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重症医学科应做出改变 被引量:5
1
作者 祖一文 常莉敏 +3 位作者 杨志伟 罗钰泉 王淑芳 杜全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10-613,共4页
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大流行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一些挑战将导致变革性的变化。在当前COVID-19已经被控制但又时常复发的事实下,需要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做出相应... 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大流行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一些挑战将导致变革性的变化。在当前COVID-19已经被控制但又时常复发的事实下,需要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疫情常态化时代,包括ICU必须准备好应对患者激增,防止个人防护设备、ICU设备、消耗品和药品短缺,以及重视实施更合理安全的病房规划,预先进行重症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储备,进行现有医护人员基础操作的培训和预先存在的ICU分诊和远程控制等。COVID-19大流行提醒我们,除了已有的核心责任之外,还应致力于改进不足,通过提前应对这些挑战,为未来的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常态化 重症医学科 改变 分诊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救治分析
2
作者 杨志伟 祖一文 +1 位作者 罗钰泉 杜全胜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9-376,共8页
目的评估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医生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对满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标准患者的识别情况,以及对该部分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管理和辅助治疗的应用现状,并分析ARDS的发病率和临床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队... 目的评估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医生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对满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标准患者的识别情况,以及对该部分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管理和辅助治疗的应用现状,并分析ARDS的发病率和临床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4月10日至2022年6月30日在河北省人民医院ICU住院治疗并符合ARDS柏林定义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检索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上述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辅助检查、电子病历、非药品医嘱、药品医嘱、重症报告、评分系统、监控主表等数据,提取患者每日05:00至10:00系统中顺序检索到的第一组实验室指标及每日06:00"重症报告"中记录的生命体征和机械通气参数,同时收集患者的结局指标。结果经过筛选和分析,最终纳入255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ARDS的整体发病率占ICU入院患者总数的3.4%(255/7434),其中轻度、中度、重度ARDS分别占22.4%(57/255)、49.0%(125/255)、28.6%(73/255),而临床医生对其识别率分别为71.9%(41/57)、58.4%(73/125)、71.2%(52/73)。在ICU住院期间,有250例患者(98.0%)仅接受了有创机械通气治疗,5例患者(2.0%)既使用了无创机械通气,又使用了有创机械通气。ARDS患者潮气量/理想体质量为7.64(6.49,9.01)mL/kg,呼气末正压(PEEP)为8.0(5.0,10.0)cmH_(2)O(1 cmH_(2)O≈0.098 kPa);此外,在ARDS诊断和监测过程中,仅记录了7例患者的平台压,6例患者的驱动压。在辅助治疗方面,有137例患者(53.7%)接受了深镇静,26例患者(10.2%)采用了肺复张,55例患者(21.6%)采用了俯卧位通气,42例患者(16.5%)应用了大剂量激素,19例患者(7.5%)接受了神经肌肉阻滞剂治疗,8例患者(3.1%)接受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最终,70例患者(27.5%)自动出院,50例患者(19.6%)在ICU住院期间死亡,其中轻度、中度、重度ARDS患者ICU病死率分别为15.8%(9/57)、22.4%(28/125)、17.8%(13/73);经过随访发现,70例自动出院患者均在出院后28 d内死亡,据此调整后的ICU整体病死率为47.1%(120/255)。结论河北省人民医院ICU患者ARDS整体发病率较低,临床医生对其识别率较高。尽管当前对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和辅助治疗措施的遵守与实施程度较高,但在小潮气量实施、呼吸力学监测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规范化水平;对于俯卧位通气等辅助措施的实施,需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ARDS患者ICU病死率相对较低,而自动出院比例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发病率 机械通气 辅助治疗
原文传递
肺康复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罗钰泉 祖一文 杜全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172-0174,共3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临床上较为严重的疾病,症状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治疗,而这则进一步加大了患者的死亡风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较为急躁,一般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临床上较为严重的疾病,症状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治疗,而这则进一步加大了患者的死亡风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较为急躁,一般在原发病后的24~48小时之内就会发病,少数患者这一时间可能会延长到5~7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主要会出现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意识障碍,死亡风险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肺康复(pulmonary rehabilitation,PR)是一种以患者全面评估结果为基础的个性化、综合干预疗法,其中包括行为习惯的改变、知识教育、运动训练等措施。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应用肺康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身心状态,帮助患者养成长期的健康生活习惯。文章叙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肺康复训练的时间以及训练策略,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学者针对肺康复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对肺康复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恶性脑肿瘤缺失蛋白1在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中的表达和作用
4
作者 葛晨 张一凡 +6 位作者 贾红炜 罗钰泉 祖一文 杨志伟 贾丽静 王景梅 杜全胜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观察恶性脑肿瘤缺失蛋白1(DMBT1)在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中的表达及其与ARDS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取4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ARDS模型组,两组再根据术后6、12、24 h分为3... 目的观察恶性脑肿瘤缺失蛋白1(DMBT1)在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中的表达及其与ARDS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取4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ARDS模型组,两组再根据术后6、12、24 h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Sham组单纯开腹暴露盲肠;ARDS模型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致ARDS模型。分别于术后6、12、24 h观察大鼠的一般表现;取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DMBT1、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取肺组织,测定肺湿/干质量(W/D)比值;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分;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DMBT1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清DMBT1与SP-D、VEGF、IL-6、IL-10及肺组织损伤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RDS模型组大鼠术后出现明显病态表现,光镜下可见肺泡结构破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出血等,术后12 h起肺组织损伤评分较Sham组明显升高(分:3.35±0.13比1.16±0.07,P<0.05),且肺W/D比值较Sham组明显增加(5.36±0.44比4.38±0.35,P<0.05),存在肺水肿,提示脓毒症致ARDS模型制备成功。ELISA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ARDS模型组大鼠血清DMBT1、SP-D、VEGF、IL-6水平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IL-10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与Sham组比较,ARDS模型组血清及肺组织DMBT1的蛋白表达于术后6 h起即明显升高〔血清(ng/L):231.96±19.17比187.44±10.19,肺组织(DMBT1/β-actin):2.05±0.19比0.93±0.25,均P<0.05〕,而血清SP-D、VEGF、IL-6、IL-10水平则于术后12 h起明显升高〔SP-D(ng/L):73.35±8.05比43.28±5.77,VEGF(ng/L):89.85±8.47比43.19±5.11,IL-6(ng/L):36.01±2.48比17.49±1.77,IL-10(ng/L):84.55±8.41比39.83±5.02,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RDS模型组大鼠术后12 h和24 h血清DMBT1与血清SP-D、VEGF、IL-6、IL-10及肺损伤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12 h:r值分别为0.946、0.942、0.931、0.936、0.748,24 h:r值分别为0.892、0.945、0.951、0.918、0.973,均P<0.05)。结论DMBT1可能通过影响肺泡上皮细胞、肺泡毛细血管和炎症反应成为ARDS的一种新型早期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肿瘤缺失蛋白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脓毒症 生物标志物 肺泡上皮细胞损伤 毛细血管通透性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