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心通对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干预治疗回顾性调查 被引量:8
1
作者 罗西川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642-643,共2页
目的:回顾性调查加用步长脑心通对老年人群冠心病及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及康复疗效观察。方法:选择90例80岁以上已确认急性非ST段上抬心肌梗死及急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冠心病占32例,脑梗死占58例(其中有24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均... 目的:回顾性调查加用步长脑心通对老年人群冠心病及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及康复疗效观察。方法:选择90例80岁以上已确认急性非ST段上抬心肌梗死及急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冠心病占32例,脑梗死占58例(其中有24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60例初发患者从住院当天至1周开始加服脑心通1.6g,每日3次,连续服用24个月。另30例为再发病(在出院后1~12个月内不同程度再发脑梗死和或心肌梗死)后均在常规治疗下给予加服脑心通。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有心电图、血脂、肝肾功能、血糖、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头颅CT、运动耐量检查(症状改善)检查及对比;再发病率、再住院率、严重致残率、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学对照。结果:坚持早期加服脑心通组心脑血管病的血脂达标水平、运动耐量、症状改善、预后及康复明显优于未加用组。并且也明显优于晚用(再发病后加服)脑心通组;再发病率、再住院率、死亡率明显低于晚用组。结论:及早加服脑心通可使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急性期恢复加快,预后更好,能加快康复,且再发病率、再住院率、死亡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脑梗死 脑心通 老年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效果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罗西川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8期1396-1397,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40例和观察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方...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40例和观察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方法)80例。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其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稳心颗粒 冠心病 不稳定心绞痛 老年
下载PDF
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罗西川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1期1932-1933,共2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0例。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0例。结果:观察组室早数、短阵室速数、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和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 风湿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下载PDF
老年肺部感染并发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罗西川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0期1968-1969,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肺部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关系,了解老年肺部感染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97例年龄〉75岁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胸片、心电图检查、血气分析、心肌酶谱及治疗等多个项目资料... 【目的】分析老年肺部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关系,了解老年肺部感染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97例年龄〉75岁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胸片、心电图检查、血气分析、心肌酶谱及治疗等多个项目资料,分析其发生NSTEMI的比率。【结果1297例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其中低危患者177例中34例患者并发NSTEMI,占19.21%(34/177);高危患者120例中36例患者并发NSTEMI,占30.0%。%(36/120),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伴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要警惕并发NSTEMI,特别是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确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并发症 心肌梗塞 并发症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致假性肾实质占位性病变的1例报告
5
作者 罗西川 《西藏科技》 1997年第2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占位性病变 肾实质 多血症 血氧饱和度 双下肢浮肿 尿蛋白定量 心功能不全 高原地区 血红蛋白Z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斌 罗西川 赵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801-805,共5页
目的探索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于2015年6月—2017年4月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出300例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断,对比分析9种体质之间血压、血脂、... 目的探索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于2015年6月—2017年4月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出300例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断,对比分析9种体质之间血压、血脂、血糖、超重或肥胖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各年龄段中医体质类型主要分布情况:平和质56例(18.6%),50~59岁较为显著,男性多于女性;阳虚质51例(17.0%),30~39岁较为显著,且均为女性;湿热质44例(14.6%),30~39岁较为显著;痰湿质39例(13.0%),50~59岁较为显著,女性多于男性;阴虚质34例(11.3%),50~59岁较为显著,女性多于男性。②阳虚质和湿热质在血压高危险因素中分别为49例(16.3%)、43例(14.3%),以30~39岁为主;阳虚质和湿热质在血糖高危险因素中分别为30例(10.0%)、26例(8.7%),以30~39岁为主;阳虚质和湿热质在血脂异常危险因素中分别为33例(11.0%)、35例(11.7%),以30~39岁为主;阳虚质和湿热质在超重/肥胖危险因素中分别为41例(13.7%)、39例(13.0%),以30~39岁为主。结论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常见的偏颇体质为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和阴虚质。阳虚质和湿热质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密集的危险体质,以30~39岁为主,提示可以基于中医体质角度防治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中医体质 血压 血脂 空腹血糖 体质指数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医健康管理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欣 李瑞杰 +2 位作者 王彦辉 罗西川 赵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3期137-141,共5页
目的 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中医证型分析,按证型进行中医干预,判断干预效果,为中医辨证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体检中心体检人群为筛查对象,应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筛选出符合入组标准... 目的 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中医证型分析,按证型进行中医干预,判断干预效果,为中医辨证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体检中心体检人群为筛查对象,应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筛选出符合入组标准的体检者200例进入干预组(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200例进入对照组(常态管理)。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分析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两组危险度分级及管理率,管理前后危险度分级情况,管理前后危险因素情况,管理前和随访1年后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指标[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两组性别比例、年龄、吸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和高血糖人群以痰浊内阻证居首;血脂异常人群以心肾阴虚证居首;超重或肥胖、吸烟人群以心脉瘀阻证居首。此三类证型是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存在的主要证型。两组管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干预组的危险度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94,P=0.046<0.05)。管理后,干预组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超重或肥胖、吸烟比例分别为12.5%、13.0%、10.5%、7.5%、3.0%,均低于对照组的20.5%、21.5%、17.5%、14.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随访1年后的BMI、SBP、DBP、FPG、TG、TC低于本组管理前,HDL-C高于本组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1年后的BMI、DBP、FPG、TC、TG低于本组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干预组的SBP、DBP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脏腑辩证处方干预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中医证型 健康管理
下载PDF
PG-Ⅰ、PG-Ⅱ、PGR联合可溶性CD44v6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赵斌 赵欣 +1 位作者 罗西川 侯小兵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505-507,511,共4页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PG-I/PG-II(PGR)联合可溶性CD44v6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42例,癌前病变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PG-I/PG-II(PGR)联合可溶性CD44v6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42例,癌前病变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G-I、PG-II、可溶性CD44v6,并计算PGR值;采用胶体金法检测患者幽门螺杆菌(HP),比较两组患者PG-I、PG-II、PGR、HP阳性率及可溶性CD44v6检测结果;并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PG-I、PG-II、PGR联合可溶性CD44v6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的效能。结果胃癌组PG-I(130.68±36.16)μg/L及PGR(10.94±2.06)水平均明显低于癌前病变组[(168.22±42.06)μg/L、(16.43±3.58)],PG-II水平(18.75±4.69)μg/L及HP阳性率(83.3%)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14.74±3.07)μg/L、(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CD44v6水平(98.35±16.18)ng/mL高于癌前病变组(68.06±12.86)ng/mL,阳性率(76.2%)也高于癌前病变组(2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G-I、PG-II、PGR联合可溶性CD44v6水平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00%、88.00%,均高于单独诊断。结论PG-I、PG-II、PGR联合可溶性CD44v6检测可有效为早期胃癌的诊断提供依据,可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胃蛋白酶原 幽门螺杆菌 可溶性CD44V6 早期胃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