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典籍翻译的至简之道——基于《三字经》翻译的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罗迪江 林沛阳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生态翻译学作为一个整体的方法论,为典籍翻译提供了一种“语形结构-语义表征-语用建构”的整体性的研究视角。以《三字经》翻译为切入点,反思和说明当前典籍翻译的语义诠释模式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并运用生态翻译学对典籍翻译的生态... 生态翻译学作为一个整体的方法论,为典籍翻译提供了一种“语形结构-语义表征-语用建构”的整体性的研究视角。以《三字经》翻译为切入点,反思和说明当前典籍翻译的语义诠释模式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并运用生态翻译学对典籍翻译的生态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典籍翻译的本质是“至简之道”:以经译经,大道至简;以诗译诗,大美天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典籍翻译 《三字经》 至简之道
下载PDF
翻译研究的价值维度诠释 被引量:1
2
作者 罗迪江 唐雪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6-104,共9页
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对翻译与价值关系进行“求善”的说明与建构。翻译研究的现实形态是建基于翻译事实之“求真”,且在“求真”过程中获得翻译价值之“求善”的互释:翻译事实与翻译价值是彼此关联的。前者是指“翻译是什么”的... 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对翻译与价值关系进行“求善”的说明与建构。翻译研究的现实形态是建基于翻译事实之“求真”,且在“求真”过程中获得翻译价值之“求善”的互释:翻译事实与翻译价值是彼此关联的。前者是指“翻译是什么”的内在规定,后者是指“翻译意味着什么”与“翻译应当成为什么”的价值意义。以求善为视域,翻译价值既要求“翻译是什么”服务于“翻译意味着什么”与“翻译应当成为什么”,从而关乎价值本体论之域;又兼涉翻译评价与翻译规范,从而渗入了翻译合法性、规范性与伦理性的哲学思考。作为广义的翻译价值论,它是对翻译合法性、规范性与伦理性的哲学思考,由翻译价值、评价、规范共同组成一种求善的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 价值维度 翻译事实 翻译价值
下载PDF
翻译研究的价值论意识
3
作者 罗迪江 樊慧越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0-96,共7页
厘清当代翻译研究的价值论意识,是当前翻译研究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它所指向的是翻译实践活动中的价值问题、价值意识与价值担当。关于“翻译意味着什么”与“翻译应当成为什么”是翻译研究的价值问题,而价值意识与价值担当又让翻译价... 厘清当代翻译研究的价值论意识,是当前翻译研究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它所指向的是翻译实践活动中的价值问题、价值意识与价值担当。关于“翻译意味着什么”与“翻译应当成为什么”是翻译研究的价值问题,而价值意识与价值担当又让翻译价值在翻译主体的行为中获得认可与确证,进而展开为“我应当做什么”与“我应当期待什么”。翻译价值论意识的探讨应当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阐述与说明,从根本意义上使翻译价值意识走向翻译价值担当,进而有效地处理翻译正面价值与负面价值的辩证关系。这就为翻译研究注入价值元素,从而延续与拓展翻译研究的认识论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价值 价值论意识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绿色翻译的基本内涵与题解路径
4
作者 郭小锋 罗迪江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8-74,共7页
“绿色翻译”是生态翻译学中的一个新兴研究议题,它是以“生”为导向、以和谐为内核的“生存—生命—生态”思维范式展开的翻译实践活动。绿色翻译的核心内涵包括“绿色的翻译”“绿色地翻译”和“翻译即绿色”,这些构成了对于“何为绿... “绿色翻译”是生态翻译学中的一个新兴研究议题,它是以“生”为导向、以和谐为内核的“生存—生命—生态”思维范式展开的翻译实践活动。绿色翻译的核心内涵包括“绿色的翻译”“绿色地翻译”和“翻译即绿色”,这些构成了对于“何为绿色翻译”的探讨。祛除当前翻译观的“魅”、去除译者身份之“伪”以及扬弃翻译研究的简单性思维范式,不仅是当前绿色翻译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迫切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针对“应该如何进行绿色翻译”问题的回应。绿色翻译的核心内涵与解决问题的路径可以回答“绿色翻译何以可能”。因此,绿色翻译既是翻译认知朝向绿色发展的产物,也是推进生态翻译认知向前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绿色翻译 翻译 生态人
下载PDF
语言适应论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2
5
作者 罗迪江 兰晶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20-123,共4页
语言适应论将"选择与适应"的概念提升到语言适应论的核心地位,从而具有本体地位。基于语言适应论的"选择与适应"的思考,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选择与策略选择趋向于"有限理性"思想,从而为适应性与复杂性... 语言适应论将"选择与适应"的概念提升到语言适应论的核心地位,从而具有本体地位。基于语言适应论的"选择与适应"的思考,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选择与策略选择趋向于"有限理性"思想,从而为适应性与复杂性的关系探讨提供了可能性。语言适应论辅之以变异性、商讨性与适应性等三个基本概念的具体处理,使语言适应论具有哲理意蕴:语言变异性界定了语言选择的有限理性思想,语言商讨性体现了语言使用的语用博弈思想,语言适应性造就了语言使用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适应论 选择与适应 有限理性 变异性 商讨性 适应性
下载PDF
语言适应论的本体论意蕴 被引量:13
6
作者 罗迪江 兰晶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语言适应论指出,适应性在语用学中居于核心地位,而且与变异性、商讨性等概念在研究语言使用过程中具有本体论意义。变异性体现了语言使用的生成性;商讨性表征了选择的不确定性;适应性展开为语言使用的本质核心。语言适应论的本体论意蕴... 语言适应论指出,适应性在语用学中居于核心地位,而且与变异性、商讨性等概念在研究语言使用过程中具有本体论意义。变异性体现了语言使用的生成性;商讨性表征了选择的不确定性;适应性展开为语言使用的本质核心。语言适应论的本体论意蕴展现为:语言对人类生存贡献何以可能、适应性何以可能、意义生成何以可能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适应论 本体论 适应性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四译说”新解 被引量:2
7
作者 罗迪江 陶友兰 陶李春 《鄱阳湖学刊》 2019年第6期12-18,125,共8页
"四译说"是由"何为译、如何译、谁在译、为何译"共同组成的。作为生态翻译学的一种新理念,"四译说"旨在揭示其蕴藏的本体论意蕴、方法论意蕴、人本论意蕴与目的论意蕴,是一种关涉适应/选择、文本移植、... "四译说"是由"何为译、如何译、谁在译、为何译"共同组成的。作为生态翻译学的一种新理念,"四译说"旨在揭示其蕴藏的本体论意蕴、方法论意蕴、人本论意蕴与目的论意蕴,是一种关涉适应/选择、文本移植、适者生存、译者生存、文本生命、生态平衡等以"生"为导向的翻译理念。因此,挖掘"四译说"背后所蕴含的"生",本质上就是揭示文本移植过程中文本生命在异域中的再生与生长,这既超越了传统翻译的"文本"理念,又代表着生态翻译学研究"向生而行"的深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四译说” 文本生命 译者生存 翻译生态
下载PDF
语言适应论的方法论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罗迪江 兰晶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6-20,共5页
语言适应论在语用学的整体推进中显示出明显的跨学科性。它以适应性作为语用学研究核心,确立了语用分析的综观论,为语言现象的解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作为一种语用分析方法,语言适应论赋予了语言使用适应性、动态性、生成性与复杂性... 语言适应论在语用学的整体推进中显示出明显的跨学科性。它以适应性作为语用学研究核心,确立了语用分析的综观论,为语言现象的解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作为一种语用分析方法,语言适应论赋予了语言使用适应性、动态性、生成性与复杂性的研究视野,并将整体论、生成论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等思想纳入到语用分析之中,为当代语用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方法论与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适应论 语用分析 适应性 方法论
下载PDF
语言适应论的意义诠释 被引量:9
9
作者 罗迪江 董保华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8期86-89,共4页
语言适应论作为一种新的语用学思维方式,它的本体论意义是把"选择与适应"的概念提升到语言使用与语言适应论的核心地位;语用学意义在于将"变异性、商讨性、适应性"视为分析语言使用的统一体;认识论意义在于吸收&qu... 语言适应论作为一种新的语用学思维方式,它的本体论意义是把"选择与适应"的概念提升到语言使用与语言适应论的核心地位;语用学意义在于将"变异性、商讨性、适应性"视为分析语言使用的统一体;认识论意义在于吸收"有限理性"思想、博弈论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相关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适应论 本体论 认识论 意义
下载PDF
关于生态翻译学相关问题的再思考——对尹穗琼商榷文章的回应 被引量:13
10
作者 罗迪江 胡庚申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63-68,共6页
生态翻译学从创始至今已有16年的历程,但有些认识仍然模糊不清。针对尹穗琼所提出的商榷意见进行回应与反驳,主要涉及生态翻译学的研究范式、理论基础、理论建构、译者中心与翻译方法,目的在于澄清对生态翻译学的一些误解,吸纳能促进生... 生态翻译学从创始至今已有16年的历程,但有些认识仍然模糊不清。针对尹穗琼所提出的商榷意见进行回应与反驳,主要涉及生态翻译学的研究范式、理论基础、理论建构、译者中心与翻译方法,目的在于澄清对生态翻译学的一些误解,吸纳能促进生态翻译学发展的合理观点,阐释生态翻译学的本质和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生态翻译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研究范式 理论基础 理论建构 译者中心 翻译方法
下载PDF
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思想分析及其本体论立场 被引量:12
11
作者 罗迪江 盛洁 《外语教育研究》 2017年第1期55-60,共6页
胡庚申提出的生态翻译学实现了狭隘的微观翻译研究层面向整体性的宏观翻译研究层面的转变。生态翻译学作为胡庚申翻译思想的特识,将"何为译""谁在译""怎样译"与"为何译"之间动态的互联互动生... 胡庚申提出的生态翻译学实现了狭隘的微观翻译研究层面向整体性的宏观翻译研究层面的转变。生态翻译学作为胡庚申翻译思想的特识,将"何为译""谁在译""怎样译"与"为何译"之间动态的互联互动生成一个多元一体式的本体论体系,其本体论立场也在为"译者中心"辩护之中得到了巩固与发展,实现了翻译生态、文本生命、译者生存、译者责任等方面的共存互生与通融和谐,反映了生态翻译学分析视域的拓展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 翻译生态 翻译 本体论立场
下载PDF
CAS理论视角下的语言适应论探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罗迪江 兰晶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6-70,共5页
维索尔伦将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思想推广到语用学领域,以语言选择与适应为中心构建了语言适应论。CAS理论视域下,语言适应论是以语言与语境相互作用的选择-适应机制为核心,其内在结构是以"因果性与偶然性的相互联合机制"为基... 维索尔伦将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思想推广到语用学领域,以语言选择与适应为中心构建了语言适应论。CAS理论视域下,语言适应论是以语言与语境相互作用的选择-适应机制为核心,其内在结构是以"因果性与偶然性的相互联合机制"为基础,以适应性造就语言使用的复杂性为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适应系统 语言适应论 选择-适应机制
下载PDF
礼貌的心理表征象似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迪江 刘红星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从认知语境象似性、语用距离象似性与等级数量象似性等三方面来考察礼貌在心理表征上的象似性。
关键词 礼貌 心理表征 认知语境象似性 语用距离象似性 等级数量象似性
下载PDF
教学理念的哲学渊源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迪江 黄木健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第7期5-6,共2页
每一种教学理念的产生,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或哲学思潮的牵引下进行的。哲学是时代的产物,“是关于真理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它不是意见,也不是意见的产物”。哲学中所涉及的人文思想、本体论关... 每一种教学理念的产生,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或哲学思潮的牵引下进行的。哲学是时代的产物,“是关于真理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它不是意见,也不是意见的产物”。哲学中所涉及的人文思想、本体论关怀及对人类生存的普遍性意义的探究,对教学理念的生成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两者关系来看,哲学与教学理念的对象关系是一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种关系性质决定了教学理念离不开哲学的牵引,哲学的变化也会引起教学理念的相应变化。纵观20世纪以知识本位为核心、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与以人格本位为核心的三大教学理念,都可以从哲学领域中窥探其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渊源 教学理念 哲学思潮 社会环境 人文思想 人类生存 两者关系 对象关系
下载PDF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方法论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15
作者 罗迪江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09-114,共6页
生态翻译学在翻译理论研究的整体推进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贯通融合性。它以生态学作为翻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确立了生态思维与翻译活动之间的有效契合,并通过生态取向的整体主义方法为翻译活动提供一种新思路,它所独有的生态范... 生态翻译学在翻译理论研究的整体推进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贯通融合性。它以生态学作为翻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确立了生态思维与翻译活动之间的有效契合,并通过生态取向的整体主义方法为翻译活动提供一种新思路,它所独有的生态范式和生态结构,赋予翻译活动整体的研究视野,这使它与传统翻译学形成鲜明对比,为当代翻译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和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 翻译 方法论
下载PDF
语言全息论与模因论的关联性刍议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迪江 吴卒兵 《山东外语教学》 2008年第6期23-26,共4页
语言全息论是以大自然的规律解释语言现象;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是探讨语言现象是如何传播与复制的,是对具体现象的思考,是对语言属性的思考。两者都强调信息与信息之间的相互转化,因此,两者又具有相通之处。
关键词 语言全息论 模因论 全息 模因
下载PDF
语言使用中的模因域 被引量:17
17
作者 罗迪江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1-55,共5页
模因论中的模因与认知语言学中的域的相互耦合、相互整合构建成一个能对语言使用中出现的不同语言现象做出一个更为统一的解释理念——模因域。本文首先简要地阐述模因论中的模因概念,然后以模因论为视角提出语言使用中的"模因域&q... 模因论中的模因与认知语言学中的域的相互耦合、相互整合构建成一个能对语言使用中出现的不同语言现象做出一个更为统一的解释理念——模因域。本文首先简要地阐述模因论中的模因概念,然后以模因论为视角提出语言使用中的"模因域"。它认为,从交际本质来说,人们是以"模因域"为单位来使用语言、认识与体验世界的。模因域具有五个主要特征:层级性、全息性、有序性、动态性与演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使用 模因论 模因域
下载PDF
反合表征的辩证互补与自然生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罗迪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8,共7页
反合,是钱冠连哲学思想的特识。作为语言表征的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它不仅为语言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语言分析框架,而且在事物与思维一体两面表征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文章以反合论为切入点,考察反合表征的辩证互补,借助于反... 反合,是钱冠连哲学思想的特识。作为语言表征的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它不仅为语言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语言分析框架,而且在事物与思维一体两面表征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文章以反合论为切入点,考察反合表征的辩证互补,借助于反合的对立等级性,探究反合的自然生成的表征方式,以便为语言研究提供一种辩证发展模式的表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合 反合表征 辩证互补 自然生成
下载PDF
基于CAS的语言迁移的生成过程探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罗迪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79,118,共6页
语言迁移是一个非线性、动态的、不断演化的复杂系统。在CAS的视域下,语言迁移过程是由随机盖然性、因果决定性与主体意向性共同作用而生成的。因此,语言迁移可定义为学习者以主体意向性为指向,通过因果决定性的IF-THEN规则对目标语与... 语言迁移是一个非线性、动态的、不断演化的复杂系统。在CAS的视域下,语言迁移过程是由随机盖然性、因果决定性与主体意向性共同作用而生成的。因此,语言迁移可定义为学习者以主体意向性为指向,通过因果决定性的IF-THEN规则对目标语与母语或已习得的知识进行调配,减少随意盖然性的频率,从而降低语言负迁移的产生,增加语言正迁移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适应系统(CAS) 语言迁移 生成过程
下载PDF
论礼貌话语的程式性模因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迪江 郭小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礼貌话语是一种模因现象,它与模因一样处于相互融合或相互排斥的动态过程中,最终形成程式性模因。礼貌话语是语言在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积淀于人们头脑之中的程式性模因,是程式性规约、程式性策略与程式性认知等共同互动的结果。礼貌... 礼貌话语是一种模因现象,它与模因一样处于相互融合或相互排斥的动态过程中,最终形成程式性模因。礼貌话语是语言在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积淀于人们头脑之中的程式性模因,是程式性规约、程式性策略与程式性认知等共同互动的结果。礼貌话语的程式性模因可以分为同构异质的与同质异构的程式性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貌话语 模因 程式性模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