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域、历史与审美中的文学“民族性”批评观建构——论石一宁《民族文学:现场与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罗莹钰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0-215,共6页
“民族性”一直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讨论重点,诸多研究者已对“民族性”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理论推进,但随着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及文化语境的流动,这一概念具有重新阐释的必要。石一宁新著《民族文学:现场与思考》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 “民族性”一直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讨论重点,诸多研究者已对“民族性”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理论推进,但随着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及文化语境的流动,这一概念具有重新阐释的必要。石一宁新著《民族文学:现场与思考》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构建了具有个人特质的文学批评观。该著从地域性分析、历史叙事反思以及“诗意”的审美取向三个维度,显示了著者重构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性”批评体系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性 地域 历史 审美
下载PDF
南方的主体性及其想象--以朱山坡的新南方写作为中心
2
作者 罗莹钰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3年第4期154-172,共19页
对南方世界的地理构建和精神构建始终贯穿在新南方代表作家朱山坡的创作中。他笔下的南方世界经历了从“精神北向”到“南方主体”的觉醒过程,这一趋势在他近期新南方写作的“世界性”探索中得到进一步彰明。他早期小说中的米庄指涉他... 对南方世界的地理构建和精神构建始终贯穿在新南方代表作家朱山坡的创作中。他笔下的南方世界经历了从“精神北向”到“南方主体”的觉醒过程,这一趋势在他近期新南方写作的“世界性”探索中得到进一步彰明。他早期小说中的米庄指涉他的现实故乡,也指涉着落后于强势北方文化之下的南方世界,强调南方的贫瘠闭塞及其带来的隔绝与孤独感。“蛋镇”系列意味着他开始搭建以新南方为主体的精神空间,并通过台风与洪水等极端气候书写催生南方的新变和新生。近期的小说中,他将视野拓展到中国域外,试图在世界性的视域下,进一步审视、重构和凸显南方的主体价值。朱山坡小说创作的变化,代表了新南方写作群体在思想资源、叙事方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特征,体现了他们构建南方之南文化主体性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山坡 小说 南方 主体性 新南方写作
下载PDF
个体与族群女性书写中的生命意识——以获“骏马奖”的回族女作家作品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罗莹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12-114,共3页
新时期文学浪潮为回族女性书写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从获"骏马奖"的回族女性文学作品研究中可以发现,回族女性文学中蕴含着浓重的生命意识,回族女作家们通过对女性群体生活质量、个体生存、民族国家存亡等层面的叙写,表达了对... 新时期文学浪潮为回族女性书写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从获"骏马奖"的回族女性文学作品研究中可以发现,回族女性文学中蕴含着浓重的生命意识,回族女作家们通过对女性群体生活质量、个体生存、民族国家存亡等层面的叙写,表达了对生存的独特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女性文学 个体 群体 民族国家 生命意识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岑献青创作论 被引量:1
4
作者 罗莹钰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38-41,共4页
作为一位在广西成长,在北京生活的壮族女作家,岑献青的文学创作中交杂着中西、壮汉文化的特色与气息,多种文化在她的精神世界中交汇,她以此书写故土、追忆故乡,在故土的追忆中灌注了对故乡迷恋、抗拒、忧虑等等复杂的感情。她的文学作品... 作为一位在广西成长,在北京生活的壮族女作家,岑献青的文学创作中交杂着中西、壮汉文化的特色与气息,多种文化在她的精神世界中交汇,她以此书写故土、追忆故乡,在故土的追忆中灌注了对故乡迷恋、抗拒、忧虑等等复杂的感情。她的文学作品中,既有对故乡风土的美好回忆,也有对故乡人情缺陷的反思与追问,更有异幻故事和氛围的打造。种种特点的交汇,形成了她个人独特的审美气质,也构成了作品独特的生态美学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岑献青 风土人情 神秘
下载PDF
历史传承和民族意识观照下的蒙古族女性书写——以获“骏马奖”的蒙古族女作家作品为例
5
作者 罗莹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11-114,共4页
作为第一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世居草原的蒙古族有着悠久壮阔的民族历史和丰富特异的文化传统。蒙古族文学所营构的具有多重内涵的文本,深刻地烙印着蒙古族的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蒙古族女作家带着对母族的厚重情感,坚持以草原为母题... 作为第一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世居草原的蒙古族有着悠久壮阔的民族历史和丰富特异的文化传统。蒙古族文学所营构的具有多重内涵的文本,深刻地烙印着蒙古族的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蒙古族女作家带着对母族的厚重情感,坚持以草原为母题的世居地理书写;自觉承继并重述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记忆,以表达自己的民族身份认同;带着开放的民族气性,主动在创作中接纳其他民族有益的成分,并融合到中华文化的大环境中来。她们在以“刚性”和“野性”为主要审美取向的文化传统中,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丰富了蒙古族文学的内涵,展示了蒙古族文学包容和柔软的另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女性 文学 草原 历史 开放
下载PDF
漂泊中探寻女性生命成长路径——论新世纪以来广西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晓娟 罗莹钰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9-155,共7页
21世纪以来的广西女作家,以其大胆创新的文学书写吸引了评论界的关注,乃至于形成了"独秀女作家群"这样的女性文学群体力量。纵观广西女作家创作,可以看到一条较为清晰的创作路径,这条路径是由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构建而成的。... 21世纪以来的广西女作家,以其大胆创新的文学书写吸引了评论界的关注,乃至于形成了"独秀女作家群"这样的女性文学群体力量。纵观广西女作家创作,可以看到一条较为清晰的创作路径,这条路径是由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构建而成的。她们的作品中,从出走漂泊的寻暖者、抗争和突围的她者到和谐舒展的成长者这几种女性形象主体变迁可以看出,乡土记忆在她们创作中留下的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命 文学书写 广西女作家 女性文学 乡土记忆 群体力量 女作家群 形象构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