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四时”学说看宋玉“悲秋”主题
1
作者
羊凌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4-29,共6页
宋玉《九辩》颇受阴阳学说影响,“四时”和“四方”所构成的“阴阳-四时”体系是宋玉“悲秋”主题的哲学基础。这一体系对其“悲秋”主题有莫大影响:一是“秋”在被纳入“四时”体系的过程中,完成了“政治化”与“哲学化”的转变,大大...
宋玉《九辩》颇受阴阳学说影响,“四时”和“四方”所构成的“阴阳-四时”体系是宋玉“悲秋”主题的哲学基础。这一体系对其“悲秋”主题有莫大影响:一是“秋”在被纳入“四时”体系的过程中,完成了“政治化”与“哲学化”的转变,大大丰富了“秋”的内涵;二是在“四时”体系发展的过程中,“秋”与“忧情”“愁言”产生关联,“秋日”言“愁”成为一种顺应时令的情感表达方式;三是《九辩》中主人公“逆时而动”的情节,将“悲秋”主题升华到了哲学的层次,展现出一种“崇高”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四时
四方
悲秋主题
《九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曹植的游仙转向及其早年信仰
被引量:
5
2
作者
羊凌霄
韦萍
《许昌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3-19,共7页
曹植在建安二十五年以后,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游仙转向。此一转向有两重含义,一是思想上由儒家渐趋道教,二是创作上开始从事游仙诗写作。过去诸家认为曹植早年不信神仙,故多从政治、瘟疫等外在条件中寻找其转向的动力。实际上,曹植早年积...
曹植在建安二十五年以后,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游仙转向。此一转向有两重含义,一是思想上由儒家渐趋道教,二是创作上开始从事游仙诗写作。过去诸家认为曹植早年不信神仙,故多从政治、瘟疫等外在条件中寻找其转向的动力。实际上,曹植早年积极反对的只是方士的神仙体系,受曹、卞夫妇影响,他对宫廷神灵体系十分推崇。故曹植反仙立场的本质绝非无神论的觉醒,而是对异教的排斥。对儒家神系的崇敬压抑了曹植早年浓厚的“天路”情结,这一情结正是其后期转向游仙的重要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卞太后
宫廷神灵
游仙
天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心雕龙·原道》探原——“原道”传统与刘勰的突破
3
作者
羊凌霄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21-27,共7页
《文心雕龙·原道》篇与道家有莫大关系,其篇目体例(篇名、篇次与专章形式)源自《老子·道篇》《黄帝四经·道原》《文子·道原》及《淮南子·原道》等道家文献构成的目录传统。其“原道”思维及以“圣”为“原道...
《文心雕龙·原道》篇与道家有莫大关系,其篇目体例(篇名、篇次与专章形式)源自《老子·道篇》《黄帝四经·道原》《文子·道原》及《淮南子·原道》等道家文献构成的目录传统。其“原道”思维及以“圣”为“原道”主体的做法也主要是取法道家。刘勰在继承这一传统时,又有三点突破:一是“道”的突破,建立了一种涵盖百家同时兼容“文章”的“道”之观念;二是“文”的突破,将“文”推原于“道”,赋予“文”与“道”同等的作用与地位;三是“圣”的突破,建构了一个自伏羲到孔子的传承有序的“圣王”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道原
原道
刘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方印象:“兕”的书写及其变迁
4
作者
羊凌霄
韦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17-34,共18页
殷商以降,兕多迁徙至南方,此后逐渐成为文人的描写对象。过去雷焕章等人的研究旨在将“兕”与某种生物互相对应,忽略了兕的形象本身的多样性。实际上,历代对兕的书写有时更接近一种文学叙述,新的元素与概念可以不断地附加到“兕”身上,...
殷商以降,兕多迁徙至南方,此后逐渐成为文人的描写对象。过去雷焕章等人的研究旨在将“兕”与某种生物互相对应,忽略了兕的形象本身的多样性。实际上,历代对兕的书写有时更接近一种文学叙述,新的元素与概念可以不断地附加到“兕”身上,从而丰富其形象与角色类型、拓展其语义,而兕甲、兕觥等兕类制品作为兕形象的一部分,同样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强楚记忆与诗礼记忆)。在不断的书写与流变中,兕最终被塑造为一个南方符号,沉淀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兕
青兕
云梦
兕甲
南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者居天人之际--《关雎》意义新探
5
作者
羊凌霄
韦萍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5-20,14,共7页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彼世的河洲、雎鸠、荇菜与此世的君子、淑女在诗中构筑出了一个相互感通的天人世界。诗中的礼乐对天道进行模仿,使人可以与天合一,从而使王道得以体现。西周初期,学在王官,文在巫觋,当时的诗歌仍保留卜辞色...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彼世的河洲、雎鸠、荇菜与此世的君子、淑女在诗中构筑出了一个相互感通的天人世界。诗中的礼乐对天道进行模仿,使人可以与天合一,从而使王道得以体现。西周初期,学在王官,文在巫觋,当时的诗歌仍保留卜辞色彩,诗歌常兼有教化百姓、沟通情感等多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文王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四时”学说看宋玉“悲秋”主题
1
作者
羊凌霄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4-29,共6页
文摘
宋玉《九辩》颇受阴阳学说影响,“四时”和“四方”所构成的“阴阳-四时”体系是宋玉“悲秋”主题的哲学基础。这一体系对其“悲秋”主题有莫大影响:一是“秋”在被纳入“四时”体系的过程中,完成了“政治化”与“哲学化”的转变,大大丰富了“秋”的内涵;二是在“四时”体系发展的过程中,“秋”与“忧情”“愁言”产生关联,“秋日”言“愁”成为一种顺应时令的情感表达方式;三是《九辩》中主人公“逆时而动”的情节,将“悲秋”主题升华到了哲学的层次,展现出一种“崇高”之美。
关键词
宋玉
四时
四方
悲秋主题
《九辩》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曹植的游仙转向及其早年信仰
被引量:
5
2
作者
羊凌霄
韦萍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3-19,共7页
文摘
曹植在建安二十五年以后,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游仙转向。此一转向有两重含义,一是思想上由儒家渐趋道教,二是创作上开始从事游仙诗写作。过去诸家认为曹植早年不信神仙,故多从政治、瘟疫等外在条件中寻找其转向的动力。实际上,曹植早年积极反对的只是方士的神仙体系,受曹、卞夫妇影响,他对宫廷神灵体系十分推崇。故曹植反仙立场的本质绝非无神论的觉醒,而是对异教的排斥。对儒家神系的崇敬压抑了曹植早年浓厚的“天路”情结,这一情结正是其后期转向游仙的重要内因。
关键词
曹植
卞太后
宫廷神灵
游仙
天路
Keywords
Cao Zhi
Queen Mother Bian
court gods
immortals
Heaven Road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心雕龙·原道》探原——“原道”传统与刘勰的突破
3
作者
羊凌霄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21-27,共7页
文摘
《文心雕龙·原道》篇与道家有莫大关系,其篇目体例(篇名、篇次与专章形式)源自《老子·道篇》《黄帝四经·道原》《文子·道原》及《淮南子·原道》等道家文献构成的目录传统。其“原道”思维及以“圣”为“原道”主体的做法也主要是取法道家。刘勰在继承这一传统时,又有三点突破:一是“道”的突破,建立了一种涵盖百家同时兼容“文章”的“道”之观念;二是“文”的突破,将“文”推原于“道”,赋予“文”与“道”同等的作用与地位;三是“圣”的突破,建构了一个自伏羲到孔子的传承有序的“圣王”序列。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道原
原道
刘勰
Keywords
Wen-hsin Tiao-lung
Tao-Yüan
Yüan-Tao
Liu Hsieh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方印象:“兕”的书写及其变迁
4
作者
羊凌霄
韦萍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17-34,共18页
基金
安徽大学大自然文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秦汉方士群体的自然观念与自然书写”(编号:ADZWZ23-07)。
文摘
殷商以降,兕多迁徙至南方,此后逐渐成为文人的描写对象。过去雷焕章等人的研究旨在将“兕”与某种生物互相对应,忽略了兕的形象本身的多样性。实际上,历代对兕的书写有时更接近一种文学叙述,新的元素与概念可以不断地附加到“兕”身上,从而丰富其形象与角色类型、拓展其语义,而兕甲、兕觥等兕类制品作为兕形象的一部分,同样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强楚记忆与诗礼记忆)。在不断的书写与流变中,兕最终被塑造为一个南方符号,沉淀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中。
关键词
兕
青兕
云梦
兕甲
南方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者居天人之际--《关雎》意义新探
5
作者
羊凌霄
韦萍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5-20,14,共7页
文摘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彼世的河洲、雎鸠、荇菜与此世的君子、淑女在诗中构筑出了一个相互感通的天人世界。诗中的礼乐对天道进行模仿,使人可以与天合一,从而使王道得以体现。西周初期,学在王官,文在巫觋,当时的诗歌仍保留卜辞色彩,诗歌常兼有教化百姓、沟通情感等多重功能。
关键词
《关雎》
文王
天人合一
Keywords
Guan Ju
king Wen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分类号
I22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四时”学说看宋玉“悲秋”主题
羊凌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曹植的游仙转向及其早年信仰
羊凌霄
韦萍
《许昌学院学报》
202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文心雕龙·原道》探原——“原道”传统与刘勰的突破
羊凌霄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南方印象:“兕”的书写及其变迁
羊凌霄
韦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王者居天人之际--《关雎》意义新探
羊凌霄
韦萍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