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应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王凯 赵业剑 罗苏青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5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1年12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的80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胆总管前壁间断缝合方法治疗,试...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1年12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的80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胆总管前壁间断缝合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一期连续缝合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创伤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创伤应激反应指标及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试验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2 d,试验组的创伤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激素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应用效果相对更好,且可有效控制患者的手术创伤应激反应,改善胃肠道功能、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 一期缝合 创伤应激反应 胃肠功能
下载PDF
胃癌术后复发再手术57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毅 罗苏青 宋世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再手术对提高胃癌术后生存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间在胃癌术后复发手术病例57例,临床资料包括首次及本次复发诊断及手术情况,术后随访信息。结果:胃癌术后复发最主要症状是上腹部隐痛不适27例(47.4%)。复...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再手术对提高胃癌术后生存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间在胃癌术后复发手术病例57例,临床资料包括首次及本次复发诊断及手术情况,术后随访信息。结果:胃癌术后复发最主要症状是上腹部隐痛不适27例(47.4%)。复发癌肿切除32例(56.1%),手术方法包括残胃切除21例,加脾切除术6例,脾切除术加肾上腺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体尾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加横结肠切除术1例,肝部分切除术2例。肿瘤切除组术后生存期27.8月,显著大于姑息性手术组(4.7个月)及剖腹探查组(3.1个月)(P<0.001)。结论:胃癌术后复发再手术可适用于局部复发的少数病例,如能获得根治性切除,则能提高生存率,姑息性手术对延长生存期无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复发 再手术
下载PDF
原发性胃淋巴瘤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罗苏青 管洪庚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312-313,共2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9年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及病理确诊46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病史资料,总结其特点。结果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隐痛(39.13%)、胀痛(21.74%),实验室检查均... 目的研究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9年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及病理确诊46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病史资料,总结其特点。结果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隐痛(39.13%)、胀痛(21.74%),实验室检查均有轻度贫血.病变部位主要是胃窦和胃体,上消化道内镜活检确诊率为70.59%,病理类型多为DLBCL(52.17%)和MALT(26.09%)。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主要症状为上腹隐痛胀痛,病变部位多在胃窦胃体,病理类型以DLBCL和MALT多见,上消化道内镜活检仍是主要术前诊断方法,后腹膜肿大淋巴结有利于诊断。胃癌根治术仍是目前的主要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淋巴瘤 症状 上消化道内镜 活检
下载PDF
腹腔镜及开腹修补术对胃溃疡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罗苏青 王凯 徐德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9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及比较腹腔镜及开腹修补术对胃溃疡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的100例胃溃疡穿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开腹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及比较腹腔镜及开腹修补术对胃溃疡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的100例胃溃疡穿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开腹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的胃肠激素[血管活性肠肽(VIP)、胃泌素(GAS)及胃动素(MTL)]及肠黏膜屏障指标[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一氧化氮(NO)及D-乳酸(D-Lac)]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胃肠激素及肠黏膜屏障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观察组的胃肠激素指标先降后升,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黏膜屏障指标则先升后降,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修补术对胃溃疡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肠黏膜屏障的不良影响显著小于开腹修补术,因此腹腔镜修补术在胃溃疡穿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溃疡穿孔 胃肠功能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许磊 罗苏青 徐德华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12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直肠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采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对照...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直肠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采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基础上采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拔管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时,采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治疗,可以显著缩短术后拔管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明显,应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 直肠肿瘤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