3~6 a枝龄、1.5~2.2 cm枝径、枝角小于60°、枝下高40~59 cm的枝条处蛀食为害。【结论】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油茶蓝翅天牛的空间分布研究内容,表明该天牛幼虫的均匀分布空间格局是由该虫的生物学、生态学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探明了影响该天牛幼虫发生危害的关键林分因子及其在枝干上的分布规律,对指导预测预报及生物防治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蓝翅天牛 幼虫 生态学 空间分布型 林分因子 生态因子 枝条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疫木除害技术综述 被引量:14
14
作者 闫闯 宋崇康 +1 位作者 罗致迪 陈元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9期152-154,共3页
阐述了松材线虫病疫木的除害处理技术措施,包括疫木异地集中除害、安全利用措施及林内就地现砍现烧和就地套袋覆盖熏蒸等传统措施,以及铁纱网罩就地隔离、疫木种植茯苓等除害新技术,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除害处理建议。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松褐天牛 疫木 除害处理 防治
下载PDF
疫木隔离结合释放花绒寄甲防治松材线虫病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元生 简迎龙 +1 位作者 罗致迪 于海萍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101-104,共4页
为提高松材线虫病疫木除害效率及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采用松褐天牛疫木就地隔离结合人工释放花绒寄甲的方法,开展花绒寄甲释放技术及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隔离材料中以8目镀锌铁丝网的隔离效果最好,对疫木松褐天牛的... 为提高松材线虫病疫木除害效率及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采用松褐天牛疫木就地隔离结合人工释放花绒寄甲的方法,开展花绒寄甲释放技术及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隔离材料中以8目镀锌铁丝网的隔离效果最好,对疫木松褐天牛的控制效果达100%;在疫木覆盖8目镀锌铁丝网之后的翌年3—4月松褐天牛预蛹和蛹期释放花绒寄甲的寄生率(72. 25%)极显著高于在砍伐疫木覆盖8目镀锌铁丝网时释放的寄生率(54. 60%);在3—4月每堆木段0. 5 m^3(松褐天牛幼虫数150头左右)中以释放成虫150头/堆或者释放卵卡3 000粒/堆为最佳,寄生率高、成本低,且释放卵比释放成虫寄生率更高;采用8目镀锌铁丝网罩隔离疫木联合人工释放花绒寄甲来处理疫木的生物除害方法,明显控制住了松褐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病的途径,提高了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致使松材线虫对健康松树的致死率显著下降,病死木减退率达92. 91%,防治效果达85. 08%,且极显著优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疫木现砍现烧措施。表明疫木隔离结合释放花绒寄甲能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流行危害,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疫木隔离 松褐天牛 松材线虫病 释放技术 控制效果 寄生率 致死率
下载PDF
赣南花绒寄甲松树林间自然寄生率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致迪 陈元生 +1 位作者 于海萍 温小遂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0-1074,共5页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是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有效寄生性天敌,为了解花绒寄甲在江西赣南苏区对松褐天牛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开展了花绒寄甲在赣南松树林内自然分布、寄生率及松褐天牛种群情况的调查...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是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有效寄生性天敌,为了解花绒寄甲在江西赣南苏区对松褐天牛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开展了花绒寄甲在赣南松树林内自然分布、寄生率及松褐天牛种群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在赣南松树林内分布广泛,对松褐天牛的自然寄生率为2.56%-22.41%,平均寄生率为11.74%,其中马尾松纯林的寄生率最高(14.81%),其次马尾松混交林(10.95%),湿地松纯林寄生率最低(2.56%),前两项差异不显著,后者与前两者均差异显著(P<0.05);花绒寄甲的种群数量动态与其寄主松褐天牛的种群数量动态是一致的,呈正相关关系(R2=0.8399),花绒寄甲在野外主要以1-2头幼虫寄生1头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方式营寄生生活(占79.10%)。因此在赣南松林中,花绒寄甲种群数量较低,必须大量补充人工繁育的寄甲,才能达到控制松褐天牛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寄生率 赣南 松褐天牛 松林
下载PDF
生态因子对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雄成虫比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元生 罗致迪 于海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1-357,共7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具有偏雌性的特点,了解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性比规律,有利于监测和掌控该蜂的种群动态,便于及时有效防控该蜂。2017年至2019年,采用在桉树Eucalyptus林中悬挂黄色粘虫板的方法,监测、观察桉树枝瘿姬小蜂成...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具有偏雌性的特点,了解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性比规律,有利于监测和掌控该蜂的种群动态,便于及时有效防控该蜂。2017年至2019年,采用在桉树Eucalyptus林中悬挂黄色粘虫板的方法,监测、观察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发生动态,通过分析该蜂雄成虫比率及其影响因子,以弄清生态因子对该蜂雄成虫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雄成虫平均比率为2.44%-34.05%,呈现季节波动性,在4-8月期间,雄成虫比率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至7-8月时达到高峰,之后(9-11月)呈波浪式缓慢下降趋势。该蜂雄成虫比率与温度密切相关,在4-8月期间,雄成虫比率与月平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7,P<0.01),而在9-11月期间,则随温度下降而缓慢下降;另外,由于2019年的夏秋温度比其它年份更高,导致2019年的雄成虫比率显著高于2017年和2018年。桉树品种也影响着该蜂性比,窿缘桉E.exserta上的该蜂雄成虫比率显著地高于DH201-2(E.grandis×E.tereticornis)和大叶桉E.robusta上的雄成虫比率(P<0.01)。桉树枝瘿姬小蜂雄成虫比率与其种群动态存在一定关系,雄成虫比率与其成虫数量呈弱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 赣南 雄成虫比率 生态因子 温度 寄主植物 性比
下载PDF
赣南松材线虫病发生特点及其与松褐天牛协同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闫闯 罗致迪 赖福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124-125,167,共3页
对赣南苏区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ckle]进行了林间调查、监测及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全市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为326.43 hm2,病死松树有878株,平均病株率为0.117 6%,病株主要分布在老疫区章贡区及... 对赣南苏区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ckle]进行了林间调查、监测及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全市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为326.43 hm2,病死松树有878株,平均病株率为0.117 6%,病株主要分布在老疫区章贡区及其周边的开发区、南康区和赣县;发病树种多为马尾松,发病率与树龄有关,成林松林发病显著重于幼林;每年发病时间为7~11月,8月为病树发生高峰期,11月为不明显的次高峰期,与赣南松褐天牛年发生1~2代的生活史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松褐天牛 赣南 发生规律
下载PDF
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物理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元生 蔡润玉 +1 位作者 罗致迪 于海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4期93-95,97,共4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已在赣南暴发成灾。为摸清该蜂种群在赣南的发生与危害情况,于2015-2018年,运用粘虫板监测技术对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3个赣南主栽桉树品种(系)林间试验的8种不同颜色粘虫板中,桉树枝瘿姬... 桉树枝瘿姬小蜂已在赣南暴发成灾。为摸清该蜂种群在赣南的发生与危害情况,于2015-2018年,运用粘虫板监测技术对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3个赣南主栽桉树品种(系)林间试验的8种不同颜色粘虫板中,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对黄色粘虫板的趋性显著高于蓝色和其他颜色粘虫板,黄板平均年诱虫量为107.05头/板,占8种粘虫板诱虫总量的37.06%;在3个桉树品种(系)中,黄板诱虫量由高到低是DH201-2>窿缘桉>大叶桉,三者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试验同时发现,黄色粘虫板诱集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动态与保鲜袋肉眼观察的成虫动态存在密切相关性,即符合度很高,利用单一黄色粘虫板在DH201-2林间诱集成虫所获得的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消长动态,与本项目组前期采用采集虫瘿枝叶、肉眼观察结合黄色粘虫板林间诱集成虫所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在今后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监测工作中可以用黄色粘虫板替代肉眼观察进行监测,建议悬挂高度以2 m为宜,以减轻工作强度,提高监测效率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 种群监测 黄色粘虫板 赣南
下载PDF
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灾特点·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20
作者 闫闯 李欣 +1 位作者 陈元生 罗致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162-164,共3页
为遏制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的发生蔓延、促进桉树的科学种植,分析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的发生成灾特点,结合试验研究,分析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暴发成灾原因,并提出了一套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防控技术和以抗虫品种(品系)为主的生... 为遏制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的发生蔓延、促进桉树的科学种植,分析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的发生成灾特点,结合试验研究,分析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暴发成灾原因,并提出了一套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防控技术和以抗虫品种(品系)为主的生态持续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 赣南 成灾 原因 防控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