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司他韦胶囊联合金叶败毒颗粒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罗豫川 胡克 鲁丽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379-384,共6页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胶囊联合金叶败毒颗粒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4例患者采用系统随机化法按患者就诊卡的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口服(75mg/次,每天2次),实验组在...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胶囊联合金叶败毒颗粒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4例患者采用系统随机化法按患者就诊卡的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口服(75mg/次,每天2次),实验组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基础上给予金叶败毒颗粒温水冲服(每次10g,每天3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d,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肝肾功能,观察各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其中第3天体温正常率(91%vs 79.8%)、第3天及第5天的临床症状缓解率(61%vs 47%,79%vs 61%)、总的治愈率(40%vs 26%)这几项指标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无效低于对照组(3%vs 7.7%),而总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vs 92.3%),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第5天体温正常率(97%vs 94.2%)、病情恶化率(2%vs 5.8%)及第5天鼻拭子病毒转阴率(99%vs 97.1%)没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率(24%vs 22.1%)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WBC)、单核细胞百分比(M%)及治疗前2组患者的CRP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CRP显著低于对照组[(11.9±3.6)mg/L vs(14.2±4.3)mg/L](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变化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司他韦胶囊联合使用金叶败毒颗粒治疗甲型H1N1流感能够更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金叶败毒颗粒 奥司他韦胶囊
下载PDF
都江堰灵岩山香樟过熟林种子雨分布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马莲花 罗豫川 +2 位作者 陈诚 肖建辉 赵晓云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27-31,共5页
为研究四川西部盆地西缘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过熟林种子雨散布规律,于2014年8月至12月,在灵岩山香樟过熟林中选择5株直径在60cm以上的样木,共设置40个种子雨收集器,对其种子雨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表明:(1)种子雨总量为... 为研究四川西部盆地西缘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过熟林种子雨散布规律,于2014年8月至12月,在灵岩山香樟过熟林中选择5株直径在60cm以上的样木,共设置40个种子雨收集器,对其种子雨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表明:(1)种子雨总量为5 592粒,累积密度为699.00粒·m-2,平均密度为139.80粒·m-2,平均存活率为93.26%;(2)种子雨历时107 d,降落起始期为8月底,高峰期为9月中下旬,其落种量占整个种子雨的57.69%,11月为末期;(3)种子雨具有明显的空间格局:冠内种子降雨量总是大于冠缘种子降雨量;沿坡的水平方向种子降雨量总是大于顺坡的垂直方向降雨量;种子雨表现为聚集分布;(4)2a的连续观察表明:香樟过熟林结实存在大小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种子雨 时间动态 空间格局 大小年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铀 王开杰 +5 位作者 罗豫川 王宝珠 张明明 徐亚青 杨毅宁 马依彤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2-579,共8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30日至2月18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COVID-19重型患者133例,根据在院期间是...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30日至2月18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COVID-19重型患者133例,根据在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n=29)和非心肌损伤组(n=104)。通过电子病历库系统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住院期随访,共30 d,随访期间监测患者的器官损伤和/或功能障碍、记录在院死亡情况,住院14 d时行疾病转归再评估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对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并获得最佳截断值。结果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患者的年龄、入院呼吸频率、收缩压,呼吸困难症状、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病史,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素、预估肾小球滤过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二聚体、CD3^+计数、CD4^+计数、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其他器官损伤、临床转归及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是COVID-19重型患者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6,95%CI 1.021~1.111,P=0.033)。ROC曲线结果显示,NLR预测COVID-19重型患者心肌损伤的AUC=0.774,95%CI0.694~0.842,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5.768,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69.5%。结论NLR对COVID-19重型患者心肌损伤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脏损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原文传递
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血常规对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罗豫川 董明林 +2 位作者 胡卫华 赵东 胡克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血常规对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54例重型COVID-19患者,其中死亡23例,为死亡组,另外31例经治疗后出院及病情缓解转方舱医院者,为非死亡组。分析... 目的:探讨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血常规对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54例重型COVID-19患者,其中死亡23例,为死亡组,另外31例经治疗后出院及病情缓解转方舱医院者,为非死亡组。分析血D-二聚体、CRP、PCT、血常规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起病时间、年龄及合并症比例均显著长于或高于非死亡组(P<0.05)。死亡组患者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均显著高于非死亡组(均P<0.05),而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非死亡组(P<0.05)。死亡组患者D-二聚体、CRP及PCT均显著高于非死亡组(均P<0.05)。患者D-二聚体与CRP呈正相关,而与PCT呈负相关。结论:D-二聚体、CRP、白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数等对重型COVID-19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价值,而PCT也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血常规 预后
原文传递
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海玲 吴小军 +1 位作者 聂汉祥 罗豫川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6-10,18,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110例,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到入院时间、临床症状、是否合并高血压、...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110例,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到入院时间、临床症状、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使用激素、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等基本资料,同时记录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随机血糖、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敏肌钙蛋白I、手指指脉氧饱和度(SPO2)、D-二聚体、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检验指标。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和检验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死亡危险多因素分析。结果:2例患者因24 h内死亡被排除,最终108例患者纳入研究,男65例,女43例,年龄31~98岁,中位年龄65岁,其中存活91例(存活组),死亡17例(死亡组),死亡率17.27%。影响糖尿病合并COVID-19死亡的单因素有:年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LDH、NT-proBNP、脏器损害、合并高血压、指脉氧饱和度<93%、PCT、超敏肌钙蛋白I、D-二聚体(P<0.05)。性别、发病到入院时间、CRP、ALB、ALT、AST、随机血糖及激素治疗在两组间无差别(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细胞计数≤0.8×10^(9)/L及LDH≥550 U/L是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死亡率高,高龄、淋巴细胞计数≤0.8×10^(9)/L及LDH≥550 U/L可能是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糖尿病 年龄 淋巴细胞 乳酸脱氢酶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不同病理生理特征动物模型评价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海玲 罗豫川 胡克 《国际呼吸杂志》 2022年第11期825-830,共6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以睡眠期间反复发现上呼吸道阻塞为特征的疾病, 发病率高, 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 涉及上呼吸道解剖结构异常以及非解剖学因素两个方面, 后者包括上呼吸道神经肌肉反应性损害、呼吸控制不稳定(高环路增益)...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以睡眠期间反复发现上呼吸道阻塞为特征的疾病, 发病率高, 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 涉及上呼吸道解剖结构异常以及非解剖学因素两个方面, 后者包括上呼吸道神经肌肉反应性损害、呼吸控制不稳定(高环路增益)以及低觉醒阈值。动物模型是研究OSA病理生理特征的重要手段, 对于探讨OSA潜在药理学靶点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基于OSA不同病理生理特征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药物疗法 模型 动物 上呼吸道解剖 神经肌肉反应 环路增益 唤醒阈值
原文传递
5-羟色胺2A受体及蛋白激酶C通路参与调节慢性间歇低氧大鼠颈动脉体窦神经长时程易化
7
作者 罗豫川 张云卿 +5 位作者 胡克 张旃 熊梦清 胡卫华 董明林 商敏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1-615,共5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2A受体(5-HT2AR)和蛋白激酶C(PKC)通路在慢性间歇低氧(CIH)大鼠颈动脉体窦神经(CSN)放电活性长时程易化(LTF)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5-HT2A... 目的探讨5-羟色胺2A受体(5-HT2AR)和蛋白激酶C(PKC)通路在慢性间歇低氧(CIH)大鼠颈动脉体窦神经(CSN)放电活性长时程易化(LTF)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5-HT2AR拮抗剂组)、C组(PKC抑制剂组)和D组(5-HT2AR拮抗剂+PKC抑制剂组),每组6只。将动物置于低氧动物仓中进行间歇低氧处理,每天8 h(9:00至17:00),连续4周。在稳定记录CSN电信号后,对A、B、C三组大鼠分别静脉给予生理盐水、5-HT2AR拮抗剂(ketanserin)或PKC抑制剂(PKC θ伪底物),10 min后再进行3次急性间歇低氧(AIH)处理,每次5 min,间隔5 min,之后立即记录CSN电信号。对D组大鼠,先给予ketanserin,10 min后给予PKC θ伪底物,再进行3次AIH刺激和CSN电信号记录。结果四组大鼠在AIH处理前的基线CSN放电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AIH处理后,A组大鼠在30 min时CSN放电振幅为(5.01 ± 0.53)μV,60 min时为(4.95 ± 0.34)μV,明显高于AIH前水平(P〈0.01),提示AIH能够诱导CIH预处理大鼠发生CSN放电活性LTF。B组大鼠在注射ketanserin后,AIH刺激30 min后CSN的放电振幅为(3.79 ± 0.42)μV,60 min后为(3.73 ± 0.46)μV,仍明显高于AIH前水平(P〈0.01),提示阻滞5-HT2AR并不能完全抑制大鼠窦神经LTF的产生。C组及D组大鼠在AIH刺激前后CSN的放电振幅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阻断PKC通路或5-HT2AR/PKC通路均可完全抑制CSN的LTF。结论5-HT2AR及PKC通路参与调节了CIH大鼠发生的颈动脉体窦神经LT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2A受体 蛋白激酶C 慢性间歇低氧 颈动脉体窦神经 长时程易化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特征及其预后评估价值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铀 罗豫川 +4 位作者 王开杰 曹辉 吕建宏 郑剑 徐亚青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03-608,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重症确诊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119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50.4%)、女59例(49.6%)...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重症确诊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119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50.4%)、女59例(49.6%),平均年龄(60.9±14.2)岁。以在院死亡为随访的主要终点,入院后30 d内疾病转归评估分型为随访的次要终点,分析细胞免疫功能与COVID-19临床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2例患者死亡,47例随访期内评估为重/危重型。生存组与死亡组主要终点事件中CD3^+、CD4^+、CD8^+、CD19^+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普通组和重/危重症组次要终点事件中CD3^+、CD4^+、CD8^+、CD19^+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死亡患者和重/危重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ROC曲线下面积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均P<0.05)。结论细胞免疫功能对COVID-19具有良好的临床及预后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细胞免疫 预后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